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盐处理论文-杜德鱼,张贝贝,雷免花,姜晓萱,铁敏

硝酸盐处理论文-杜德鱼,张贝贝,雷免花,姜晓萱,铁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硝酸盐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香椿,亚硝酸盐,热水烫漂,蒸汽烫漂

硝酸盐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杜德鱼,张贝贝,雷免花,姜晓萱,铁敏[1](2019)在《烫漂处理对香椿亚硝酸盐含量及色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烫漂处理对香椿亚硝酸盐溶出率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烫漂对香椿中亚硝酸盐溶出率的影响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增加料水比,可降低亚硝酸盐溶出率的活化能及半衰期;升高烫漂水温度,有助于降低香椿亚硝酸盐含量;热水烫漂的适宜料水比为1∶25,烫漂水pH值为6~7,烫漂温度95℃。蒸汽烫漂时间在30~60 s范围内时,亚硝酸盐溶出率增加较快。适宜的微波烫漂时间为30 s,微波功率为160~240 W。以热水烫漂的香椿L~*值和△E值最大,a~*值和b~*值均最小。热水烫漂、蒸汽烫漂、微波烫漂均可有效降低香椿亚硝酸盐含量,热水烫漂更有利于保护香椿的色泽。(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马良骁[2](2019)在《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几年加州鲈养殖的火热,养殖技术越来越高,2019年价格不断上涨,但由于利益的驱使,养殖朋友也开始不断追求高产量、高利益,就造成放苗密度越来越高,由于高密度养殖,就会带来很多问题,而亚硝酸盐超标就成了平常事,但亚盐超标会导致鲈鱼摄食减慢、缺氧、活力不够、鳃变,极易引起疾病发生,严重者出现大量死鱼。所以加州鲈养殖亚盐的预防与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当代水产》期刊2019年09期)

周强,刘蒙佳,谭属琼,谢君铨,雷昌贵[3](2019)在《处理条件对大白菜发酵过程中总酸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白菜为主要原料,通过跟踪测定发酵蔬菜发酵期内亚硝酸盐含量及总酸含量,研究不同初始pH、乳酸菌接种量(%)、香辛料添加量(%)、温度(℃)、蔗糖添加量(%)和食盐添加量(%)对泡菜安全性及产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条件对发酵泡菜总酸及亚硝酸盐含量影响明显。添加蔗糖、食盐、香辛料、乳酸菌及调节不同pH、温度、总酸及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发酵后期(第5天或第7天)出现峰值;与另一实验组比较,蔗糖添加量2%、香辛料添加量4%、选取25℃及接种发酵能促进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产酸并抑制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9年08期)

郭玉祥[4](2019)在《微流控图像处理方法在亚硝酸盐快检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较新的技术,由于其集成化与微型化的特点,能够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减少检测成本,在快速检测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微流控芯片中溶液成分浓度的检测一直是微流控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内置电极、加高压或磁场等,由于微米至毫米量级的流道和反应池,给宏观检测器件的置入带来了困难,而光学、色谱等微型检测器尚处于研究中,因此难以将微流控快检仪微型化,给微流控的普及和推广带来了困难。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在微流控芯片中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对溶液浓度成分进行检测,对微流控芯片没有任何破坏和改动,不会对溶液造成污染,仅需添加光学摄像头即可完成对溶液的检测,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本文结合图像分析处理方法与微流控技术,定量分析基于生化显色反应原理的样品浓度快速检测方法,并开展了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微流控芯片中快速检测的应用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以食品亚硝酸盐检测为应用背景,基于盐酸萘乙二胺法设计一种二级笔状的微流控芯片;对流体驱动方式进行考察,研究PMMA微流控芯片材料的激光加工方法与键合工艺;最后,制作用于亚硝酸盐检测的微流控芯片。(2)对亚硝酸盐检测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为保证光照强度、摄像头的高度与角度、微流控芯片位置,将芯片检测系统设计为一个密封的暗箱,并对暗箱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3)使用Sobel边缘检测方法进行了芯片流道边缘的检测,采用图像边缘投影法准确定位芯片边缘;根据背景区域的灰度值均值和标准方差动态确定前景图像二值化阈值,避免了采用固定阈值可能导致的不佳分割效果;最后,采用图像形态学运算消除孤立点以及细小线条,经带通滤波处理,提取显色区域并计算特征值,为实验验证垫定了基础。(4)根据设计的微流控芯片与搭建的图像采集系统,进行了芯片中的亚硝酸盐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温度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不大;芯片厚度为2mm时:最佳初级、显色反应时间分别为210s和150s,检测时间约为10min;线形范围在0.5~10mg/L之间,检出限为0.8mg/L;加标回收率为94.1%~108.0%;样品消耗量与试剂消耗量分别为分光光度法的1/4与1/3,是比色卡法的1/30与1/24。本文搭建的平台以及方法成本低,检测时间短,重复性好,可以满足亚硝酸盐的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图[37]表[16]参[71]。(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2)

何巧冲[5](2019)在《基于不同电子供体反硝化技术处理硝酸盐污染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类长期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硝酸盐(NO_3~-)已经成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污染物。水体中NO_3~-浓度升高会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在前人对微生物反硝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NO_3~-污染水,遴选反硝化电子供体,构建反硝化反应器与处理工艺,为NO_3~-污染水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通过批实验对比研究农林废弃物(淘米水(RWD)、秸秆、杨树叶和锯末)作为反硝化碳源去除地下水中NO_3~-的性能,发现RWD具有较高的NO_3~-降解速率。在以RWD为基质的反硝化性能研究中,证明了RWD既可作为反硝化碳源又可作为菌源,且以RWD为菌源的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溶解性有机质的化学成分简单。接种活性污泥中的优势菌属为Thiobacillus、Anaerolineaceae和Methylophilaceae,投加RWD后的优势菌属变为Ideonella、Cloacibacterium和Enterobacter,而在RWD为反硝化碳源和菌源的系统中,Stenotrophomonas和Enterobacter为优势菌属。以沸石为填充介质构建的上流式反应器可同步处理受NO_3~-污染地下水和RWD废水,RWD/地下水=1/5.5(v/v)时,接种和未接种活性污泥的反应器均能有效去除NO_3~-和TOC,NO_3~-去除率>95%,RWD中TOC浓度下降80%以上。针对模拟海洋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水(盐度15 ppt)的批实验研究发现,以甲醇为基质的反硝化速率最高,依此为鱼类废弃物、S~0、桉树覆盖物和桉树覆盖物与S~0的混合物。同时,发现木材品种影响反硝化速率,松树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速率,其次是橡树和桉树;木材与S~0基质协同反硝化,相较于单独硫自养和木块异养反硝化工艺,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速率,且SO_4~(2-)的生成和COD的释放量较少,可避免二次污染。以S~0和牡蛎壳为介质构建的间歇式浸没反硝化反应器(IOSDR),可用于海洋RAS水中NO_3~-的去除,具有反硝化率高、有机碳剩余和生物质产量少等优势,不同HRT下的反硝化速率为84-942 g N/(m~3·d),并随HRT降低而升高;当HRT为12 h时,海洋RAS能有效地控制鱼池中TSS、TAN、NO_2~-、NO_3~-和S~(2-)浓度在鱼类健康范围之内。通过氮质量守恒估算得知,此RAS中鱼同化7%的氮,取样流失1%,固体去除26%,被动反硝化去除6%,而IOSDR去除60%。为了减少海洋RAS鱼池中SO_4~(2-)积累,开发了木块与S~0协同反硝化(WSHAD)和IOSDR的组合工艺(WS-DR)处理海洋RAS水。WS-DR具有反硝化效率高和SO_4~(2-)产量低等优势,在HRT=12 h时,NO_3~-去除率为90.3%±4.3%,反硝化速率为102.6±8.5 g N/(m~3·d),RAS鱼池中NO_3~-浓度维持在56.8±2.7 mg NO_3~--N/L,SO_4~(2-)产量(4.25±2.35 mg SO_4~(2-)/mg NO_3~--N)低于硫自养反硝化理论产值(7.54 mg SO_4~(2-)/mg NO_3~--N),鱼池中未发现明显的SO_4~(2-)积累。在WS-DR系统中,运行初期木块释放较多的有机质,异养反硝化占主导(>50%),而在运行后期有机质释放不足,硫自养反硝化占主导(80%)。木块有机质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溶解性COD和易生物降解COD释放衰减速率常数分别为0.271和0.403 d~(-1)。本研究证明了RWD作为碳源和菌源处理NO_3~-污染地下水的有效性,以及S~0或木质材料与S~0构建的IOSDR可维持海洋RAS水质在鱼类健康范围之内,为处理不同类型NO_3~-污染水(淡水及盐水)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侯雅琳[6](2019)在《溶析结晶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硝酸盐自身不会损害人体,但它会在人体内部产生亚硝酸盐,从而不利于人体健康。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方法主要有化学、生物和物理化学方法,其中物化法中的离子交换、反渗透法在去除硝酸盐时,会产生高浓度浓缩废液。目前,主要利用生物法处理高浓度浓缩废液,但是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会投加有机碳源,若投加过量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投加量少则反硝化不完全,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较大,后续处理比较麻烦,这在国内外高硝高盐废液处理领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与上述生物法相比,溶析结晶法因其具有操作温度低、能耗低、溶析剂可以回收利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用于废液中无机盐的回收利用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反渗透或离子交换等工艺排出的高浓度硝酸盐废水,提出了溶析结晶法进行废水中高浓度硝酸盐氮(NO3--N)的去除技术。主要目的是探究溶析结晶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硝酸钠在无水乙醇-水溶液中的固液平衡;利用以无水乙醇为溶析剂的溶析结晶法去除高浓度硝酸盐废水中的NO3--N时溶液中多个因素(无水乙醇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Ca2+浓度、温差、溶液pH以及搅拌速率)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基本机理;对溶液中各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 designs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去除NO3--N的最佳工艺条件;探究多级溶析结晶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测得硝酸钠在不同温度下在不同质量比的无水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解度数据,并运用溶解度经验模型(C*=a/b+xc)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为探究利用无水乙醇作溶析剂的溶析结晶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2.通过研究溶液中各因素:无水乙醇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Ca2+浓度、温差、溶液pH以及搅拌速率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发现无水乙醇投加量、初始浓度、Ca2+浓度、温差的增加均有助于NO3--N的去除;溶液中保持适当碱度有助于NO3--N的去除;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与溶析过程中搅拌转速并无明显关系。3.为了提高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使溶析结晶法对NO3--N的去除达到更好的效果,对溶液中各因素进行了Plackett-Burman designs试验设计和B ox-B ehnken试验设计。根据Plackett-Burman designs试验设计结果可知:各因素对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影响大小排序顺序为无水乙醇投加量>初始浓度>钙离子浓度>温差>pH>搅拌速率。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可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当无水乙醇投加量为80 mL,初始浓度为9.40 g·L-1,钙离子浓度为0.84 g·L-1时,溶液中NO3--N的去除率可达63.09%。4.利用多级溶析结晶工艺对剩余溶液中的NO3--N进行去除时,可以提高整个工艺过程中NO3--N的去除率。(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星,乔煜琦,陈静,陈小锋[7](2019)在《微囊藻-附生菌共生系统处理含硝酸盐氮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藻-菌共生系统可实现高效脱氮除磷,从而在废水处理领域日益受到关注。为探究微囊藻-附生菌共生系统对废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效应,于太湖蓝藻水华频发季节进行了野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共生体系中89%的硝酸盐氮被去除,去除速率达到0.35 mg·N·L~(-1)·d~(-1)。试验第7天,体系中的氨氮浓度开始呈现白天降低、夜间上升的昼夜变化趋势,而硝酸盐氮则正好相反,表明体系中存在着氨氮硝化和硝酸盐氮还原的耦合过程,结合体系中亚硝酸盐氮的积累,可以推测,耦合硝化-反硝化过程是微囊藻-附生菌共生系统中氮素去除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何培芬[8](2019)在《丝瓜络作为模拟可渗透反应墙介质处理地下水中硝酸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环境遭受到严重污染,尤以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在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技术中,可渗透反应墙技术(PRB)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环境扰动性小等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修复技术。因此,本研究以固体碳源丝瓜络为PRB填充介质,开展模拟PRB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试验,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水氮负荷对模拟PRB脱氮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出水方式和填充方式对模拟PRB系统出水水质的影响,并借助SEM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探讨模拟PRB脱氮机理和丝瓜络表面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预处理方式的比选试验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不仅能降低丝瓜络材料本身氮素的释放量,也能提高反硝化脱氮效果;1.5%NaOH预处理丝瓜络最适合作为为反硝化碳源。(2)模拟PRB试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原丝瓜络,以1.5%NaOH预处理丝瓜络作为模拟PRB填充介质,平均TN去除率可提高5.15%-10.9%;是否接种驯化污泥对模拟PRB脱氮效果影响不大。(3)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水氮负荷对模拟PRB脱氮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其中HRT在48h-36h之间时,反硝化较彻底,TN去除率在94.37%~97.95%之间;进水硝酸盐氮浓度依次为40、80、120和20mg/L时,平均TN去除率分别为97.29%、73.69%、65.81%和94.19%,说明丝瓜络具有长期释碳的能力。(4)模拟PRB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出水方式对模拟PRB最终出水水质影响不大,填充方式对模拟PRB最终出水水质影响较大。为了保证良好的出水水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选择直接出水方式和加砂填充方式。通过以上试验研究,表明丝瓜络适合作为模拟可渗透反应墙的填充介质,该研究为修复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和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葛晓红[9](2019)在《多金属氧酸盐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对水中硝酸盐氮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氮素化肥的过量施用,生活污水和含氮工业废水的处置不合理,使一些地区水体中硝酸盐浓度呈现出上升趋势。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活性好、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是一类多功能催化材料,与二氧化钛复合后对光催化有促进作用。利用多金属氧酸盐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处理水中的硝酸盐氮试验研究,对增加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途径,以及发掘多金属氧酸盐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用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采用溶胶凝胶法,选用Cu和Ni两种金属,以及磷钨酸和磷钼酸两种多酸,制备了四种二氧化钛负载的多金属氧酸盐作为光催化剂,通过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催化剂结构以及光学性能。同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光催化处理硝酸盐氮的试验,反应结束后,水洗离心回收复合材料催化剂,在最优条件下进行重复试验。探讨多金属氧酸盐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在光催化条件下用来处理水中硝酸盐氮的可行性,研究其在光催化条件下去除硝酸盐的反应机理。探索不同反应条件对去硝酸盐氮除效率的影响,以及反应前后多金属氧酸盐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催化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试验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制得的催化剂使用前后的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征,得出本次试验的催化剂成功将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负载在TiO_2上,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较TiO_2发生向右红移,反应波长范围更广泛。多金属氧酸盐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剂使用前后,结构不变,晶粒变大,催化性能降低。(2)通过对水中硝酸盐氮的光催化处理试验,可以得知催化剂Cu-H_3PW_(12)O_(40)/TiO_2在硝酸盐浓度为90 mg/L,投加量0.8 g/L,反应60 min条件下,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为59.60%;催化剂Ni-H_3PW_(12)O_(40)/TiO_2在硝酸盐浓度120 mg/L,投加量0.8 g/L,反应30 min条件下,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为54.58%;催化剂Cu-H_3PMo_(12)O_(40)/TiO_2在硝酸盐浓度120 mg/L,投加量1.2 g/L,反应60 min条件下,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为53.71%;催化剂Ni-H_3PMo_(12)O_(40)/TiO_2在硝酸盐浓度120 mg/L,投加量1.2 g/L,反应120 min条件下,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为57.33%。综合来看,Cu-H_3PW_(12)O_(40)/TiO_2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最好。(3)四种多金属氧酸盐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剂在进行4次光催化试验后,催化剂Cu-H_3PW_(12)O_(40)/TiO_2的去除率由59.60%下降至43.94%,催化剂Ni-H_3PW_(12)O_(40)/TiO_2的去除率由54.58%下降至40.16%。催化剂Cu-H_3PMo_(12)O_(40)/TiO_2的去除率由53.71%下降至38.62%,催化剂Ni-H_3PMo_(12)O_(40)/TiO_2的去除率由57.33%下降至41.20%。本次制得的催化剂连续使用四次后,虽然可以继续进行光催化还原硝酸盐氮试验,但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不断下降,下降了15%左右,因此催化剂的制备过程需要进行优化,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的次数。(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龚慧[10](2019)在《地下水硝酸盐危害及处理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地下水硝酸盐危害找出最优处理措施,选择了0、10、20、50mg/L的4个不同硝酸盐浓度梯度,找出不同浓度对地下水对管网系统腐蚀速率和对水中叶片生物量及叶片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不同处理措施的去除效果找出最优措施,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L时,管网的腐蚀速率最低,水中植物生物量和叶片活性最高,表明该浓度地下水的危害最小,同时分析了不同处理措施随时间的去除效果,其结论可为地下水净化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2期)

硝酸盐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近几年加州鲈养殖的火热,养殖技术越来越高,2019年价格不断上涨,但由于利益的驱使,养殖朋友也开始不断追求高产量、高利益,就造成放苗密度越来越高,由于高密度养殖,就会带来很多问题,而亚硝酸盐超标就成了平常事,但亚盐超标会导致鲈鱼摄食减慢、缺氧、活力不够、鳃变,极易引起疾病发生,严重者出现大量死鱼。所以加州鲈养殖亚盐的预防与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酸盐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杜德鱼,张贝贝,雷免花,姜晓萱,铁敏.烫漂处理对香椿亚硝酸盐含量及色泽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9

[2].马良骁.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J].当代水产.2019

[3].周强,刘蒙佳,谭属琼,谢君铨,雷昌贵.处理条件对大白菜发酵过程中总酸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中国调味品.2019

[4].郭玉祥.微流控图像处理方法在亚硝酸盐快检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5].何巧冲.基于不同电子供体反硝化技术处理硝酸盐污染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6].侯雅琳.溶析结晶法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7].李星,乔煜琦,陈静,陈小锋.微囊藻-附生菌共生系统处理含硝酸盐氮废水研究[J].广东化工.2019

[8].何培芬.丝瓜络作为模拟可渗透反应墙介质处理地下水中硝酸盐研究[D].广州大学.2019

[9].葛晓红.多金属氧酸盐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对水中硝酸盐氮的处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10].龚慧.地下水硝酸盐危害及处理措施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9

标签:;  ;  ;  ;  

硝酸盐处理论文-杜德鱼,张贝贝,雷免花,姜晓萱,铁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