综合管廊建设的质量控制分析

综合管廊建设的质量控制分析

山东众行城乡交通研究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施工作业面广等特点,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基于此点,文章以某综合管廊工程实例为依托,对其中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要点和质控措施进行论述。期望能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综合管廊;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综合管廊位于城市地下,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各种管线的布设提供一个空间,是确保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由于综合管廊位于地下,其中需要容纳多条管线,所以必须保证管廊工程的整体质量。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应当了解并掌握相关工序的施工技术要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综合管廊的建设质量进行控制。借此,下面依托工程实例,对综合管廊建设的质量控制展开分析探讨。

1工程概况

某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的一个标段,总长度约为750m,管廊主体采用的是钢混结构,以明挖+混凝土现场浇筑的方法进行建设施工。主要工程量包括基坑开挖、支护、主体结构施工等等。本工程的工期较紧,加之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工序多、质量要求高。因此,了解并掌握综合管廊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控措施,有助于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2综合管廊建设的施工质量控制

2.1关键工序施工技术要点

2.1.1综合管廊施工测量。在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此项工作都是由专业的测量人员负责,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①测量工作正式开始前,测量人员应当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踏勘,结合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在本工程中,平面控制网采用的是多边形,所有坐标点的间距应当均等布设,点间应能够良好通视,通过全站仪对控制网进行联测,确保其等级与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相符。每间隔一段时间,对控制网进行一次复测[1]。

②综合管廊工程具有施工作业面广的特点,因此需要在施工区域内布设水准控制网,为确保读数精度,可以选用高精密度的水准仪进行测量。本工程中,高程测量采用的是支水准线路法,测量前,应当对支点进行校核,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在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当对基槽的尺寸加以了解和掌握,根据土基标高,布设方格桩,如有必要,可对桩位进行适当加密,并通过拉线的方法对标高进行控制,同时要做到经常测量,这样能够避免施工中超挖、超填的情况发生,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

2.1.2基坑挖填施工。在本工程中,管廊基坑采用反铲式挖掘机进行开挖,为加快施工速度,配备4台反铲式挖掘机以接力的方式对基坑进行开挖,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①为确保综合管廊基槽的开挖质量,应当尽可能避开雨天作业,如果基槽开挖后,无法及时施工下一道工序,则应当在开挖时,保留一定的厚度不挖,在下道工序施工前,再将这部分挖除。本工程中,基槽开挖采用的分段、分层的方法,边挖边支护,确保每一层的开挖深度不超过1.0m,开挖过程中,不得在基槽顶部5.0m范围内堆放重物[2]。

②基槽开挖过程中,应当做好排水措施,可以沿着施工作业面的外侧布设排水沟,同时,还应在基槽底部修筑排水沟,并设置集水井。使用抽水机将施工场地内的积水抽入地面的排水沟,当基槽挖至设计深度后,应及时将槽内的积水全部排除干净,然后铺设垫层,并在其上浇筑底板。

③开挖过程中,应当做好监测工作,可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和经纬仪每间隔一段时间观测一次,一直持续到基坑回填完毕为止。当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90%后,便可进行回填,作业前,应先将基槽内所有的杂物清除干净,并对回填高度进行严格控制,回填后应进行压实,并确保压实度在95%以上[3]。

2.1.3综合管廊主体施工。在本工程中,综合管廊主体采用的是钢混结构,以现场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40。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①当基槽开挖完毕后,可在处理好的地基基础上铺设一层厚度为30cm的碎石垫层,为避免碎石摊铺中对已经压实的地面造成影响,采用推土机将碎石推平,并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找平,随后在碎石垫层上铺撒厚度小于等于4.0cm的石屑,适量洒水后进行振动碾压密实。

②当碎石垫层铺设完毕后,可在其上浇筑一层强度等级为C15的素混凝土,然后便可进行钢筋绑扎。所有需要进行绑扎的钢筋,提前进行加工,运至现场后直接进行绑扎作业,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当符合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采用单面焊的方法对钢筋进行焊接时,搭接长度应当不少于10d,双面焊不少于5d。本工程中,钢筋网片以梅花跳点的方式进行绑扎,为避免作业时造成钢筋变形影响施工质量的情况发生,可铺设一层木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在35mm,并设置砂浆垫块。

③钢筋绑扎完毕后,便可支立模板,本工程中采用是定型钢模,立模时加设对拉螺杆,模板支立共分三次完成,要求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支撑牢固可靠,不变形。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均匀涂刷润滑剂。

④综合管廊的底板、顶板与墙体分三次浇筑施工,浇筑混凝土前,应当做好检查校核工作,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本工程中,采用分层的方法浇筑混凝土,每层的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浇筑完毕后,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密实,振捣棒应当插入下层50mm左右,振捣过程中,要避免过振和漏振。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便可拆除模板,并进行覆盖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4]。

2.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2.1质量管理措施。为确保综合管廊工程的整体质量,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使每一道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定期组织质量会议,对期间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加以纠正,完善质量管理工作;设立质量检验机构,由相关工程师担任质检负责人,配备专业的质检人员,采用跟踪检查、复检和抽检的方法,对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施工班组推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2.2.2质量控制措施。综合管廊工程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为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①对管廊施工中的各道工序进行科学布置,并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安排施工,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加快进度。

②施工中使用的所有材料均应当进行质量检验,建立现场实验室,配备各种仪器和检测人员,通过试验数据,指导管廊施工,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③针对综合管廊工程的特点,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可将质量控制点布设在关键部位、工艺有特殊要求的部位、质量不稳定的部位、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部位[5]。

结论:

综上所述,综合管廊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其中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多,一旦某个环节或是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管廊的质量造成影响。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现场作业人员应当对相关工序的施工技术要点加以了解和掌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从而确保综合管廊工程项目能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宣,李杨,王玉娇,杨定华.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8):82-85.

[2]王新泉.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8):106-109.

[3]马梦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管理研究——以苏州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9(8):80-84.

[4]弓旭平.市政工程综合管廊设计与施工要点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7):93-96.

[5]唐文文,曹俊益,黄政,李俊伟.城市综合管廊明挖现浇法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安徽建筑,2019(5):64-66.

标签:;  ;  ;  

综合管廊建设的质量控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