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边力系统论文-王国佐

变压边力系统论文-王国佐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压边力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压边力,拉深成形,电液比例技术,系统仿真

变压边力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佐[1](2016)在《基于LabVIEW的拉深成形变压边力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起皱失稳和破裂失稳是拉深成形中最常见的两种缺陷。压边力是板材拉深成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压边力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摩擦阻力,以增加板材中的拉应力,控制材料的流动,使工件在拉深成形时既不起皱,也不破裂。本文以盒形件拉深成形为例,主要以实现拉深成形中的混合分块变压边力控制为目标,对变压边力控制系统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设计出了相应的压边装置,将压边圈沿周向分为直边区和圆角区,然后再对圆角区实施径向分块,这种方法可以对各变形区施加不同的压边力。然后分别设计和改进了两套以电液比例技术为基础的液压系统,以液压缸作用于压边块,实现了对不同区域变压边力的加载。为了实现闭环控制,将PID控制理论应用于控制系统中。首先对电液比例液压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建立系统中核心元件的数学建模并求导传递函数。然后对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电液比例液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出测控程序,设计出了人机交互控制界面,利用该程序实现了对压边力信号的采集和控制。使用该控制系统进行拉深实验,利用实验结果中收集的数据对控制系统的控制误差进行了分析,确认该控制系统能够满足拉深成形变压边力控制的要求。同时,通过与其它压边方法的比较,验证了盒形件混合分块压边方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05-01)

欧阳康,陈炜,岳陆游,汤鹏鹏[2](2016)在《变压边力二级调节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压边力随行程和位置同时变化,提出一种液压机压边力二级调节控制系统:基于电液比例技术和PID实现对一级液压垫力的双闭环控制;通过在专用顶出杆上安装力传感器,实现对二级顶出杆力的调节。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的运算和盒形件的拉深实验对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的响应速率、控制稳定性和控制精度能符合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03期)

李忠芳,马万征[3](2013)在《基于步进电机的变压边力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步进电机设计了压边力可控的压边系统.系统由步进电机、减速器、丝杠、导柱、导套、弹簧、压边圈等组成.通过大减速器使得小功率步进电机可实现较大的压力,降低了大型伺服压力机的成本.丝杠将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导柱、导套可使得压边力方向更容易控制.弹簧将步进电机的位移变量转化为需求的力变量.(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张旭东,张娟,刘礴,吴建军[4](2012)在《变压边力控制实验系统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矩形件的变压边力成形原理设计了专门的控制系统和模具。按此原理对100t四柱液压机进行了控制系统的改造,制造了相应的模具,并且利用此系统对数值模拟的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2年07期)

张卫,陆宝春,王友国[5](2010)在《基于插装阀的变压边力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覆盖件液压机的特点,设计基于比例插装阀的多缸变压边力液压控制系统;基于Simulink建立系统简化模型,确定影响其性能的插装阀的4个主要可调参数,即插装阀阻尼孔直径d,长度l,控制腔弹簧刚度K和预紧力Fs;采用复合形法进行参数组合优化仿真分析并在12500kN汽车覆盖件液压机样机上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动态响应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0年17期)

王丽薇[6](2009)在《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边是板材拉深成形的重要工艺手段;压边力是压边的最基本、最重要参数之一。与恒压边力和不可控变压边力压边相比,可控变压边力压边可进一步提高拉深成形极限和工件几何精度,其中的液压可控变压边力压边,不但可以提供较大的压边力,而且易于借助计算机实现变压边力的高性能控制,已成为变压边力压边发展的主要方向。压边的能量消耗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能源的持续紧张使节能压边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对其节能机理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实现节能、液压可控变压边力的高性能控制。应用能量法对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的能量损失进行了解析,以此为基础,分析和对比了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和液压垫压边系统的压边能量损失,由此阐明了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的节能机理。对于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的两种封闭容腔压力控制方式,即伺服阀直接控制方式和伺服阀—伺服液压缸控制方式,针对系统的高度非线性建立了非线性数学模型和PID控制的闭环系统基础仿真模型,研究了系统的响应特性及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考察了系统对多种典型变压边压力加载曲线的跟踪性能,并验证了压边能量损失的理论分析结果,从而确定了系统节能变压边力控制的可行性。针对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应用模糊智能控制理论设计了模糊控制器、模糊PID开关切换控制器、模糊PID混合控制器和模糊PID自适应控制器;分别建立了对应上述控制器的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比系统在不同控制器下的控制性能,优选了系统的控制方法。为实现系统的节能、高性能变压边力控制,建立了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的仿射非线性数学模型,利用微分几何理论对模型进行了全维精确线性化,设计了线性二次型状态调节器,最终建立了系统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仿真模型,获得了兼顾最少能量和最佳性能的系统优化控制方法。研制了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物理模拟装置,应用LabVIEW软件编制了实时测控程序,并与其它相关控制硬件集成,建立了微能耗变压边力实验系统;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验证了仿真研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节能效果显着,静动态特性符合应用要求,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研究工作从原理,方法及其物理实现几方面为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09-06-30)

殷俊清,王仲奇,沈月忠[7](2008)在《分区变压边力成形系统的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分区变压边力系统及该系统各个部分存在的主要误差,并根据各个部分的不同特点,给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通过多种压边力加载方式下的盒型件拉伸实验,验证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确定了V形曲线是盒型件拉伸过程中较为合理的变压边力控制曲线。(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08年04期)

谷宇,吴建军,王仲奇,付广磊[8](2007)在《盒型件变压边力成型控制系统上位机通信软件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盒形件变压边力成型控制系统的构成和RS-232的通讯技术,用VB6.0的MSComm控件实现了盒形件变压边力成型中变压边力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07年07期)

李西宁,邢楠,刘礴,王仲奇[9](2007)在《分区变压边力矩形件成形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分区变压边力矩形件成形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原理结构,分析了各部分的工作过程。该系统主要由液压机、压边圈分区的矩形件拉深模具、压边装置的液压部分以及控制部分组成。在构建的分区变压边力矩形件成形系统上,以变压边力为控制参数,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实现了矩形件的成形。(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7年05期)

谷宇,吴建军,王仲奇,付广磊[10](2007)在《盒型件变压边力成型控制系统上位机通信软件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地介绍了盒形件变压边力成形控制系统的构成和RS-232的通讯技术,用VB6.0的MSComm控件实现了的盒形件变压边力成形中变压力的控制。(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7年04期)

变压边力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满足压边力随行程和位置同时变化,提出一种液压机压边力二级调节控制系统:基于电液比例技术和PID实现对一级液压垫力的双闭环控制;通过在专用顶出杆上安装力传感器,实现对二级顶出杆力的调节。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的运算和盒形件的拉深实验对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的响应速率、控制稳定性和控制精度能符合技术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压边力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佐.基于LabVIEW的拉深成形变压边力控制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6

[2].欧阳康,陈炜,岳陆游,汤鹏鹏.变压边力二级调节控制系统[J].热加工工艺.2016

[3].李忠芳,马万征.基于步进电机的变压边力系统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张旭东,张娟,刘礴,吴建军.变压边力控制实验系统的实现[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

[5].张卫,陆宝春,王友国.基于插装阀的变压边力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优化[J].机床与液压.2010

[6].王丽薇.微能耗变压边力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9

[7].殷俊清,王仲奇,沈月忠.分区变压边力成形系统的误差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08

[8].谷宇,吴建军,王仲奇,付广磊.盒型件变压边力成型控制系统上位机通信软件的实现[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

[9].李西宁,邢楠,刘礴,王仲奇.分区变压边力矩形件成形系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

[10].谷宇,吴建军,王仲奇,付广磊.盒型件变压边力成型控制系统上位机通信软件的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

标签:;  ;  ;  ;  

变压边力系统论文-王国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