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白桦论文-孙丰坤,李思达,李吉祥,陈晓慧,曾凡锁

转基因白桦论文-孙丰坤,李思达,李吉祥,陈晓慧,曾凡锁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白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O,转基因白桦,基因表达,甲基化

转基因白桦论文文献综述

孙丰坤,李思达,李吉祥,陈晓慧,曾凡锁[1](2017)在《外源NO对转基因白桦外源基因表达及DNA甲基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外源NO诱导转基因白桦外源基因表达与基因组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分析了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转基因白桦愈伤组织中外源基因BGT转录的影响,并对此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甲基转移酶基因DRM、MET表达量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 mmol·L~(-1)SNP处理后,转基因白桦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升高,表明高浓度NO对白桦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产生了伤害;甲基转移酶DRM和MET基因上调表达,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由10.6%增加到16.5%,外源基因BGT表达量在6 h时显着增加,3 d时仅为对照的0.46倍,说明转基因白桦外源BGT基因的表达对高浓度NO响应明显且受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转基因白桦外源BGT基因和甲基转移酶MET、DRM基因对高浓度NO的响应模式,分析了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为转基因植物生长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和外源基因表达影响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黄海娇,李慧玉,姜静[2](2017)在《BpAP1转基因白桦中开花相关基因的时序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pendula)中Bp AP1转录因子的调控机理,以Bp AP1过表达、抑制表达转基因白桦以及非转基因对照白桦(NT)为试材,对前期获得的Bp AP1转基因白桦中的6条开花相关基因(BpPI、Bp MADS4、Bp MADS5、FT、TFL1和LFY)进行了定量PCR分析,探讨了白桦Bp AP1转录因子与这6条开花基因的表达调控关系以及它们对白桦提早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转基因对照与Bp AP1抑制表达转基因白桦叶片中Bp AP1、Bp PI、Bp MADS4、Bp MADS5、FT、TFL1和LFY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变化均不显着。Bp AP1过表达转基因白桦叶片和雄花序中这7条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显着高于NT和Bp AP1抑制表达转基因白桦。在Bp AP1过表达转基因白桦中,除Bp AP1和TFL1外,其他5条基因在各个时期的雄花序中表达量均为最高,多数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6月15日;另外,Bp AP1、Bp MADS4、Bp MADS5和Bp PI在8月15日的雄花序中表达量也很高;TFL1的相对表达量在9月1日的叶片中显着上调;LFY基因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6、7月份的雄花序中达到了表达高峰。Bp AP1与Bp PI、Bp MADS4、Bp MADS5、FT、TFL1、LFY这6条开花相关基因之间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王朔,黄海娇,杨光,姜静,刘桂丰[3](2016)在《转基因白桦杂种T_1代的生长发育及AP1基因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3株野生型白桦为母本、3株35S∷Bp AP1转基因白桦及1株野生型白桦为父本进行杂交,调查杂种子代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特性,分析外源AP1基因在T1代白桦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分离规律。结果表明:Bp AP1基因的插入对转基因植株的花粉活力略有影响,Bp AP1基因可遗传给T1代的部分个体,遗传比例在36%~58%之间,经χ2检验,Bp AP1基因的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遗传了Bp AP1基因的白桦子代与父本一样仍然呈现出提前开花结实、明显矮化的特点,其1年生和2年生的高生长仅为野生型白桦杂种子代的44.19%和18.92%;T1代白桦存在2种完全不同的表型,据此能够简便快捷地判断出杂种子代是否携带有Bp AP1基因。该研究证明了外源AP1基因可以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稳定地遗传给子代,获得的转基因白桦杂种子代能够提早开花结实,因此35S∷Bp AP1转基因白桦可作为研究白桦性状遗传规律的亲本材料。(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陈素素,张嫚嫚,于洪淼,顾宸瑞,魏优[4](2016)在《转基因白桦不同杂交组合的种子活力测定及外源基因的遗传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分析是基因工程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转基因白桦的控制授粉杂交子代家系、正反交子代家系以及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子代家系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家系间的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以及活力指数。结果表明:各家系间种子千粒质量及种子活力等指标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1.09%~73.16%之间,遗传力在98.00%以上;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6、0.803与0.896。转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株系正反交群体的外源基因检测表明:外源基因通过雌配子的传递效率高于雄配子,雌、雄配子外源基因传递效率分别在60.00%、30.00%左右。杂交子代家系外源基因检测结果表明,4个转基因株系有1个插入位点,1个株系有2个插入位点。卡方检验表明: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为一个的转基因株系,其配子类型符合1∶1的分离规律;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为2个转基因株系,其配子类型符合3∶1的分离规律。(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堃,曾凡锁,李博,詹亚光[5](2013)在《转基因白桦不同月份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转bgt抗虫基因白桦的不同月份叶片为实验材料,揭示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植物叶片发育及外源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NA-MSAP方法检测叶片基因组DNA CCGG位点甲基化状态,利用Northern杂交技术分析其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转基因白桦叶片基因组DNA同年5~9月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为21.95%、29.62%、25.41%、41.39%和47.24%,除7月份稍有波动外,整体呈现随着叶片的成熟和衰老渐升高趋势;全部扩增位点中,半、全甲基化位点比例分别为17.99%和15.19%,在各月份叶片中变化较大,其中半甲基化位点比例分别为10.37%、19.14%、14.92%、17.2%和28.83%,全甲基化位点比例依次为11.58%、10.49%、10.50%、24.11%和18.40%。同一无性系外源基因在当年5~7月表达量最高,8~9月呈下降趋势,与基因组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趋势。结论:转基因白桦叶片的成熟和衰老及外源基因表达量降低均可能与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升高相关。(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3年01期)

张会巍[6](2012)在《SNP和SA对转基因白桦外源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DNA甲基化水平不同的转基因白桦(TP46和TP74)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以2mmol/L硝普钠(SNP)和50mg/L水杨酸(SA)处理愈伤组织。测定其保护酶等生理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源基因BGT、甲基转移酶相关基因MET(DNA甲基转移酶)、DRM(结构域重排甲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甲基化敏感型不同的内切酶(HpaⅡ和MspⅠ)结合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信号诱导的表观遗传变异。所得结果如下用2mmol/L SNP和50mg/L SA处理白桦愈伤组织时,单拷贝高表达转基因无性系TP46中DRM和MET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无性系TP74中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两个无性系中,MET基因在处理12h、24h和3d时的表达量较高,最高时约为对照组的51.1倍。DRM基因在处理5d时的表达量较高,最高时约为对照组表达量的50倍。上述处理中其SOD、POD、PAL、CAT四种保护·酶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MDA的含量与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在TP46中,在12h、3d和5d时保护酶的活性较高,最显着的是用SA处理3d时SOD为对照组的2.34倍;而在TP74中,在5d和7d时保护酶的活性较高,最显着的是用SA处理7d时为对照组的8.22倍。应用甲基化敏感型不同的内切酶(HpaⅡ和MspⅠ)结合RAPD技术分析NO信号对转基因白桦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无性系TP46出现209条差异条带,甲基化位点数为14.42%~16.54%,并在3d时达到最大值;而TP74出现257条差异条带,甲基化位点数为18.54%~20.81%,并在12h时达到最大值。两个无性系均以内侧胞嘧啶完全甲基化位点为主。(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2-04-01)

杨光,韦睿,王姗,李志新,姜静[7](2011)在《转基因白桦试管苗去琼脂生根培养及高效移栽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转基因白桦试管苗为试材,采用草炭、黑土、河沙和蛭石混合物取代琼脂进行生根培养、带坨移栽,结果表明,经复壮培养的白桦试管苗接种到生根基质中,10 d左右在无根苗基部即可产生密集的不定根,生根培养40 d后,再经15 d~20 d的逐渐开瓶炼苗后即可带坨移栽,成活率高达到99%。(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骆薇[8](2011)在《转基因白桦微繁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变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不同整合方式的转基因白桦无性系,以其微繁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腋芽、幼嫩愈伤组织、老化愈伤组织、出芽愈伤、再生芽、根)及特殊状态愈伤组织(花药愈伤组织、红斑状愈伤组织、木质化愈伤)作为研究材料。测定其POD、SOD、CAT、木质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等生理生化指标。利用甲基化敏感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SAP)检测微繁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变化。以酶联免疫技术(ELISA)测定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甲基转移酶相关基因(DRM和MET, DRM是重头甲基化酶(de novo methyltransferases)的基因,MET是维持甲基化酶(maintenance methyltransferase)的基因)及外源基因(BGT)的表达水平。从而揭示微繁再生过程中的DNA甲基化变异机制。所得结果如下:1.微繁过程中(脱分化和再分化),POD、SOD和CAT叁个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1~2倍)后降低(0.3~0.7倍)趋势,而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老化愈伤组织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降低仅为幼嫩愈伤组织的0.2~0.4倍。愈伤组织老化阶段保护酶活性、木质素和可溶性总蛋白含量显着降低(0.3~0.7倍),MDA含量升高(1.5倍)。2.DNA甲基化水平分析表明,微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转基因Tp46号株系为9.93%~14.77%,转基因Tp74号株系为13.33%~21.22%,非转基因对照(CK)为11.92%~17.03%,3个无性系变化趋势相似,在微繁过程中(脱分化和再分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平均值由13.62%下降至11.89%,又上升至13.42%,腋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阶段主要发生去甲基化,其MSAP模式变化以出现新条带为主(64.52%~92.59%)。再生芽诱导生根阶段,DNA甲基化平均值由14.70%升高到16.79%, MSAP模式以条带消失为主(79%)。老化愈伤组织DNA甲基化平均值(15.06%)高于幼嫩愈伤组织(11.89%),其MSAP模式变化以条带消失为主(55.56%)。红斑状愈伤组织和木质化愈伤组织甲基化水平略高于幼嫩愈伤组织。MSAP模式中内外侧甲基化位点转换频率最低,幼嫩愈伤组织形成再生芽过程最高仅为6.85%。3.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微繁过程(脱分化和再分化),除Tp46号MET基因表达含量升高外,3个无性系两个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都降低,最低仅为腋芽的0.06倍,愈伤组织形成再生芽过程中,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最高为腋芽的6.73倍。特殊状态愈伤组织甲基转移酶活性均高于幼嫩愈伤组织,最高老化愈伤组织为幼嫩愈伤的20倍。4.外源基因表达,在微繁过程(脱分化和再分化)外源基因表达先升高后降低,升高倍数约为1.2倍,生根过程外源基因表达显着降低,根中仅为腋芽的0.36倍。老化愈伤组织、花药愈伤组织的外源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幼嫩愈伤,约为幼嫩愈伤组织的0.6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1-04-01)

曾凡锁,骆薇,赵宏翠,詹亚光,孙东[9](2010)在《抗体夹心BGT-ELISA方法的建立及在转基因白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蜘蛛杀虫肽与Bt-toxinC肽融合蛋白基因(bgt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定量分析为研究目标,采用原核表达及纯化出融合蛋白His-BGT作为抗原进行兔免疫,得到相应的抗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效价在1:10000以上,并对抗血清进行了免疫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的IgG,Westernblot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采用过碘酸钠法将抗体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得到第二抗体即酶标抗体,标记率在85%以上。建立起检测BGT杀虫蛋白的快速、灵敏的方法。应用该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转基因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株系中BGT蛋白含量占叶片可溶性总蛋白含量的0.05%~0.3%,并利用Westernblot验证了此方法是可靠的。说明抗体夹心BGT-ELISA方法能够定量分析转基因植株中BGT蛋白的含量,为转bgt基因植物的检测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0年01期)

曾凡锁,钱晶晶,康君,王红艳,王亦洲[10](2009)在《转基因白桦中GUS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转基因白桦(Betula platy phylla)为材料,采用单酶切结合Southern杂交的方法揭示不同转基因植株中GUS基因的整合拷贝数为1-4个。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定性分析不同整合方式转基因白桦植株中GUS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1个转基因植株中有2株出现了GUS基因沉默,其余植株均有不同水平的GUS表达。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不同拷贝数的GUS转基因白桦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结果表明,在11个转基因无性系中除2个株系的GUS基因沉默外,其它9个转基因植株中GUS酶活力差异明显,但这种差异与GUS基因的拷贝数没有必然联系。(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转基因白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pendula)中Bp AP1转录因子的调控机理,以Bp AP1过表达、抑制表达转基因白桦以及非转基因对照白桦(NT)为试材,对前期获得的Bp AP1转基因白桦中的6条开花相关基因(BpPI、Bp MADS4、Bp MADS5、FT、TFL1和LFY)进行了定量PCR分析,探讨了白桦Bp AP1转录因子与这6条开花基因的表达调控关系以及它们对白桦提早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转基因对照与Bp AP1抑制表达转基因白桦叶片中Bp AP1、Bp PI、Bp MADS4、Bp MADS5、FT、TFL1和LFY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变化均不显着。Bp AP1过表达转基因白桦叶片和雄花序中这7条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显着高于NT和Bp AP1抑制表达转基因白桦。在Bp AP1过表达转基因白桦中,除Bp AP1和TFL1外,其他5条基因在各个时期的雄花序中表达量均为最高,多数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6月15日;另外,Bp AP1、Bp MADS4、Bp MADS5和Bp PI在8月15日的雄花序中表达量也很高;TFL1的相对表达量在9月1日的叶片中显着上调;LFY基因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6、7月份的雄花序中达到了表达高峰。Bp AP1与Bp PI、Bp MADS4、Bp MADS5、FT、TFL1、LFY这6条开花相关基因之间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白桦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丰坤,李思达,李吉祥,陈晓慧,曾凡锁.外源NO对转基因白桦外源基因表达及DNA甲基化的影响[J].植物研究.2017

[2].黄海娇,李慧玉,姜静.BpAP1转基因白桦中开花相关基因的时序表达[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

[3].王朔,黄海娇,杨光,姜静,刘桂丰.转基因白桦杂种T_1代的生长发育及AP1基因的遗传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

[4].陈素素,张嫚嫚,于洪淼,顾宸瑞,魏优.转基因白桦不同杂交组合的种子活力测定及外源基因的遗传规律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

[5].刘堃,曾凡锁,李博,詹亚光.转基因白桦不同月份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异[J].生物技术通讯.2013

[6].张会巍.SNP和SA对转基因白桦外源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

[7].杨光,韦睿,王姗,李志新,姜静.转基因白桦试管苗去琼脂生根培养及高效移栽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1

[8].骆薇.转基因白桦微繁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变异机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9].曾凡锁,骆薇,赵宏翠,詹亚光,孙东.抗体夹心BGT-ELISA方法的建立及在转基因白桦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0

[10].曾凡锁,钱晶晶,康君,王红艳,王亦洲.转基因白桦中GUS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J].植物学报.2009

标签:;  ;  ;  ;  

转基因白桦论文-孙丰坤,李思达,李吉祥,陈晓慧,曾凡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