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不确定性论文-张海瑞,王浩,王尧,洪东跑,卜奎晨

初始不确定性论文-张海瑞,王浩,王尧,洪东跑,卜奎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初始不确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末制导,多目标优化,不确定性优化,高效全局优化

初始不确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瑞,王浩,王尧,洪东跑,卜奎晨[1](2019)在《基于不确定性的末制导初始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量化无动力滑翔飞行器末制导初始参数不确定性的综合影响,提升飞行器落点精度,提出基于不确定性的末制导初始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面向飞行器末端高动态打击需求,采用落角约束下的滑模变结构导引律进行实时弹道成型,进而考虑末制导初始参数的不确定性。以落点有效毁伤半径概率和落点圆概率偏差为多优化目标,建立基于不确定性的末制导初始参数及制导律参数优化模型。针对这一不确定性优化模型,研究利用高效全局优化和蒙特卡洛方法,给出末制导初始参数及制导律参数的最优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着提升落点精度,为方案设计阶段飞行器末制导交接点的选取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晓莉,陈静,刘永柱,彭飞,霍振华[2](2019)在《GRAPES全球集合预报初始条件及模式物理过程不确定性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描述GRAPES全球模式初始条件的不确定性,基于适合集合预报应用的GRAPES全球奇异向量技术,依据大气初始误差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采用高斯取样奇异向量来构造全球集合预报初始扰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RAPES全球集合预报系统(GRAPES-GEPS)。利用GRAPES全球同化分析场,对采用初始扰动的GRAPES-GEPS连续试验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GRAPES-GEPS中高度场、风场及温度场预报的集合离散度能有效快速增加,集合平均均方根误差与集合离散度的关系合理;相对控制预报的均方根误差,集合平均的预报优势在预报中期非常显着。为进一步体现GRAPES-GEPS中模式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发展了模式物理过程倾向随机扰动技术(SPPT)。试验结果表明:SPPT方案的应用有效提高了GRAPES-GEPS在南、北半球和热带地区等压面要素预报的集合离散度,同时一定程度减小了集合平均误差,进而改进了集合平均误差与集合离散度的关系,其中SPPT方案在热带地区的改进最为显着。本文发展的基于奇异向量的初始扰动方法和模式扰动SPPT方案在中国气象局2018年12月业务化运行的GRAPES-GEPS中得到了应用。(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庄潇然,闵锦忠,蔡沅辰,朱浩楠[3](2016)在《不同大尺度强迫条件下考虑初始场与侧边界条件不确定性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大尺度强迫条件下的暴雨个例中,考虑不同尺度特征的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相互作用构造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构建"自适应"于不同强对流天气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大尺度强迫显着的个例1中,以大尺度扰动信息为主的动力降尺度的增长趋势较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ETKF)更为显着,且总扰动能量在预报中后期超过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而在大尺度强迫较弱的个例2中,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扰动能量始终高于动力降尺度。此外,当大尺度强迫显着时,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相匹配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不匹配时初始扰动会在预报中后期抑制侧边界扰动的发展,当大尺度强迫较弱时,即使是互相间不匹配的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也能在大部分预报时段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说明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的相互作用机制不仅与天气形势相关,也与二者是否匹配挂钩,另外,扰动的发展特征同样依赖于天气形势;从集合离散度的角度来看,当大尺度强迫明显时,侧边界扰动的作用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取代初始扰动,从而对离散度起到主导地位;两种初始扰动方法相比,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在多数情况下对总离散度的贡献均大于动力降尺度;从降水量预报及概率预报情况来看,大尺度强迫明显的个例可预报性更高,且各集合成员间的差异较小,大尺度强迫较弱的个例则相反,且当两种初始扰动方案与侧边界扰动相结合时,较仅侧边界扰动均有一定提高。(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晓[4](2016)在《“苏迪罗”台风极端降水的数值模拟及初始场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台风极端降水致灾事件在我国发生十分频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在应对自然灾害上的脆弱性大大增加,对台风极端降水进行有效的预报预警是我国防台减灾战略的迫切需要。高分辨率的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正逐步表现出对台风降水预报的优势,但仍有很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取影响我国的典型热带气旋个例,对其降水的极端特性进行分析,开展数值模拟试验,探讨高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的极端降水预报能力,并重点关注初始场不确定性的可能影响,为进一步认识热带气旋极端降水的可预报性提供参考。首先,使用百分比法对“单站热带气旋极端降水阈值”和“中国热带气旋极端降水阈值”进行了定义,并选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热带气旋极端降水的阈值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个典型个例“菲特”(1323)和“苏迪罗”(1513)台风降水的极端特性,结果表明:“菲特”和“苏迪罗”台风均在华东沿海地区造成了极端性降水。其中,“菲特”台风的日降水量、小时雨强和过程降水量都有相当大范围达到了极端降水级别,几乎覆盖了浙江省以及上海全部区域,有些站点降水甚至达到了历史极值。“苏迪罗”台风在浙闽交界处所致强降水在多个站点超过各自的“单站热带气旋极端日降水阈值”,并达到十年一遇的标准,在个别站点甚至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选取“苏迪罗”台风在浙闽交界处所致极端降水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WRFV3.6模式进行了水平分辨率为9km和3km的二层嵌套网格模拟。模拟试验很好地再现了“苏迪罗”台风的路径和强度,也很好地再现了浙闽交界处的极端降水过程。模拟降水的分布与实际观测基本一致,对逐6h降水的模拟强度偏弱,但对24h降水的模拟强度与观测相当,降水极值中心位置与实况存在100-200km的偏差。选用片段技巧评分(Fractions skill score,FSS)方法进行极端降水预报的定量评估,并对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测试,包括评分总区域、片段格点数n和降水累积时段,发现FSS评分随着分析范围的增大而减小,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不同时长的降水预报效果也有所不同,时长越长,FSS评分越高,即预报效果越好。对水汽通量场和位涡场的分析表明,这两个物理量与降水的分布尤其是极端降水的分布有着较强的对应关系,区域平均的水汽通量和位涡与降水存在显着的超前相关关系,说明“苏迪罗”台风的极端降水过程是在良好的动、热力和水汽条件背景下发生的。在控制试验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施了大尺度初始场扰动的集合预报试验,发现大尺度初始场的细微差异对极端降水强度和位置的模拟均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而且降水强度越大,预报的不确定性也越大。各集合成员的24h降水极值预报最大达755mm,最小514mm,相对控制试验的均方差为116mm。在降水最强时段的24h FSS评分最高为0.87,最低0.74。对各集合成员的超前/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对于此次台风降水过程,水汽通量较位涡具有更好、更稳定的提前预示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2016-04-01)

施兴华,杭岑,嵇春艳,石晓彦[5](2015)在《带有初始缺陷船用加筋板极限强度的不确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实际工程结构尺寸及材料性能等存在一定的变异性,这将导致其极限承载能力具有不确定性。首先基于逐步破坏理论,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带有初始缺陷的典型船用加筋板的极限强度进行研究。采用Monte Carlo数值模拟结合拟合技术建立结构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以此为基础,考虑结构尺寸、材料参数及初始缺陷的随机性,对于加筋板极限强度的不确定性进行探讨。为在计算量较小的前提下得到准确的随机统计规律,提出基于可靠性反问题的对数正态叁参数拟合方法,并与传统拟合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叁参数法可高效准确地对于加筋板极限强度的统计特性进行预报,为船舶的安全性分析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5年02期)

朱文超,徐卫星,彭跃华,张新甲[6](2012)在《参数化的MJO不确定性对CNOP型初始误差空间结构演变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参数化MJO和CNOP方法研究参数化的MJO不确定性对CNOP型初始误差空间结构演变发展的影响。第2部分介绍CNOP方法,第3部分根据观测规律参数化MJO并设计数值实验方案,第4部分给出参数化MJO不确定性对CNOP型初始误差空间结构演变发展的影响,第5部分作总结。通过把MJO参数化表述作为外强追加入ZC模式得到ZC-MP模式,并计算以ENSO事件为基态的CNOP即最优初始误差,然后分析了最优初始误差在ZC和ZC-MP模式中的空间结构增长规律,(本文来源于《广东省气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文集》期刊2012-11-01)

阮小娥,赵建永[7](2012)在《具有初始状态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脉冲补偿迭代学习控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于具有初始状态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时不变系统,采用矩形脉冲信号补偿传统的比例微分型一阶和二阶迭代学习控制律.在Lebesgue-p范数度量跟踪误差意义下,利用卷积的推广的Young不等式分析学习控制律的跟踪性能.分析表明,在适当选取比例学习增益,微分学习增益和非线性状态函数的Lipschitz常数以保证收敛因子小于1的前提下,渐近跟踪误差是由初始状态不确定性引起的,而且可通过调节补偿因子予以消减.数值仿真验证了补偿策略的有效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2年08期)

万信华,纵瑞芳,黄斌[8](2012)在《初始模型的不确定性对梁式结构静力损伤识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初始模型和结构损伤的概率定义,给出了一个具有统计意义的梁式结构静力损伤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初始模型的不确定性对损伤识别的影响。经数值分析,发现当初始模型的不确定程度低于或基本相当于损伤程度时,本文的方法依然具有较好的损伤识别效果。而当初始模型的不确定程度超过结构损伤程度时,已无法识别出结构损伤。因此,为了获得较好的损伤识别结果,必须保证初始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2年03期)

殷煜皓,林支康,梁国兴,匡波[9](2012)在《核电厂大破口事故建模与初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P1000核电厂为原型,利用系统程序RELAP5建模模拟AP1000大破口失水事故,并与西屋公司大破口失水事故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另采用数学分析与灵敏度分析方法对电厂初始参数进行不确定性量化分析.比较结果显示:RELAP5和西屋公司的LBLOCA(large-break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计算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而由数学分析和灵敏度分析处理电厂重要状态参数不确定性后,相对于保守的电厂参数包络LOCA(loss of coolant accident)分析,能额外提供30~50K的热工裕量.(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戴绍忠,汪渤[10](2008)在《L_2有界不确定性鲁棒最优控制意义下的惯导初始对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L2有界不确定性鲁棒最优控制意义下的初始对准新方法。在初始对准中,以鲁棒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引入辅助反馈控制量,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使初始对准过程加快。与传统的卡尔曼滤波相比较,水平失准角的估计精度相当,方位失准角的收敛速度大大加快,对准时间由300多秒减小到10 s以内,并且估计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初始不确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描述GRAPES全球模式初始条件的不确定性,基于适合集合预报应用的GRAPES全球奇异向量技术,依据大气初始误差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采用高斯取样奇异向量来构造全球集合预报初始扰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RAPES全球集合预报系统(GRAPES-GEPS)。利用GRAPES全球同化分析场,对采用初始扰动的GRAPES-GEPS连续试验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GRAPES-GEPS中高度场、风场及温度场预报的集合离散度能有效快速增加,集合平均均方根误差与集合离散度的关系合理;相对控制预报的均方根误差,集合平均的预报优势在预报中期非常显着。为进一步体现GRAPES-GEPS中模式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发展了模式物理过程倾向随机扰动技术(SPPT)。试验结果表明:SPPT方案的应用有效提高了GRAPES-GEPS在南、北半球和热带地区等压面要素预报的集合离散度,同时一定程度减小了集合平均误差,进而改进了集合平均误差与集合离散度的关系,其中SPPT方案在热带地区的改进最为显着。本文发展的基于奇异向量的初始扰动方法和模式扰动SPPT方案在中国气象局2018年12月业务化运行的GRAPES-GEPS中得到了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始不确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瑞,王浩,王尧,洪东跑,卜奎晨.基于不确定性的末制导初始参数优化设计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2].李晓莉,陈静,刘永柱,彭飞,霍振华.GRAPES全球集合预报初始条件及模式物理过程不确定性方法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19

[3].庄潇然,闵锦忠,蔡沅辰,朱浩楠.不同大尺度强迫条件下考虑初始场与侧边界条件不确定性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J].气象学报.2016

[4].王晓.“苏迪罗”台风极端降水的数值模拟及初始场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

[5].施兴华,杭岑,嵇春艳,石晓彦.带有初始缺陷船用加筋板极限强度的不确定性分析[J].工程力学.2015

[6].朱文超,徐卫星,彭跃华,张新甲.参数化的MJO不确定性对CNOP型初始误差空间结构演变发展的影响[C].广东省气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文集.2012

[7].阮小娥,赵建永.具有初始状态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脉冲补偿迭代学习控制(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2

[8].万信华,纵瑞芳,黄斌.初始模型的不确定性对梁式结构静力损伤识别的影响[J].公路.2012

[9].殷煜皓,林支康,梁国兴,匡波.核电厂大破口事故建模与初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戴绍忠,汪渤.L_2有界不确定性鲁棒最优控制意义下的惯导初始对准[J].兵工学报.2008

标签:;  ;  ;  ;  

初始不确定性论文-张海瑞,王浩,王尧,洪东跑,卜奎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