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演变历程论文-曹峰

范畴演变历程论文-曹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范畴演变历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子,自然,道,天道

范畴演变历程论文文献综述

曹峰[1](2019)在《从因循万物之性到道性自然——“自然”成为哲学范畴的演变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是老子之"道"的属性,这是一种后起的说法,其依据很大程度上来自河上公注本的"道性自然"。《老子》不言"性","道性自然"得以成立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至少需要叁个前提:第一,"自然"是万物之性;第二,"天"或"天道"是自然的;第叁,万物从"道"那里分有了德性。老子自然思想重点在于强调"自然"是"无为"的结果,但并未论及究竟什么是"自然","自然"为何是必然的,以及如何落实"自然"。后世道家尤其是黄老道家进一步把"自然"理解为万物之性,这样"自然"的落实就等同于因循万物之性。正因为万物之性是天然的,那么"自然"也就是必然的。后世道家又将这种必然性赋予"天"或"天道",从而证成"天"或"天道"的运动方式是"自然"的。这样,"自然"就由一个本来表达万物状态的词,一步步上升为独立的概念,用于表达包括天地在内的一切事物的根本性质,最后上升为与"道"并驾齐驱的哲学范畴,"道性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曾静涵,袁毓林[2](2017)在《汉语副词“干”的去范畴化——从名词到隐性否定副词的演变历程及其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隐性否定意义的副词"干"是名词和形容词"干"发生去范畴化的产物。从历时角度看,副词"干"由名词—形容词—副词这一路径演变而来。从语义和句法两方面看,"干"的语义演变实质上是一种去范畴化过程。"干"在演变过程中存在语义的泛化和句法范畴模糊的现象,概念转喻触发了"干"的副词范畴的出现;同时,避免语义处理对人脑带来的巨大负荷是去范畴化得以实现的动因,这一过程符合人脑语义处理的扩散性激活模式。(本文来源于《阅江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范畴演变历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具有隐性否定意义的副词"干"是名词和形容词"干"发生去范畴化的产物。从历时角度看,副词"干"由名词—形容词—副词这一路径演变而来。从语义和句法两方面看,"干"的语义演变实质上是一种去范畴化过程。"干"在演变过程中存在语义的泛化和句法范畴模糊的现象,概念转喻触发了"干"的副词范畴的出现;同时,避免语义处理对人脑带来的巨大负荷是去范畴化得以实现的动因,这一过程符合人脑语义处理的扩散性激活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范畴演变历程论文参考文献

[1].曹峰.从因循万物之性到道性自然——“自然”成为哲学范畴的演变历程[J].人文杂志.2019

[2].曾静涵,袁毓林.汉语副词“干”的去范畴化——从名词到隐性否定副词的演变历程及其动因[J].阅江学刊.2017

标签:;  ;  ;  ;  

范畴演变历程论文-曹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