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物种论文-王鹤颖,张敏,韩娜,周长发

生物学物种论文-王鹤颖,张敏,韩娜,周长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学物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种定义,高中教材,生物学

生物学物种论文文献综述

王鹤颖,张敏,韩娜,周长发[1](2019)在《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物种定义的比较及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我国大陆4种高中生物学教材对物种的定义进行了辨析比较,并对它们在统一性、科学性和适用性上进行了评述。(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10期)

杨晓鸽,连玉喜[2](2019)在《保护生物学教学与濒危物种保护相结合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分析了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方法,并以濒危物种长麦穗鱼为保护研究对象,探讨了保护生物教学与物种保护相结合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7期)

[3](2019)在《生物学家发现侏罗纪末期的新物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古生物学家在西班牙北部阿斯图里亚斯省和中国云南禄丰发现了一批特殊的足迹,这些足迹显示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之交的时候,这些地区生活着一类奇特的古鸟或鸟形恐龙,该发现对研究欧洲与中国晚中生代鸟类与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生物学家不但在西班牙和中国取得新发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也有类似发现,这意味着鸟类的早期演化可能比人类想象得更为复杂,大型化的趋势出现得很早。(本文来源于《科学之友》期刊2019年09期)

叶晓明,钱宇汀,叶雯,沈黄莹,曾燕如[4](2019)在《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榧绿藻Chlorella sp.是一种附着在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枝、叶上的藻类。为探明香榧绿藻的种属类别及亲缘关系,探究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以3个不同地区的香榧树上采集的香榧绿藻为试验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观察香榧绿藻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提取香榧绿藻DNA并进行18S rDNA序列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特异性扩增,最终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香榧绿藻由A组和B组2种不同形态的绿藻组成,不同地区香榧绿藻形态存在差异,但主要以A组形态绿藻为主。根据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A组香榧绿藻与引起番茄绿藻病的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形态相近, B组香榧绿藻与引起黄瓜绿藻病的丝藻Ulothrix sp.形态相近;但香榧绿藻对pH值的反应规律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相近。通过序列比对发现, 2种形态的香榧绿藻的18S rDNA和ITS区基因序列也与栅藻科Scenedesmace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的同源性高,相似率达100%。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A组香榧绿藻初步鉴定为栅藻科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 B组香榧绿藻为其变种,且2组香榧绿藻与同属于栅藻科的Scenedesmus sp. SM15_4(KT778094.1)的ITS区基因序列相同。香榧绿藻具有较好的耐碱性,生长周期长且不容易腐烂。这些生物学特性赐予香榧绿藻在香榧树上长期寄生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陆永跃,曾玲,许益镌,梁广文,王磊[5](2019)在《外来物种红火蚁入侵生物学与防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截至2019年,我国大陆发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发生危害已经15年了。在有关部门/机构的支持下,围绕着种群控制理论和技术,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坚持开展红火蚁相关基础研究和防控应用工作。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大陆红火蚁入侵、传播和扩张的时空规律,阐明了红火蚁暴发灾变的生物学基础和规律以及入侵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明确了其入侵优势和生态学效应,阐释了红火蚁的化学防治理论基础;介绍了监测技术体系、检疫除害技术体系和应急防控、根除与治理技术体系的创建,以及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红火蚁的防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与保障。(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瑜[6](2019)在《古生物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王 瑜) 7月11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首次在缅甸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对理解古鸟类的行为和演化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瑞安·麦凯勒教授,中国科学院古(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7-13)

张蕾,宁凯敏[7](2019)在《古生物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7月11日电(张蕾 通讯员宁凯敏)由中外古生物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11日在北京宣布,他们首次在产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的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琥珀鸟”。这一发现对理解古鸟类的行为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表于《细胞》出版集(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9-07-12)

操秀英[8](2019)在《古生物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7月11日电 (操秀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等中外科学家11日宣布,首次在缅甸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该发现对理解古鸟类的行为和演化有重要意义。邢立达介绍,此次发现的琥珀化石来自被认为是人类能一窥真实白垩纪世界的唯一(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7-12)

季小阳[9](2019)在《建立知识驱动的迁移学习方法比较多物种的精子功能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动物繁殖在畜牧业和动物生产中变的越来越重要。提高动物繁殖率可以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以及增加经济效益。其中精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是动物繁殖学的核心内容,与物种的延续和遗传进化紧密相关。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已发表的海量文献,我们已经获得了较为详细的精子生物学基因功能、基因表达以及突变检测位点等基因组数据信息。但这些基因功能和细胞生物学先验知识主要集中在人类或者一些模式动物中,在不同物种的知识分布上却不平衡。当我们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某一种畜牧动物时,却发现并没有可靠和足够的数据信息支持该物种的生物学研究。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已发表的精子生物学海量文献、比较基因组学数据、功能基因组学数据以及知识驱动的自动化文献挖掘方法,构建多个物种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的知识图谱,实现物种间精子生物学特性的知识迁移。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公共健康”关键词的文献摘要作为对照组,构建“精子”生物学特性知识图谱。基于知识驱动的自动化文献挖掘统计方法,获得精子生物学特性相关的特异性基因1195个,特异性实体2162个,以及1195个基因与2162个实体之间的关联矩阵,作为标准模型。同时基于标准化知识分类,获得89个精子生物学特性实体类别,以及与该实体类别最相关的文献摘要信息。(2)结合IPA、KEGG数据库的信号通路的通路特征(pathway signatures)数据信息,获得精子生物学特性实体类别显着相关的信号通路(即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以及该信号通路所富集的基因。进一步分析,我们获得每一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中被显着激活和被显着抑制的信号通路。以及187个信号通路中每一个信号通路被显着激活和被显着抑制所对应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3)基于物种基因组学数据和同源基因组数据信息,构建蒙古族五畜“山羊、绵羊、双峰驼、马、牛”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知识图谱。结合人类精子生物学特性的标准知识数据库和信号通路功能数据库,进行物种间精子生物学特性的知识迁移。我们发现11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在5个物种中是显着保守的(z-score>5),以及获得不同物种中特异性保守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z-score>3)。同时,在相对保守的110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所富集的基因网络中(z-score>3),发现RAF1、和EGF基因是网络中的枢纽基因。(4)在“马和驴、山羊和绵羊”两对近缘物种之间进行精物生物学特性的可迁移性评估。分别获得每对近缘物种之间显着保守且可以互相进行迁移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以及单个物种显着特异性保守且不可迁移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Z-score>5)。(5)在“单峰驼、双峰驼、羊驼、野生双峰驼”4个骆驼科物种之间进行精子生物学特性的可迁移性评估。获得4个物种之间显着保守且可以迁移的13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以及单个物种特异性保守且不可迁移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Z-score>3)。同样,还获得只在某一物种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中没有被显着激活的信号通路,如“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信号通路在羊驼的精子细胞DNA和蛋白质结构相关的生物学特性中没有被显着激活,而在单峰驼、双峰驼和野生双峰驼中被显着激活。因此,我们以精子生物学文献摘要作为知识背景,构建知识驱动的自动化文献统计挖掘方法绘制了精子生物学标准知识图谱。同时,采用迁移学习方法构建多物种精子比较功能生物学组,进而实现物种间精子生物学特性的可迁移性评估,为深入了解不同物种的精子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马铭赛,李静,杨行,阿依帕夏·热合曼,王玉涛[10](2019)在《濒危物种雪鸡(Tetraogallus)保护生物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濒危物种雪鸡的保护机制及保护策略,恢复雪鸡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笔者综述了中国境内喜马拉雅雪鸡、西藏雪鸡和阿尔泰雪鸡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发现在野外分布、野外生态学、人工驯化和利用价值、起源与进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但在雪鸡的起源与进化以及食性选择方面尚存争议,且在圈养繁殖以及开发利用方面受阻。今后需利用现代野外监测技术,评估雪鸡种群数量;使用重测序技术,研究雪鸡起源与进化;运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研究雪鸡肠道菌群、食性选择;应用现代繁育技术,提高圈养雪鸡的产蛋和繁殖性能;采用遥感技术,开展雪鸡栖息地评估,并对其药用机理进行重点关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生物学物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分析了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方法,并以濒危物种长麦穗鱼为保护研究对象,探讨了保护生物教学与物种保护相结合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学物种论文参考文献

[1].王鹤颖,张敏,韩娜,周长发.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物种定义的比较及评述[J].生物学教学.2019

[2].杨晓鸽,连玉喜.保护生物学教学与濒危物种保护相结合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9

[3]..生物学家发现侏罗纪末期的新物种[J].科学之友.2019

[4].叶晓明,钱宇汀,叶雯,沈黄莹,曾燕如.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种鉴定[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5].陆永跃,曾玲,许益镌,梁广文,王磊.外来物种红火蚁入侵生物学与防控研究进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6].王瑜.古生物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7].张蕾,宁凯敏.古生物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N].光明日报.2019

[8].操秀英.古生物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N].科技日报.2019

[9].季小阳.建立知识驱动的迁移学习方法比较多物种的精子功能生物学特性[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10].马铭赛,李静,杨行,阿依帕夏·热合曼,王玉涛.濒危物种雪鸡(Tetraogallus)保护生物学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9

标签:;  ;  ;  

生物学物种论文-王鹤颖,张敏,韩娜,周长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