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多肽论文-秦敬如

文蛤多肽论文-秦敬如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蛤多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蛤多肽,抗肿瘤活性,生物技术,MTT比色法

文蛤多肽论文文献综述

秦敬如[1](2019)在《文蛤多肽的生物提纯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我们知道,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对人体有强大的副作用,寻找合理的方法和高效低毒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癌症的发生是国内外医学界专家研究的热点内容,也是药学界的主流话题。世界上海洋资源无比丰富,物种多样性为抗肿瘤新药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最近几十年,已经有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中,其中,文蛤用于治疗癌症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就文蛤抗肿瘤作用进行了介绍。我们从其体液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活性物质,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本课题组采用了一系列的生物分离技术,主要有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凝胶层析等,对文蛤体液进行分离纯化,并得到了一种新的活性物质,对肿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到该多肽的分子量大小为15 KDa,并将其命名为MM-15。用BCA法检测蛋白浓度,采用MTT法检测MM-15对肿瘤细胞株(人肺癌A549、人肝癌BEL-7402、人结直肠癌HCT-116、人卵巢癌HeLa细胞、人胰腺癌Aspc-1)和正常细胞株(乳腺细胞MCF-10A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 3T3)的生长抑制活性。按照上述排列顺序,MM-15对上述细胞株的IC_(50)值依次为31.80μg/mL、47.75μg/mL、64.3μg/mL、46.00μg/mL、45.13μg/mL、149.51μg/mL和123.13μg/mL。研究结果表明,MM-15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其中对人肺癌A549的抑制效果最好,而对于两种正常细胞无明显作用。后续以人肺癌细胞A549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MM-15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M-15浓度的增加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IC_(50)为30.30μg/mL;MM-15作用于A549两天后效果达到最佳,且药效可持续至叁天以上。对于文蛤多肽MM-15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为其抗肿瘤机制研究及基因重组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2)

郑振坤[2](2018)在《文蛤多肽MM-16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用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如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等,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我们迫切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寻找和发现新的疗效好、毒副作用低的抗肿瘤药物和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多种取自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逐渐被发现并应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在化工生产、医药保健、污染防治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经过大量文献查找和实验筛选,发现海洋生物文蛤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肿瘤活性。因此,本课题组旨在探索一套分离纯化的步骤流程,从文蛤中提取得到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多肽类物质,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我们利用硫酸铵分级盐析沉淀、CM-Sepharose Fast Flow弱阳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6 Fast Flow(high sub)疏水层析、Superdex 75 prep grade凝胶层析和Q 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层析等分离技术,从文蛤体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肽,并对该文蛤多肽进行分子量检测和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活性检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显示,于16 KDa分子量处存在一条单一条带,因此命名该多肽为MM-16。以MTT比色法检测文蛤多肽MM-16对肿瘤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对肿瘤细胞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人卵巢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肺癌细胞A549、人胰腺癌细胞Aspc-1和正常细胞乳腺细胞MCF-10A、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 3T3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65.50、42.88、51.86、33.68、56.68、196.86和147.67μg/mL。结果表明,MM-16对所测的5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活性,其中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增殖抑制率最高,但对两种正常细胞却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还以人肺癌细胞A549为检测细胞株,测定文蛤多肽MM-16的加药浓度及加药时间对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M-16对A549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存在量效关系;加药48h后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且可持续至72h以上。分离纯化得到文蛤多肽MM-16,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为其后续的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为MM-16重组表达技术的建立及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为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发展和壮大,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4-15)

乔淦[3](2016)在《一种文蛤多肽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纯化及功能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结合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及发酵工程技术与理论,构建文蛤原肌球蛋白原核表达工程菌及使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得到了目的蛋白。方法:根据基因工程技术结合原肌球蛋白相关基因信息,由其基因的特点设计出两段PCR引物,扩增基因得到目的基因,测序分析克隆结果。使用T载体快速扩增克隆目的基因,连接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然后通过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得到目的产物,使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目的蛋白。结果:文蛤原肌球蛋白多肽(MMTM)是一种抗癌多肽,分子大小约为32 kDa。从蛋白特性分析结果中,蛋白理论上p I值为4.5。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文库中文蛤原肌球蛋白序列有十几个碱基差异,而翻译为蛋白后目的蛋白的结果和目的基因一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原核表达载体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和真核生物不同。最终由IPTG诱导发酵表达目的蛋白,凝胶分析可以看到在32 kDa左右有一深色条带,使用蛋白测序分析这种蛋白即为目的产物。发酵过程中发现目的产物的产量没有达到预计要求,为了后续的药理学实验研究所以设计了优化培养以提高目的蛋白的产量。方法:单因素实验确定几个因素最适条件,并筛选培养基的主要因素,选用五种培养基LB、LB+M9、M9、SOB、2*TY的摇瓶发酵,再根据结果设计培养基优化实验。首先使用PB设计确定发酵的主要因素及水平,然后由PB实验筛选因素中的最大影响因素设计交互实验结果得到各个因素最佳组合水平。结果:验证了适合发酵培养的因素有:有机碳源如葡萄糖、酵母粉及胰蛋白胨等,氮源如氯化铵、酵母粉及胰蛋白胨,无机盐成分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发酵的进行,但环境因素如pH及溶氧量等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验未能进行。从五种培养基的筛选得出LB+M9混合培养基是大肠杆菌培养的合适选择,摇瓶发酵中菌体量达到50 g/L,说明充足的营养可以提高生物利用。PB设计结果说明葡萄糖、酵母粉及硫酸镁是影响目的蛋白产量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中心点实验设计验证这叁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结果,结果显示整模型统计学有效,设计符合发酵实验要求,其中葡萄糖和酵母粉对实验结果具有交互影响,通过实验优化验证目的产物得率提高了56%。通过体外抑制实验验证了目的产物对癌细胞抑制作用。利用MTT方法评价目的蛋白的细胞活性,DAPI染色方法说明了目的蛋白对癌细胞核形态及变化的作用,从而评价药物的作用。方法: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及MTT细胞抑制率实验评价了MMTM蛋白的癌细胞抑制活性。使用DAPI染色观察到MMTM细胞形态有显着变化。结果:细胞抑制实验表明MMTM对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情况下可以很好的诱导细胞的凋亡,细胞形态表现为细胞固缩破碎,细胞质释放细胞死亡。DAPI染色结果表明加MMTM后细胞染色质颜色较亮,细胞核明显固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核碎片。由低到高目的蛋白浓度对细胞呈现为一定的浓度梯度,对肺及胰腺癌都呈现一定的浓度梯度活性,说明蛋白具有很好的的抗癌活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和生,刘智勇,王鸿飞[4](2012)在《文蛤多肽组分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种蛋白酶水解文蛤,用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分离文蛤水解液,SDS-PAGE 凝胶电泳系统分析水解液多肽的分子质量范围,并对水解液和分离后的多肽组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水解液中主要包括两种组分,组分Ⅰ和组分Ⅱ,其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66ku和13ku左右。组分Ⅱ对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有较高的清除率,分别达56.36%和74.60%。(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王翠翠,刘明,王凤霞,林秀坤[5](2012)在《文蛤多肽抑制肿瘤细胞微管蛋白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文蛤多肽(Mere15)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检测技术检测Mere15对微管蛋白聚合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ere15对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ere15可抑制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A549细胞G2/M期比例逐渐升高,微管蛋白聚合受到抑制,p2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Mere15具有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微管蛋白聚合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王惠[6](2012)在《文蛤多肽Mere15的抗肿瘤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癌症,其中非小细胞癌又占据了大约80%。经典的肿瘤治疗方法有放射疗法、手术疗法及化学药物疗法。但这些方法仍存在着效率低、毒副作用大、选择性差、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寻找结构新颖、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抗肿瘤药物是肿瘤治疗的当务之急。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构成了海洋药物资源化学多样性的基础,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源泉。本实验室经过一系列的分离纯化步骤从海洋软体动物文蛤体液中得到一种抗肿瘤多肽Mere15。MTT比色法显示Mere15在体外对肺癌细胞A549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达到34.90g/mL。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Mere15起效快,处理细胞1h后即可看到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逐渐变圆,脱离瓶壁,且可发现细胞内形成空泡状的结构。为了进一步研究Mere15的作用方式,本文从细胞粘附、迁移、侵袭等方面开展了Mere15抗肿瘤机制的相关研究。在细胞粘附方面,研究了Mere15处理后A549细胞对细胞外基质ECM和Fn粘附能力的变化,发现12g/mL的作用浓度下,细胞对ECM和Fn基质的粘附率分别降低了86.74%和50.56%。在细胞迁移、侵袭方面,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发现Mere15的作用浓度达到15g/mL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率分别高达69.22%和53.84%。MMPs是一类与肿瘤粘附、转移、侵袭密切相关的蛋白水解酶,主要是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促进细胞迁移。结合明胶酶谱和RT-PCR实验技术,研究了Mere15对MMPs的分泌和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Mere15对MMP-2/-9的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均产生了抑制作用,但是Mere15是否是通过影响MMPs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2-05-01)

王翠翠[7](2011)在《文蛤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全球平均每8个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虽然目前的抗肿瘤药物对大多数肿瘤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寻找结构新颖、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仍是当前肿瘤治疗的当务之急。海洋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使其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源泉。利用海洋软体动物文蛤治疗肿瘤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本研究从文蛤体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新的抗肿瘤多肽,并对其抗肿瘤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反相层析等分离技术,从文蛤体液中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肽。SDS-PAGE检测显示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5 KDa,命名为Mere15。以MTT比色法检测文蛤多肽Mere15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Mere15具有较好的广谱抗癌活性,但对正常细胞却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裸小鼠人肺癌移植瘤进行体内抑癌作用研究发现,Mere15对人肺癌移植瘤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副作用不明显。为进一步研究Mere15的抗肿瘤机制,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Mere15作用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线粒体跨膜电位检测、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DNA ladder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信号通路;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微管蛋白聚合。结果发现,Mere15作用后的肿瘤细胞皱缩,细胞膜发泡,细胞核裂解;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磷脂酰丝氨酸外翻,DNA断裂;线粒体信号通路和死亡受体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发生变化。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微管蛋白聚合受到抑制。总之,上述结果表明Mere15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1-04-01)

康劲翮,任跃明,李华亮,范成成,张剑[8](2009)在《文蛤多肽体外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已从文蛤肉中提取得到1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多肽,命名为Mer2.本文报道Mer2对体外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的生物学效应.采用溴化二苯偶氮盐(MTT)法检测Mer2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效果,并应用细胞形态观察法、Hoechst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探讨了Mer2对细胞形态、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Mer2对体外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作用含量和时间均具有一定的依赖性.Mer2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明显地出现凋亡峰,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细胞周期阻滞现象.这表明文蛤多肽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台湾海峡》期刊2009年04期)

范成成,张剑,康劲翮,邱乒乒,韩鹏[9](2009)在《文蛤多肽的体外抗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硫酸铵沉淀、有机溶剂分离、Sephadex G-25分子筛层析等实验方法,从文蛤肉中提取了一种低分子量的多肽,命名为Mer2.本文以溴化二苯偶氮盐(MTT)法检测Mer2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Mer2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宫颈癌细胞株(Hela)、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肺癌细胞株(SPC-A-1和LTEP-a-2)的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着Mer2含量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证明Mer2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其中Mer2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光学显微镜观察经Mer2细胞培养液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实验的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细胞周期发生明显的改变,并在G0/G1期前出现凋亡峰.(本文来源于《台湾海峡》期刊2009年04期)

张剑,康劲翮,刘凤娇,范成成,李华亮[10](2009)在《文蛤多肽对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蒸馏水抽提,有机溶剂沉淀大分子蛋白,SephadexG-25分子筛柱层析等技术从文蛤肉分离纯化,得到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多肽,命名为Mer2.实验结果表明,Mer2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Mer2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量效与时效关系.经40μg/mLMer2处理,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8.1%,并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凋亡率为25.5%.(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文蛤多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社会,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用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如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等,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我们迫切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寻找和发现新的疗效好、毒副作用低的抗肿瘤药物和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多种取自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逐渐被发现并应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在化工生产、医药保健、污染防治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经过大量文献查找和实验筛选,发现海洋生物文蛤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肿瘤活性。因此,本课题组旨在探索一套分离纯化的步骤流程,从文蛤中提取得到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多肽类物质,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我们利用硫酸铵分级盐析沉淀、CM-Sepharose Fast Flow弱阳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6 Fast Flow(high sub)疏水层析、Superdex 75 prep grade凝胶层析和Q 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层析等分离技术,从文蛤体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肽,并对该文蛤多肽进行分子量检测和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活性检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显示,于16 KDa分子量处存在一条单一条带,因此命名该多肽为MM-16。以MTT比色法检测文蛤多肽MM-16对肿瘤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对肿瘤细胞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人卵巢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肺癌细胞A549、人胰腺癌细胞Aspc-1和正常细胞乳腺细胞MCF-10A、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 3T3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65.50、42.88、51.86、33.68、56.68、196.86和147.67μg/mL。结果表明,MM-16对所测的5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活性,其中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增殖抑制率最高,但对两种正常细胞却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还以人肺癌细胞A549为检测细胞株,测定文蛤多肽MM-16的加药浓度及加药时间对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M-16对A549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存在量效关系;加药48h后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且可持续至72h以上。分离纯化得到文蛤多肽MM-16,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为其后续的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为MM-16重组表达技术的建立及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为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发展和壮大,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蛤多肽论文参考文献

[1].秦敬如.文蛤多肽的生物提纯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2].郑振坤.文蛤多肽MM-16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3].乔淦.一种文蛤多肽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纯化及功能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

[4].李和生,刘智勇,王鸿飞.文蛤多肽组分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2

[5].王翠翠,刘明,王凤霞,林秀坤.文蛤多肽抑制肿瘤细胞微管蛋白聚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

[6].王惠.文蛤多肽Mere15的抗肿瘤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

[7].王翠翠.文蛤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

[8].康劲翮,任跃明,李华亮,范成成,张剑.文蛤多肽体外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J].台湾海峡.2009

[9].范成成,张剑,康劲翮,邱乒乒,韩鹏.文蛤多肽的体外抗癌活性研究[J].台湾海峡.2009

[10].张剑,康劲翮,刘凤娇,范成成,李华亮.文蛤多肽对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  

文蛤多肽论文-秦敬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