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社会论文-肖守渊

人口与社会论文-肖守渊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口与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代际关系,应对人口老龄化,老龄产业,信息通道,老年健康,家庭小型化,老龄事业发展,产业发展空间,健康老龄化,医疗保险制度

人口与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肖守渊[1](2019)在《新时代应如何做好老龄健康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且明确了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和参与社会的重要基础,推进健康老龄化,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应(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9-12-05)

刘洋[2](2019)在《大沈阳“筋骨”越来越壮》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2日从沈阳市统计局获得的一组数据分析表明,沈阳市人口规模稳步增长,地域空间分布格局明显改变,人口素质大幅提高。1-10月沈阳户籍人口增加8.6万人截至2019年10月末,沈阳市户籍人口为754.6万人,同比增长1.39%。其中,(本文来源于《沈阳日报》期刊2019-12-03)

张欣毅[3](2019)在《拓宽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在进入更深程度的人口老龄化阶段,党和政府愈发重视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而老年群体参与基层社区治理不仅有助于弘扬老年群体社会参与传统,充分发挥老年群体自身优势,推动社区老年群体自组织发展建设,还能够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部分社会问题,实现基层社区治理(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9-11-29)

张楠[4](2019)在《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人口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封建时代有安土重迁的思想以及"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在男耕女织的固定经济发展模式下,区域发展之间差距较小,城乡发展差距小,"叁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那个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发展差距及经济差距大,第叁产业的蓬勃兴起,服务行业就业岗位增多,而重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业及养殖业对劳动力的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利性导致更多的人口流动,相关社会问题接踵而来。本文从我国流动人口现状、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现状、如何在新时期提升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等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研究意见与建议。(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7期)

周晓东[5](2019)在《推广“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是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还比较滞后,服务设施条件、运营管理水平等相对薄弱,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还较为有限。针对省政协常委吴向明提出的推广“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新路径(本文来源于《江淮时报》期刊2019-11-22)

姜茂敏,郭佩佩,叶俊[6](2019)在《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实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流动人口的幸福感更多来自所在城市的被尊重和生活上处处体现的公平。因此,重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制度设计,重点是以"公平"为原则,赋予流动人口平等享有参与政治、就业、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等权利。建议利用好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机制,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本文来源于《科学发展》期刊2019年11期)

张雅欣,孙大鑫[7](2019)在《人口流动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基于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城镇化背景下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是人口流动行为与迁移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采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迁移人群对幸福感认知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迁移行为显着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主观社会地位对于迁移行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最后,对于该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鹏飞,仇雨临[8](2019)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与中国经济增长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迈进新常态后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合理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路径和着力点显得格外紧迫。基于此,本文采用2002~2017年31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与中国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率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保障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率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均可以通过抑制技术水平增长速度和储蓄增长速度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率。此外本文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负向影响存在显着的互补关系。通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差分广义矩估计(Diff-GMM)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提高生育水平、改善生育意愿、降低社会保障费率、合理控制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率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张栋,刘全智,李珍珍[9](2019)在《河北省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空间协调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相关指标,利用熵权法、协调发展模型计算河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从空间角度对河北省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市场》期刊2019年11期)

袁忠[10](2019)在《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障碍及对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人口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工业化、城市化现象而出现的特殊群体。外来人口流入到居住地并有效参与当地社会治理,不仅是保障其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外来人口作为当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具有促进政治文明发展、促进公共治理改善、促进社会和谐共融等现实意义,但外来人口有效参与居住地社会治理尚存在政策法律、体制机制、组织渠道、意识能力、语言文化等多方面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完善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律和政策、健全全国城乡人口统一管理和服务体制、培育发展外来人口自我社会组织、提升外来人口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着力。(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19期)

人口与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2月2日从沈阳市统计局获得的一组数据分析表明,沈阳市人口规模稳步增长,地域空间分布格局明显改变,人口素质大幅提高。1-10月沈阳户籍人口增加8.6万人截至2019年10月末,沈阳市户籍人口为754.6万人,同比增长1.39%。其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口与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肖守渊.新时代应如何做好老龄健康工作[N].中国人口报.2019

[2].刘洋.大沈阳“筋骨”越来越壮[N].沈阳日报.2019

[3].张欣毅.拓宽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N].中国人口报.2019

[4].张楠.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建议[J].智库时代.2019

[5].周晓东.推广“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N].江淮时报.2019

[6].姜茂敏,郭佩佩,叶俊.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实证考察[J].科学发展.2019

[7].张雅欣,孙大鑫.人口流动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基于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效应[J].系统管理学报.2019

[8].张鹏飞,仇雨临.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与中国经济增长率[J].上海经济研究.2019

[9].张栋,刘全智,李珍珍.河北省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空间协调发展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

[10].袁忠.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障碍及对策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19

标签:;  ;  ;  ;  ;  ;  ;  ;  ;  ;  

人口与社会论文-肖守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