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与护理配合要点研究

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与护理配合要点研究

壶关县中医院郭迎风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6-WT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不全是一种老年人中常见的突发疾病,该病症危害性严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并且伴随极高的死亡率[1]。为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展开了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与护理配合要点的研究分析,以下为研究结果表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5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入住我院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11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依据完全随机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57例以及实验组57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为39-62岁;平均年龄为(47.8±3.7)岁;患有高血压患者共37例,糖尿病患者共38例,高脂血症患者共15例,吸烟史患者共35例,饮酒史患者共23例。

实验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38-62岁;平均年龄为(48.2±3.4)岁;患有高血压患者共30例,糖尿病患者共34例,高脂血症患者共14例,吸烟史患者共31例,饮酒史患者共31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全部为知情状态,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

(2)符合本次研究需求的患者。

排除标准

(1)拒绝配合研究的患者。

(2)身体状况不满足本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根据研究安排,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常规心电监护,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询证护理,大致内容如下:

常规心电监护:在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发病初期就应该安排其进入CCU住院,并实施严密的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心电图情况、心律指标、心率等,以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处理病情,减少患者猝死的发生概率。但由于在心肌梗死后3周到6周再继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故而在患者稳定一周后,依然需要严密记录心电图,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在给患者安装心电监护仪器之前,首先清洁患者的皮肤,根据监护仪指定的标记以定位电极放置患者身体的对应部位,此期间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开患者的胸骨右缘及患者的心前区,以防止在进行紧急电复律或心电图时造成影响,在间隔1天到2天当中需要更换电极片,若电极片松动则需要随时更换;每日观察患者的皮肤状态,是否发红发痒过敏等;维持患者住院病房的温湿度,减少环境因素对心电监护仪器造成的功能干扰。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围绕常规检查展开护理,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知识宣讲。

循证护理:(1)首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并安排小组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确定每位成员都熟练掌握循证护理技巧。(2)信息收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后,将护理过程中收集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结合数据对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改善对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3)护理人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自身护理水准,学习更为先进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技巧。(4)预防措施。为了深层次降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其发生原因,并根据原因出发为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

(5)抗心律失常的特殊护理,在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情况时,常常会感到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情况,此时护理人员需要辅助患者采取半卧位、高枕卧位等舒适体位,同时需要避免采取左侧卧位以防止压迫心脏;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并在静滴治疗时控制好输液泵的速度,以患者能够接受的舒适程度为宜;在治疗和护理期间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个人意识状态,监测心电图的情况,在用药干预前后需要留意患者的Q-T间期变化、P-R间期变化、心率和心律等变化,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采集数据均使用SPSS22.0版本处理,使用“%”表示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实行卡方检验,若P值小于0.05,则说明各项指数对比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共1例占比1.75%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共9例占比15.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满意度为98.25%(共47例患者评价非常满意,9例患者评价满意,仅1例患者评价不满意)高于对照组85.96%(共39例患者评价非常满意,10例患者评价满意,共8例患者评价不满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组别(n)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对照组(n=57)39(68.42)10(17.54)8(10.04)49(85.96)实验组(n=57)47(82.46)9(15.79)1(1.75)56(98.25)*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在中老年患者中有着极高的发病几率,并且该病症具有极高死亡率,发病后治疗不及时可引发患者死亡,造成悲痛结局发生[4]。为了提升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效率本文展开了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与护理配合要点的相关研究。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凸显研究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将患者分为两组区分护理,也有助于探讨心电监护与护理配合要点。

研究结果显示,实行心电监护以及循证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为患者实行心电监护时,增加更加优良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升监护效果,能够做到密切关注患者身体状况,提前探析患者是否会出现心律失常情况,并根据观察结果给予患者对应处理,尽可能降低了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此也给出了高度满意评价,为医院良性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也为患者康复提供了巨大帮助,值得实施推广。

【参考文献】:

[1]贾秋菊,李莉.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5):86-87.

[2]要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56例的心电监护观察与护理实践[J].心理医生,2018,24(14):203-204.

[3]邱玲.整体性护理在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6):188-189.

[4]孙婷婷.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3):111-112.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

标签:;  ;  ;  

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与护理配合要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