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木结构论文-段绪胜,杜善梁,王少杰,刘鑫,郑蝉蝉

石木结构论文-段绪胜,杜善梁,王少杰,刘鑫,郑蝉蝉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组合赋权

石木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段绪胜,杜善梁,王少杰,刘鑫,郑蝉蝉[1](2019)在《基于组合赋权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模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在鲁中山区分布十分广泛且极具地域特色,科学、合理的对其性能进行评价,对山东省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特性,构建了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组合赋权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计算机评价系统,并通过工程案例对该评价模型进行应用.结果显示,基于组合赋权的性能评价模型能提高权重系数准确度,可以准确反映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现状及变化.(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21期)

杜善梁[2](2019)在《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及木屋盖防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相关文件,对山东省内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提出要延续村庄的传统文脉,加大传统村落的保护,保护具有文化基因的特色乡镇,因此,山东省内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内容。石木结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鲁中山区,数量较多,在山东省传统民居中占较大比例,但缺少可靠的评价体系、缺乏有效保护、居民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存续发展,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建立科学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模型,研究石木结构传统民居存在的问题,对改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的查阅确定了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从建筑、结构、景观3个方面,共计15个详细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全面评价;而后采用组合赋权法,即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完整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体系。在已建立的模型基础上开发评价系统,通过工程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经验证,本文建立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模型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且评价系统有效减小了模型计算量,可为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挖掘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调研发现,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木屋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木质受弯构件的失效和腐朽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本文以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广泛应用的榆木构件为研究对象,对其防腐性能和抗弯性能进行研究。选用铜季铵盐溶液(ACQ)、铬砷铜溶液(CCA)和桐油3种防腐剂对榆木试件进行处理,采用野外埋地法加速试件腐朽,按龄期计划取出试件后记录其腐朽程度,而后测定试件抗弯强度,探究榆木试件在不同腐朽伤损状态下抗弯性能的衰退规律,拟合完好指数与抗弯强度关系式,得到完好指数-抗弯强度平均值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1)CCA与ACQ防腐剂性能稳定,其中CCA防腐剂性能略优,桐油防腐性能不稳定;(2)榆木试件完好指数与抗弯强度平均值呈指数函数关系,防腐处理可有效减缓试件的抗弯强度衰退,为预测榆木构件在不同腐朽伤损状态下的抗弯强度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模型,并开发了评价系统。(2)明晰了ACQ、CCA和桐油3种防腐剂的防腐效果;建立了完好指数与抗弯强度之间的关系,为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李秋容,周英[3](2018)在《藏式石木结构民居震害形式分析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藏历次地震为研究背景,对藏式石木结构民居进行了震害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出藏式石木结构民居的主要几种结构形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并对藏式石木结构民居的震害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对藏式石木结构民居以后的建设和修复加固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8年16期)

李效梅,黄帅[4](2018)在《贵州镇宁县布依族传统石木结构民居热工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研究对象冬季和夏季温度、湿度进行实地测试,得出传统石木结构民居室内首先需要解决冬季保温的问题,夏季室内无需采取降温措施。计算并分析传统石木结构民居传热系数、建筑耗热量等热工指标,均不满足当地节能规范要求,因此提出了相应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造措施,计算并分析改造后传统民居的热工性能。本文通过量化分析和研究,旨在引导布依族传统石木结构民居向更节能的方向发展,为我国节能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秋容[5](2015)在《藏式石木结构民居的抗震性能及设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砌体结构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砌体结构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诞生,它的诞生标志着土木工程的诞生。至今,石砌体仍然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住房结构形式之一。在地震多发的西藏地区,民居大多采用石木结构形式,而藏式石木结构民居大多没有经过设计,建筑材料的强度和施工质量也不能保证,所以给抗震防灾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以西藏历次地震为研究背景,对藏式石木结构民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通过收集资料和对西藏历次地震震害调查资料的分析,得到藏式石木结构民居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总结出藏式石木结构民居震害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并分析造成各种震害形式的原因。第二,对本文所选藏式石木结构民居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结构前八阶自振周期、频率和振型,并进行分析。第叁,运用ANSYS软件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本文所选的藏式石木结构民居在EL-Centro波、Taft波、天津波叁条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第四,运用ANSYS软件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本文所选的藏式石木结构民居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和剪应力分析,得出藏式石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部位。第五,通过对比震害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针对这些薄弱部位对藏式石木结构民居以后的建设和修复提出建议,并对加固改造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24)

潘闻丞[6](2009)在《屯堡民居石木结构建筑的艺术象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屯堡民居建筑秉承中原江淮建筑的文化内涵,具有军事上和江淮母源地文化的特征,又具有黔中山地特点的表征,创造出木石主体结构的黔中防御性建筑,成为安顺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景观。本文从历史学、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屯堡建筑景观的构成、流变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贵州文史丛刊》期刊2009年03期)

刘广飞,张小平,韩艳[7](2009)在《新型石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新疆新型石木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试验与数据分析得出石木结构类型房屋抗震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基本烈度为8度(0.2g)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9年08期)

张小平[8](2008)在《石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是我国的一个多震地区,地震活动不仅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分布很广。近百年来,新疆发生6级以上地震102次,7级以上地震12次,其中8级大震2次,倒塌房屋数万间,直接危及新疆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号召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采取相应房屋改造措施,以满足抗震要求,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广泛调查,提出了符合新疆喀什地区实际情况的抗震安居型房屋—石木结构房屋,以此为研究原型,通过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得出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及其抗震性能。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石木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对该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得出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应力和位移云图以及各工况下时程反应曲线图。通过试验与数据分析,得出石木结构类型房屋抗震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基本烈度为8度(0.2g)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且房屋施工程序简单,成本低廉,性能优越,能够满足居住条件,适于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张小平,陈平,赵冬,周铁钢[9](2008)在《新疆喀什地区新型石木结构房屋的模型抗震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疆喀什地区出现的新型石木结构房屋进行了1/4比例模型的地震反应试验的设计。概述了模型振动台试验方法,了解了此类结构的破坏形态,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结构进行了初步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石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相关文件,对山东省内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提出要延续村庄的传统文脉,加大传统村落的保护,保护具有文化基因的特色乡镇,因此,山东省内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内容。石木结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鲁中山区,数量较多,在山东省传统民居中占较大比例,但缺少可靠的评价体系、缺乏有效保护、居民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存续发展,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建立科学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模型,研究石木结构传统民居存在的问题,对改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的查阅确定了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从建筑、结构、景观3个方面,共计15个详细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全面评价;而后采用组合赋权法,即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完整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体系。在已建立的模型基础上开发评价系统,通过工程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经验证,本文建立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模型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且评价系统有效减小了模型计算量,可为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挖掘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调研发现,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木屋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木质受弯构件的失效和腐朽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本文以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广泛应用的榆木构件为研究对象,对其防腐性能和抗弯性能进行研究。选用铜季铵盐溶液(ACQ)、铬砷铜溶液(CCA)和桐油3种防腐剂对榆木试件进行处理,采用野外埋地法加速试件腐朽,按龄期计划取出试件后记录其腐朽程度,而后测定试件抗弯强度,探究榆木试件在不同腐朽伤损状态下抗弯性能的衰退规律,拟合完好指数与抗弯强度关系式,得到完好指数-抗弯强度平均值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1)CCA与ACQ防腐剂性能稳定,其中CCA防腐剂性能略优,桐油防腐性能不稳定;(2)榆木试件完好指数与抗弯强度平均值呈指数函数关系,防腐处理可有效减缓试件的抗弯强度衰退,为预测榆木构件在不同腐朽伤损状态下的抗弯强度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模型,并开发了评价系统。(2)明晰了ACQ、CCA和桐油3种防腐剂的防腐效果;建立了完好指数与抗弯强度之间的关系,为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木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段绪胜,杜善梁,王少杰,刘鑫,郑蝉蝉.基于组合赋权的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模型与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2].杜善梁.鲁中山区石木结构传统民居性能评价及木屋盖防腐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3].李秋容,周英.藏式石木结构民居震害形式分析及建议[J].黑龙江科学.2018

[4].李效梅,黄帅.贵州镇宁县布依族传统石木结构民居热工性能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8

[5].李秋容.藏式石木结构民居的抗震性能及设防对策[D].西南科技大学.2015

[6].潘闻丞.屯堡民居石木结构建筑的艺术象征[J].贵州文史丛刊.2009

[7].刘广飞,张小平,韩艳.新型石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山西建筑.2009

[8].张小平.石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9].张小平,陈平,赵冬,周铁钢.新疆喀什地区新型石木结构房屋的模型抗震试验[J].西北地震学报.2008

标签:;  ;  ;  ;  

石木结构论文-段绪胜,杜善梁,王少杰,刘鑫,郑蝉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