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干扰素论文-张旭,历凤,吴歌

普通干扰素论文-张旭,历凤,吴歌

导读:本文包含了普通干扰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剂量,干扰素,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

普通干扰素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历凤,吴歌[1](2019)在《大剂量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中,应用大剂量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的效果。方法将80例CH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大剂量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聚乙二醇化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观察其效果和安全性,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CV RNA转阴率为70.0%,对照组为72.5%,两组HCV R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脱发、食欲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过性发热与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CHC治疗时应用大剂量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的效果和常规方法相近,但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3期)

张传朓,韩永春[2](2019)在《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恩替卡韦经治未达满意终点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普通干扰素(IFN)α-2b联合治疗恩替卡韦经治未达满意终点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或以上,达到HBV DNA<500拷贝/ml,且1.00S/CO<HBeAg检测值<100.00S/CO,0.05U/ml<HBsAg检测值<3 000.00U/ml。83例联合普通IFNα-2b治疗(试验组),91例继续单药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治疗末(48周)进行生物化学、病毒学、血清学评估。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治疗48周,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HBeAg阴转率(31.33%vs 8.79%)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18.07%vs 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020和8.347,P值均<0.05);HBsAg消失率(8.43%vs 0)和血清学转换率(6.02%vs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96和5.644,P值均<0.05)。结论恩替卡韦经治未达满意终点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有助于实现HBeAg和HBsAg的阴转与血清学转换,且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毒病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郭鹏,刘园园,李小芳,詹一飞,郑秋莹[3](2018)在《拉米夫定和普通干扰素初始联合治愈HBeAg阳性CHB患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HBsAg转阴和转化是CHB治疗的理想终点。本文报告1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普通干扰素治疗,治疗48周后实现HBsAg转阴,在继续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接种乙肝疫苗(0个月、1个月、6个月),64周时HBsAb达50mIU/ml,72周时达150mIU/ml,判定为临床治愈,停止抗病毒治疗。提示科学合理联合抗病毒治疗,必要时加用乙肝疫苗和免疫增强剂,可能使CHB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本文来源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1期)

王海燕,朱莉,王银玲,朱月萍,朱晓燕[4](2018)在《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与普通干扰素(IFNα-2b)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72例,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PEG-IFNα-2a组(n=40)和IFNα-2b组(n=32),干扰素抗病毒疗程至少1年。采集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治疗12个月时,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的有效病例数分别为26例和32例。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0.05、0.47)。治疗前,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U值分别为235.5、238.0,P值均<0.05)。干扰素治疗12个月时,PEG-IFNα-2a组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5,P=0.012)。在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中,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比治疗前基线均显着降低(U值分别为121.0、204.5,P值均<0.05),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频率,PEG-IFNα-2a对CD4~+CD25~(high)T淋巴细胞的下调作用比IFNα-2b更强,但对于治疗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两类干扰素的下调作用没有呈现出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段军民,李素森,刘丽珍,雷鹏,于天威[5](2018)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比较和影响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并对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定量,对两组病毒学应答率以及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病毒载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48周以及停药后12周和24周,研究组患者血清HCV RNA转阴率分别为51.72%、60.34%、72.41%、68.97%和65.52%,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1.03%、48.27%、55.17%、48.27%和41.38%(P<0.05);研究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5.86%、84.48%、86.20%和74.14%,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1.72%、60.34%、63.79%和55.17%(P<0.05);在治疗4周、12周、24周和48周,研究组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72±1.30)IU/ml、(4.09±1.21)IU/ml、(3.79±1.18)IU/ml和(3.26±1.08)IU/ml,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27±1.52)IU/ml、(4.68±1.41)IU/ml、(4.15±1.37)IU/ml和(3.99±1.16)IU/ml(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发热、失眠、肌肉酸痛、乏力和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获得SVR患者治疗前血清HCV RNA水平为(3.57±0.45)IU/ml,显着低于未获得SVR患者的(4.92±0.09)IU/ml(P<0.05)。讨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效且安全,治疗前患者病毒载量低将预示疗效好。(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顾生旺,刘欢,蒋兆荣,李健峰,周曙[6](2017)在《普通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加重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乙型、丙型肝炎疗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加重的发生率和升高程度及相关规律。方法对91例干扰素治疗患者年龄、干扰素疗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行统计学分析,部分患者进行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检测或CT/MRI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23例治疗后HA正常,占25.2%;26例治疗后HA轻度升高(100~190 ng/mL),占28.6%;34例治疗后HA中度升高(190~500 ng/mL),占37.3%;8例治疗后HA重度升高(>500 ng/mL),占8.8%。治疗前HA<100 ng/mL组72例,HA>100 ng/mL组19例;年龄分别为(40.0±12.0)岁,(52.8±11.4)岁;干扰素疗程分别(12.6±9.7)月,(14.3±13)月;从干扰素治疗到出现肝纤维化加重的潜伏期分别(3.8±6.8)月,(3.0±3.7)月;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A分别(51.8±20.6)ng/mL、(160.9±188.7)ng/mL,(147.8±47.7)ng/mL、(565.0±365.7)ng/mL;t检验分别4.88、4.94;P均小于0.05。干扰素治疗后发生肝硬化失代偿伴脾功能亢进1例(经脾脏动脉部分栓塞治疗恢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肿大2例;肝癌4例,肝占位3例;死亡1例。结论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一过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升高,升高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治疗前HA水平相关,停药后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临床上,应及时进行肝瞬时弹性检测并密切观察血常规、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大小,必要时CT或MRI增强检查,防止干扰素导致严重肝纤维化甚至门静脉高压及肝癌、肝功能衰竭。(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7年12期)

戴兆东,经继生,赵伟[7](2017)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型丙肝患者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方法:自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入组158例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分别于治疗第12周、24周和48周,随访第24周检测HCV RNA和肝功能,监测疗效。结果:1.在158例入组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10例,包括8例出现白细胞重度下降,2例出现精神烦躁。完成疗程及随访患者共148例。2.148例完成研究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HCV RNA和肝功能发现,治疗后第12周、24周、48周及随访第24周HCV RNA转阴率分别为71.0%、84.5%、90.5%、71.6%,肝功能ALT复常率分别为87.2%、90.5%、92.6%、85.1%。结论: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8周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率高,但停药后复发率亦高。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仍可作为1b型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周斌泉,杨红梅,范敏,金丽红,孙文峰[8](2017)在《Peg-IFNa-2a与普通干扰素治疗特定丙肝人群疗效的对照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特定丙肝人群应用Peg-IFNα-2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在本院收治的特定丙肝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组,A组患者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组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应答、治疗后应答、持续应答概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48周后的ALT复常率、AS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的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特定丙肝人群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确切,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7年33期)

顾生旺,刘欢,蒋兆荣,李健峰,周曙[9](2017)在《普通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加重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乙、丙型肝炎疗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加重的发生率与升高程度及规律,进一步提高干扰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91例干扰素治疗者的年龄、干扰素疗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水平(HA)进行统计分析,部分病人进行肝瞬时弹性检测或CT/MRI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91例患者(乙肝84例,丙肝7例),诊断慢性肝炎65例,早期肝硬化17例,肝癌术后或治疗过程中发现肝癌9例;合并脂肪肝9例,糖尿病8例;干扰素治疗者年龄17-73岁,其中60-73岁9人(肝癌5人),50-59岁19人,40-49岁21人,30-39岁25人,17-30岁17人;平均(42±13)岁,其中男性64例,年龄(40±11)岁;女性27例,年龄(48±15)岁;普通干扰素治疗18人(其中8人单独干扰素治疗,10人合并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2例(其中6例单独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者31例(其中4例单独治疗);干扰素疗程(13±10.5)月,从干扰素治疗到出现肝纤维化加重的潜伏期(3.7±6.3)月,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A分别(71.8±48.2) ng/ml,(245.2±48.2) ng/ml。治疗前HA<100 ng/ml,72例;HA>100 ng/ml,19例;年龄分别(40.0±12.0)岁,(52.8±11.4)岁;干扰素疗程分别(12.6±9.7)月,(14.3±13)月;从干扰素治疗到出现肝纤维化加重的潜伏期分别(3.8±6.8)月,(3.0±3.7)月;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A分别(51.8±20.6) ng/ml,(160.9±188.7)ng/ml;(147.8±47.7) ng/ml,(565.0±365.7) ng/ml;t检验分别4.88,4.94;p均小于0.05。21例治疗后HA在0-100 ng/ml范围内波动,无明显上升,占23.1%;26例治疗后HA100-190 ng/ml,占28.6%;34例治疗后HA在190-500 ng/ml,占37.3%;8例治疗后HA>500 ng/ml,占8.8%。干扰素治疗前HA<50 ng/ml,40例;治疗后HA>100 ng/ml,24人,60%;HA>190 ng/ml,4人,10%;HA>500 ng/ml,0%。干扰素治疗前50<HA<100 ng/ml,32例;治疗后HA>100 ng/ml,26人,81.25%;HA>190 ng/ml,10人,31.2%;HA>500 ng/ml,1例,0.3%。干扰素治疗前HA>100 ng/ml组19例,治疗后HA>190 ng/ml,19人,100%;HA>500 ng/ml,7人,36.8%。本组资料共发生干扰素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亚临床甲亢2例;性功能明显下降1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从100μg/周减少到80μg/周后恢复;因干扰素副作用停药3例,干扰素治疗后发生肝硬化失代偿伴脾脏功能亢进1例(经脾脏动脉部分栓塞治疗恢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脏肿大2例;发生肝癌4例,肝占位3例,其中1例60岁女性肝硬化脾亢患者,治疗前血小板低于50×10~9/L,治疗中血清HA1565.6ng/ml到大于2000ng/ml且ALB29.9g/L,因追求大叁阳转阴增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用量从135μg/周到180μg/周后死亡。结论干扰素治疗总体是安全的,但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一过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升高,升高程度与持续时间和治疗前HA水平相关,停药后大部分病人可恢复正常。对HA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嗜酒者、伴脂肪肝或糖尿病的丙肝患者、原有肝癌或肝硬化伴脾脏功能亢进者、有隐匿性肝硬化的高年患者,应及时进行肝瞬时弹性检测并密切观察血常规变化、门静脉宽度与脾脏大小,必要时及时进行CT或MRI平扫+增强检查,高度警惕并防止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肝纤维化加重甚至门静脉高压和肝癌、肝功能衰竭。(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06-02)

章娅妮,王灵红,许善战[10](2016)在《对普通干扰素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疗程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普通干扰素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疗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台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确诊并收治的74例慢性乙型肝炎且应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应答失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均给予72 w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48 w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治疗,2组干扰素治疗期间给予水飞蓟宾保肝。治疗结束后半年实施随访,观察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HBs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恢复正常率。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及随访时HBs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2%vs.10.81%)。结论普通干扰素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其临床疗效确切,而在常规48 w疗程基础上将其疗程延长至72 w,可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且不会显着降低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普通干扰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普通干扰素(IFN)α-2b联合治疗恩替卡韦经治未达满意终点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或以上,达到HBV DNA<500拷贝/ml,且1.00S/CO<HBeAg检测值<100.00S/CO,0.05U/ml<HBsAg检测值<3 000.00U/ml。83例联合普通IFNα-2b治疗(试验组),91例继续单药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治疗末(48周)进行生物化学、病毒学、血清学评估。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治疗48周,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HBeAg阴转率(31.33%vs 8.79%)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18.07%vs 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020和8.347,P值均<0.05);HBsAg消失率(8.43%vs 0)和血清学转换率(6.02%vs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96和5.644,P值均<0.05)。结论恩替卡韦经治未达满意终点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有助于实现HBeAg和HBsAg的阴转与血清学转换,且安全性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普通干扰素论文参考文献

[1].张旭,历凤,吴歌.大剂量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2].张传朓,韩永春.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恩替卡韦经治未达满意终点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9

[3].郭鹏,刘园园,李小芳,詹一飞,郑秋莹.拉米夫定和普通干扰素初始联合治愈HBeAg阳性CHB患者1例[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8

[4].王海燕,朱莉,王银玲,朱月萍,朱晓燕.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

[5].段军民,李素森,刘丽珍,雷鹏,于天威.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比较和影响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

[6].顾生旺,刘欢,蒋兆荣,李健峰,周曙.普通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加重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肝脏.2017

[7].戴兆东,经继生,赵伟.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型丙肝患者疗效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8].周斌泉,杨红梅,范敏,金丽红,孙文峰.Peg-IFNa-2a与普通干扰素治疗特定丙肝人群疗效的对照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7

[9].顾生旺,刘欢,蒋兆荣,李健峰,周曙.普通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加重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C].第九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2017

[10].章娅妮,王灵红,许善战.对普通干扰素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疗程的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

标签:;  ;  ;  ;  

普通干扰素论文-张旭,历凤,吴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