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梯级利用论文-陈斌

化学能梯级利用论文-陈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能梯级利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煤基,天然气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集成

化学能梯级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斌[1](2007)在《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动力系统和化工生产的性能及环境友好性的要求促成了化工动力多联产的诞生。多联产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和流程改进实现对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在能源可持续性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针对煤基及天然气基多联产系统开拓及集成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及集成理论研究,探索不同原料及产品系统集成特殊规律,并开拓新系统。在化学能和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基础上总结多联产系统能量梯级利用方程,并研究多联产系统集成理论。对各单元深入分析研究,建立单元(火用)损失数学模型,并提炼关键过程和参数。从功能岛的视角重新考察传统的关键过程和系统这两个层面的关系,完善了传统的多联产系统分析方法。逐步考察关键参数对各过程、化工岛和动力岛及整个多联产系统效率的影响,首次系统全面地得到以关键参数为纽带连接的,描述燃料化学能转化利用的具有普适性的多联产系统能量梯级利用方程。使用方程以煤基DME多联产为例展开考察,得到各过程(火用)损失,化工岛和动力岛(火用)损失和系统性能随关键参数变化的规律曲线,发现多联产系统集成和优化遵循化学能与物理能梯级利用原理。研究分析两类典型的煤基DME-动力多联产系统,探讨多联产系统中物理能和化学能梯级利用对系统集成的影响。采用合成气一次通过方式,两步法DME-动力多联产系统节能率为7.2%,一步法DME-动力多联产系统节能率高达17.6%。通过分析这两种不同产品特性的煤基联产系统中组分和能量转化规律发现无论是一步法还是两步法,物理能梯级利用水平和化学能梯级利用水平均大幅度改善,联产性能均明显提高。一步法联产节能率比两步法联产高的根本原因是一步法联产中对合成气化学能品位利用的更充分。提出天然气基DME-动力和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探讨高氢碳比下组分转化和能量转换利用的耦合关系和集成原理,开拓有效提升高氢碳比联产系统性能的集成技术。天然气基一次通过甲醇多联产系统节能率为3.3%,部分循环甲醇多联产系统节能率提高到10.9%,一次通过DME-动力多联产系统节能率可达10.2%,部分循环DME多联产系统节能率进一步提高到13.4%。通过比较发现,天然气基化工分产系统已经部分实现了化学能和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因此天然气基多联产系统节能率不如煤基多联产。虽然不同原料多联产系统结构差别较大,但在这些多联产系统中的系统集成和优化均以物理能和化学能的梯级利用原理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07-11-01)

金红光,洪慧,王宝群,韩巍,林汝谋[2](2005)在《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拓展传统热力循环的基本原理框架, 研究提出了化学能与物理能品位综合梯级利用的新原理. 建立了燃料物质能品位、化学反应 Gibbs 自由能品位和物理能品位叁者关联的基本方程; 揭示了燃烧反应 Gibbs 自由能的品位降低和中低温热的品位提升耦合的化学能品位梯级转化利用规律; 基于化学链燃烧、燃料重整的间接燃烧的研究, 提出了能量释放新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韩巍,金红光,林汝谋[3](2004)在《LNG化学能与冷综合梯级利用的多重联合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综合梯级利用LNG化学能和冷(火用)的多重联合循环。住对多重联合循环系统集成的设计构思基础上,通过不同物性工质和不同循环方式的系统集成,实现了LNG化学能和冷(火用)的高效梯级利用。新循环的(火用)效率与参比循环相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本文成果为更高效综合利用LNG提供新的构思和方案。(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金红光,王宝群[4](2004)在《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化学能梯级利用新概念,从理论上证明了物质作功能力(ε)、化学反应作功能力(G)和物理能作功能力(ηc)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了传统热力循环在物理能转换利用范畴的局限。通过CH4直接燃烧和化学链燃烧化学能品位和(火用)损失的比较,指明化学能梯级利用是降低燃烧(火用)损失的有效途径,并指出影响化学能梯级利用的关键因素,揭示了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洪慧[5](2003)在《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的热力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能源利用与环境相容协调的难题是二十一世纪能源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探索新的能量转化利用机理和开拓新的热力循环是未来以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广义总能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论文围绕新的热力循环及其能量转化利用机理的若干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提出用于传统火电站更新改造的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化学间冷热力循环和太阳能与甲醇互补型的能源动力系统。这叁个系统及其核心科学问题所涉及的新概念、新构思、新机理是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力系统联合循环升级热力学规律研究和系统创新”、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新型广义总能系统与其全息性能和规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适合西部多功能能源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并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面对我国200MW 以下中小火电机组更新淘汰的局面,本文研究适合我国传统火电站更新改造升级的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采用EUD 图像分析方法探讨联合循环系统内部能量转换利用规律和提高汽轮机电站性能的机理。通过系统集成技术与全叁维通流部件技术的相互综合交叉,分别对50MW、125MW、200MW 叁种汽轮机发电机组的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的总体热力特性进行模拟分析。采用静态经济性分析方法,侧重分析新增加的天然气燃料与原煤价格之比对更新升级系统发电成本的影响。从如何减小含碳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品位损失的思路出发,开展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新原理的研究。本文采用热力学体系的一般函数和吉布斯自由焓函数,建立燃料化学能释放过程中燃料、反应过程最大作功能力ΔG 与物理的普适关系,将叁种不同作功能力清晰表达为燃料能的品位、燃烧反应品位与卡诺循环效率的形式,以突破传统纯热力循环中物理能梯级利用的单一模式。在上述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基础上,开展甲醇等清洁合成燃料与低品位物理能相结合的能量释放新机理的研究,以甲醇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03-12-01)

化学能梯级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尝试拓展传统热力循环的基本原理框架, 研究提出了化学能与物理能品位综合梯级利用的新原理. 建立了燃料物质能品位、化学反应 Gibbs 自由能品位和物理能品位叁者关联的基本方程; 揭示了燃烧反应 Gibbs 自由能的品位降低和中低温热的品位提升耦合的化学能品位梯级转化利用规律; 基于化学链燃烧、燃料重整的间接燃烧的研究, 提出了能量释放新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能梯级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斌.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

[2].金红光,洪慧,王宝群,韩巍,林汝谋.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材料科学.2005

[3].韩巍,金红光,林汝谋.LNG化学能与冷综合梯级利用的多重联合循环[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

[4].金红光,王宝群.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探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

[5].洪慧.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的热力循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3

标签:;  ;  ;  ;  

化学能梯级利用论文-陈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