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伦理论文-费尚军

公民伦理论文-费尚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民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报偿,公民伦理,社会秩序,正义

公民伦理论文文献综述

费尚军[1](2019)在《“作为一个公民”的伦理——道德报偿与公民伦理建构秩序图景的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性的世俗化进程中,道德报偿的历时性嬗变在于,从世俗生活条件本身出发来确证应得报偿的正义和伦理秩序。在日常交往与公共交往关系的分离中,当差异化的人情原则呈现出扩展性的局限,新的伦理实存便产生了"作为一个公民"的道德需求和报偿观念。新的伦理秩序的建构,不仅需要诉诸基于平等的普遍尊重和反应性态度而孕育出主体性的精神气质,同时也需要寻求正当与善相契合的社会条件来消解报偿的不规则性。(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白丽佳,潘先银[2](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公民伦理培育途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大学生公民伦理培育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重要群体,为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即将发生的社会角色转变,具备基本的公民伦理素质,避免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出现公民伦理失范和漠视,对其进行公民伦理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认为,结合新时代的特征把握大学生公民伦理培育方向、注重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培育、结合环境氛围的影响促使大学生形成基本的公民伦理素质,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9年09期)

裴耀华[3](2018)在《甘肃省康乐县新时期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期的公民伦理道德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一般而言,公民伦理道德是调节社会成员之间各项关系和行为的准则,加强公民伦理道德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此社会生产力得到重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着提高的特殊时期,加强公民伦理道德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鉴于此,准确把握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探索可行的解决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入手,在广泛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甘肃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县——康乐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康乐县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总而言之,本文以康乐县的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的实际作为考察对象,结合相关的实践,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杨伟涛[4](2017)在《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解析与公民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将作为抽象法与主观道德相统一的伦理实体划分为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其中区分了作为市民社会成员的市民和作为国家成员的公民。市民社会以个体需要、利益和权利为原则,凸显个体性和特殊性,人们借助于劳动、分工、交换和契约达成中介性和交互性的社会结合;市民社会中的社会联结是形式的普遍性并以外部形式国家和法律对个体利益予以保障,但根本存在的是实质利益的差异性与冲突性。作为伦理性的国家是自在自为和自由理念,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在其中,公民超越利益交换和私利追求,以爱国心、民族精神、公正心和人道慈爱精神,促进社会和国家的凝结统一。(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黄月细[5](2017)在《“治国理政”视域下公民伦理的构建和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伦理作为现代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治国之道,构建和培育公民伦理是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题中应有之意。构建和培育我国的公民伦理,在体现其共性的同时,应当寻找符合国情的路径。(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王爱国[6](2016)在《榆中县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道德建设就是关于社会道德思想观念建设以及对伦理道德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实际道德行为的途径和方法的建设。伦理道德建设既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又不能藐视伦理道德的实践环节。在通常情况下,伦理道德的思想和观念总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把美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转化为一定的内在品德。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为指导,对甘肃省榆中县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在本文中,笔者尤其从伦理学的角度,结合该县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重采用文献法、数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当前榆中县公民伦理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主要危害以及生成动因,从社会、经济和教育等方面梳理诸多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榆中县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的思路,为进一步加强该县公民伦理道德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了伦理和道德的相关理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榆中县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加强榆中县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的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榆中县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公民在核心价值意识、财富伦理、家庭伦理以及生态伦理方面存在的失范现象。第叁章从社会、经济、教育方面详细分析了榆中县公民伦理道德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第四章从经济、文化、法律和树立先进道德典型四方面着手提出了适合榆中县公民伦理道德建设可供参考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6-05-01)

杨建兵,陈绍辉[7](2016)在《“荆楚文化与公民伦理道德礼仪规范建设高层论坛”在武汉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荆楚文化与公民伦理道德礼仪规范建设高层论坛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论坛由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举办,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80余名专家学者聚首珞珈,向大会提交论文50余篇,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公民伦理道德与礼仪规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公民伦理道德礼仪规范是本次论坛的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建构符合当代社会(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6年01期)

王振有[8](2015)在《弘扬荆楚优秀文化传统 加强公民伦理道德礼仪规范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化当代公民伦理道德和礼仪规范建设,挖掘和弘扬优秀荆楚传统文化,为“文化湖北”建设献智出力,2015年11月28至29日,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举办了“荆楚文化与公民伦理道(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5-12-30)

王宏德[9](2015)在《我国现代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与培育——基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公民伦理精神培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新时期的价值指针与现代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培育存在着深层次的价值契合。所以,明晰现代公民伦理精神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度透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现代公民伦理精神生长培育的重要作用,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理论课题与实践探索。(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王滢[10](2015)在《生态公民伦理的建设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学学科而言,研究生态公民伦理对生态伦理学学科的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态公民伦理的建设机制是在各种内外机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复杂过程。本文旨在基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通过对生态公民伦理建设机制内涵与诉求的分析,全面把握生态公民伦理的建设机制的内容、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揭示生态公民伦理的建设机制与传统伦理建设机制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对其现状加以辩证研究,进而提出完善生态公民伦理的建设机制的路径和对策,从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进行内在价值观、外在行为方式以及评价监督等方面的完善,以期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公民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大学生公民伦理培育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重要群体,为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即将发生的社会角色转变,具备基本的公民伦理素质,避免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出现公民伦理失范和漠视,对其进行公民伦理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认为,结合新时代的特征把握大学生公民伦理培育方向、注重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培育、结合环境氛围的影响促使大学生形成基本的公民伦理素质,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民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1].费尚军.“作为一个公民”的伦理——道德报偿与公民伦理建构秩序图景的省思[J].学习与实践.2019

[2].白丽佳,潘先银.新时代大学生公民伦理培育途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9

[3].裴耀华.甘肃省康乐县新时期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8

[4].杨伟涛.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解析与公民伦理观[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

[5].黄月细.“治国理政”视域下公民伦理的构建和培育[J].伦理学研究.2017

[6].王爱国.榆中县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

[7].杨建兵,陈绍辉.“荆楚文化与公民伦理道德礼仪规范建设高层论坛”在武汉举行[J].中国哲学史.2016

[8].王振有.弘扬荆楚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公民伦理道德礼仪规范建设[N].湖北日报.2015

[9].王宏德.我国现代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与培育——基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王滢.生态公民伦理的建设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标签:;  ;  ;  ;  

公民伦理论文-费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