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黎丹娜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疼痛科445019

【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的40例接受药物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分类,分为两组,观察组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继发性病因肿瘤有2例,占5%。34例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疼痛感消失。其中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0%,观察组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诊断、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38-02

三叉神经痛是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种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疾病,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患者会出现突发性的面颊、上下颌和舌部闪电式的反复发作性剧痛。按病因分为两类,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阵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为颅内某些器质性疾病,包括小脑脑桥角区肿瘤、三叉神经根或三叉神经节部位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目前还没有肯定的一致结论,实验室资料支持病因在中枢部,而多数临床资料支持病因在周围部。

本文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2013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结论得出以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接治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28-70岁不等,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位患者。男性16例,女性24例,病状位于左侧23例,位于右侧17例。

1.2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认识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指不表现为神经系统体征,而且应用各种检查并无明显的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者发现。在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中,血管压迫的发生几率是明显高于正常人的,也就是说血管压迫不一定会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发病,但是三叉神经痛的发生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血管压迫,尤其以搏动性动脉压迫尤为显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的是三叉神经本身或者是它周围存在有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有发现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小脑角肿瘤和颅底蛛网膜炎,还有一些疾病也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发作不过是十分少见的。

1.3术前影像学检查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磁共振检查发现继发性病因2例,占5%。这之中脑膜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

1.4治疗方法对照组的20例患者采取纯西医的治疗方法,每天服药三次,每次药量为0.2g卡马西平片、500mg腺苷钴胺片和100mg的维生素B1。观察组的20例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纯西药的服药基础上加上每日一次的25mg的安定片和一剂清胃散加味,用水煎服,最佳服药时间是早晚饭之后。这之中的卡马西平片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用药,它的机理是作用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丘脑中央内侧核以抑制突触的传导。两组患者均接受五个疗程,每个疗程为7天的治疗,并进行对比。

1.5疗效判断方法患者痊愈指的是患者身体完全恢复好,不再有疼痛感;显效指的是患者身体未出现疼痛感,但是患者出院半年后出现病情反复不过反复情况也会减少;有效指的是患者疼痛感有所减轻,治疗后复发的情况较治疗前会减少1/4-1/2;无效指的是治疗并未起到效果,患者的疼痛感并未减轻,或许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2.结果

在五个疗程后,对比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中痊愈的患者为5例,显效的患者为8例,有效的患者为4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对照组患者中痊愈的患者为2例,显效的患者为11例,有效的患者为3例,无效的患者为4例。我们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比纯西医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3.讨论

三叉神经痛多发于中老年,病因诊断一般是比较容易的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发作和扳机点。通过药物、封闭、射频等治疗方式后,一些患者后期会出现不典型的三叉神经痛,也就是说疼痛的时间会有所延长,并且会出现一些程度的触觉减退。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脑部神经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比较常见的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这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病发时是没有任何预兆的,每次的疼痛时间会持续几秒或是几分钟,甚至会持续几小时。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疼痛时间短,发作的次数也比较少,但是到了发病后期会出现发作时间明显增长的情况。在患者病发时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感,并且面部肌肉会出现抽搐的现象,病发时面部、上下颌以及舌部的疼痛感较为明显。病发时疼痛一般固定在一支活着两支上,发病在第二支或是第三支的几率最高,病发在第一支的可能性很小,不过随着病情趋向严重化,第一支的患病率也会有一定的提升,甚至会出现三支同时发病的情况。

在治疗初期譬如我们上述运用到的中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方法是切实有效的,但是也会出现很多的副作用例如过敏、头晕、嗜睡、血小板降低等,用药时间的增长药效也会有所下降,就要通过增大用药量要维持药效。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需要将射频针准确的穿刺至受累的三叉神经支、神经干或是半月神经节之内,然后用可控性射频发生器为电极加热,调节温度及控制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一般50℃可产生较重的感觉减退,70℃痛觉消失,加热至70-75℃后传导痛觉的Ar及C纤维变性,而粗纤维可保留,这样就可以达到止痛的目的。这种治疗的优势是操作简单、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术后的并发症也比较少,这种治疗方法比较适用于药物治疗不佳、年老体弱的患者或者是不愿意进行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此外还有一种手术治疗方法是经常用到的,就是三叉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这种手术要采用全麻的麻醉方式这是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因为后颅窝血管神经复杂,患者仰卧头侧向健侧。在手术中应该不要过快的吸出脑脊液,这样做为了防止小脑组织过度退缩后桥静脉撕裂导致出血或者是脑组织特别是脑干快速的移位摆动后引起血供障碍。还要根据血管压迫的类型,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隔离材料,采取不同的减压方式。术中需要将三叉神经根周围粘连的蛛网膜锐性分离,探查的时候需要显示颅内三叉神经全段,不但要探查神经结构本体的正常情况还要探查蛛网膜粘连带和隐形肿瘤的生长情况。

治疗前的磁共振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虽然目前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是微血管压迫和蛛网膜粘连,但是肿瘤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也是时有发生的。三叉神经痛可能是一些颅内肿瘤的首发症状,磁共振检查不仅能发现患者体内的微小肿瘤,还可以更好的了解三叉神经周围血管的情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总的来说,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应该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考虑使用得就是保守的药物治疗,对于长期的剧痛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再采取其他例如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等,最后还可以选择减压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城石,李东平,张爱国,王亚丽,李冬梅,刘栋升,张盼盼.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赵卫国.颅神经疾病病因的影像学诊断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3:74-76.

[3]高文彤.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4):182-183.

标签:;  ;  ;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