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论文-段蓝宇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论文-段蓝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江西,嬗变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段蓝宇[1](2018)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以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经历了两次嬗变。第一阶段是从艺徒教育到职业教育,第二阶段是职业教育普通化。第一次转型与发展是从无到有、从自发到有组织、从微弱到逐渐壮大的上升过程,第二次则是逐渐丧失自身特色,继而衰退的下降过程,这两次嬗变分别集中反映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育过程的早熟与不成熟。本课题以档案资料、民国期刊、汇编史料以及职业教育家思想为依据,以江西地区职业学校办学情况为范例,深入分析近代时期职业教育办学的实际成效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中的原因,对两次嬗变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今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史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01)

周慧梅,汪冰冰[2](2016)在《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的困境分析——以民众职业教育选择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源于清末的实业教育,为解决民众生计,提升整个国家的实力,无论在晚清政府与国民政府所颁布的教育制度中,还是在社会有识之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职业教育均受到相当的关注,但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却遭遇了诸多困境,如民众对职业教育认同较低,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甚少。从社会流动这一微观视角探析民国时期影响普通民众职业教育选择的深层次机制,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和他们对职业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解读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否能实现个体社会流动是其选择背后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6年30期)

周慧梅,郭雪敏[3](2016)在《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的历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遭遇两难境界,一方面被赋予重大使命与热切期待;另一方面却面临"被淘汰者"补偿教育的现实,难以吸引优质生源。"成本——收益估算准则"是"背后看不到的手",制度性变革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最让人关心的问题。然而要调控这只"背后看不到的手",制度变革绝非简单批判现存制度和设计替代制度即可完成,需要溯本清源,厘清本质,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因素进行反思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刘新华[4](2016)在《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兴起发展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兴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社会转型呼唤着新式教育,这是其兴起和发展最主要的内因;教会学校的出现,不仅催生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也成为其模仿、学习的样板;教育家及实业家的大力推动功不可没,他们宣传职业教育理论,进行了广泛的职业教育实践,创办了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社团不仅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而且尽其所能推动专门职业学校的设立,亲自创办了一些职业学校。探析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兴起发展的原因,有助于促进中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高等继续教育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夏英[5](2015)在《在挣扎中前行: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职业教育课程难以逾越传统模式成为了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今天的职业教育课程为何是这样的状态?造成今天“瓶颈”的结果有无历史之源?教育传统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重要影响因素,它的潜在性、规约性、排斥性等特点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影响着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教育传统自身的变革使得这种影响愈加复杂。西方近代职业教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但是我国最早建立职业学校并非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下,清政府为了保全自身统治地位而效仿西方的无奈选择。这种被动过程,受制于旧体制下形成的深厚根基及其社会意识形态机制运作的惯性影响,使得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呈现为滞后的状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形成一种自觉意义上与传统教育相抗衡的力量。爬梳我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技艺教育课程、实业教育课程以及职业教育课程叁个阶段。我国近代职业教育首先从具有高等技术教育特色的洋务学堂开始的,肇始于福州船政学堂。清末统治阶级引入西学课程虽然经历了翻译之学、制器之学、政治之学到技艺之学的认识过程,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停留于采取新的课程内容来培养“士”的层面,改革目的是为了弥补空疏陈腐的传统教育内容的不足。因此,在课程组织、教学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人们仍习惯于科举制度下书院教育模式,重记诵、轻实践,从洋务学堂到维新学堂都难以逾越这种传统。可以说,技艺教育课程阶段表现为外在模仿、内在规顺的特征。甲午战败,日本成为了我国全面推广学校教育的榜样,新学制成为了实施实业教育课程的行动纲领。从壬寅学制到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几任政府一致地将实业教育摆到了“救国”的突出位置,使实业教育课程发展承受了不可承受之重任。然而课程制度的效仿与改进远离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演化为制约人才发展的枷锁:课程管理过于强调集中与统一,牺牲了实业教育自身特性、背离了实业发展逻辑,造成实业学校普通化、实业教育政治化等结局。可以说,实业教育课程阶段表现为思想上挣扎、行动上妥协的特征。经历了移植课程到借鉴学制,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促使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反省。民国时期,西方思想不再向过去那样被抵制,传统思想也不再向过去那样束缚人的心灵。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是民间教育团体与国民政府相互较量的结果,是社会工业化发展需要与教育传统内在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说,职业教育课程阶段表现为挣脱混沌后觉醒、摆脱依赖后自立的特征。我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经历了传统教育解构和现代教育建构的过程,每一段历史时期的课程发展都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演绎了复杂的课程发展逻辑。我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存在着叁对主要矛盾:中西矛盾、内外矛盾和上下矛盾;表现出两种发展逻辑的交互影响:学校系统化规约下的课程发展逻辑、社会工业化进程驱动下的课程发展逻辑。以史观今,我们不能忽视来自自身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传统的制约性;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新问题、新举措时少些成见,少走弯路。(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9-20)

吴洪成,罗佳玉[6](2015)在《中国近代最早的职业教育机构——杭州蚕学馆》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新运动时期浙江兴学先驱林启所办杭州蚕学馆作为近代最早的职业教育机构,在设学动因、办学宗旨、课程教学及社会服务方面均有鲜明特点,并取得人才培养、科技传播及产业经济方面的办学业绩,从而奠定其在近现代职业教育史上的地位,而且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实践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陈梦越[7](2015)在《近代中国农业职业教育教材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农业职业教育教材经历了从引进到本土化,从失范到规范化,从偏向理论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历史过程,具体地分为四个时期。对近代中国农业职业教育教材的演变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代中国农业职业教育教材的发展特点,并为现今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本文来源于《职业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7期)

尹艳秋,许念英[8](2015)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际,中国社会处在动荡多舛的时期。为强国富民救亡图存,黄炎培、顾树森等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发起了职业教育,并在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使我国早期职业教育呈现了社会性、平民性、实践性、育人性等可贵的思想特色。这些特色虽然是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折射,但至今仍然闪耀着时代的意义与光辉。(本文来源于《职教通讯》期刊2015年16期)

何光全[9](2014)在《黄炎培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炎培(1878-1965),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家乡任塾师。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受业于蔡元培。1902年应江南乡试中举人,年底返故里办川沙小学堂。旋因鼓吹反清被捕入狱,获保出狱后赴日本。1905年秋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创办、主持上海广明小学、广明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并执教于上海城东女学、丽泽书院。历任川沙县视学、劝学所总董、江苏学务总会评议员、江苏教育总会常(本文来源于《当代继续教育》期刊2014年06期)

陆慧[10](2014)在《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变迁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大体经历了1840—1899年的萌芽期、1900—1911年的兴盛期和1912—1927年的飞跃期叁个历史阶段。它萌芽于民族危亡、西学东进的社会背景下,兴盛于实业救国、经济强国的时代要求下,又在科学民主、男女平等的呼唤下实现了质的飞跃。每个阶段的变迁都是社会进步、主流教育思潮和国人觉醒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影响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变迁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当代女子职业教育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源于清末的实业教育,为解决民众生计,提升整个国家的实力,无论在晚清政府与国民政府所颁布的教育制度中,还是在社会有识之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职业教育均受到相当的关注,但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却遭遇了诸多困境,如民众对职业教育认同较低,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甚少。从社会流动这一微观视角探析民国时期影响普通民众职业教育选择的深层次机制,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和他们对职业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解读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否能实现个体社会流动是其选择背后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段蓝宇.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嬗变[D].南昌大学.2018

[2].周慧梅,汪冰冰.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的困境分析——以民众职业教育选择为中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3].周慧梅,郭雪敏.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的历史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4].刘新华.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兴起发展原因探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6

[5].夏英.在挣扎中前行: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史[D].南京师范大学.2015

[6].吴洪成,罗佳玉.中国近代最早的职业教育机构——杭州蚕学馆[J].衡水学院学报.2015

[7].陈梦越.近代中国农业职业教育教材演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

[8].尹艳秋,许念英.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特色[J].职教通讯.2015

[9].何光全.黄炎培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J].当代继续教育.2014

[10].陆慧.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变迁与启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论文-段蓝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