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株型论文-陈友订,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郭洁

动态株型论文-陈友订,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郭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株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生长发育时期,形态性状

动态株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友订,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郭洁[1](2019)在《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株型育种实现株型改良、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是提高水稻产量水平的强力技术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具有明显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阶段都应具有最佳的群体形态结构与相应的生理机能,这种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改变的株型结构配置,称之为"动态株型结构"。根据华南稻区实际情况,比较在早、晚季不同生态环境下华南双季超级籼稻不同品种(组合)"动态株型结构"的特点,首先构建了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华南双季超级籼稻育种实践,使以往定性模糊的"株型结构"概念上升为动态的、科学的量化指标,从而能更明确地、更综合地、更系统地反映本稻区双季超级籼稻品种(组合)的重要形态生理特点,进一步揭示高产形成规律,从而促使超级籼稻株型育种概念日臻完善。应用该理论指导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实践,可以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且已有一批超级籼稻和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育成并应用推广,显示其对华南超级籼稻及优质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周新桥,刘传光,陈达刚,郭洁,陈平丽[2](2018)在《华南早晚兼用型优质高产籼稻品种南晶占的动态株型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株型与产量的关系密切,基于华南地区特殊的生态条件,陈友订等提出了华南籼稻不同生育时期理想株型的量化选择指标,构建了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体系,并成功用于育种实践。本课题组应用动态株型育种理论的育种选择指标,从F_3代开始对育种材料进行严格筛选,结合稻米品质测定、稻瘟病病区鉴定进行综合选择,育成了南晶占、南桂占等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籼稻新品种(组合),其中南晶占米质达国优1级。本文将对优质高产常规稻品种南晶占的动态株型特点进行研究,为动态株型育种理论在华南水稻育种中应用提供参考。以南晶占为试验材料,华南超级稻天优华占、五优308、天优3618、合美占等4个品种(组合)为对照,进行南晶占动态株型特点研究。试验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密度为30万苗/hm~2,田间管理按当地高产肥水管理措施进行。于秧苗期、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齐穗期、黄熟期进行动态株型观测,成熟期考查全生育期及产量性状。南晶占两年试验产量分别为早季平均8.64 t/ha,晚季平均8.36 t/ha,早晚季均与天优华占和天优3618平产、早季比五优308和合美占增产不显着,晚季增产显着。从苗期至抽穗期,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各供试品种的株高、顶下1叶及顶下2叶长、顶3叶宽厚、单位面积干物重等性状均不断增加;顶叶叶长则表现为自苗期至幼穗分化期不断增加,至齐穗期变短,开张角自苗期至齐穗期不断变小,黄熟期则略微变大,但早、晚季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株高和生物产量方面,南晶占秧苗期晚季极显着高于早季,但分蘖盛期差异不显着,但幼穗分化期至成熟期则早季显着高于晚季,其趋势与4个对照品种基本一致。成熟期南晶占株高早季为108.5 cm,晚季为102.9 cm,与天优华占、天优3618齐平,但比五优308和合美占高5-7 cm,差异均达显着水平。南晶占单位面积茎蘖数自秧苗期开始不断增加,早季于插秧后48天、晚季于插秧后38天达到分蘖高峰,早、晚季高峰苗分别为每公顷379.1万苗和340.0方苗,然后逐渐消减,直至齐穗期保持稳定,早季成穗率约65%、晚季75%;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早季平均245.0万/hm~2,晚季平均256.5万/hm~2,略高于天优3618,与其他3个对照品种齐平。南晶占穗长早季为23.1 cm,晚季23.5 cm,早晚季均与天优华占、天优3618、五优308基本齐平,但比合美占长且达差异显着水平。南晶占早晚季结实率分别达86.3%和84.1%,早季显着高于天优华占、天优3618和五优308,但与合美占差异不显着,晚季则显着高于天优3618,略高于其他品种。南晶占千粒重早季为21.1 g,晚季为22.2 g,显着大于合美占,显着小于天优华占等品种。南晶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株型育种选择指标与当前大面积种植的华南超级稻品种(组合)基本上差异不显着,虽然千粒重显着低于天优华占、天优3618和五优308,但结实率显着高于4个超级稻对照种,最终其产量水平与参试超级稻品种(组合)持平甚至增产,从而能实现早、晚两季高产稳产。因此,根据陈友订等提出的动态株型育种理论,水稻育种选择从苗期开始,根据超高产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主要株型指标的特点,在各生育时期进行筛选,提高选择压,可提高选择效率,以实现育成品种早晚季高产稳产。(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杨峰,崔亮,黄山,刘卫国,雍太文[3](2015)在《不同株型玉米套作大豆生长环境动态及群体产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大豆生长环境动态规律及产量变化,选用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与大豆带状套作,分析了光强,光质,空气、土壤温湿度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豆与紧凑型玉米套作下其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光谱辐照度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都高于半紧凑和松散型。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群体土壤水分含量从大豆行间到玉米窄行间逐渐降低,大豆与紧凑型玉米套作群体不同空间位置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而半紧凑和松散型玉米变化幅度较大。对于空气温湿度,紧凑型玉米套作下的大豆冠层空气温度最高,湿度最低。此外,大豆与紧凑型玉米套作下不同空间位置土壤0~10 cm温度高于半紧凑和松散型套作。大豆与紧凑型玉米套作下其产量显着高于与半紧凑和松散型玉米套作,但紧凑型玉米产量最低。因此,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群体不同配置相关研究中应当考虑玉米株型对大豆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蒋芬,范永义,杨国涛,韦叶娜,敬银钦[4](2015)在《水稻株型相关指标动态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株型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对制定栽培措施、提高水稻产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冈优725,П优838及汕优63为材料,通过对上部3叶的长、宽、面积分析得出,品种间存在显着差异,但都具有良好的株型配置。从叶角度以及植株松紧度来看,品种间差异大,冈优725,П优838上部3叶基部与茎秆的夹角均小于汕优63;汕优63分蘖强,株型紧凑;П优838分蘖力次之,株型松散;冈优725分蘖力最差,株型较松散。(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詹玲[5](2013)在《动态株型近等基因系水稻的生态位及其适宜度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孽是水稻、麦类等禾本科植物的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分枝现象。在水稻新株型研究中,分粟性状(分集角度和分粟能力)作为其关键因素,与植株的遗传性状密切相关,因此一直备受瞩目。其中,对分粟角度的研究尤其重要,一方面植株抽穗前分孽与主茎的夹角(分蘖角度)影响水稻群体株间和株内竞争光,温等资源,且与群体栽植密度,植株形态,光能利用率和风速等水稻生理生态特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分蘖角度对植株的形态构建,株型塑造及产量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按照分莫角度的不同,一般将其分为分蘖角度分散型,束集型和紧凑型叁类。然而由于水稻分蘖角度的动态变化和测量难以达到精准,加之测量时期和方法存在差异,因此目前对水稻分蘖角度的定义和类型的划分尚未取得统一的标准。近年来,为了实现水稻株型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目标,研究人员以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为目标,对分蘖角度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包括遗传基因研究、生态环境研究、营养生长研究和激素调控研究等方面。这些都为水稻新株型材料的发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水稻新株型材料作为水稻高产基因的载体,与水稻超高产育种密切相关。然而相关研究主要定位在水稻生育进程里某一特定生育期,却少有从整个生育期研究水稻分粟与产量的数量关系,从生态位和生态位适宜度角度探讨水稻株型和产量相关性的研究尚未发现。生态位是物种特征属性的表现,它揭示了物种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职能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规律。在作物研究的其它领域,如北疆棉,春小麦等的研究中,马富裕等通过对棉群进行打项处理,从生态位(niche)角度分析了棉纤维品质。李自珍等则通过构建半干旱地区春小麦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并对水肥进行调控,探讨了春小麦的生育特性及其与产量之间的耦联关系,且两者都取得了较理想的研究结果。此外,生态位原理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病虫害(如水稻纹枯病),植被群落,荒漠植被恢复等领域均获得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以分蘖角度动态型水稻材料DI508(始蘖期半散生,抽穗后直立)为对象,以SS508(全生育期分蘖表现为半散生)和IT508(全生育期分蘖表现为直立)为对照,通过构建生态位适宜度数学模型,分别设计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处理试验和密度处理试验,分析了不同株型指标对产量及其构成的生态位适宜度,氮营养生态位适宜度及空间生态位适宜度。主要结果如下1.DI508在株型构成因子对产量及其构成的生态位适宜度方血表现出较大优势,主要表现为株高、叶龄、茎蘖数、茎秆长、冠层高、基部宽度、报远分蘖间距、最远叶尖间足巨、主茎分蘖角,倒一全展叶角,倒二全展叶角等株几,因子在弓个关键生育期对水稻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和产员的生态位适宜度均值较IT7508和SS508更大,DI508的生态位适宜度值(F)在4个关键生育期均保持动态变化,且在穗分化期达到相应的最大值。2.DI508的地土部干物质积累氮效率和叶面积指数氮效率在4个关键生育期旱较明显的递增,可溶性总糖含量氮效率则在进入穗分化期时递减)DI508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氮效率和叶面积指数氮效率均在200kg/ha处理时达最大值。而在不同的氮处理浓度下,DI508叶片可溶性总糖氮效率在4个关键生育期存在一定的波动,井未旱递增或递减趋势。3.4种不同密度处理下,分蘖角度不同的3种近等基因系水稻在生育前期(苗期和分蘖期)的空间生态位适宜度值(F)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均为30cm×25cm>30cm×20cm>25cm×20cm>30cm×15cm。从盛集期开始,3个株型近等基因系水稻的F值变化动态出现较显着的差异,表现为:动态株型近等基因系水稻DI508的F值在30cm×20cm处理时最大,达到0.78(数据未显示),而在30cm×25cm处理时F值最小,为0.70(数据未显示);直立型等基因系水稻IT508的F值大小顺序为:25cm×20cm>30cm×20cm>30cm×15cm>30cm×25cm;而散生型近等基因系水稻SS508的F值在30cm×25cm处理时显着大于其它叁种密度处理。此外,齐穗期DI508的空间生态位适宜度均值较同时期的IT508和SS508的F值大,叁种株型近等基因系水稻F值大小顺序为:D1508>IT508>SS508.(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3-05-16)

张文宇,汤亮,姚鑫锋,杨月,曹卫星[6](2012)在《基于过程的小麦株型指标动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小麦株型指标变化规律及播种密度对株型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株型品种的小麦田间试验,通过连续观测主要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型和茎型指标,分析并模拟分层叶面积、叶向值、株高构成指数等株型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播种密度对其的影响。【结果】不同株型品种分层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的分布特征,并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向中上部集中,且冠层中上部总是高密度群体LAI较大。所有品种高低密度间株高构成指数(穗下节与倒二节间长度之和与株高的比值,IL)均表现出显着差异,不同株型品种株高构成指数(n节间长与n节间加n-1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In)表现为从下至上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上部节间受密度影响较大。较为紧凑的矮抗58叶向值在不同密度下表现平稳,随生育进程略微表现为增大—减小—趋缓的趋势;较为披散的扬麦12号中高密度下随生育进程均表现为平缓—减小—平缓的趋势;扬麦16号则表现为平缓—减小—略微增大的趋势。在分析株型指标变化趋势和课题组已有形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冠层切割和叶面积积分的方法模拟了叶面积指数的分层动态变化,利用组合的形态参数模拟了株高构成指数和叶向值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对形态指标的归类分析,构建了综合性株型构成指数,综合体现了叶型和茎型的动态变化。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分层叶面积指数、株高构成指数和叶向值的动态变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其平均RRMSE分别为17.44%、7.64%和10.66%。【结论】经检验,该模型对上述小麦株型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2期)

丁章忠,强红,孙成明[7](2010)在《水稻生育前中期几个株型指标的动态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水稻生育前中期主要株型指标的动态变化,为水稻高产株型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汕优63和粳稻武香粳14为材料,通过栽插密度及肥水调控等措施,培育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分析水稻生育前中期几个株型指标的动态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的叶片松散度和叶鞘载叶量对单茎蘖干重的影响要高于拔节期,并通过调节拔节期株型而间接影响单茎蘖干重。同时抽穗期叶片的光合作用对产量的影响要高于拔节期,而拔节期叶片光合量通过抽穗期的光合速率对产量有较大的间接影响,其影响程度已接近抽穗期的直接影响。[结论]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控制叶面积发展、促进叶鞘干物质积累与拔节期同等重要,同时提高拔节期及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对进一步提高产量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李国强,汤亮,张文宇,曹卫星,朱艳[8](2009)在《不同株型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对氮肥响应的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株型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的影响,通过实施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于主要生育期测定了各处理单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并分别利用Richards和VP方程对其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适量施氮提高了各株型小麦的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Ra)和最大增长速率(Rmax),缩短了各株型小麦到达Rmax的时间,延长了各株型小麦的缓增持续期(D3)。施氮提高了紧凑型矮秆品种矮抗58、松散型品种淮麦17和中间型品种扬麦12的起始生长势(R0),缩短了上述3种株型小麦的渐增持续期(D1),降低了其到达Rmax时的干物质积累量(WRmax),而紧凑型高秆品种宁麦9号的R0、WRmax和D1与上述3种株型小麦的变化趋势相反。随施氮量的增加,矮抗58和宁麦9号的快增持续期(D2)呈下降趋势,而淮麦17和扬麦12的D2以中氮处理(150kghm-2)最低。施氮降低了淮麦17和扬麦12的叶、穗最大分配比例(Pmax)以及矮抗58和宁麦9号的茎鞘最大分配比例(PSmax),但增加了矮抗58和宁麦9号的叶部和穗部Pmax以及淮麦17和扬麦12的PSmax。施氮降低了宁麦9号、淮麦17和扬麦12的叶分配比例最大下降速率及矮抗58和宁麦9号的穗分配比例最大增长速率,而增加了矮抗58的叶分配比例最大下降速率及淮麦17和扬麦12的穗分配比例最大增长速率,但过量施氮抑制了宁麦9号穗分配比例最大增长速率的增加和扬麦12穗分配比例最大增长速率的下降。施氮对各株型小麦茎鞘分配比例最大增长和下降速率(RSimax和RSdmax)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因此,在建立高产小麦栽培技术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株型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动态对施氮量的响应差异。(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欧阳由男,康文启,董成琼,禹盛苗,朱练峰[9](2009)在《水稻动态株型特征特性与生理生态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株型与产量的关系密切,它是在群体条件下水稻植株在不同生育阶段或生长时期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生态特征,是植株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在一定环境中所独具的特殊功能等诸方面的综合体现。(本文来源于《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29)

康鸾[10](2009)在《叁种不同株型桃树生长动态和物质分配差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年生垂枝桃、直枝桃和柱型桃为试材,生长季比较叁者生长量和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差异,梢尖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休眠期,比较各株型桃干物质分配及矿质营养和氨基酸含量及分配的差异。初步探讨了由于桃树株型不同引起的生长特性和物质分配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垂枝桃在整个生长季树高、地径、新梢长度、新梢直径的增加量均最小,直枝桃地径增加量最大,树高和新梢长度的增加量小于柱型桃。叁种株型桃生长特性不同,垂枝桃在整个生长期内只有一个生长高峰,出现在5月15日到5月30日之间。而直枝桃和柱型桃有两个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15日到5月30日之间和7月15日到7月30日之间。2.叁种株型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全天垂枝桃净光合速率均低于柱型桃和直枝桃,以第一个峰计垂枝桃平均值比柱型桃低48.29%,柱型桃比直枝桃低18.79%。垂枝桃、株型桃、直枝桃全天净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664μmolCO2.m-2s-1、8.712μmolCO2.m-2s-1,9.944μmolCO2.m-2s-1。3.叁种株型桃梢尖IAA、GA含量比较,柱型桃>直枝桃>垂枝桃,而CTKs和ABA含量则是柱型桃<直枝桃<垂枝桃。IAA及GA含量的高峰与新梢生长的高峰相对应,垂枝桃IAA和GA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只有一个高峰,而柱型桃和直枝桃均有两个高峰。4.休眠期内,叁种株型桃中植株干重最大的是直枝桃,比柱型桃大16.48%,比垂枝桃大49.51%。直枝桃根冠干重比为0.27:1最大,说明直枝桃干物质分配到根中的比重较另两种株型桃大。垂枝和柱型桃根冠干重比基本相等,分别为0.17:1和0.18:1。柱型桃干物质分配到一年生枝、二年生枝及毛细根比例高于垂枝桃,而分配到粗根和细根的比例低于垂枝桃。5.叁种株型桃N、P、K、Ca、Mg、Cu、Zn、Mn、Fe含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在一年生枝和毛细根两个活性强的部位含量高,其中N、P、K含量在不同部位差异较大,Ca、Mg、Cu、Zn、Mn、Fe含量在叁种株型桃主干、粗根、细根却极为相近。直枝桃矿质元素含量高于柱型桃和垂枝桃,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的大小不同。6.叁种株型桃中直枝桃在各部位中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最高,垂枝桃的最低。根据氨基酸的比例,将17种氨基酸划分为叁类,直枝桃各部位中比例大于10%的氨基酸包含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与柱型桃相仿,而垂枝桃多数部位中只有精氨酸比例超过10%。因此,直枝桃和柱型桃树体内氮素的主要贮藏形式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而垂枝桃则以精氨酸作为氮素的主要贮藏形式。(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9-05-20)

动态株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株型与产量的关系密切,基于华南地区特殊的生态条件,陈友订等提出了华南籼稻不同生育时期理想株型的量化选择指标,构建了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体系,并成功用于育种实践。本课题组应用动态株型育种理论的育种选择指标,从F_3代开始对育种材料进行严格筛选,结合稻米品质测定、稻瘟病病区鉴定进行综合选择,育成了南晶占、南桂占等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籼稻新品种(组合),其中南晶占米质达国优1级。本文将对优质高产常规稻品种南晶占的动态株型特点进行研究,为动态株型育种理论在华南水稻育种中应用提供参考。以南晶占为试验材料,华南超级稻天优华占、五优308、天优3618、合美占等4个品种(组合)为对照,进行南晶占动态株型特点研究。试验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密度为30万苗/hm~2,田间管理按当地高产肥水管理措施进行。于秧苗期、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齐穗期、黄熟期进行动态株型观测,成熟期考查全生育期及产量性状。南晶占两年试验产量分别为早季平均8.64 t/ha,晚季平均8.36 t/ha,早晚季均与天优华占和天优3618平产、早季比五优308和合美占增产不显着,晚季增产显着。从苗期至抽穗期,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各供试品种的株高、顶下1叶及顶下2叶长、顶3叶宽厚、单位面积干物重等性状均不断增加;顶叶叶长则表现为自苗期至幼穗分化期不断增加,至齐穗期变短,开张角自苗期至齐穗期不断变小,黄熟期则略微变大,但早、晚季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株高和生物产量方面,南晶占秧苗期晚季极显着高于早季,但分蘖盛期差异不显着,但幼穗分化期至成熟期则早季显着高于晚季,其趋势与4个对照品种基本一致。成熟期南晶占株高早季为108.5 cm,晚季为102.9 cm,与天优华占、天优3618齐平,但比五优308和合美占高5-7 cm,差异均达显着水平。南晶占单位面积茎蘖数自秧苗期开始不断增加,早季于插秧后48天、晚季于插秧后38天达到分蘖高峰,早、晚季高峰苗分别为每公顷379.1万苗和340.0方苗,然后逐渐消减,直至齐穗期保持稳定,早季成穗率约65%、晚季75%;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早季平均245.0万/hm~2,晚季平均256.5万/hm~2,略高于天优3618,与其他3个对照品种齐平。南晶占穗长早季为23.1 cm,晚季23.5 cm,早晚季均与天优华占、天优3618、五优308基本齐平,但比合美占长且达差异显着水平。南晶占早晚季结实率分别达86.3%和84.1%,早季显着高于天优华占、天优3618和五优308,但与合美占差异不显着,晚季则显着高于天优3618,略高于其他品种。南晶占千粒重早季为21.1 g,晚季为22.2 g,显着大于合美占,显着小于天优华占等品种。南晶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株型育种选择指标与当前大面积种植的华南超级稻品种(组合)基本上差异不显着,虽然千粒重显着低于天优华占、天优3618和五优308,但结实率显着高于4个超级稻对照种,最终其产量水平与参试超级稻品种(组合)持平甚至增产,从而能实现早、晚两季高产稳产。因此,根据陈友订等提出的动态株型育种理论,水稻育种选择从苗期开始,根据超高产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主要株型指标的特点,在各生育时期进行筛选,提高选择压,可提高选择效率,以实现育成品种早晚季高产稳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株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友订,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郭洁.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研究与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9

[2].周新桥,刘传光,陈达刚,郭洁,陈平丽.华南早晚兼用型优质高产籼稻品种南晶占的动态株型特点[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3].杨峰,崔亮,黄山,刘卫国,雍太文.不同株型玉米套作大豆生长环境动态及群体产量研究[J].大豆科学.2015

[4].蒋芬,范永义,杨国涛,韦叶娜,敬银钦.水稻株型相关指标动态探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5

[5].詹玲.动态株型近等基因系水稻的生态位及其适宜度分析与试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6].张文宇,汤亮,姚鑫锋,杨月,曹卫星.基于过程的小麦株型指标动态模拟[J].中国农业科学.2012

[7].丁章忠,强红,孙成明.水稻生育前中期几个株型指标的动态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

[8].李国强,汤亮,张文宇,曹卫星,朱艳.不同株型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对氮肥响应的动态分析[J].作物学报.2009

[9].欧阳由男,康文启,董成琼,禹盛苗,朱练峰.水稻动态株型特征特性与生理生态调控研究[C].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9

[10].康鸾.叁种不同株型桃树生长动态和物质分配差异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标签:;  ;  ;  ;  

动态株型论文-陈友订,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郭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