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偏差分析论文-苏成阳,王志国

装配偏差分析论文-苏成阳,王志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装配偏差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有限元方法,理论数学模型

装配偏差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苏成阳,王志国[1](2019)在《基于网格曲面形状修改的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件装配偏差有限元分析方法中的敏感度矩阵来源于产品的理论数学模型,而理论数学模型与实际模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外形差异,会产生很大的分析误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偏差分析的改进方法,即根据产品理论外形和误差源数据,运用网格曲面变形方法获取逼近零件实际形状的数学模型,代替理论数学模型进行装配偏差分析。开展了金属薄板的装配回弹试验以及飞机壁板件的装配偏差分析计算,使用仿真、试验及测量等手段获取了各类偏差分析结果,并进行比较。数据表明,装配偏差分析误差可减小到5%以内。(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9期)

杜丽,梅标,朱伟东,柯臻铮[2](2019)在《采用模糊区间分析的柔性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仅知偏差源区间的条件下,将偏差源分布描述为离散模糊数;基于弹性力学原理,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建立柔性航空结构件的装配偏差模型;以离散模糊数表达的偏差源作为装配偏差模型的输入,结合模糊区间分析得到装配偏差的模糊分布;通过模拟翼盒骨架装配试验验证建立的装配偏差模型以及提出的装配偏差预测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区间分析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预测的装配偏差区间包含了实测的装配偏差,可解决偏差源信息匮乏时的装配偏差预测问题,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下的装配偏差区间,是传统基于蒙特卡洛模拟(MCS)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的一种补充.(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苏成阳,王志国,徐辉[3](2019)在《基于有限元法的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所使用的超元刚度矩阵以文件形式存在,导致装配偏差计算流程操作复杂,分析人工成本大大增加。使用有限元法封装装配偏差计算,根据边界条件直接输出装配偏差,从而简化装配偏差计算流程。开展薄板装配试验,通过与仿真装配偏差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装配偏差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姚利民,张道刘,侯秀娟,刘涛,李志敏[4](2019)在《考虑焊接变形的装配偏差分析在动力集中型动车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是列车车体装配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连接方式,焊接变形会对动车组装配尺寸精度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动车组侧墙窗口模块焊接装配尺寸控制问题,利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提取3种典型焊接接头的固有应变,并基于固有应变法得到窗口模块的焊后变形量;结合叁维尺寸装配偏差分析,最终给出计及焊接收缩量变化的侧墙窗口模块的偏差结果.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焊接变形因素的装配偏差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较为吻合,故该方法可对动车组侧墙窗口模块的焊接装配偏差进行有效且准确的预测.(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辉[5](2019)在《基于总体刚度矩阵的装配体装配偏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是装配偏差分析理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传统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模型在“定位、夹紧、铆接、释放回弹”装配流程的基础上利用超元刚度矩阵理论及影响系数法进行构建,但该模型忽略了实际装配过程中装配体下架对装配偏差的影响。同时采用超元刚度矩阵理论会带来分析操作过程复杂、效率低等缺陷,并不能较好的应用于实际分析中。因此改进装配仿真流程,构建更为高效、便捷的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模型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对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大型稀疏矩阵求解及曲面配准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柔性件装配偏差力学模型的建立。依据“任一端确定性定位点完全释放对装配体最终形状无影响”的思路,在“定位、夹紧、铆接、释放回弹”装配仿真流程的基础上添加“装配夹具释放”的步骤来模拟实际装配过程中装配体的下架环节。利用总体刚度矩阵替代超元刚度矩阵建立装配偏差分析模型,提高了实际分析过程中的效率。大型刚度矩阵并行求解器的设计。针对总体刚度矩阵替代超元刚度矩阵带来的计算量变大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并行多波前法的求解器。通过对并行多波前法的多种任务调度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类层次遍历”的任务调度算法,显着提高了求解器数值分解环节的效率。装配夹具释放后装配偏差评价方法的研究。由于在装配夹具释放后装配偏差的不唯一性,利用曲面配准技术将最终形状的装配体与名义位置进行配准,采用SVD分解方法求解旋转矩阵与平移矩阵,进而获得装配体的装配偏差。通过飞机壁板件模型证明了“装配夹具释放”步骤对于装配体装配偏差分析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杜丽[6](2019)在《弱刚度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结构件多为弱刚度薄板件,其不仅在加工成型过程中难以保证较高的尺寸精度,而且在装配时会引起装配体的回弹变形,这导致了最终装配体尺寸偏差的产生。装配偏差建模与分析是解决产品装配偏差超差控制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飞机不同生产阶段可以获得的偏差源信息之间的差异出发,对弱刚度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源表征、装配偏差建模以及分析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介绍了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发展现状,阐述了装配偏差建模与分析领域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分析研究现状。阐明了弱刚度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分析的现存问题,并据此形成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对比分析了基于区间模型、模糊模型以及统计模型等的不确定参数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飞机不同生产阶段可以获得的偏差源信息类型,探讨了分别适用于样机试制、小批量和大批量生产阶段的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源估计方法,包括基于区间数、模糊数、均值-方差表征的偏差源估计方法。分析了弱刚度航空结构件装配过程,并讨论了其装配偏差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种综合定位协调误差与零件变形的融合刚柔因素影响的装配偏差模型。针对不同的偏差源信息类型,采用区间分析和模糊区间分析方法扩展了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模型,给出了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求解过程。简要分析了某型飞机外翼翼盒骨架装配过程,建立了 一种刚柔混合的模拟翼盒骨架装配偏差模型。考虑不同生产阶段可以获得的偏差源信息差异,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区间分析和模糊区间分析的骨架装配偏差预测方法,同时给出了基于模特卡洛模拟的骨架装配偏差预测方法,发展了弱刚度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建模与分析方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2-01)

衡德正,羊军,金爱君,金隼[7](2018)在《装配偏差分析的区间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偏差分析作为连接设计与制造的重要环节,将设计要求与制造要求集成在同一个模型,直接影响产品开发能力。传统的极值法求解结果过于保守,而统计偏差分析基于尺寸的分布形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此,提出装配偏差分析的区间算法模型。该模型将零件及装配偏差均表示为区间形式,结合截断法得到可靠的装配偏差范围,并建立一种新的装配偏差敏感性分析方法。最后以单向离合器验为例,说明在偏差分布未知时,区间算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8期)

郝方达[8](2018)在《正交异性钢桥面结构装配偏差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凭借其特殊的结构,在大跨度桥梁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然而,正交异性钢桥面结构在其现场装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边变形,在错口处产生应力集中,加剧钢桥面板的疲劳。本文将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结构存在装配偏差时疲劳性能进行探讨并对疲劳寿命进行研究。为避免由于装配偏差产生过大应力集中现象,本文还将开展相应对策的研究来减小局部应力。本文不仅具有非常现实的工程背景,而且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正交异性钢桥面结构的研究现状,回顾了钢桥面板的疲劳理论,归纳了钢桥面板抗疲劳设计方法,介绍了现有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总结了应力集中系数的概念和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的影响。2.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结构疲劳关注点开展应力历程分析,找出各关注点最不利加载位置;借助ANSYS子模型技术,建立顶板纵缝错台实体模型,对3种不同的错台宽度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坡度进行焊接,研究关注点处应力变化规律,基于S-N曲线探讨错台宽度和坡度对顶板疲劳寿命的影响;对顶板横缝错台采用直接对接的形式,分析对顶板疲劳寿命的影响。3.借助ANSYS子模型技术,建立U肋装配偏差实体模型,探讨U肋装配偏差宽度对U肋底部和拐角处关注点应力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对U肋与桥面板连接处进行网格尺寸讨论,确定最优网格化分尺寸,在最优网格尺寸条件下,研究U肋对接偏差宽度对关注点应力的影响。4.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出现的装配偏差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对顶板装配偏差采用铺装MPC和粘贴CFRP材料两种方法进行加固,研究加固材料厚度对关注点应力的影响;对U肋装配偏差问题采用U肋内部填充材料和加强顶板铺装两种方式进行加固,分别探讨材料弹性模量对关注点应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钱彦懿[9](2018)在《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超大薄壁曲面结构装配偏差分析及装夹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大薄壁曲面结构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天产品骨架,其制造装配中的尺寸精度控制正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由于曲面薄壁结构大柔性和几何非线性特点,装配过程中夹具定位方案的不同将导致整体结构刚度变化,进而影响结构装配偏差;当结构尺度增大至一定程度后装夹约束对刚度影响更大,导致装配偏差与装夹约束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目前超大薄壁结构装配中的装夹方案选取缺乏相关理论方法,主要依靠反复调试、修配保证精度要求,装夹方案的高效、高质量设计对装配精度和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建立考虑装夹约束影响的超大薄壁曲面结构柔性装配偏差计算模型,揭示装夹约束与超大薄壁曲面结构装配质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此建立装夹方案优化模型,实现超大薄壁曲面结构装配过程中装夹方案的优选,对航天超大薄壁曲面结构制造质量保证和生产效率提高十分重要。本文同时考虑装夹约束和零件偏差,建立不同装夹方案的曲面薄壁结构偏差描述模型;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ANCF)构造曲面单元模型实现偏差精确计算;建立装配变形协调计算模型,研究装夹约束对结构装配偏差的影响规律;基于应变能建立曲面薄壁结构装夹方案评价模型,结合粒子群算法和有限元方法建立装夹优化模型,为不同几何构型、尺寸及初始偏差曲面薄壁结构实际装配应用中的装夹优化提供指导,对其装配精度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虑装夹约束影响的曲面薄壁结构装配偏差计算模型由结构装配过程得到偏差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确定性定位原理和实际工程经验确立薄壁结构典型装夹方案,考虑装夹约束和零件偏差建立不同装夹方案的曲面薄壁结构偏差描述模型;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和连续介质理论构造曲面单元模型精确描述曲面薄壁结构变形;在绝对节点坐标法体系下推导系统约束方程和静力学平衡方程,计算偏差零件校形后的内应力并建立装配变形协调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迭代方法实现装配偏差的高效求解。(2)装夹约束对曲面薄壁结构装配偏差的影响研究对不同装夹约束结构进行装配变形协调仿真计算,分析了装夹约束条件以及零件初始偏差、几何尺寸和构型对其装配质量的影响。采用整边约束方案装配后偏差较大,且偏差在不同几何参数下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更明显;不同的约束变化方向对装配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初始偏差形式影响装配质量对装夹方案的敏感程度;初始偏差量和几何尺寸影响装配偏差的变化速率;结构直径、宽度和开口角度对偏差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临界值处偏差增长呈现突跃。半球壳结构装配偏差小于圆柱壳结构,且偏差受约束位置改变的影响较大,而初始偏差量和几何尺寸对其偏差的非线性影响弱于圆柱壳结构。(3)基于应变能最小的曲面薄壁结构装夹方案优化设计以应变能为优化目标,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有限元方法建立曲面薄壁结构装夹布局优化模型;基于优化后的方案进行装配偏差分析,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结构尺寸增大对曲面薄壁结构装夹方案选取的影响。结构的最佳约束点个数随尺寸增大而增多,同时优化方案对结构应变能的减小作用减弱;当薄壁结构直径达到10m,优化方案不再能够显着降低零件最大变形,但其整体变形情况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明禄[10](2018)在《高速列车车体装配偏差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作为整个列车的组成主体,其结构复杂、尺寸大、零件多,对于装配质量和精度要求非常高。在车体装配过程中,零件偏差、夹具偏差以及焊接变形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偏差源会不断耦合、传递、积累,最终形成车体的装配尺寸偏差。车体装配尺寸偏差大小直接影响着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如何降低车体装配偏差,提高车体装配质量是企业致力追求的目标。本文针对车体装配的主要偏差源进行建模分析,并应用反变形法优化装配偏差量,进而保证车体的装配质量。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国内外装配偏差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并详细地阐述了高速列车车体偏差的各种来源。重点研究高速列车车体装配因素,分析车体装配过程中的几何偏差、焊接变形、装配顺序等主要偏差源,提出车体装配各个偏差源的分析方案和优化方法。(2)研究车体装配几何偏差源,提出基于齐次坐标变换的车体装配几何偏差分析方法。车体的焊装前必须通过夹具定位。零件装配成分总成,分总成装配成车体,坐标系不一致会产生定位基准偏差。建立统一的车体装配基准坐标系统,利用齐次坐标变换理论计算出车体装配装配过程中的几何偏差。(3)针对车体焊装时的焊接变形问题,提出基于MSC.Marc软件的车体装配焊接变形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高速列车车体装配的焊接工艺,分别建立与实际车辆尺寸同比例的对接接头和搭接接头两种有限元模型。仿真后分析不同焊接接头的焊接变形规律,为控制焊接工艺造成的车体装配偏差奠定理论基础。(4)分析车体装配顺序引起的偏差积累,提出基于装配约束评价的车体装配顺序规划方法。通过分析车体焊装的连接优先关系,建立装配模型。通过收缩算法、分总成识别算法及装配评价条件,自动生成装配偏差累积小且可行的装配顺序。按照仿真生成的装配顺序进行装配偏差累积合成计算,并验证车体装配偏差分析法的合理性。(5)研究固有应变理论和反变形法原理,推导出焊前反变形法挠度曲线方程。以车体的铝合金型材为研究对象,建立自由焊接模型和反变形法焊接模型。通过MSC.Marc软件对两种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提取两种焊接方法在Y方向的位移量,分析焊接反变形法对车体装配偏差的优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13)

装配偏差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仅知偏差源区间的条件下,将偏差源分布描述为离散模糊数;基于弹性力学原理,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建立柔性航空结构件的装配偏差模型;以离散模糊数表达的偏差源作为装配偏差模型的输入,结合模糊区间分析得到装配偏差的模糊分布;通过模拟翼盒骨架装配试验验证建立的装配偏差模型以及提出的装配偏差预测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区间分析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预测的装配偏差区间包含了实测的装配偏差,可解决偏差源信息匮乏时的装配偏差预测问题,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下的装配偏差区间,是传统基于蒙特卡洛模拟(MCS)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的一种补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装配偏差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苏成阳,王志国.基于网格曲面形状修改的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杜丽,梅标,朱伟东,柯臻铮.采用模糊区间分析的柔性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预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3].苏成阳,王志国,徐辉.基于有限元法的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4].姚利民,张道刘,侯秀娟,刘涛,李志敏.考虑焊接变形的装配偏差分析在动力集中型动车组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5].徐辉.基于总体刚度矩阵的装配体装配偏差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6].杜丽.弱刚度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建模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9

[7].衡德正,羊军,金爱君,金隼.装配偏差分析的区间算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8].郝方达.正交异性钢桥面结构装配偏差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钱彦懿.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超大薄壁曲面结构装配偏差分析及装夹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8

[10].张明禄.高速列车车体装配偏差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标签:;  ;  ;  ;  

装配偏差分析论文-苏成阳,王志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