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膜有机肥论文-韩挺,苏有勇,潘信椿,王林,邵海琳

包膜有机肥论文-韩挺,苏有勇,潘信椿,王林,邵海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包膜有机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沼气发酵残留物,包膜材料,包膜肥料,小白菜

包膜有机肥论文文献综述

韩挺,苏有勇,潘信椿,王林,邵海琳[1](2013)在《包膜沼气发酵残留物颗粒有机肥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沼气发酵残留物制备包膜颗粒有机肥的应用前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沼气发酵残留物为原料,辅以无机肥氮、磷、钾添加剂,以浓度10%琼脂和浓度10%PVA为包膜材料,制备包膜颗粒有机肥,并在温室中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该自制颗粒有机肥对小白菜的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琼脂包膜颗粒肥可增产371.36%,PVA包膜颗粒肥可增产245.50%,不包膜颗粒肥可增产312.07%。[结论]该研究可为沼气发酵残留物制备包膜颗粒有机肥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30期)

蔡树美,蔡玉琪,李广水,孙伟,钱晓晴[2](2010)在《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几种水稻田土表水层pH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类型的3种水稻田土壤进行模拟培养,研究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土表水层pH变化的影响。实验表明:淹水培养5天以后土表水层pH变化趋势明显。水稻田土壤类型不同,培养期间土表水层pH变化差异显着。在培养后5~15天期间,不施肥对照、施用包膜有机肥处理和施用复混肥处理,红壤、灰潮土和盐碱土土表水层pH都明显上升;施用尿素处理在灰潮土和盐碱土上土表水层pH值略微下降,而在红壤上仍呈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0年02期)

蔡树美,李广水,王娟娟,于斌,郎莎莎[3](2009)在《包膜颗粒有机肥对灰潮土DTPA-Fe含量及垂直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包膜有机肥对土壤各土层中铁含量的影响,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测定各土层DTPA-Fe的含量及垂直分布特点。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常规颗粒有机肥,灰潮土DTPA-Fe含量提高18.1%;(2)施用包膜颗粒有机肥,土壤中DTPA-Fe含量比未包膜有机肥高8.9%;(3)施用小颗粒包膜有机肥后,土壤中DTPA-Fe的平均含量比小颗粒未包膜有机肥高16.6%,施用大颗粒包膜有机肥,土壤中DTPA-Fe的平均含量比大颗粒未包膜有机肥高8.1%,小颗粒包膜有机肥效果明显比大颗粒包膜有机肥好;(4)施用有机肥,表层0~5 cm土壤中DTPA-Fe含量最高,而不施肥对照10~20 cm土壤中DTPA-Fe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蔡树美[4](2008)在《造粒与包膜对有机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N)、磷(P)、钾(K)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够改善农作物的品质。植物可以借助肥料的施用提高对这叁种营养的吸收。然而在肥料施用的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流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此外,这种快速的流失还易造成许多环境问题,例如营养元素的径流作用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渗漏作用易引起地下水有害物质超标等。本文对化肥和有机肥的特点、施用化肥和有机肥的作用以及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从我国有机肥施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角度阐述了合理施用有机肥的重要意义。为了明确有机肥在造粒和包膜后在淹水条件下施用后营养元素的渗漏损失,各土层金属微量元素含量差异等方面的问题,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土壤渗漏液中氮、磷、钾的浓度,以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状况。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渗漏液中养分含量按递减率增加。施肥量增加,施用颗粒有机肥与施用粉末有机肥土壤渗漏液中养分含量差异反而减小。硝态氮的释放受施肥量的影响不大,施用粉末有机肥土壤渗漏液中硝态氮含量始终高于施用颗粒有机肥。2、土壤不同深度有机肥施用对养分渗漏影响较大。有机肥施于土表结合淹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养分的渗漏作用,减少铵态氮、无机磷和钾的渗漏损失。3、包膜有机肥与未包膜有机肥在养分释放特性上存在差异。包膜有机肥短期内养分供应能力不及未包膜有机肥,后期大于未包膜有机肥。对有机肥进行包膜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肥料的缓释性能。4、施用包膜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灰潮土有效Fe、Mn、Cu、Zn的含量,施用未包膜有机肥使灰潮土有效Fe、Mn含量增高,但有效Cu、Zn的含量降低。5、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土壤水层的pH变化存在差异。施用尿素的水层pH较高,施用包膜有机肥的水层pH较低,与不施肥对照的水层pH接近。水层的高pH值与水层中含氮量呈现密切相关性,水层的高pH容易促进NH_3的挥发损失。(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8-06-01)

蔡树美,于斌,吴晶,杜洪艳,沈淮东[5](2008)在《包膜工艺对商品有机肥养分释放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包膜对有机肥养分释放动态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率。[方法]设置有机肥料包膜与不包膜两个处理,研究包膜工艺对商品有机肥养分释放和渗漏的影响。[结果]未包膜有机肥土壤渗漏液中硝态氮日累积含量第3天左右急剧增加,第8天后趋于平稳,总体上高于包膜处理。包膜有机肥处理土壤渗漏液中硝态氮日累积含量在第3天、第11天均明显增加。未包膜有机肥处理土壤渗漏液中铵态氮、无机磷的日累积含量与包膜有机肥处理相差不大。包膜有机肥处理与未包膜有机肥处理前8 d的土壤渗漏液中钾日累积含量显着增加,10 d后无明显差异,但都显着高于空白处理。[结论]包膜有机肥与未包膜有机肥在养分释放特性上存在差异,包膜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有机肥的缓释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包膜有机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不同类型的3种水稻田土壤进行模拟培养,研究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土表水层pH变化的影响。实验表明:淹水培养5天以后土表水层pH变化趋势明显。水稻田土壤类型不同,培养期间土表水层pH变化差异显着。在培养后5~15天期间,不施肥对照、施用包膜有机肥处理和施用复混肥处理,红壤、灰潮土和盐碱土土表水层pH都明显上升;施用尿素处理在灰潮土和盐碱土上土表水层pH值略微下降,而在红壤上仍呈上升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包膜有机肥论文参考文献

[1].韩挺,苏有勇,潘信椿,王林,邵海琳.包膜沼气发酵残留物颗粒有机肥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2].蔡树美,蔡玉琪,李广水,孙伟,钱晓晴.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几种水稻田土表水层pH的影响[J].土壤.2010

[3].蔡树美,李广水,王娟娟,于斌,郎莎莎.包膜颗粒有机肥对灰潮土DTPA-Fe含量及垂直分布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9

[4].蔡树美.造粒与包膜对有机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

[5].蔡树美,于斌,吴晶,杜洪艳,沈淮东.包膜工艺对商品有机肥养分释放动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

标签:;  ;  ;  ;  

包膜有机肥论文-韩挺,苏有勇,潘信椿,王林,邵海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