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水解反应论文-于珊珊,李金龙,姚培圆,冯进辉,吴洽庆

催化水解反应论文-于珊珊,李金龙,姚培圆,冯进辉,吴洽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催化水解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解酶,立体选择性,化合物

催化水解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于珊珊,李金龙,姚培圆,冯进辉,吴洽庆[1](2019)在《腈水解酶催化潜手性二腈化合物去对称性水解反应的立体识别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氰基羧酸化合物是合成手性药物的关键中间体,如(R)-3-(4-氯苯基)-4-氰基丁酸,(R)-3-氰基甲基-5-甲基己酸分别是合成镇痛药物(R)-巴氯酚、治疗神经疼痛药物(S)-普瑞巴林的关键中间体,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1。腈水解酶对潜手性二腈化合物进行去对称性水解是制备高手性的氰基羧酸的技术之一~(2,3)。在具有(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李桃桃,刘畅,陶磊,肖茹[2](2019)在《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聚酰胺6水解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活性炭为载体,磷钨酸(HPW)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制备活性炭负载磷钨酸(HPW/C)催化剂,研究其对聚酰胺6(PA6)水解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XRD、BET、GCMS和UV等对催化剂和水解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HPW负载量小于55%时,能均匀分散在活性炭的表面和孔隙;固相剩余物为未完全分解的PA6;液相产物的主要成分为己内酰胺(CPL); HPW/C催化PA6水解的优化条件为:HPW负载量为45%、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260℃、反应时间为1 h,此时,PA6降解率和CPL产率可分别达83%与56%。(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刘美琴[3](2019)在《甘草酸酶催化水解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的反应溶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酸(GL)是甘草类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将甘草酸转化为单葡萄糖酸甘草次酸(GAMG)可以提高其药物活性并降低生物毒性。离心切取新鲜猪肝脏匀浆中间段溶酶体作为酶催化剂,用胆碱基深共晶溶剂作为反应溶剂进行酶催化水解反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比较了两种介质下的反应转化率。(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高志婷[4](2019)在《钴基催化剂的制备及用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石油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担忧与日俱增,发展新型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氢气具有高的能源密度和可再生性,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燃料和良好的能源载体。大力发展氢能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高效、安全的氢气储存、运输和供应是未来氢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硼氢化钠(NaBH_4)具有体积密度高、贮存性能和反应可控性好、反应起始温度低、水解产物环保等优点,是化学储氢的理想选择。对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在众多开发的催化剂中,钴基催化剂因其反应活性高和价格低廉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是该类催化剂容易快速失活。为了探究其原因,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增强催化剂的活性,本文分别制备了Co@NC和CoxOy/BC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通过XRD、TEM、SEM、BET、XPS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性质进行测试,考察催化剂的颗粒尺寸和活性组分的分散程度、氧化状态以及反应工艺条件等因素对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反应性能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如下:1、Co@NC催化剂通过热解MOFs制备了钴纳米颗粒封装进掺氮的多孔碳载体。在MOF中添加锌离子作为“栅栏”扩大了相邻钴原子的空间距离,同时,在热解过程中,Zn~(2+)位点的离开产生游离的N位点。这些有利于减小钴纳米颗粒的尺寸,增强活性位点的分散性。该改性方法可以使钴纳米颗粒均匀、精细地被限制在多孔碳中。Zn1Co1-Co@NC催化剂由于具有高度分散的Co纳米颗粒,对硼氢化钠水解产氢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其产氢速率为1807mL(H_2)·min~(-1)·g_(Co)~(-1),其活化能为26kJ/mol。还发现该样品的催化活性会随着氢氧化钠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抛物线状的趋势。这说明适当的氢氧化钠浓度会对硼氢化钠水解产氢反应起到促进作用,当氢氧化钠浓度过高时,会由于降低了副产物偏硼酸钠的溶解度,使NaBO_2更容易在催化剂表面析出而导致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减少,从而影响催化硼氢化钠水解产氢的性能。2、CoxOy/BC催化剂通过采用四苯硼钠作为硼、碳源和沉淀剂制备出B-α-Co(OH)_2中间体,使用B-α-Co(OH)_2作为前体,通过高温热解方法制备出不同的金属钴氧化物负载在掺硼的碳载体上。通过改变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出叁维像珊瑚形貌的氧化钴和四氧化叁钴复合的CoO+Co_3O_4/BC催化剂,该催化剂由于富含氧和多种金属氧化物之间电子的协调作用,对硼氢化钠水解产氢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其产氢速率为6478.78mL(H_2)·min~(-1)·g_(Co)~(-1),其活化能为41.14kJ/mol。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也会随着氢氧化钠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抛物线状的趋势。3、Zn1Co1-Co@NC和CoO+Co_3O_4/BC催化剂的反应循环测试分别对所制备的Zn1Co1-Co@NC和CoO+Co_3O_4/BC催化剂进行了循环稳定性测试。研究发现,Zn1Co1-Co@NC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差,在反应五次后基本失去活性。而CoO+Co_3O_4/BC催化剂在反应四次后基本保持稳定的产氢速率,不会彻底失活。究其原因发现,这两个催化剂对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循环稳定性差都是因为在反应后硼酸盐类物质强烈地沉积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但是CoO+Co_3O_4/BC催化剂由于反应后表面的形貌存在孔结构,造成该催化剂在反应几次后不会彻底失活。(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崔振凯[5](2018)在《硼化物水解制氢反应催化剂的构建及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百年来,化石能源的利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当前,随着主要化石能源的逐步枯竭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氢能源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将为人类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提供保障。氢气的储存一直是制约氢能源普遍利用的瓶颈问题之一。目前的储氢方式主要有物理储氢技术和化学储氢技术。在化学储氢技术中,储氢材料在氢气释放时所需要的催化剂是关系化学储氢技术应用发展的关键之一。本论文深入系统地调研了NaBH_4和NH_3BH_3两种化学储氢材料水解过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的催化剂。根据不同的氢源体系,研究内容分以下两个部分:1.用于NaBH_4氢源体系水解过程的催化剂研究基于石墨烯催化剂载体的优越性,以及非贵金属合金卓越的催化性能,通过原位化学还原的方法,加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将非贵金属Co-Sn-B合金负载到石墨烯(GP)表面制成Co-Sn-B/GP催化剂,将此催化剂加入含有5 wt.%NaOH和5 wt.%NaBH_4溶液中,制氢速率高达11,272 mL min~(-1) g_(Co)~(-1),与没有负载的Co-B催化剂相比较,Co-Sn-B/GP催化剂的制氢速率提高了2倍。Co-Sn-B/GP催化剂作用下,体系反应活化能仅为39.57 kJ mol~(-1),与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相当。石墨烯载体与络合剂的引入,使得载体表面生成更多的非晶态合金且不易团聚,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2.用于NH_3BH_3(AB)氢源体系水解过程的催化剂研究针对NH_3BH_3氢源体系水解过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了Ru/NC-Fe、Pt/CCF和Ru@Co/CCF叁种催化剂。(1)以二茂铁甲醛和叁聚氰胺为初始材料,通过热处理得到氮掺杂的碳化合物载体(NC-Fe),进一步将贵金属Ru作为活性位金属高分散负载其上制成了Ru/NC-Fe催化剂。该催化剂在AB水解制氢中,转化频率达到102.9 mol_(H2) mol Ru~(-1) min~(-1),体系反应活化能为47.42 kJ mol~(-1),催化活性与其它贵金属基催化剂相当。同时,二茂铁在热处理时形成了具有磁性的γ-Fe_2O_3,使得催化剂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易于从体系中分离,增加了催化剂的可回收性和重复利用性。(2)以棉花碳纤维(CCF)高分散负载超细贵金属Pt纳米颗粒制成了Pt(8%)/CCF-500催化剂。在AB水解制氢反应中,Pt(8%)/CCF-500催化剂具有比其它Pt基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转化频率达到35 mol_(H2) mol _(Pt)~(-1) min~(-1),活化能为39.2 kJ mol~(-1)。研究发现,棉花碳化处理温度对负载铂纳米颗粒的分布和粒径影响很大,在碳化温度是500℃时,得到的Pt(8%)/CCF-500催化剂中Pt纳米颗粒具有最好的分散性,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升。(3)以非贵金属Co为内核,贵金属Ru为壳层,采用棉花碳纤维作为催化剂载体,制备了Ru@Co/CCF催化剂。在AB水解制氢反应中,显示出了更优异的催化活性,转化频率为139.59 mol_(H2) mol _(Ru)~-11 min~(-1),活化能为57.02kJ mol~(-1),同时,由于催化剂中Co所具有的磁性,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该催化剂易于从体系中快速回收利用。催化反应只发生在催化剂表面活性区域,将非贵金属作为内核,而将贵金属作为壳层将有利于降低催化剂成本。(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12-01)

黄梅,胡为阅,宋修艳,刘福胜[6](2018)在《离子液体催化废旧尼龙6水解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Bmim]Br)为催化剂,对废旧尼龙6水解反应进行研究。采用FT-IR、TG、GC-MS和UV等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水用量对尼龙6转化率和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产物为未解聚完全的尼龙6,液相产物主要为己内酰胺。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己内酰胺,并利用FT-IR和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获得较佳水解条件为:m(尼龙6)∶m(催化剂)∶m(H_2O)=1∶6∶3,反应温度175℃,反应时间9 h,此条件下,尼龙6转化率46.00%,己内酰胺收率为24.56%。(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8年09期)

胡双岚[7](2018)在《新型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纤维素水解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天然矿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激化,此外,传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些催生了可再生的绿色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生物质资源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已经吸引了广泛关注,其中,木质纤维素因其来源广、易处理、价廉及可再生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替代新能源。为实现木质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使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其中的主要成分——纤维素——降解为单糖,是实现其生物质资源有效转化的关键步骤。目前广泛地使用液体酸水解纤维素的方法,存在副产物多、易腐蚀设备和污染环境等诸多缺点;使用酶催化水解方法在工业生产中仍存在酶活性不稳定,酶处理耗时过长等不足;而利用固体酸作催化剂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此,本论文采用基团功能化的方法对不同炭基原料进行改性,以制备新型炭基固体酸催化剂,并对所制备的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影响水解纤维素能力的因素及规律进行探索。本文以叁氯蔗糖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含催化活性基团(-S03H)和吸附基团(-C1)的新型炭基固体酸催化剂,并采用红外光谱、XRD、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新型催化剂催化活性与吸附特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力及吸附底物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经过预处理的微晶纤维素为底物时,该含氯的新型固体酸催化水解得到葡萄糖的产率为55.0%,明显优于不含氯的固体酸催化剂(49.0%);且含-C1基团的炭基固体酸催化剂对模型底物纤维二糖的吸附能力优于不含-C1基团的固体催化剂,与水解活性的增加一致。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其为无定型碳结构,尺寸在20 μm左右,且证实了其含有催化活性基团-S03H和吸附基团-C1。表观活化能研究发现,水解纤维素时,该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的水解活化能为90 kJ/mol,明显低于液体酸水解的活化能170-180 kJ/mol。为了便于从完成的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固体酸催化剂,本文采用添加氧化铁磁性粒子的方法,制备了具有磁性的炭基固体酸催化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叁氯化铁添加量对催化性能及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磁性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磁饱和强度在叁氯化铁浓度由1 g/L增加到6 g/L时,从0.35 emu/g增加到2.62 emu/g,并达到峰值。结合催化剂的磁饱和强度与纤维二糖催化水解效率综合分析得出,叁氯化铁的最佳添加浓度为4 g/L,此时磁性粒子的加入不会降低其催化活性。在90℃反应条件下,最优制备条件下制备得到的该磁性催化剂,催化预处理后的微晶纤维素获得葡萄糖的产率可高达32.0%。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磁性炭基固体酸催化剂颗粒大小约100μm、表面粗糙、为无定型碳结构,含磺酸基团、氯基团和γ-Fe203粒子。为了拓展制备炭基材料可利用的原料范围,本文尝试使用廉价易得的普通含碳原料来制备含-COOH和-SO3H功能基团碳前躯体。并通过将二乙烯叁胺盐酸盐离子液体连接在该碳前躯体表面,制备出一种离子液体功能化的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经过离子液体功能化,该催化剂对模型底物纤维二糖的吸附能力相较于未经离子液体功能化的催化剂提高了 13.3%。在120℃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催化离子液体预处理的微晶纤维素水解的产率从42.5%提高到52.1%,与吸附性能的提高一致。表征分析表明,该新型离子液体功能化的炭基固体酸催化剂为无定形碳结构,表面链接有-OH、-COOH、-S03H和二乙烯叁胺盐酸盐离子液体功能基团。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简化催化剂的制备过程,本文考察了以玉米秸秆、甘蔗渣和微晶纤维素为原料,以在盐酸溶液预处理的基础上经过碳化和磺化的方法制作新型催化剂,结果成功制备了一类既含有-C1吸附基团,同时也含有-S03H催化活性基团的新型炭基固体酸催化剂。通过筛选,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的固体催化剂,由于比表面积高,更利于底物在催化剂中的扩散,因此催化纤维素水解效率高于以其他两种原料制备的催化剂的水解效率。在120℃反应条件下,经过20 wt%盐酸浸渍的玉米秸秆所制备的炭基固体酸催化剂在催化离子液体,对预处理的微晶纤维素进行水解获得葡萄糖的产率,在反应16小时后达到最大值为63.3%。综上,为实现木质素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本文通过改性多种炭基材料,制备了四种以同时含吸附基团和催化活性基团为特征的新型炭基固体酸催化剂,为应用于纤维素水解反应的固体酸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宋辛[8](2018)在《核桃壳基催化剂同时催化水解COS和CS_2及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还原性工业炉窑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约占85~95%,可以作为一碳化工的原料气。利用CO发展一碳化工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然而,还原性工业炉窑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硫杂质,如羰基硫(COS,700-1100 mg/m~3)和二硫化碳(CS_2,20-80mg/m~3)。这些有机硫杂质气体会腐蚀设备管道并造成催化剂失活。因此,有必要去除这些有机硫杂质。同时,深入研究并提出反应机理,能够为工业生产中有机硫的去除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国内外对同时脱除有机硫的细节机理研究和反应途径探索不够完整。本研究根据还原性工业炉窑尾气的特性,采用催化水解法同时脱除COS和CS_2,并通过表征和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催化水解反应机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核桃壳基催化剂的研发、核桃壳基催化剂的再生研究、有机硫同时催化水解反应动力学研究、核桃壳活性炭载体和活性组分对有机硫脱除的反应机理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如下:(1)以核桃壳为原材料,通过炭化和化学活化过程制备核桃壳活性炭载体,再通过凝胶溶胶法负载金属氧化物,制备出核桃壳基催化剂。考察了炭化温度、活化剂种类及含量、活化温度、前驱体、第一金属活性组分种类及含量、焙烧温度、第二金属活性组分种类及含量、浸渍碱种类及含量对同时催化水解有机硫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最优制备条件下,硫容为48.54mgS/g,核桃壳基催化剂能够有效同时脱除COS和CS_2。硫容和抗中毒性能较市售活性炭和商业催化剂提高20%。(2)通过水洗再生、氮气吹扫再生、碱浸渍再生及水洗+氮气吹扫+碱浸渍再生的方法对催化剂进行再生研究。研究表明,水洗+氮气吹扫+碱浸渍再生方法具有最好的催化剂活性恢复能力。在最佳再生条件下,催化剂的硫容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88%。在水洗过程中能够冲洗掉少量的S单质、硫酸盐和大量的-OH官能团。在氮气吹扫过程中能够将大量的硫酸盐分解为SO_2和金属氧化物(如Fe_2O_3和CuO)。在KOH浸渍过程中,-OH官能团能够得到补充。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催化剂的脱硫性能下降,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1)少量硫酸盐的残留,如CuSO_4;2)活性炭在高温无氧条件下的氧化消耗。(3)基于制备出的最佳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工艺条件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会同时加速催化水解和催化剂失活的速率;较高的相对湿度会产生水膜,减少有机硫与活性组分的接触;较高的氧含量会加速H_2S的氧化,导致催化剂失活;较高的CS_2进口浓度会降低COS的脱除效果。采用双曲线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催化过程和脱附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进行考察。研究表明,CS_2和COS的水解过程是脱硫过程中的控制步骤。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模型,理论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4)原位红外研究表明,反应过程中,在炭化后的炭材料表面,-CH和C-OH官能团没有明显的变化,CS_2和COS在炭化后的炭材料表面的脱除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去除。在活化后的活性炭表面,-C=O、-COO、-CH和C-OH官能团明显减少,CO_2分子、-OH和S-O官能团明显增加,CS_2和COS在活化后的活性炭表面的脱除主要是通过催化水解作用去除。H_2O分子可以在活性炭表面被转换为-CH和C-OH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能够促进水解反应的发生。(5)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H_2O、COS、CS_2在Fe_2O_3(001)表面的吸附作用是通过Fe…O或C…O作用形成;H_2O、COS、CS_2在CuO(110)表面的吸附作用是通过Cu…O或S…O作用形成。在金属氧化物表面首先发生H_2O的吸附,其次是CS_2的催化水解,然后是COS的催化水解。COS、CS_2和H_2O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化学吸附过程,金属氧化物表面更容易发生-OH官能团的吸附作用。CS_2在Fe_2O_3(001)表面催化水解的控制步骤是COS的催化水解过程。CS_2在CuO(110)表面催化水解的控制步骤是CS_2的第一步催化水解过程。相比COS+H_2O和CS_2+H_2O在Fe_2O_3(001)表面的吸附,其在CuO(110)表面具有高的吸附能,这表明COS+H_2O和CS_2+H_2O更容易在CuO(110)表面形成稳定吸附态。CS_2首先在Fe_2O_3表面水解生成COS,COS然后在CuO表面进一步水解生成H_2S。(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韩双[9](2018)在《Fe_2O_3-石墨烯催化水解COS及CS_2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密闭电石炉尾气、黄磷尾气等还原性气氛中COS及CS_2的存在不仅影响化工产品的质量,还会腐蚀管道,导致下游催化剂中毒。而COS及CS_2的脱除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由于干法中的低温催化水解法具有较高的催化选择性、较低的操作温度和温和的反应条件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这些研究中较为成熟的是活性炭基材料负载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用于脱除尾气中的COS及CS_2。根据活性组分对COS和CS_2的水解速率以及水解产物H_2S的氧化速率,Fe具有更合适的催化活性,但是催化剂的失活导致COS及CS_2催化水解反应效率降低,这是制约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了解COS和CS_2的催化水解过程及机理。目前,金属氧化物负载活性炭基催化剂对COS和CS_2的催化水解反应机理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报道较少。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选用石墨烯作为活性炭简化模型,从量子化学角度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石墨烯上COS、CS_2及水解反应物H_2O叁者的所有可能的吸附结构。得到COS最稳定的吸附结构为COS(f),此时COS平行于石墨烯表面,且吸附在Top位,吸附能为-0.830eV。虽然与COS结构类似,但对于CS_2来说最稳定结构为垂直于石墨烯表面,吸附在Bridge位,吸附能为-0.867eV。H_2O为非直线型对称分子,对H_2O分子来说,当H_2O在石墨烯表面呈现“倒V”结构时,吸附能最大,此时H_2O吸附在Hollow位。为了探究叁种分子与石墨烯表面的成键情况,对最稳定结构对应的分波态密度和Mulliken净电荷也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OS、CS_2及H_2O和石墨烯之间有电荷的转移,即两者间有化学键的生成。为了探究催化剂上活性组分对COS及CS_2催化水解过程,本文考察α-Fe_2O_3与COS及CS_2的作用。而COS及CS_2水解反应涉及H_2O作用的过程,因此探究H_2O与COS同时存在时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H_2O预先吸附而后再与COS相互作用。H_2O单独吸附与解离的过程在本文中也进行了研究,得到O、OH、H_2O在α-Fe_2O_3(001)表面最大吸附能分别为:-430.268、-390.230、-332.246 kcal/mol,均为化学吸附。而且比较吸附能的大小得知,H_2O倾向于在α-Fe_2O_3(001)表面进行解离吸附。基于此,得到COS在α-Fe_2O_3(001)表面催化水解过程中可以慨括为:COS在α-Fe_2O_3(001)表面的吸附机理是H_2O先在表面吸附后解离,解离后的OH和H分别攻击COS中的C原子和S原子。而后OH中的H原子继续攻击S原子,导致C-S键断裂,H_2S的生成。而吸附在α-Fe_2O_3(001)表面上的O原子与C之间成键,最终形成CO_2,并脱离表面作用。CS_2在α-Fe_2O_3(001)表面上的催化水解分别从“一步法”和“两步法”进行研究,得到两条不同的反应路径。前者是考虑两个H_2O同时与CS_2反应,生成2个H_2S和一个CO_2.而后者是考虑COS作为CS_2水解的中间产物,将CS_2水解过程分成两步考虑:首先是CS_2水解成COS,然后COS水解成H_2S和CO_2。比较两条反应路径的能量,得到在α-Fe_2O_3(001)表面上“一步法”比“两步法”更有优势。而且对两条反应路径上的反应来说,H_2O对C=S键的攻击都是反应中至关重要的步骤。本文阐明了COS及CS_2在α-Fe_2O_3(001)表面上的催化水解机理,得到H_2S为两者反应后的共同产物,也是导致催化剂最终失活的主要原因。本文就H_2S在α-Fe_2O_3(001)表面上吸附和解离过程本文进行研究,得到和H_2O类似,H_2S会首先吸附在在α-Fe_2O_3(001)表面上会首先吸附,且S原子与top位上的Fe原子成键,紧接着H_2S会进行第一步解离,解离成SH和H,解离能为7.04kcal/mol。解离后的SH会紧接着发生第二步解离,解离后剩下S会继续和Fe成键形成FeS。(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贾名强[10](2018)在《多糖构建的拥挤环境中脂肪酸囊泡自催化水解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分子拥挤环境中脂肪酸酐的水解过程涉及脂肪酸囊泡的生成、界面催化、自组装及类生理拥挤环境,可作为一个模型来理解人体肠道内囊泡自组装催化脂质水解的物理化学机理。脂肪酸囊泡的自组装自催化水解是指脂肪酸酐水解产生的脂肪酸达到临界聚集浓度时,其在特定的pH范围内质子型和非质子型的脂肪酸自动聚集形成自组装体,当脂肪酸浓度达到临界囊泡浓度时,脂肪酸囊泡便会形成。形成的囊泡自组装体由于具有疏水区域,能增容非水溶性的脂肪酸酐,使更多的酸酐参与反应,因此,脂肪酸的生成速率会急剧增加,更多的脂肪酸自组装成更多的囊泡。本文采用了非离子型多糖如2-羟乙基纤维素(2-HEC),离子型多糖如海藻酸钠(SA)和硫酸软骨素A钠盐(CSA)作为大分子拥挤试剂,选用2种不同链长不同饱和度的脂肪酸酐:癸酸酐和油酸酐,探究拥挤效应对脂肪酸在囊泡界面的自催化生成动力学的影响。(1)中链饱和脂肪酸囊泡自催化生成动力学研究通过对癸酸囊泡在多糖中自催化生成动力学的研究发现,2-HEC体系中,癸酸囊泡自催化生成速率与稀溶液相比是减慢的,并随着浓度和分子量的增加而加快。在CSA和SA体系中速率却快于稀溶液,并且也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这说明癸酸囊泡自催化生成速率依赖于多糖的种类。粒径实验表明,在叁种多糖拥挤剂中,癸酸囊泡的粒径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变小,这有利于囊泡的界面催化,加快癸酸囊泡自催化生成速率。在囊泡形成初期,CSA中的囊泡粒径最小,稀溶液次之,2-HEC中的粒径最大,这是癸酸酐水解反应速率在CSA体系中最快,在2-HEC体系中最慢的原因之一。流变实验表明,在2-HEC体系中,随着多糖分子量的增加体系的粘度逐渐升高,分子量为90000和250000时,低浓度范围内(0.1 wt%~0.01 wt%),体系的粘度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癸酸酐水解速率随之加快,这说明在低浓度的2-HEC90000和250000体系粘度是影响癸酸酐水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在CSA和SA体系中,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体系的粘度越来越高,水解速率也是随之加快的,因此对于CSA和SA体系,粘度不是影响癸酸酐水解反应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多糖大分子网络结构的粘弹性实验发现,低浓度下(0.1 wt%~0.01wt%)的CSA体系中,主要表现出弹性行为,促进了癸酸酐水解反应,在2-HEC体系中以粘性占主导,抑制了癸酸酐的水解反应。因此多糖分子网络结构是影响癸酸酐水解反应的主要因素。通过囊泡膜的流动性研究发现,膜的流动性在2-HEC中降低,癸酸分子自由度下降,不利于酸酐水解反应,因此癸酸酐的水解反应减慢。相反,在CSA和SA体系中癸酸囊泡的流动性是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水解速率随之增加。因此囊泡膜的流动性也是影响癸酸酐水解反应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反应过程中囊泡膜的流动性发现,在癸酸酐的水解过程中,形成的癸酸囊泡的流动性先增大到一定值后随之又开始减小,最后趋于稳定。这种现象在稀溶液和多糖大分子溶液体系中普遍存在。对照粒径图分析可知,癸酸囊泡粒径突然变小的时刻囊泡膜的流动性最大。对照水解反应速率曲线可知,在粒径变小及囊泡膜流动性增大对应的时刻,水解速率突然增大。再一次证明了囊泡粒径和膜的流动性是影响癸酸酐水解反应的主要因素。(2)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囊泡自催化生成动力学研究通过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囊泡在多糖中自催化生成动力学的研究发现水解速率均是增加的,2-HEC体系中,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水解速率逐渐降低,而CSA和SA体系中,水解速率却是增加的。因此,不同多糖体系对油酸囊泡的自催化水解反应影响不同。油酸囊泡粒径实验表明,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粒径普遍降低,并且在2-HEC体系中油酸囊泡的粒径均小于CSA及SA中的粒径,这种变化揭示了粒径和水解速率之间的联系,即油酸囊泡粒径是影响水解反应的主要因素。粘度实验证明了在低浓度多糖的加入会降低整体粘度,可能是由于多糖的加入降低了油酸囊泡粒径,小粒径囊泡粘度比大粒径的低。而高浓度的多糖虽然粒径更小,但是由于浓度太高导致体系的粘度升高,降低了水解速率,因此才出现了 2-HEC体系中低浓度的水解速率大于高浓度下的水解速率,也说明了 2-HEC体系的粘度是影响油酸酐水解反应的主要因素。在CSA和SA体系中,粘度随多糖浓度增大而增大,对应的油酸酐水解反应速率同样加快,这说明,在CSA和SA体系中粘度不是影响油酸酐水解反应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多糖大分子网络结构的粘弹性发现,在2-HEC和SA体系中浓度的增加大分子网络结构表现出弹性行为,这些都是有利于促进油酸囊泡自催化生成。通过囊泡膜的流动性研究发现,多糖浓度的升高降低了膜的流动性,抑制了油酸分子的移动,不利于囊泡反应的进行。但是油酸酐水解反应依然是加快的,因此,油酸囊泡膜的流动性对油酸酐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多糖大分子拥挤环境对不同饱和度,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囊泡诱导的自催化酸酐水解的研究,系统地阐明不同拥挤环境对不同结构的脂肪酸囊泡自催化水解速率的影响,试图揭示脂肪酸在拥挤环境中水解生成的规律,为了解肠道内脂肪的消化吸收,构建合理的膳食结构,预防因脂肪摄入过多造成的各种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01-01)

催化水解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活性炭为载体,磷钨酸(HPW)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制备活性炭负载磷钨酸(HPW/C)催化剂,研究其对聚酰胺6(PA6)水解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XRD、BET、GCMS和UV等对催化剂和水解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HPW负载量小于55%时,能均匀分散在活性炭的表面和孔隙;固相剩余物为未完全分解的PA6;液相产物的主要成分为己内酰胺(CPL); HPW/C催化PA6水解的优化条件为:HPW负载量为45%、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260℃、反应时间为1 h,此时,PA6降解率和CPL产率可分别达83%与5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催化水解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于珊珊,李金龙,姚培圆,冯进辉,吴洽庆.腈水解酶催化潜手性二腈化合物去对称性水解反应的立体识别机理的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李桃桃,刘畅,陶磊,肖茹.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聚酰胺6水解反应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3].刘美琴.甘草酸酶催化水解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的反应溶剂研究[J].江西化工.2019

[4].高志婷.钴基催化剂的制备及用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5].崔振凯.硼化物水解制氢反应催化剂的构建及催化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8

[6].黄梅,胡为阅,宋修艳,刘福胜.离子液体催化废旧尼龙6水解反应[J].工业催化.2018

[7].胡双岚.新型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纤维素水解反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8].宋辛.核桃壳基催化剂同时催化水解COS和CS_2及反应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9].韩双.Fe_2O_3-石墨烯催化水解COS及CS_2反应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10].贾名强.多糖构建的拥挤环境中脂肪酸囊泡自催化水解反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标签:;  ;  ;  

催化水解反应论文-于珊珊,李金龙,姚培圆,冯进辉,吴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