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论文-章金城,周文佐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论文-章金城,周文佐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秦巴山区,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气候因子,时空变化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论文文献综述

章金城,周文佐[1](2019)在《2006—2015年秦巴山区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反映了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的能力,是许多陆面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本文旨在研究中国重要的南北气候分界带秦巴山区植被FPAR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6—2015年MODIS遥感数据及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对秦巴山区植被FPAR像元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植被FPAR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秦巴山区植被FPAR空间差异明显,呈西北和东北低、中部和东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并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2006—2015年秦巴山区植被FPAR空间变化表现为中部增加、四周减少的空间格局,显着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丹江流域及汉江下游地区,甘南高原及川西高原等地呈不显着减少趋势;近10年秦巴山区植被FPAR呈显着增加趋势,增速为4.8%·10 a~(-1)(P<0.05),以作物FPAR增加趋势最为明显(P<0.05),并且植被FPAR在冬季上升显着(P<0.05);从年际水平看,秦巴山区植被FPAR变化总体上与气温的关系比降水量更加密切,但存在植被类型差异:针叶林、阔叶林FPAR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更高,草地、作物FPAR受年降水量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谢军飞,郭佳[2](2016)在《2010—2012年北京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ODIS产品中分辨率为1 km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数据,结合植被功能型分类,分析2010—2012年北京植被FPAR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种植被类型FPAR的多年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FPAR与叶面积指数(LA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北京植被的FPAR空间分布均呈现出东北部、西南部高,并向中心城区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通过FPAR的迭加分析还发现,各种植被类型FPAR年平均值的波动均较小,针叶树、阔叶树、草地、作物FPAR的年均值波动范围仅分别在0.42~0.44、0.38~0.39、0.32~0.33、0.21~0.22,但各种植被类型FPAR的年内变化范围均较大.各种植被类型的FPAR与LAI也具有较好的线性或对数关系.经过Timesat软件中的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后,各种植被类型FPAR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方永,韩焕勇,陈兵,孔宪辉,林海[3](2015)在《数字图像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利用数字图像技术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方法,以期为棉花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提供依据。2013-2014年设置不同株行距配置试验,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通过数码相机、线性光量子传感器分别测定棉花覆盖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下,fCover和fAPAR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育后期由于非绿色器官的增多致使低估fCover;fCover与fIPAR和fAPAR呈线性的极显着正相关,与LAI和干物质呈指数的极显着正相关;综合分析2a数据,建立图像覆盖度估测fAPAR的模型(R2=0.895,SE=0.076);根据独立试验数据对估测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64)较高且预测误差(RMSE=0.058)较小。因此,图像覆盖度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地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李丽,范闻捷,杜永明,唐勇,辛晓洲[4](2015)在《基于SAIL模型模拟的农作物冠层直射与散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太阳直接辐射及散射辐射在进入冠层被冠层吸收以及两者对总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造成的影响,利用SAIL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直射FPAR、散射FPAR以及总FPAR,分析影响总FPAR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直射FPAR与总FPAR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FPAR随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存在饱和现象;能见度为5,15,30 km时散射FPAR对总FPAR的贡献分别是52.6%,29.3%和21.7%,随能见度的变化,直射FPAR与总FPAR间相对误差最大达到13.2%;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直射FPAR与总FPAR间相对误差最大达到10.29%,这一误差是由散射FPAR引起的。因此,在进行植被冠层FPAR遥感反演建模时,直射FPAR与散射FPAR需要单独建模,总FPAR则需要根据由天气条件决定的直、散射辐射比例计算得到。(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李贺丽,罗毅,薛晓萍,赵玉金,赵红[5](2011)在《冬小麦冠层对入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估算方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估算作物冠层对入射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比例(fAPAR)时多采用冠层光能截获效率(fIPAR)、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和Beer-Lambert法则、冠层光谱植被指数等信息。该文以冬小麦为例,利用田间观测数据序列(包括冠层LAI、冠层fIPAR和冠层光谱特性等方面)对各种fAPAR估算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分析、评价,以明确各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冬小麦营养生长期内fAPAR与fIPAR值较为接近,而冬小麦生殖生长期内二者差异显着;整个研究时段内,利用fIPAR估算的fAPAR结果较好;根据叶面积指数和Beer-Lambert法则估算的fAPAR在抽穗至腊熟期间结果偏小,原因在于该法不能体现穗部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有效吸收;直接借用文献记载的fAPAR~NDVI(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函数关系估算的fAPAR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及生殖生长季末期均明显偏大。此外,通过将fAPAR与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等常用植被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fAPAR与NDVI的相关关系最强,基于田间数据证实了采用NDVI估算fAPAR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杨飞,张柏,宋开山,王宗明,刘焕军[6](2008)在《玉米和大豆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与植被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的玉米和大豆的实测光谱反射率、光合有效辐射及叶面积数据,选取常用的9种植被指数,并根据光谱曲线特征和植被指数结构建立了两种新的植被指数,对其估算玉米和大豆冠层FPAR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指数与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的关系因植被类型而异。以近、短波红外波段较以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计算植被指数的估算效果好。NDVI、RVI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计算的植被指数中估算FPAR效果较好,玉米估算模型R2分别为0.81和0.82,大豆估算模型R2均为0.81;NDSI、RSI在近、短波红外波段计算的植被指数中较好,玉米估算模型R2均为0.86,大豆估算模型R2均为0.84,优于NDVI和RVI。试验表明,利用近、短波红外波段估算FPAR是可行的;冠层含水量较土壤背景对FPAR影响更大;玉米和大豆冠层FPAR与叶面积指数(LAI)呈较好的对数关系,估算模型R2分别为0.75和0.70;但用植被指数估算FPAR效果要优于用叶面积指数。(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MODIS产品中分辨率为1 km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数据,结合植被功能型分类,分析2010—2012年北京植被FPAR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种植被类型FPAR的多年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FPAR与叶面积指数(LA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北京植被的FPAR空间分布均呈现出东北部、西南部高,并向中心城区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通过FPAR的迭加分析还发现,各种植被类型FPAR年平均值的波动均较小,针叶树、阔叶树、草地、作物FPAR的年均值波动范围仅分别在0.42~0.44、0.38~0.39、0.32~0.33、0.21~0.22,但各种植被类型FPAR的年内变化范围均较大.各种植被类型的FPAR与LAI也具有较好的线性或对数关系.经过Timesat软件中的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后,各种植被类型FPAR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更加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论文参考文献

[1].章金城,周文佐.2006—2015年秦巴山区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时空变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9

[2].谢军飞,郭佳.2010—2012年北京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时空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6

[3].王方永,韩焕勇,陈兵,孔宪辉,林海.数字图像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J].西北农业学报.2015

[4].李丽,范闻捷,杜永明,唐勇,辛晓洲.基于SAIL模型模拟的农作物冠层直射与散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特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李贺丽,罗毅,薛晓萍,赵玉金,赵红.冬小麦冠层对入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估算方法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1

[6].杨飞,张柏,宋开山,王宗明,刘焕军.玉米和大豆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与植被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8

标签:;  ;  ;  ;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论文-章金城,周文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