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和功能分析论文-王艳丽,谢天,王仕稳,邓西平,可庆波

克隆和功能分析论文-王艳丽,谢天,王仕稳,邓西平,可庆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克隆和功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孔密度,马铃薯品种,纯合体,功能分析

克隆和功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丽,谢天,王仕稳,邓西平,可庆波[1](2019)在《马铃薯气孔密度表皮模式因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干旱等逆境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培育强抗旱性与高效水分利用效率兼得的马铃薯品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交换的通道,精细地调控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气孔的发育过程涉及信号转导,细胞命运转化和细胞不对称分裂等重要的发育调控事件。表皮模式因子(EPFs)能与下游类受体膜蛋白和细胞表面类受体激酶共同作用调控气孔发育和形成。然而截至目前,针对马铃薯EPFs的研究尚未有报道。本研究从马铃薯品种'大西洋'(Atlantic)中克隆得到两种气孔密度表皮模式因子StEPF2与StSTOMAGEN,并对这两种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tEPF2与StSTOMAGEN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EPF2和STOMAGEN高度保守,都含有信号肽结构和6-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tEPF2定位于细胞膜/间隙,而StSTOMAGEN在细胞核与细胞膜中都有表达。qRT-PCR结果显示,StEPF2与StSTOMAGEN在马铃薯的根、块茎、茎、叶中均有表达,且二者均在嫩叶中表达最多。有意思的是,这两种基因的表达量在一天中呈现周期性变化,长日照条件下(16/8 h,light/dark),在授时因子为20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后,它们的表达量均在4 h达到峰值;而ABA和NaCl胁迫处理后,二者的表达水平均呈现出持续降低的趋势。随后,我们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分别获得过量表达StEPF2与StSTOMAGEN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通过PCR和chi-test等筛选分析,成功获得T3代转StEPF2纯合体(E2植株)14株和转StSTOMAGEN纯合体(ST植株)8株。后经qRT-PCR、Western-blot和预实验等,分别选取其中叁个株系做后续研究。功能鉴定表明E2植株的气孔密度显着降低,而植株的抗旱能力显着提升;然而ST植株的气孔密度显着增多,同时植株的抗旱能力却显着低于野生型拟南芥。综上结果表明,表皮模式因子StEPF2和StSTOMAGEN二者在调控气孔密度和植株抗旱性上呈相反的作用,该结果为后期通过调节气孔密度表皮模式因子的表达,培育抗旱节水型马铃薯株系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12-13)

任得元,赵焕元,刘玉梅,高向倩,孙宇栋[2](2019)在《核桃翻译起始因子JreIF1A的克隆及抗旱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1)在逆境响应中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本研究克隆获得核桃(Juglans regia)的1条eIF1A基因(命名为JreIF1A),通过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及酵母转化等不同技术,分析JreIF1A在干旱胁迫下的基本生物功能。结果表明,JreIF1A的开放阅读框为438 bp,编码的多肽含14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 344.48 u,理论等电点为5.08。JreIF1A与土瓶草(Cephalotus follicularis)、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等的亲缘关系较近。JreIF1A能被干旱胁迫显着诱导,且在根和叶中具有表达特异性。将JreIF1A转入酵母,对转基因酵母INVSC1(pYES2-JreIF1A)及对照酵母INVSC1(pYES2)分别进行干旱(山梨醇,0.2 mol/L)处理,发现INVSC1(pYES2-JreIF1A)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活性显着优于INVSC1(pYES2)。表明JreIF1A基因能不同程度地响应干旱胁迫,其表达可有效改善转基因酵母的抗旱响应能力;JreIF1A基因可作为核桃逆境适应机制研究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秦琳琳,张曦,姜骋,李莉[3](2019)在《白桦BpZFP4基因启动子克隆和逆境响应元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研究发现白桦锌指蛋白Bp ZFP4基因响应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为了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该基因上游1 360 bp的启动子区域,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含有多个逆境响应顺式作用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光响应以及病原菌和损伤响应元件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Bp ZFP4启动子5'-端一系列缺失片段融合GUS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通过对系列缺失突变体在正常条件以及渗透胁迫、盐胁迫和脱落酸(ABA)处理条件下的GUS基因表达分析,鉴定得到Bp ZFP4启动子对干旱、盐和ABA应答响应的主要调节区域及可能的顺式作用元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Bp ZFP4基因应答非生物胁迫和信号分子刺激的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姜福星,黄远祥,周鹏,赵婕,文好雨[4](2019)在《白花虎眼万年青OtDCAF8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DCAF (DDB1-CUL4 Associated Factor)是以CUL4 (CULLIN4)蛋白为骨架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复合体,这类复合体通过一个共同的衔接蛋白DDB1 (UV-damaged DNA binding protein 1)连接不同的底物识别亚基DCAF,介导各自特定的蛋白底物的降解,从而参与调控了多种生物学过程。为分析DCAF基因在白花虎眼万年青叶上珠芽、叶片和鳞茎等器官的功能和作用,本研究首次从百合科植物白花虎眼万年青叶上珠芽中分离出DCAF基因家族重要成员,进行氨基酸保守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后,将其命名为OtDCAF8基因;将其置于UBI启动子下在烟草中超量表达,转基因烟草的叶片形状、叶脉等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结果表明,OtDCAF8基因对植物干细胞及器官再生发育具有明显调控作用,可能在白花虎眼万年青的珠芽和叶片等器官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深入探讨白花虎眼万年青珠芽等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和DCAF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为百合等花卉的分子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重要功能基因。(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21期)

刘付翠,赵飞,谭爱萍,孔璐璐,何山[5](2019)在《杂交鳢CmaZAP-7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酪氨酸蛋白激酶ZAP-70 (70 k D zeta-associated-protein, ZAP-70)是启动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信号转导的关键因子,在T细胞增殖、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 ZAP-70 (CmaZAP-70)在抗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信号转导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获得CmaZAP-70基因(GenBank No. MK134563)的ORF,分析其对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和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感染的应答特性,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ZAP70,检测其过表达对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和活化蛋白1 (activating protein 1, AP-1)活性的影响。序列分析显示,CmaZAP-70基因的完整ORF为1 818 bp,编码605个氨基酸;CmaZAP-70含两个串联的SH2结构域和1个SH1激酶结构域;与哺乳动物ZAP-70某些磷酸化位点及催化基序具有极高的保守性;进化树中CmaZAP-70与其他鱼类ZAP-70聚为一支,并与欧洲鲈(Dicentrarchus labrax)亲缘性最近。qRT-PCR检测发现,CmaZAP-70在健康杂交鳢所检的10个组织中广泛表达,于脾脏中表达最高,皮肤中表达最低(P<0.05)。在杂交鳢分别感染两种病原菌后,CmaZAP-70在肝脏、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主要呈上调趋势;其中感染舒伯特气单胞菌后,CmaZAP-70在肝脏和脾脏于第1天,头肾在第2天达到表达峰值(P<0.05),而感染鰤鱼诺卡氏菌后,均在第3天出现表达上调峰值(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pEGFP-N1-ZAP70的过表达显着增强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活性。上述结果表明,CmaZAP-70在防御病原菌感染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鱼类TCR信号通路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黄宇,黄书婷,张夕梅,刘堰[6](2019)在《稀有鮈鲫HSP70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在环境毒理学中受到广泛研究。前期研究表明稀有鮈鲫HSP70基因(GrHSP70)表达量与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处理的浓度和时间在肝脏中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为探究启动子在热休克蛋白70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根据已知的GrHSP70 c DNA序列,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GrHSP70的5'侧翼区的核苷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从预测的转录起始位点(C)起的5'侧翼区域共1 487bp,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雌激素响应元件(ERE)、Sp1结合位点(Sp1)、糖皮质激素响应元件(GRE)、TATA结合蛋白(TBP)、CCAAT/增强子蛋白结合位点(C/EBP)、Oct-1结合位点(Oct-1)、GATA转录因子结合位点(GATA-1)等。实验构建了含有启动子缺失片段的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和海肾萤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报告基因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后,利用双荧光活性检测确定获得的GrHSP70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其核心启动位点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1 487~-1 093bp。同时,用不同浓度PCP暴露成功转染了重组质粒(pGL-HSP70 promoter-Luc+)的HeLa细胞,培养24h后检测双荧光活性,与对照相比,随PCP浓度的增加,荧光活性均显着增加。说明在稀有鮈鲫肝脏中PCP会通过激活GrHSP70启动子来诱导GrHSP70表达,但PCP在稀有鮈鲫体内通过何种机制来调节HSP70的合成,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越,张苏芳,徐瑶,刘福,孔祥波[7](2019)在《美国白蛾HcSID-1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分析及其在幼虫中的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美国白蛾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序列,对该基因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和时空表达模式检测,并研究其在美国白蛾幼虫系统性RNA干扰中的功能。【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美国白蛾幼虫中进行基因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和幼虫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RNAi和qPCR技术验证外源dsRNA对该基因的干扰效率,以及干扰该基因表达后对其他靶标基因干扰效率的影响。【结果】从美国白蛾幼虫中克隆得到一个美国白蛾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并命名为HcSID-1(Gen Bank登陆号:MG696730)。该基因全长2 761 bp,开放阅读框(ORF) 2 613 bp,编码87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97. 08 kD,理论等电点(pI) 6. 81,有1个19 aa的信号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c SID-1蛋白有1个长N末端(308 aa),序列中后段309—855位氨基酸之间具有典型的11个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cSID-1与鳞翅目昆虫同源性较高,和家蚕的Bm SID-3亲缘关系最近;时空表达分析表明,HcSID-1在美国白蛾各发育阶段和幼虫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幼虫中肠组织表达量最高。注射HcSID-1 dsRNA可显着降低该基因在转录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且该基因的下调能降低HcChi dsRNA在美国白蛾幼虫中的RNA干扰效率。【结论】获得具有典型家族特征的美国白蛾SID-1基因序列,该基因的下调能够影响其他靶标基因dsRNA的RNAi效率,表明该基因可能具有与其他SID基因在系统性RNAi过程中相同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蒋梦婷,朱宁,龚洪泳,侯应军,余心怡[8](2019)在《‘南通小方柿’赤霉素不敏感基因DkGAI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DkGAI2的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并将DkGAI2转化烟草,分析转基因烟草的生理和形态指标,为GAI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南通小方柿’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中标注的GAI2为原始序列(未发表),利用RT-PCR,3′RACE和5′RACE技术从‘南通小方柿’中克隆得到DkGAI2的序列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DkGAI2在‘大方柿’及‘南通小方柿’5个不同物候期的表达特性以及DkGAI2在‘南通小方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构建瞬时表达载体pCAMBIA-GFP-1302-DkGAI2,并瞬时侵染烟草分析DkGAI2的亚细胞定位,通过构建DkGAI2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经过GUS染色、RT-PCR对转基因烟草株系进行鉴定;并将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移栽,于第一朵花开放时测定转基因植株的株高、节间长度、叶片长宽比以及GA_1和GA_4含量。【结果】从‘南通小方柿’中克隆得到了1 827 bp的DkGAI2,DkGAI2核苷酸序列与猕猴桃(KF588651.1)、光皮烨(MF149049.1)、砂梨(KX078214.1)、苹果(FJ535245.1)、葡萄(MG738718.1)的相似度达72%-80%,DkGAI2具有DELLA蛋白家族特有的DELLA结构域,属于DELLA蛋白基因家族。DkGAI2编码60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6.5 kD,理论等电点为5.54,不稳定系数为50.41,无明显疏水区,无跨膜区,无信号肽。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DkGAI2与葡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DkGAI2在‘南通小方柿’5个不同物候期的表达量都高于‘大方柿’;DkGAI2在‘南通小方柿’不同组织中表现出组织表达特异性,其中,在老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尖和幼叶,而在幼果中几乎不表达。pCAMBIA-GFP-1302-DkGAI2融合蛋白的绿色荧光信号位于细胞核中,表明DkGAI2编码蛋白位于细胞核。经过GUS染色和RT-PCR检测,共获得5个转DkGAI2烟草株系,转基因烟草叶片GA_1含量增加,GA_4含量降低,GA_1和GA_4总含量降低,且转基因烟草植株出现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长宽比降低及花期延迟的表型。【结论】DkGAI2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定位于细胞核,DkGAI2在‘南通小方柿’5个不同物候期的表达量均高于‘大方柿’。推测DkGAI2可能通过降低GA_4的含量进而引起植株矮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任海波,刘同坤,袁敬平,吴小婷,王惠玉[9](2019)在《不结球白菜BcICE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不结球白菜BcICE1基因的表达模式并探索其在冷胁迫中的功能。[方法]以不结球白菜品种‘NHCC001’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BcICE1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NHCC001’进行4℃低温和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检测BcICE1基因对胁迫的响应;构建过表达载体pEarly Gate-BcICE1,利用注射法将载体农杆菌菌液导入烟草细胞进行BcICE1基因的瞬时表达并检测;构建酵母诱饵载体p GBKT7-BcICE1,转化AH109验证其转录激活活性;将pEarly Gate-BcICE1农杆菌菌液利用蘸花法进行BcICE1基因的遗传转化,并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对阳性苗进行鉴定。通过RT-qPCR对BcICE1过表达拟南芥中冷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克隆获得不结球白菜BcICE1基因,其含有1 33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6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7.40×103,等电点为5.42;氨基酸的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BcICE1蛋白与欧洲油菜、荠菜和拟南芥ICE1蛋白同源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表明BcICE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具有转录激活性且对冷胁迫与干旱胁迫有响应。BcICE1过表达株系能增强植株的抗寒性,同时在低温处理后BcICE1过表达植株中冷胁迫相关基因At CBF3和COR15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野生型植株。[结论]克隆并获得BcICE1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功能分析表明BcICE1基因能增强植株抗寒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任国鹏,葛丽萍,孙超超,刘宝玲,李润植[10](2019)在《续随子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基因(ElDGAT2)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续随子发育种子中分离编码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的cDNA克隆(ElDGAT2),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解析ElDGAT2酶蛋白的理化性质、高级结构、亚细胞定位及系统发育等特性。利用qRT-PCR研究该基因在续随子不同器官组织的表达谱。构建ElDGAT2的组成型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3-ElDGAT2),通过农杆菌介导烟草瞬时表达鉴定ElDGAT2基因的功能。结果显示,续随子ElDGAT2 cDNA全长1 939 bp, ORF为984 bp,编码327个氨基酸。ElDGAT2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上,二级结构主要结构元件为α-螺旋(37.00%)和无规则卷曲(34.25%)。DGAT2蛋白系统发育树分析揭示,续随子ElDGAT2与同科植物蓖麻、油桐、麻疯树的DGAT2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基因表达分析表明, ElDGAT2基因在续随子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而且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器官。在种子发育中期(花后30 d)即油脂快速合成积累时期的表达量最高, ElDGAT2表达量约为叶片的12.83倍。与野生型和空载体转化烟叶相比, ElDGAT2瞬时表达的烟叶组织总油脂含量提高1.59%,饱和脂肪酸减少,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增加。研究表明, ElDGAT2编码一个具有催化活性的DGAT2酶蛋白,异源表达可提高宿主组织总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显示ElDGAT2对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底物偏好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克隆和功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1)在逆境响应中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本研究克隆获得核桃(Juglans regia)的1条eIF1A基因(命名为JreIF1A),通过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及酵母转化等不同技术,分析JreIF1A在干旱胁迫下的基本生物功能。结果表明,JreIF1A的开放阅读框为438 bp,编码的多肽含14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 344.48 u,理论等电点为5.08。JreIF1A与土瓶草(Cephalotus follicularis)、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等的亲缘关系较近。JreIF1A能被干旱胁迫显着诱导,且在根和叶中具有表达特异性。将JreIF1A转入酵母,对转基因酵母INVSC1(pYES2-JreIF1A)及对照酵母INVSC1(pYES2)分别进行干旱(山梨醇,0.2 mol/L)处理,发现INVSC1(pYES2-JreIF1A)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活性显着优于INVSC1(pYES2)。表明JreIF1A基因能不同程度地响应干旱胁迫,其表达可有效改善转基因酵母的抗旱响应能力;JreIF1A基因可作为核桃逆境适应机制研究的候选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隆和功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丽,谢天,王仕稳,邓西平,可庆波.马铃薯气孔密度表皮模式因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C].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2].任得元,赵焕元,刘玉梅,高向倩,孙宇栋.核桃翻译起始因子JreIF1A的克隆及抗旱功能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3].秦琳琳,张曦,姜骋,李莉.白桦BpZFP4基因启动子克隆和逆境响应元件功能分析[J].植物研究.2019

[4].姜福星,黄远祥,周鹏,赵婕,文好雨.白花虎眼万年青OtDCAF8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5].刘付翠,赵飞,谭爱萍,孔璐璐,何山.杂交鳢CmaZAP-7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6].黄宇,黄书婷,张夕梅,刘堰.稀有鮈鲫HSP70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7].王越,张苏芳,徐瑶,刘福,孔祥波.美国白蛾HcSID-1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分析及其在幼虫中的功能验证[J].林业科学.2019

[8].蒋梦婷,朱宁,龚洪泳,侯应军,余心怡.‘南通小方柿’赤霉素不敏感基因DkGAI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9

[9].任海波,刘同坤,袁敬平,吴小婷,王惠玉.不结球白菜BcICE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任国鹏,葛丽萍,孙超超,刘宝玲,李润植.续随子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基因(ElDGAT2)克隆与功能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9

标签:;  ;  ;  ;  

克隆和功能分析论文-王艳丽,谢天,王仕稳,邓西平,可庆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