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胜任力论文-郑淳

全球胜任力论文-郑淳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球胜任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来华留学生,全球胜任力,“新工科”

全球胜任力论文文献综述

郑淳[1](2019)在《“一带一路”视野下工程专业来华本科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究——基于全球胜任力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推进,沿线国家学生来华学习的数量不断攀升,就读工程专业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热门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实施来华留学教育已俨然成为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民心相向"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仍需提升,尤其是在本科生层次。为此,我国各高校应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转变工作视角,努力破除培养工作环节中的结构性矛盾和机制体制障碍;通过推进导师队伍建设、精心打造课程体系、理顺管理模式,实现来华留学教育的"提质增效"目标,推动工程专业来华本科留学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小钢,张连成,赵文强,张睿[2](2019)在《全球胜任力:“新工科”大学生培养不可或缺的素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必须面临的挑战,更是发展"新工科"必须重视的大背景。"新工科"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不容忽视。通过对目前工科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分析,指出了全球胜任力是"新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素质特征。结合"内外圈模型",分析了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工科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38期)

张凡[3](2019)在《全球化3.0背景下非遗学院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迈入全球化3.0时代,人类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全球胜任力的培育研究与实施,成为现阶段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针对在全球化3.0背景下,非遗学院学生的全球胜任力的培育工作进行研究,通过针对全球化3.0背景的进一步阐述,以及全球胜任力的进一步概述。从而进行非遗学院学生培育全球胜任力的教学实践和应用进行探究,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1期)

邴浩[4](2019)在《政策工具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全球胜任力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担负着培养未来领军人才的责任,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着力提升他们的全球胜任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回顾并辨析了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针对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的相关政策,分析了权威型、激励型、环境型政策工具的特征与局限性。研究了各类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机制。提出了保持正确价值取向,通过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构建全球胜任力内涵式培养路径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7期)

赵中建[5](2019)在《从国际理解教育到全球胜任力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继2014年翻译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的着作《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之后,我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度合作,翻译出版《全球胜任力——融入世界的技能》一书。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又译全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广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这在核心素养理念普遍流行于我国基础教育界以(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07期)

周滢滢[6](2019)在《从PISA评估框架看“全球胜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叁年一轮的PISA测评,到现在已经做了八轮。截至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中生参与了测试。每一轮PISA测试都有阅读、数学和科学这叁个主要的测试领域。从2003年开始,PISA越来越关注对传统认知能力的突破,逐渐增加对问题解决能力、协作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财经素养等非认知能力的评估。(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07期)

刘雨田,陈时见[7](2019)在《美国教师教育全球胜任力在线课程设置与实施经验——以全球胜任力认证(GCC)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胜任力认证(GCC)课程是美国首个在线的、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全球胜任力认证课程。该课程以提升教师的全球胜任力、发展教师培育学生全球胜任力的能力、构建全球胜任力教育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主要目标,以线上学习、线下实习、专题研讨为实施路径。多主体协同开展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程平台功能、密切联系理论和实践等课程实施经验,可为我国全球胜任力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外国中小学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张韵[8](2019)在《全球胜任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可迁移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185个国际组织2586个工作岗位的招聘说明书,选取了386份样本分析发现,学习能力、语言能力、计算与信息能力、个性品质和管理能力5个层次的可迁移能力是国际组织招聘的必需条件,建议从全球胜任力角度在现有教育体系中融入国际可迁移能力培养,为中国未来在国际社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47期)

刘勇[9](2019)在《全球胜任力意涵叁重判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胜任力是全球化时代青年必备的能力。从"全球""胜任""力"叁个维度加以判读,有利于明确全球胜任力的全球化时代意涵框架,建构全球胜任力的全球化时代实践模式,创新全球胜任力的全球化时代技能范式。(本文来源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计莹斐[10](2019)在《美国基础教育全球胜任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胜任力是通晓全球性知识、理解周围环境以外世界、与其他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共处、参与全球事务与国际竞争的能力。20世纪40年代起,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教育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利用国际资源和跨文化合作,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在各界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进行着相关的实验和探索,在全球胜任力培养方面已取得丰富经验。近年来,我国对具备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伴随着留学低龄化热潮,在他国的我国留学生的负面消息时常传来。因此,培养全球胜任力,让青少年具备更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与更深层次的核心素养,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教育界亟需深入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以美国基础教育全球胜任力培养作为研究主题课题,第一章概述了研究缘起、关键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美国基础教育全球胜任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发展过程,第叁章对美国基础教育培养全球胜任力的目标进行深入探究,第四章从美国基础教育培养全球胜任力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叁个维度讨论美国基础教育培养全球胜任力的实践操作,第五章探讨美国基础教育培养全球胜任力的多方合力机制,分析学校、社会、州和联邦政府通过合作对美国基础教育培养全球胜任力的积极推动意义,第六章分析美国基础教育全球胜任力培养实践的特色及经验,对我国基础教育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提供借鉴启示。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全球胜任力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美国基础教育全球胜任力培养的相关理论有哪些?美国对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2.美国基础教育在认知、技能与情感维度对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制定了哪些具体目标?3.美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有哪些特色?美国基础教育对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主要采取哪些教学方法?4.美国学校、社会、政府各界对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发挥着什么作用?5.我国可以从美国基础教育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实践中借鉴哪些经验?研究发现,美国基础教育对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注重实践倾向,兼顾知识与技能,跨学科课程融合渗透,尊重学生主体性,社会力量多方合作,为培养全球胜任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本研究,分别从健全关于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政策举措、科学设计实施课程与教学框架、形成社会参与的层面多方合力机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个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全球胜任力的实践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2)

全球胜任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必须面临的挑战,更是发展"新工科"必须重视的大背景。"新工科"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不容忽视。通过对目前工科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分析,指出了全球胜任力是"新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素质特征。结合"内外圈模型",分析了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工科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球胜任力论文参考文献

[1].郑淳.“一带一路”视野下工程专业来华本科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究——基于全球胜任力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9

[2].张小钢,张连成,赵文强,张睿.全球胜任力:“新工科”大学生培养不可或缺的素质特征[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张凡.全球化3.0背景下非遗学院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育研究[J].才智.2019

[4].邴浩.政策工具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全球胜任力提升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9

[5].赵中建.从国际理解教育到全球胜任力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9

[6].周滢滢.从PISA评估框架看“全球胜任力”[J].上海教育科研.2019

[7].刘雨田,陈时见.美国教师教育全球胜任力在线课程设置与实施经验——以全球胜任力认证(GCC)课程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

[8].张韵.全球胜任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可迁移能力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9].刘勇.全球胜任力意涵叁重判读[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0].计莹斐.美国基础教育全球胜任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全球胜任力论文-郑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