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框架论文-王宇,姜孝林,赵会强,王伟

混合框架论文-王宇,姜孝林,赵会强,王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混凝土混合框架,撞击荷载作用,有限元方法,抗撞击设计

混合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姜孝林,赵会强,王伟[1](2019)在《钢-混凝土混合框架抗撞击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模拟汽车撞击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的过程。研究不同撞击高度和角度、不同撞击能量以及不同强度等级钢材和混凝土对于钢-混凝土混合框架在撞击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影响。采用直接加载撞击荷载分析、评价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抗撞击性能,提出了加强混合框架结构抗撞击设计的措施。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总结出在实际工程中提高钢-混凝土混合框架抗撞击性能的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07期)

张继元[2](2019)在《双维度福利混合框架——供给主体多元化与手段多元化的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福利供给主体多元化和福利供给手段多元化的双维度视角,梳理了传统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发展历程,发现传统的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忽视了供给手段的多元化,基于供给主体多元化的传统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已经遇到发展瓶颈。欧洲福利国家从积极的给付福利国家向规制福利国家的转型中,作为福利供给手段之一,规制的再分配功能以及再分配过程中的规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福利供给体系有着重视规制功能的传统,而且有着社会主义整合与强调孝道等传统规范的特点。本文在中国情景下,通过强调规制的福利功能,导入了福利供给手段多元化视角,建构了双维度福利混合框架,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国福利供给分析做出了有益尝试。(本文来源于《治理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楚留声,刘静,王伸伟,赵军[3](2018)在《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型钢混凝土(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大跨度结构及高层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对于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较少。根据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接近倒塌四个水平,采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PQ-FIBER模型对SRC柱-钢梁混合框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采用已有的试验研究成果对PQ-FIBER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采用此方法对某8层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然后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法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08期)

唐雪琴[4](2018)在《以混合框架为载体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企业受自身实力、财务管理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构建中依旧存在明显缺陷。而根据现阶段企业经营模式所衍生的多元化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据此,本文主要通过接口IHelper衍生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平台访问类,实现数据访问层与业务逻辑层之间的有效对接,并制定了以C/S模式、B/S模式、Web Service模式为基础的混合框架,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系统的账面维护,并根据财务凭证与科目构建了相应的数据库表标识设计。(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22期)

赵琳,王艺鹏,郝勇[5](2018)在《在轨飞轮故障诊断混合框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飞轮的可靠性,本文对飞轮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基于数学解析模型与基于智能计算的故障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合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数学解析模型与原系统输出的差值作为一级残差;而后利用该一级残差以及系统可测状态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然后使用混合模型输出的二级残差对系统故障进行检测;最后以飞轮注入母线电压以及电枢电流故障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在存在母线电压故障工况下混合模型避免了解析模型电流估计的发散问题,与单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最大跟踪误差降低了44%。在存在电流故障时,不同的转速工况下与两种单模型相比混合模型的最大跟踪误差降低了90%,跟踪方差减小了10倍以上。混合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由于解析模型存在建模误差引起的故障诊断不够准确的问题以及由于缺乏训练数据所引起的单神经网络模型不能适应新工况的故障诊断问题。(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魏孝胜[6](2018)在《钢—竹混合框架结构耗能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竹混合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可装配、绿色环保、轻质等特点,在多高层建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对钢-竹混合框架结构体系梁柱节点的研究较少,因而对这一结构体系的梁柱节点开展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可装配和耗能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节点用于连接钢柱和竹梁。通过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新型耗能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对耗能节点的传力机理进行分析,给出了节点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对节点进行设计。对集成竹材和节点钢板的材料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主要包括集成竹材的顺纹抗拉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钢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断后伸长率,为试验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和有限元模拟提供参数。对四组8个足尺耗能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主要研究了耗能板跨厚比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节点破坏均发生在耗能板处,滞回曲线呈弓形。研究表明,节点的弹性刚度与耗能板的跨厚比无关,节点峰值弯矩随着耗能板跨厚比的减小而增大,耗能板跨厚比大于10的节点延性和耗能性能优于跨厚比小于10的节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四组节点试件进行了叁维实体建模,通过对试件的骨架曲线、耗能板应变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进而分析节点抗剪螺栓的受力特点,结果表明抗剪螺栓水平向受力随着耗能板跨厚比增大而不断增大。优化耗能节点,对改进后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对比改进前后节点的各项动力滞回性能。结果表明,改进后节点更经济、承载力更高、耗能性能更优。对改进后节点的抗剪键截面高度进行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抗剪键弯矩分配系数大小与截面惯性矩比值接近;弹性阶段抗剪键剪力分配系数随着其截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塑性阶段抗剪键承担节点全部剪力;随着抗剪键截面高度的增加,抗剪键对节点耗能贡献不断增大。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耗能板破坏后节点抗剪键的端部弯矩。总结耗能节点受力特点,给出节点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光辉[7](2018)在《考虑楼板作用的SRC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在我国发展迅速,它是以型钢为骨架,钢梁上翼缘焊接抗剪连接件后配筋,浇筑混凝土柱和板形成整个构件,在耗能、承载力等方面均显着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建筑物倒塌主要是因为节点连接处破坏严重,说明了节点对于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SRC柱-钢梁混合节点和框架进行抗震性能研究,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利用ABAQUS对SRC柱-钢梁中节点和考虑楼板作用的混合节点在梁端循环荷载作用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已经完成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两者整体吻合较好,本文所用有限元模型可用于抗震性能分析。(2)根据已验证的中节点模型,考虑节点位置的影响,建立边节点有限元模型,研究楼板对于边节点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应力分布的影响。(3)对两种SRC柱-钢梁混合节点(中节点、边节点)进行参数分析,探讨了型钢强度、混凝土强度、钢梁高度等参数对节点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4)对一榀两跨叁层SRC柱-钢梁框架进行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考虑楼板作用,建立相应的混合框架。根据抗震规范选取叁条地震动时程曲线,研究两种框架在相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型钢应力分布的差别。结果表明,两种框架的二层层间位移角最大,属于结构的薄弱区域。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合框架抗侧移刚度增大,层间位移减小,梁端型钢应力塑性区域面积减小,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4-01)

闫丽娟,马亚楠[8](2017)在《过渡层形式对SRC-RC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SRC-RC混合框架结构的过渡层处因强度和刚度的突变而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运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13个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从模型水平承载力、变形能力、结构位移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关系、塑性铰分布等4个方面,研究其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结构过渡层处于中下部、两侧的过渡层柱位于楼层最高处,而中间过渡层柱位于楼层次之时,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的水平承载能力最高,其较RC框架结构提高了398 k N;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过渡层柱从3~5层升至4~6层时,结构的平均延性系数提高2.44%;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形成了比较多的塑性铰,其可吸收地震释放的能量,避免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发生倒塌,具有较好的延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佳玮[9](2017)在《预制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混合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我国建筑业正向着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每年住宅竣工面积约8亿平方米,采用框架结构的民用住宅建筑日渐增多。在框架结构中用混凝土异形柱代替传统的矩形截面柱避免了框架柱在房间内凸出,增加了室内空间并且便于室内装饰。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具有很好的建筑功能,但是目前也存在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不足的缺点。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预制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从受力明确、施工高效等方面考虑,设计了节点的连接方式,提出在节点核心区配置X形钢板和X形钢筋的两种方法以加强节点抗剪承载力。通过足尺试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对该框架节点的受力性能与节点抗剪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本文通过对预制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混合框架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其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并分析了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刚度退化等抗震指标,节点区剪切变形和应变分布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试件均发生节点剪切破坏,节点核心区配置X形钢板和X形钢筋均有效提高节点抗剪承载力并且改善试件破坏特征,该框架节点的构造合理、连接可靠。(2)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预制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混合框架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混凝土和钢材的本构分别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和钢材双折线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有限元模型合理有效。基于有限元模型进行变参数分析,参数为X形钢板的厚度与宽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预制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混合框架节点,X形钢板的厚度与宽度的增大会提高节点抗剪承载力,变参数分析为后续理论分析提供了参考数据。(3)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本文对比普通异形柱节点受力机理和设计方法,分析了节点核心区配置X形钢板的预制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混合框架节点的抗剪机理,提出了节点核心区配置X形钢板的的预制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混合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且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节点抗剪承载力公式相对准确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胡轶炜[10](2017)在《装配式RCS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RCS(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teel beam)混合框架结构是一种结合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二者优点的新型结构。而采用装配式的RCS结构,不仅有着普通RCS结构的优点,还有施工快、质量高、环保等优点,非常符合我国工业化的需求,所以对装配式RCS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装配式RCS混合框架节点的研究比较多,研究成果也比较成熟,但是对整体结构的研究非常少,规范规程对这种结构的设计规定更是少之又少。本文通过建立不同抗震等级的一榀平面框架和整体框架软件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理论分析,再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对目前还没有人研究过的装配式RCS混合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放大系数和梁柱线刚度比限值的取值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为:1)根据前人的试验基础,对本文使用的软件模拟方式进行验证,证实可以使用非线性连接单元模拟实际的钢梁拼接节点。2)建立抗震烈度分别为6度0.05g、7度0.10g和8度0.20g的装配式RCS混合框架,截取中间一榀平面框架。通过对应不同数值的弯矩放大系数改变框架柱纵向配筋面积,分析增大系数不同的情况下结构的塑性铰发展情况、侧向层间位移角和顶层位移时程曲线的变化情况。综合性能、经济等因素,推荐弯矩放大系数建议值在6度0.05g、7度0.10g和8度0.20g下分别为1.6、1.8和2.0。3)建立一榀平面框架,设计7种不同梁柱线刚度比的方案(柱截面尺寸相同而钢梁截面不同)。通过pushover分析,对比不同线刚度比情况下结构的性能曲线、位移角和屈服模式。结果表明,当线刚度比限值在0.25~0.36范围内,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侧能力。4)通过分别在叁条地震波分别作用下的装配式RCS混合框架结构的时程分析,分析其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和滞回曲线。结果表明,采用推荐弯矩放大系数的装配式RCS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7-05-01)

混合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福利供给主体多元化和福利供给手段多元化的双维度视角,梳理了传统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发展历程,发现传统的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忽视了供给手段的多元化,基于供给主体多元化的传统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已经遇到发展瓶颈。欧洲福利国家从积极的给付福利国家向规制福利国家的转型中,作为福利供给手段之一,规制的再分配功能以及再分配过程中的规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福利供给体系有着重视规制功能的传统,而且有着社会主义整合与强调孝道等传统规范的特点。本文在中国情景下,通过强调规制的福利功能,导入了福利供给手段多元化视角,建构了双维度福利混合框架,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国福利供给分析做出了有益尝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宇,姜孝林,赵会强,王伟.钢-混凝土混合框架抗撞击设计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19

[2].张继元.双维度福利混合框架——供给主体多元化与手段多元化的结合[J].治理研究.2019

[3].楚留声,刘静,王伸伟,赵军.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8

[4].唐雪琴.以混合框架为载体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J].科技资讯.2018

[5].赵琳,王艺鹏,郝勇.在轨飞轮故障诊断混合框架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8

[6].魏孝胜.钢—竹混合框架结构耗能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8

[7].李光辉.考虑楼板作用的SRC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8

[8].闫丽娟,马亚楠.过渡层形式对SRC-RC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7

[9].张佳玮.预制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混合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

[10].胡轶炜.装配式RCS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西华大学.2017

标签:;  ;  ;  ;  

混合框架论文-王宇,姜孝林,赵会强,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