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特色农业和水稻绿色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

延边特色农业和水稻绿色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

一、延边特色农业与水稻绿色优质米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崔玲[1](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

樊剑波[2](2020)在《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通过查阅张家港市相关资料,同时在全市水稻种植区域布置多个研究点位,采集相关数据,分析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寻找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过程中的相应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研究成功如下:1、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张家港市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以上,历年水稻总产量均保持在14万吨以上。自2011年张家港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起,以每年2.75万亩的平均速度递增,至2019年,完成全市24.79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全覆盖全市水稻种植田块。其主要种植品种为南粳46、南粳5055和武运粳30三种晚熟优质品种。近几年,张家港市稻田综合种养得到了飞速发展,种植面积连年上升,由最初的218亩上升到如今的2680亩,上涨了 12.3倍。全市共有32个稻米品牌,其中一般稻米品牌为25个,占78%,而绿色稻米品牌只有2个,开发优质稻米品牌潜力巨大,优质稻米市场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发。2、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缺少本地区优势水稻品种(2)水稻种植过程中高端设备投入较少(3)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4)优质稻米推广渠道单一(5)稻米加工、储藏技术落后(6)高端稻米生产成本偏高(7)高素质农民缺失3、提出的相应对策与措施(1)引进和联合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水稻优质品种:每年从江苏省优质种源科研院所引进2-3个新品种,在本地区进行筛选,形成优质稻米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建设本地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建立激励支持机制及技术支持保障,引导种粮大户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示范推广成熟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积极推进粮食优质生产,促进种植结构转型升级,达到产能稳定、产出高效,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3)推广使用高端农业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基础上进行相应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市级层面加大高端农业设施设备的购置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自主购买,推进全市乡村振兴。(4)稳定粮价,培育优质种植主体,鼓励粮户多元化发展:通过优先农田租赁、优先项目扶持等方式,鼓励那些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种植户,适当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率;要鼓励和支持其仓储、加工等设施建设,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鼓励种粮户多元化发展。(5)引进国际先进的低温烘干、冷链储存、小包装稻米等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使张家港大米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从而保障了大米加工的质量。(6)做优做强优质稻米品牌,开发高端稻米市场:张家港市要深入挖掘大米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不断创新,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建设之路,为国内外消费者推出优质、绿色、营养、健康和安全的张家港大米。(7)开展多方面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开展优质水稻生产培训,学习、更新自身技术储备,掌握最新水稻生产技术,提升种植户管理水平。(8)推广订单农业,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农户与销售方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依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完成生产经营中产销活动。

池咏[3](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延边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要坚持做到党管农村工作,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坚持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持续推动农民收入的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只有农民真正富裕了,农业才能更强,农村才能更美,社会才能更和谐。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成之年,要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就要毫不松懈地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力增加农民收入。延边州是一个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具有相对特殊性,农业是延边州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农民增收的需求也相对迫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延边州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探讨农民增收的可行性渠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研究延边州近年来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延边州农民增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寻贴合延边州农民增收的可行方法。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撑。第三章简述延边州农民的收入现状以及延边州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第四章论述延边州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延边州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有效增加,要致力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同时要扎实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此外,要加强科教兴农,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最后,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堡垒服务功能。

赵宝星[4](2020)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于2020年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管农村工作是党的一个传统,同时也是农业农村能够稳步发展的制度优势。在党的十九大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的历史方位下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战略被提出。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够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发展最大合力,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产业兴旺才能够为其他领域的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与保障,进而实现乡村全方位振兴、全面振兴。因此,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延边州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延边州农业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机械化程度深入发展,农业品牌化、绿色化进程纵深推进。与此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开启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困境阻碍着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农村产业生产要素的开发利用程度浅、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共同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培育等方面。同时由于各经营主体发展有限,辐射效应及带动效应并未充分彰显,并且融合发展的配套服务设施也是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补强的环节之一。为破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困境实现延边州乡村振兴,延边州应当因地制宜制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应揆诸延边州农业农村产业具体实际,对延边州农业农村生产要素深度挖掘,促进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应当打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经营主体之间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此同时,利用好政府政策及社会资源,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动全社会、多维度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撑格局形成。最终实现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加延边州农民收入,进而巩固延边州脱贫攻坚成果,并推进延边州乡村全方位、全面振兴的历史进程。

王健男[5](2020)在《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稻米产业是我国粮食产业的重要构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安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稻米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以增产为主指标,然而在资源环境束缚趋紧背景下,面临着增值能力减弱、科技进步成果向实际生产力中转速度过慢等问题,阻碍了稻米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何加快转变稻米产业发展模式,从以往简单的“吃饱”转向“吃好”,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成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应用,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重大考题。肇源农场是黑龙江农垦稻米种植专业农场,其稻米产业是当地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以肇源农场为研究区域,开展其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对提高当地职工收入,促进肇源农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应用文献研究法从农业产业发展理论、农业产业化的影响、稻米产业的研究、稻米产业存在的问题研究、稻米产业的对策及措施的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的研究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国内外稻米产业的研究现状。同时,明确了产业、稻米产业、农产品品牌化的相关概念和产业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等理论基础。然后,通过黑龙江农垦年鉴、肇源农场场志等官方数据的查阅。获取资料的分析结果与稻米产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肇源农场稻米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服务四方面入手,系统地了解了肇源农场稻米产业的发展结构。其次,利用近几年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现状的农业数据,得出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制约因素,结合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探索出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的模式,提出促进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相应的发展策略。

丁冬[6](2020)在《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稻米又称作“水稻”,是中国三大主粮之一,同时也是吉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稻米的安全稳定生产在保障粮食安全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且已成为影响吉林省市场稳定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从市场看,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对稻米的消费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从政策看,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宏观配套支撑政策密集出台,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稻米加工转化升级、开辟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新路径创造了新的机遇;从技术看,现代农业科技与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稻米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形态、市场空间、商业模式、营销渠道,为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从体制机制看,吉林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强力推动稻米安全生产,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挖掘微观市场主体的最大潜力。这些都为稻米全产业链的路径优化指引了新方向。稻米全产业链是在传统产业链的基础上,由其上游、中游、下游组成的,连接稻米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的一种商业模式,打造由田间到餐桌的所有稻米生产主体、收储主体、加工物流主体以及消费主体等有机链接起来的完整功能系统。一条完整、领域多元、安全监控有效的稻米全产业链,能够促进生产主体产出更加优质的稻米产品、降低交易成本,大幅度提高全链效益。吉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资源优势与气候,为稻米生产提供了优势条件,因而,吉林省是中国主要的稻米生产基地之一,产出的稻米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属于中高档层次。但是,随着消费结构以及市场的复杂变化,现有的稻米全产业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消费主体日益提高的多样化价值需求,现有的稻米全产业链路径也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而,现有稻米产业链的发展路径必须进行创新与优化。目前,吉林省稻米的生产经营逐渐进入品质化时代,越来越重视优质稻米产业标准化发展。但是,由于稻米市场环境的多变以及国际贸易新局势等,使得稻米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都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面临着稻米全产业链上游生产成本高、潜在风险水平较高、新型经营主体大局意识不强;产业链中游稻米加工产能过剩、研发能力不足、物流基础建设不到位;产业链下游稻米产品同质化严重、吉林品牌建设管理混乱、融资渠道不够多样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可见,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只有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通过上游、中游、下游及环节间衔接的协同转型升级,提升链条成员实现协同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从全产业链增值的角度寻求出路,基于稻米全产业链的增值机理提出路径优化策略,并通过一定的保障措施,才能促进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得以顺利优化。由此,作者在研究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过程中,从消费主体的需求出发,以实现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整体增值为主线,以吉林省实际省情农情为导向,突破“自上而下”的传统产业链运行模式,主张“整体价值增值”的管理思路,对现有产业链进行延伸与优化。稻米全产业链的增值路径优化需顺应吉林省“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时代新形势,通过增值价值的重新分配,强化链条全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缓解局部产业链目标利益与整体目标利益之间的矛盾,以及近期目标利益与长远目标利益之间的矛盾,使稻米全产业链上原有主体的比较收益均获得提升。通过综合考量传统价值创新、损失减少、新动能探索、总成本降低以及各环节的潜在风险控制等因素,使处在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基于目标协同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的优化。作者依据产业价值链理论、价值网与价值星系理论、模块化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目标协同理论等,综合分析国内外粮食全产业链增值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界定了稻米全产业链的内涵与管理目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稻米全产业链进行定位。此外,作者通过系统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现状及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全产业链上游生产环节、中游加工流通环节、下游渠道拓展环节为价值载体,提出六大增值模块——衍生产品增值模块、现代农业服务增值模块、个性化品牌溯源增值模块、范围经济增值模块、信息化创新平台增值模块和环节衔接增值模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系统分析框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提出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剖析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的增值机理。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全产业链的增值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综合考量传统价值创新、损失减少、新动能探索、总成本降低以及各环节的潜在风险防控状况,构建衡量全产业链增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价值模型与“三维”钻石模型。最后,从“互联网+新型运营模式”、“现代农业服务+技术创新”、“全链增值+绿色信息化平台”、“产业集群+品牌增值”、“标准化流程+新动能”、“全链风险预警+监控”等角度提出增值路径优化策略,并结合顶层设计、激励机制分配、管理路径创新、“双链融合”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促进优化路径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裴蒙[7](2020)在《方正县水稻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水稻作为我国居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与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稻米产品提出更高的诉求,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同时方正县是黑龙江省水稻的主产区之一,水稻产业发展基础好,拥有着生产水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社会化服务以及技术优势。方正县被称为“中国富硒大米之乡”,已建设省级富硒水稻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其生产的稻米产品销往全国多地甚至海外一些国家。方正县水稻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方正大米品牌价值已实现114.18亿元,全县范围内种植富硒水稻60万亩,超过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本研究从生产现状、加工现状、销售现状、服务体系现状对方正县水稻产业展开全方位的详细介绍,通过研究发现方正县水稻产业存在稻米加工业遭遇困境、电商平台发展缓慢、科研能力欠缺、机械化水平较低及水稻种植人才缺乏等问题。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展开方正县稻米产业竞争力评价,从生产要素、规模效率、需求要素及政府机制四个维度展开分析,最后发现方正县稻米产业竞争力总体得分为77.11分,处于良好态势,但是仍然与五常大米、庆安大米等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解决方正县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水稻产业竞争力水平,本研究从改良种植环节、提高稻米加工水平、整顿市场环境、加大稻米产业投入、依赖科技力量等角度提出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达到提升水稻产业发展的目的。同时,作为对县级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其他地区水稻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杨海玥[8](2020)在《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水稻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主粮作物,推广面积已经达到7000万亩。在国家大力提倡的绿色经营理念在农业领域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绿色经营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重点。而作为黑龙江主产的水田作物——水稻,其绿色经营与资源高效利用成为实现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这对于解决好绿色经营的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首先对农场绿色经营进行定义,并运用农业区域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主要从农场生产经营、管理、绿色水稻生产加工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分析了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存在如下问题:经营能力亟待提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绿色水稻品牌影响有限;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并选取了新洋农场、上海农场、前进农场作为案例,进行了农场绿色经营模式比较和经验借鉴。最后,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的对策建议,分别从完善经营模式,提高组织效率;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持续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服务;发展绿色经营,加大绿色宣传;完善体制结构,多种模式并存;加强农业技术,增强人才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针对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黑龙江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是实现新兴经济发展的必有路径。正确的发展理念、科学的发展模式、优惠的发展政策、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发展黑龙江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不可缺少的条件。黑龙江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能够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途径,在发展过程中既要结合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当地发展特点,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杨炜成[9](2020)在《广州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岭南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古代劳动者们为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片土地进行了长久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农业基础。建国以来,在和平的经济建设环境下,人们又进行了如火如荼的现代农业建设,增城区即是广州现代农业的先行地,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对我国开展“三农”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分散的农户进行集中管理,聚合现代生产要素,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具体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解决农民就业、建设乡村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基于产业聚集理论、生态平衡理论以及农业产业化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等进行相关研究。本文目的在于为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提供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的建议,因而将在分析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其他地区不同形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状况,对增城区的困境与问题进行总结,进而提出建设性的参考意见。增城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可以通过整合该地区各种要素的形式,挖掘其独特的区域优势,充分利用集聚效应,为传统农业输入现代技术与管理思想的新鲜血液,给农村农业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这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也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前提要求。增城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广州市作为销售农产品的市场,科学的管理与行政的支持必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活力,成为示范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国内其他从业者和政府提供宝贵的模式借鉴与管理经验。发现增城区具有与生俱来的农业优良传统和基础,广州增城区现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个,它们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先行探索,通过了解目前这三个产业园的发展状况,和横向对比国内外其他相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吸收教训,为增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更好的发挥新型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对农村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广州增城农村农业的发展,为实现我省现代化经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农村脱贫致富提供政策建议。

杨琳[10](2020)在《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多次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方向等提出若干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现代农业正逐步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走进人们的生活,将会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竞争优势、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和龙市隶属于延边州,和龙市农业发展对延边州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和龙市农业仍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半机械化、初级或原料型产品、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和龙市农业生产主要仍依赖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基础、生产手段、生产组织方式和农业技术落后,实现和龙市农业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变革,不断促进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本文主要以比较优势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研究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及对策。对农业总产值与结构、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农业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农产品商品化率以及农业生产率等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构建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此基础上,提出对进一步推进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加强政府扶持力度,采取加强农业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育现代化农民、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土地流转,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完善土地流转机构、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广泛政策宣传。三是打造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集体产业、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业。四是促进地方特色加工业的发展。通过整合引进创新资源与科技平台、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地方特色加工业的发展。五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控制化肥的销量并逐步营造环境保护意识氛围。六是推动跨境现代农业经济合作。促进和龙市现代农业进程,将和龙市逐步打造成集农业、加工业、旅游业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延边特色农业与水稻绿色优质米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边特色农业与水稻绿色优质米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外稻米产业发展概况
        1.1.1 世界谷物生产变化格局
        1.1.1.1 世界谷物产量变化
        1.1.1.2 世界稻米消费现状
        1.1.2 稻米绿色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1.1.3 高端稻米加工技术发展概况
    1.2 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1.2.1 水稻分布情况
        1.2.2 我国稻米产能情况
    1.3 国外稻米发展经验对我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启示
        1.3.1 加强优质水稻育种工作
        1.3.2 推广水稻生态种植方式
        1.3.3 提升稻米加工技术
        1.3.4 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稻米品牌
    1.4 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目的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4.4 相关测定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1.4.5 数据分析方法
第2章 张家港市稻米产能现状分析
    2.1 张家港市历年水稻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2.2 张家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2.3 张家港市历年稻谷总产量变化趋势
    2.4 张家港市水稻种植品种布局情况
    2.5 张家港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变化情况
    2.6 张家港市2019年各品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情况
    2.7 张家港市各主要品种水稻外观及加工品质情况
    2.8 张家港市各主要品种水稻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情况
    2.9 小结
第3章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仓储及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3.1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企业分布情况
    3.2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能力情况
    3.3 张家港市各等级大米产量情况
    3.4 张家港市大米加工产能利用率情况
    3.5 张家港市稻米仓储能力情况
    3.6 张家港市绿色稻米品牌建设情况
    3.7 张家港市稻米价格历年变化情况
    3.8 小结
第4章 张家港市稻米产业化开发典型案例
    4.1 典型案例一:张家港市常阴沙农场
        4.1.1 常阴沙农场稻米产业化发展情况
        4.1.2 主要经验与做法
    4.2 典型案例二:张家港市华田家庭农场
        4.2.1 华田家庭农场稻米产业化发展情况
        4.2.2 主要经验与做法
第5章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5.1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缺少本地区优势水稻品种
        5.1.2 水稻种植过程中高端设备投入较少
        5.1.3 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
        5.1.4 稻米加工、储藏技术落后
        5.1.5 优质稻米推广渠道单一
        5.1.6 高端稻米生产成本偏高
        5.1.7 高素质农民缺失
    5.2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对策措施
        5.2.1 引进和联合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水稻优质品种
        5.2.2 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5.2.3 推广使用高端农业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5.2.4 稳定粮价,培育优质种植主体,鼓励粮户多元化发展
        5.2.5 引进先进稻米加工仓储设备,保障大米品质
        5.2.6 做优做强优质稻米品牌,开发高端稻米市场
        5.2.7 开展多方面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
        5.2.8 推广订单农业,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第6章 对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一些思考
    6.1 布局全市优质稻米产业,促进产业兴旺
    6.2 以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6.3 做优做强优质稻米产业,推进一二三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乡村振兴背景下延边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创新性及研究方法
        1.3.1 创新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撑
    2.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三农”问题的论述
        2.1.1 邓小平关于农民脱贫致富的思想
        2.1.2 江泽民关于“三农”工作的思想
        2.1.3 胡锦涛关于农民增收的思想
        2.1.4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思想
    2.2 政策支撑
        2.2.1 十八大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
        2.2.2 “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三章 延边州农民的收入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延边州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3.1.1 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3.1.2 农民收入构成
        3.1.3 各县市农民收入情况对比
    3.2 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州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成就
        3.2.1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
        3.2.2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3.2.3 农村土地流转畅通有序
        3.2.4 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3.3 延边州实现农民增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3.1 产业化水平低
        3.3.2 农产品种植结构单调
        3.3.3 务农人员素质低
        3.3.4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第四章 延边州实现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4.1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4.1.1 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优化农业布局
        4.1.2 加快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
        4.1.3 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效应
    4.2 扎实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2.1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2.2 灵活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
        4.2.3 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4.3 加强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4.3.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4.3.2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4.3.3 发挥科研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
    4.4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4.4.1 创新方式加强党员教育
        4.4.2 招才引智优化党员队伍
        4.4.3 强化基层党建服务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乡村振兴视阈下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撑
    2.1 相关概念及特征概述
        2.1.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2.1.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发展理论及思想
        2.2.2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农村发展思想论述
    2.3 政策支撑
        2.3.1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
        2.3.2 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配套政策
        2.3.3 乡村振兴战略
第三章 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3.1 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历程
        3.1.1 初发阶段:贸工农一体化发展
        3.1.2 推进阶段:以农业产业化为主要着力点
        3.1.3 纵深发展阶段:休闲农业引领发展的新业态
    3.2 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绩
        3.2.1 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2.2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提升
        3.2.3 农村产业绿色品牌化发展
        3.2.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3.3 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 生产要素开发程度有待加深
        3.3.2 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松散
        3.3.3 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3.3.4 配套服务支撑后劲不足
第四章 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路径
    4.1 深度挖掘生产要素充分激发活力
        4.1.1 农村电商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
        4.1.2 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产业振兴注入灵魂
        4.1.3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4.2 因地制宜打造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
        4.2.1 构建新型股份合作机制
        4.2.2 打造统分结合的订单农业合作机制
        4.2.3 盘活现有资产振兴村集体经济
    4.3 推动经营主体发展支撑产业振兴
        4.3.1 促进种养大户思维转变
        4.3.2 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能力
        4.3.3 政策引导龙头企业投入融合发展
    4.4 科学构建配套服务支持体系
        4.4.1 加大培育与引进力度促进人才振兴
        4.4.2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发展
        4.4.3 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助力产业振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
        2.1.2 稻米产业
        2.1.3 农产品品牌化
    2.2 基础理论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3.1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历史
    3.2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自然资源优势
        3.2.1 气候适宜、光温条件优越
        3.2.2 水温高、水源充足无污染
        3.2.3 环境纯净、植被覆盖率高
        3.2.4 土壤弱碱、重金属不超标
    3.3 肇源农场稻米种植现状
        3.3.1 种植品种和技术现状
        3.3.2 种植规模和成本效益现状
        3.3.3 农业机械使用现状
        3.3.4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4 肇源农场稻米加工现状
        3.4.1 加工规模现状
        3.4.2 加工技术及设备现状
        3.4.3 稻米深加工现状
    3.5 肇源农场稻米销售现状
        3.5.1 销售渠道现状
        3.5.2 品牌建设现状
    3.6 肇源农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3.7 本章小结
4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肇源农场稻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稻米品种选择杂乱
        4.1.2 先进稻作技术推广不力
        4.1.3 优质稻米种植效益不高
        4.1.4 土地经营规模小
        4.1.5 优良机械配比不足
        4.1.6 稻田基础设施薄弱
    4.2 肇源农场稻米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加工工艺落后
        4.2.2 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4.2.3 收储不规范
    4.3 肇源农场稻米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销售渠道狭窄
        4.3.2 品牌影响力不大
    4.4 肇源农场社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4.1 农业服务人员紧张
        4.4.2 劳动力素质较低
    4.5 本章小结
5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5.1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目标
    5.2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5.2.1 市场导向原则
        5.2.2 科技创新原则
        5.2.3 质量可控原则
    5.3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战略
    5.4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路径
    5.5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模式
        5.5.1 积极探索实践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5.2 积极探索实践农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5.5.3 积极探索实践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模式
        5.5.4 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6 本章小结
6 促进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改善稻米种植现状
        6.1.1 立足生态优势,优化品种品质结构
        6.1.2 严格种植技术标准,科学种植
        6.1.3 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
        6.1.4 更新机械,提高稻作机械化水平
        6.1.5 配套完善水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耕种质量
        6.1.6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模式
    6.2 推动稻米加工结构转变
        6.2.1 健全规范稻米产业监管体系
        6.2.2 完善稻米及副产品加工设备及技术
        6.2.3 科学收储,降低损害
        6.2.4 延伸稻米产业链条,增强稻米产品附加值
    6.3 及时疏通销售环节
        6.3.1 转变稻米产业发展理念
        6.3.2 整合优势资源,推行战略联盟
        6.3.3 整合区域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6.3.4 建立销售新模式,助推线上线下销售
    6.4 协调建立肇源农场社会服务体系
        6.4.1 完善科技服务支撑
        6.4.2 加强人才服务建设和农民农技基础的培养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标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述评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链与全产业链
        2.1.2 粮食产业链与稻米全产业链的内涵界定
        2.1.3 新型稻米绿色产业链的概念
        2.1.4 价值链的内涵
        2.1.5 产业链增值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价值链理论
        2.2.2 系统工程分析理论
        2.2.3 价值网与价值星系理论
        2.2.4 模块化理论
        2.2.5 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分析
        2.2.6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流动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的运行现状与问题
    3.1 当前中国稻米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与格局
    3.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现有模式
        3.2.1 链条式发展模式
        3.2.2 链族式发展模式
        3.2.3 链网式发展模式
    3.3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的运行现状
        3.3.1 吉林省稻米生产与仓储环节现状
        3.3.2 吉林省稻米加工流通环节现状
        3.3.3 吉林省稻米营销管理环节现状
    3.4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运行的现存问题
        3.4.1 产业链上游存在的问题
        3.4.2 产业链中游存在的问题
        3.4.3 产业链下游存在的问题
        3.4.4 环节衔接存在的问题
    3.5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不足的原因剖析
        3.5.1 内因分析
        3.5.2 外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与机理分析
    4.1 稻米全产业链核心主体的价值需求分析
        4.1.1 生产经营主体
        4.1.2 加工物流服务主体
        4.1.3 消费主体
        4.1.4 监督管理主体
    4.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模块化构成与系统分析
        4.2.1 衍生产品增值模块
        4.2.2 现代农业服务增值模块
        4.2.3 个性化品牌溯源增值模块
        4.2.4 范围经济增值模块
        4.2.5 信息化创新平台增值模块
        4.2.6 环节衔接增值模块
        4.2.7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系统分析
    4.3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
        4.3.1 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过程
        4.3.2 全产业链增值的演化规律——基于Logistic模型
    4.4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机理分析
        4.4.1 主要环节增值角度——基础
        4.4.2 链条资源优化配置角度——约束
        4.4.3 新型动力强化角度——动力
        4.4.4 目标协同增值角度——保障
        4.4.5 综合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5.1 当前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环境PEST分析
        5.1.1 政治环境
        5.1.2 经济环境
        5.1.3 社会环境
        5.1.4 技术环境
        5.1.5 增值环境综合分析
    5.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影响因素的分类
    5.3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
        5.3.1 增值影响关系分析
        5.3.2 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
    5.4 关键影响因素指标辨析与指标体系构建
        5.4.1 成本因素
        5.4.2 价值因素
        5.4.3 稳定因素
        5.4.4 风险因素
        5.4.5 创新服务因素
        5.4.6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综合评价
    6.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6.2 增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 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6.3.1 层次分析法(AHP)
        6.3.2 价值分析法
        6.3.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
    6.4 基于AHP的权重确定
        6.4.1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构建与权重确定
        6.4.2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构建与权重确定
    6.5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综合评价
        6.5.1 确定增值能力因素集与评语集
        6.5.2 构建二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ijR
        6.5.3 多级模糊运算
    6.6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模型设计与策略
    7.1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模型设计
        7.1.1 增值路径优化的价值模型——数理
        7.1.2 增值路径优化的“三维”钻石模型——定性
    7.2 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思路框架
    7.3 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策略
        7.3.1 “互联网+新型运营模式”路径
        7.3.2 “现代农业服务+技术创新”路径
        7.3.3 “全链增值+绿色信息化平台”路径
        7.3.4 “产业集群+品牌增值”路径
        7.3.5 “标准化流程+新动能”路径
        7.3.6 “全链风险预警+监控”路径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路径优化的保障措施
    8.1 通过顶层设计进行布局优化,加强管控与监督
        8.1.1 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8.1.2 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8.1.3 加强稻米核心环节的监控,促进“亲、清”政商服务
    8.2 完善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处理好各主体间利益关系
        8.2.1 建立链型分配激励机制
        8.2.2 明晰全产业链的成本分担责任
    8.3 创新稻米全产业链管理路径,促进稻米产品的多样化属性
        8.3.1 形成稻米全产业链自治式溯源与管理创新路径
        8.3.2 发掘稻米的多样化属性促进稻米衍生产品增值
        8.3.3 合理利用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规律
    8.4 打造“双链融合”工程,促进新型人才培育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9.2.1 研究不足
        9.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指标专家打分问卷
附件2 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能力评语集调查问卷
附件3 全产业链增值指标AHP判断矩阵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7)方正县水稻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
        2.1.2 水稻产业
        2.1.3 产业竞争力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粮食安全理论
        2.2.4 比较优势理论
3 方正县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方正县水稻产业的发展环境
        3.1.1 自然环境
        3.1.2 经济社会环境
    3.2 方正县水稻生产现状
        3.2.1 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3.2.2 产业园区状况
        3.2.3 水稻合作社
    3.3 方正县水稻加工现状
        3.3.1 稻米加工企业
        3.3.2 稻米加工产品
    3.4 方正县稻米销售现状
        3.4.1 稻米市场开发现状
        3.4.2 稻米品牌建设现状
    3.5 方正县水稻产业服务体系现状
        3.5.1 水稻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3.5.2 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强化
        3.5.3 水稻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3.6 方正县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6.1 有机稻米种植面积有限
        3.6.2 稻米加工业遭遇困境
        3.6.3 市场监管不到位
        3.6.4 电商平台发展缓慢
        3.6.5 机械化水平较低
        3.6.6 科研能力欠缺
        3.6.7 水稻种植人才缺乏
    3.7 本章小结
4 方正县稻米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4.1 评价指标的原则及来源
        4.1.1 评价指标的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来源
    4.2 稻米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4.2.1 生产要素
        4.2.2 规模效率
        4.2.3 需求因素
        4.2.4 政府机制
    4.3 方正县稻米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4.3.1 数据的获取
        4.3.2 确定指标权重与一致性
        4.3.3 计算评价指标得分
        4.3.4 计算各单项得分
        4.3.5 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促进方正县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改良种植环节
        5.1.1 加强水稻基地标准化建设
        5.1.2 培育良种及推广栽培技术
        5.1.3 开展水稻统防统治工作
    5.2 提高稻米加工水平
        5.2.1 整合培育稻米加工企业
        5.2.2 延长稻米产业链
    5.3 整顿市场环境及打造大米品牌
        5.3.1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
        5.3.2 加强大米品牌建设
        5.3.3 建设电商平台
    5.4 加大水稻产业投入
        5.4.1 加大资金投入
        5.4.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4.3 培育水稻产业人才
    5.5 完善水稻科技体系
        5.5.1 加快科研转化速度
        5.5.2 创新科技服务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4.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4.3 文献述评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家庭农场
        2.1.2 绿色经营
        2.1.3 农场绿色经营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区域理论
        2.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现状
    3.1 友谊农场概况
    3.2 友谊农场生产经营结构现状
        3.2.1 产品结构
        3.2.2 经营结构
        3.2.3 管理结构
    3.3 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生产情况
        3.3.1 水稻种植分布情况
        3.3.2 水稻面积、单产、总产和粮食生产比重情况
        3.3.3 水稻种植品种、品质
        3.3.4 水稻栽培技术情况
    3.4 友谊农场水稻绿色加工情况
        3.4.1 加工企业概况
        3.4.2 绿色标准化建设
        3.4.3 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3.4.4 质量追溯体系
    3.5 友谊农场水稻绿色营销情况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存在的问题
        4.1.1 经营能力亟待提高
        4.1.2 基础设施不完善
        4.1.3 绿色水稻品牌影响有限
        4.1.4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4.2 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4.2.1 友谊农场内部体制因素
        4.2.2 友谊农场的外部环境因素
        4.2.3 农户的自身因素
    4.3 本章小结
5 国内典型农场农业绿色经营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5.1 典型农场绿色经营模式
        5.1.1 新洋农场
        5.1.2 上海农场
        5.1.3 前进农场
    5.2 典型农场绿色经营模式比较及经验借鉴
        5.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5.2.2 建立系统化体系
        5.2.3 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化
        5.2.4 加快农业绿色可持续步伐
    5.3 本章小结
6 完善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经营模式提高组织效率
        6.1.1 建立经营管控体系
        6.1.2 落实管理系统要求
    6.2 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6.2.1 落实基础设施建设
        6.2.2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6.3 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持续发展
        6.3.1 加快产品建设步伐
        6.3.2 提高农场经济效益
    6.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服务
        6.4.1 扩大政策覆盖面
        6.4.2 加速土地流转
    6.5 发展绿色经营加大绿色宣传
        6.5.1 制定绿色经营方案
        6.5.2 落实绿色理念推广
    6.6 完善体制结构多种模式并存
        6.6.1 建立生产结构体制
        6.6.2 多方创新经营模式
    6.7 加强农业技术增强人才建设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调查问卷

(9)广州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现代农业
        2.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1.3 现代农业产业园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聚集理论
        2.2.2 生态平衡理论
        2.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3 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状况
    3.1 发展现状
        3.1.1 发展概况
        3.1.2 品牌建设
        3.1.3 主要在建项目
    3.2 发展基础
        3.2.1 区位交通
        3.2.2 气候条件
        3.2.3 农业基础
        3.2.4 社会经济
    3.3 发展布局
        3.3.1 现代种养区
        3.3.2 加工物流区
        3.3.3 休闲农业区
        3.3.4 科技研发区
        3.3.5 双创孵化区
    3.4 发展特色
        3.4.1 扶优扶强
        3.4.2 全产业链推进
        3.4.3 科技先行
4 案例分析
    4.1 广州市正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4.1.1 发展状况
        4.1.2 发展特点
    4.2 广州友粮粮油实业有限公司
        4.2.1 发展状况
        4.2.2 发展特色
    4.3 小结
5 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品种品牌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5.2 产品生产、加工、科研、营销全产业链开发程度建设不明显
    5.3 品牌培育及标准化生产程度不够高
    5.4 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不明显
    5.5 园区内实施主体对联农带农机制作用不突出
6 国内外农业产业园发展经验借鉴
    6.1 德国生态农业园区
    6.2 美国家庭农场科技主导型园区
    6.3 上海浦东孙桥镇现代农业园区
    6.4 小结
7 增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加强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建设
    7.2 发展壮大区域农产品品牌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7.3 构建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7.4 加强农村土地新模式合作建设
    7.5 构建和完善联农助农的体制机制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10)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概述
        1.2.3 文献综述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1.5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理论概述
    2.1 概念定义
        2.1.1 传统农业
        2.1.2 现代农业
        2.1.3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2.2 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与衡量指标
        2.2.1 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
        2.2.2 现代农业的衡量指标
    2.3 现代农业相关理论概述
        2.3.1 比较优势理论
        2.3.2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和龙市概况
        3.1.1 自然情况
        3.1.2 和龙市经济增长率与产业结构
        3.1.3 农业从业人员
    3.2 农业生产
        3.2.1 农业产值与结构
        3.2.2 种植业
        3.2.3 林业
        3.2.4 畜牧业
    3.3 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
        3.3.1 土地流转情况
        3.3.2 家庭农场情况
        3.3.3 合作社
    3.4 农业资本投入
    3.5 农产品商品化率
    3.6 农业生产率
第四章 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4.1 指标选取的原则及目的
    4.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3 指标赋值说明与数据标准化处理
        4.3.1 指标赋值
        4.3.2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处理
    4.4 权重的确定
        4.4.1 数据处理
        4.4.2 确定指标权重
    4.5 评价结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4.5.1 总体评价结果
        4.5.2 分项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5.1 政府统筹规划,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5.2 加强土地流转,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5.3 打造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5.4 促进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5.5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5.6 推动跨境农业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四、延边特色农业与水稻绿色优质米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下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崔玲. 延边大学, 2021
  • [2]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D]. 樊剑波. 扬州大学, 2020(05)
  • [3]乡村振兴背景下延边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 池咏. 延边大学, 2020(06)
  • [4]乡村振兴视阈下延边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D]. 赵宝星. 延边大学, 2020(05)
  • [5]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王健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2)
  • [6]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D]. 丁冬. 吉林大学, 2020(08)
  • [7]方正县水稻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裴蒙.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8]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水稻绿色经营问题研究[D]. 杨海玥.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9]广州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D]. 杨炜成.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10]和龙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 杨琳. 延边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延边特色农业和水稻绿色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