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以萍乡聚龙公园改造为例

乌姬娜盛超赟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为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的管理控制提供依据,在全社会对海绵城市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应该统筹考虑给水排水的系统性,切实履行规范制度,确保城市建设的质量与品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改造实例

【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26-02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概况与现状问题分析

2.1项目概况

萍乡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左右,尤其是4~6月降雨量集中,多大雨到暴雨,三个月雨量大700mm左右,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44%。萍乡聚龙公园项目总面积49.33公顷。用地以丘陵山地和山谷坡地为主,区域内最大水系为鹅湖,湖面面积约为18003m2,其他的谷地中基本为水塘,水质尚可,可改造为下凹绿地及雨水花园。

2.2水生态现状分析

年径流控制现状:现状已经按照之前施工图纸基本完成,绿化程度较高,大部分道路,人行道和慢行系统为不透水铺装,总体来说项目区块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基本可达65%以上。项目区块内水系基本成形,山体雨水自然汇集到谷地内,形成山塘。

2.3水安全现状分析

聚龙公园为丘陵地,地势较高,原地形低洼处已有几处山塘,场地内基本不存在积水内涝问题。由于建设后增加硬质场地和建筑,本设计需要解决建筑屋面雨水排放利用以及本场地内的径流控制问题,不给周边地区造成径流负担。

由于人为活动的增加,山体坡面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坡面存在滑塌和树木倾覆的危险,同时,泥水流至园区路面,造成路面泥泞、湿滑,不利于后期植被恢复,影响整体景观。

2.4水环境现状分析

萍乡市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备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排河,汇至下游,加重断面的水质污染。枯水期,上游径流过小,导致下游河道黑臭现象显著。

聚龙公园现状沿水体岸边杂草丛生,周边住房生活污水有一部分直接排入湖中,还有些住户或乱搭乱建,或乱扔垃圾,或将围墙打穿把粪便排在岸边,臭气熏天。鹅湖山庄湖面水质污染也日趋严重,特别是一到夏秋季节,湖水腥臭难闻,湖面垃圾漂浮物多。

2.5现状下垫面情况

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前,下垫面主要为透水地面、绿地、水面和不透水地面。透水园路铺装面积4654m²,绿地占地面积354266m²,建筑硬屋面面积3780m²,非渗透园路铺装面积41832m²,水面占地面积29260m²,绿地率88%。

3.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措施

3.1雨水分区调配

各雨水分区的雨水,根据地势,同时通过排水沟、溪流、草沟等措施进行进一步调配。雨水排出口设置卵石消能,减缓水流速度。

3.2植被缓冲带

为保证景观水体水质,减少面源污染,在坡度适宜的场地设置植被缓冲带。

3.3生态草沟、排水沟、溪流

为保证山体稳定,主路两侧采用排水沟快排方式,将山体汇流迅速导入附近下凹绿地和雨水花园,以免对路基及挡墙体产生破坏。

3.4水土流失防治

坡面乔木层已经形成,植被茂盛,但还需通过灌木和地被的根系进行固持土壤,实现地表覆盖、保持水土。植物选择耐荫、根系发达、耐旱的灌草种。植物种植采用栽植与播种相结合,栽植植物自然式布置,与原生植物景观和谐相融。

3.5坡体稳定

高差较大的山体陡坡护坡采用浆砌块石挡墙分级处理的方式,紧邻道路的陡坡采用格构梁加固,高差较小的陡坡采用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墙,草坡与台阶交接处采用专用六角形护坡砖护坡。

3.6山体覆绿挂网喷播

为了保证土体安全,山体道路旁不宜做草沟,设置截水沟将山体草坡径流快速排走,通过连接沟体的排水系统,进入附近雨水花园或景观水体。

3.7景观水体污染预防

为了解决区域内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减少面源污染和径流污染,使得COD、SS、TP、NH3-N各污染物的年削减率达到分区的目标,需从源头、过程和末端综合进行治理。另外,加强执法,管理好周围的污染源,生活污水必须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严禁在湖周围堆放生活或建筑垃圾。

源头生态削减:在地表径流产生的源头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草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生态滞留设施,植物、填料、微生物是截留及降解污染物的3个净化主体,可以有效削减径流污染。

中途生态削减:新建污水管线、MBR膜生物反应池,在雨水井内设置旋流雨水过滤器等除污设备,进一步削减径流污染。

末端生态削减:源头、中途生态设施未能削减的部分,在末端建设景观水体、滨水缓冲带等末端控制方式进行削减。以COD为指示性污染物,单位面积生态湿地对COD的削减能力为4g/m2d,规划区景观水体面积为2.92ha。

采用离心式原理过滤雨水,孔径可达0.28mm,最大型号可回收3000平方米面积的雨水。本设计采用雨水井中安装的方式。

3.8雨水回用

水源采用天然湖水(雨水回用),并预留景观水接口,当湖水不足时采用景观水接口。人工洒水栓浇灌采用地埋式人工洒水栓,间距为30米左右,在主要场地预留冲洗场地用水龙头。

4.结语

综上所述,最近一些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和进步,然而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各种常见问题较多。目前缺乏对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控制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未作整理分类和主次分析,造成提出的解决对策缺乏足够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本文经过对萍乡聚龙公园改造中多个角度和各个层次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改造建设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进而保证该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潇,赵杨,车伍.对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7(01).

[2]于洪蕾,曾坚.适应性视角下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03).

[3]常青,刘晓文,孙艺.“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三要素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01).

[4]夏军,石卫,王强,邹磊.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水文学问题的研讨[J].水资源保护,2017(01).

[5]庄景,刘敏娜,黄超.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的老城区面源污染控制体系[J].浙江农业科学,2017(02).

标签:;  ;  ;  

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