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回收论文-龚林林,张衍,姜倩倩,崔敏华,刘和

营养回收论文-龚林林,张衍,姜倩倩,崔敏华,刘和

导读:本文包含了营养回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污泥,厌氧消化,矿物碳酸化,CO2捕获

营养回收论文文献综述

龚林林,张衍,姜倩倩,崔敏华,刘和[1](2019)在《Mg~(2+)、Ca~(2+)对厌氧消化系统中CO_2的捕获和营养盐的回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矿物碳酸化与污泥厌氧消化耦合过程中实现CO_2捕获和N/P营养盐协同回收的可行性,在污泥水解液为底物的厌氧消化系统中,研究不同比例Mg~(2+)/Ca~(2+)离子添加对厌氧消化系统中CO_2捕获和营养盐的协同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g~(2+)/Ca~(2+)离子为(20mmol/L)/(0mmol/L)、(10mmol/L)/(10mmol/L)和(0mmol/L)/(20mmol/L)均可促进有机质降解,使沼气产量分别提升16.97%、21.56%和23.99%,并使CO_2含量由27.27%分别下降至24.81%,22.06%和21.98%.不同比例Mg~(2+)/Ca~(2+)离子添加可使磷酸根浓度下降63.46%~66.47%,但仅Mg~(2+)/Ca~(2+)离子以(20mmol/L)/(0mmol/L)和(10mmol/L)/(10mmol/L)添加的实验组中氨氮浓度得到下降.XRD分析揭示,Mg~(2+)/Ca~(2+)离子以(20mmol/L)/(0mmol/L)、(10mmol/L)/(10mmol/L)和(0mmol/L)/(20mmol/L)添加时分别使厌氧消化系统中形成鸟粪石和碳酸镁、鸟粪石和方解石、方解石和叁斜磷钙石.Mg~(2+)、Ca~(2+)离子等摩尔量联合添加可实现最优的CO_2捕获和营养盐协同回收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刘梦,黄拓,李继云,汪诚文[2](2018)在《正渗透/膜蒸馏组合工艺回收尿液废水中营养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渗透/膜蒸馏组合工艺处理源分离尿液,以1 mol/L的NaCl为汲取液,连续运行48 h,通过比较运行过程中的膜通量和物质截留率等参数来评价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正渗透侧和膜蒸馏侧的参数可以实现两侧水传递速率的匹配,进而实现系统的平稳运行。正渗透/膜蒸馏装置在处理源分离尿液的过程中,对尿液中氨氮、磷酸盐和TOC的截留率均值都在90%以上。源分离尿液中氨氮、磷酸盐和TOC的浓度分别为(783±16)、(79. 91±3)、(208. 14±33) mg/L,而在产水中未检出磷酸盐,氨氮浓度为46. 2 mg/L,TOC浓度为7. 38 mg/L。物料守恒分析表明,氨氮和TOC会在汲取液和馏出液中积累,提升正渗透膜的性能是得到高品质产水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17期)

郑皓月[3](2018)在《新型电去离子技术浓缩回收尿液中氮磷营养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磷元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同时也是重要的资源与能源。随着氨氮类燃料电池的日益兴起,氮源有望成为新能源之一。而磷资源的短缺已然成为全球性范围的危机。近几年,废水中氮磷元素的回收利用逐渐开始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传统的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多依赖于生物化学类方法,往往需要外加化学试剂,既增加了成本,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寻求一种兼顾氮磷元素回收及去除的绿色工艺将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尿液中含有的氮磷浓度较高,是城市生活污水中氮磷的主要源头,分别占有其高达80%和50%的处理负荷,因此如果将尿液进行分离后进行单独处理,既可以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规模及运行费用,又能够回收获得氮磷资源。综合分析当前尿液处理现状,本论文选择电去离子技术去除并回收尿液中的氮磷元素。电去离子技术是一种结合离子交换和电渗析双重技术的复合工艺,原本单一工艺中存在的浓差极化和化学再生问题在这两种工艺的协同作用下得以解决,并且能够更高效的处理低浓度的溶液。在传统EDI技术上设计了六隔室新型电去离子装置,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可以实现树脂的在线连续再生。并利用其净化功能和分离纯化功能,不只是将氮、磷营养盐作为单纯污染物处理,而是将回收尿液中氮磷资源作为重要目标,探究电迁移、对流、扩散对单一氮磷离子的迁移影响,并模拟了 EDI系统对尿液中氮磷营养盐的浓缩行为,系统地研究了 EDI对尿液中的氮、磷营养盐的净化回收效果。结果表明该电去离子装置可以有效回收分离尿液中的氮磷元素。通过探究影响单一氮磷离子富集回收的因素,发现电流对离子迁移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进水流速大小会影响有机物尿素的迁移。以人工模拟尿液为研究对象,探究得到氮磷元素回收的最佳操作条件为:电流0.19 A,进水流速为4 L/h。并且在该操作条件及装置状况下,实际尿液中的氮磷元素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富集、分离和去除。其中磷酸盐的浓缩倍数为4.4左右,去除率约为90%,尿素的富集回收与进水流速呈正相关,回收单位磷酸盐及尿素所需能耗分别为23.66Kw·h/g,0.352Kw·h/g。基于其环境友好,为工业回收尿液中的氮磷营养盐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01)

刘婷[4](2018)在《钝顶螺旋藻对含盐二级出水营养物质去除及回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淡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压力,沿海城市开始利用经简单预处理的海水作为替代水源冲厕。在现存的海水冲厕废水处理方法中,在最优的去除效果下,二级出水中仍含有一定浓度的营养盐及有机物。而这类污水长期大量排放,就有引发富营养化甚至赤潮的风险。因此,二级出水排放之前必需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将降低其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但是,海水冲厕污水的二级出水中往往盐度较高,碳氮比较低,且两者变化范围较大,在现存的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中,并没有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方法来处理此类污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可以耐受45 g/LNaCl的盐度,且其可以利用有机碳源或CO2进行光合自养或完全异养或兼性培养,在处理碳源不足的含盐二级出水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本研究将钝顶螺旋藻接种到模拟的海水冲厕污水二级出水中,以实现污水中氮、磷和有机物的进一步去除,同时实现微藻生物质的回收利用。并对高盐度、低碳氮比情况下,钝顶螺旋藻对氮、磷的去除途径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水质参数如盐度、碳氮比、初始pH值下螺旋藻生物量、污水中营养物质(COD、TP、NH4+-N、TN)的浓度,探究了其对模拟二级出水中营养物质的处理性能。结果表明,当模拟二级出水中盐度为0-3.0%、碳氮比为0.0-4.0、初始pH为7.0-10.0时,微藻均可正常生长并有效去除模拟二级出水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测定不同水质参数如盐度、碳氮比、初始pH值下螺旋藻藻体蛋白、油脂含量及藻体沉降效率,探究了螺旋藻对模拟二级出水中营养物质回收性能和藻体的回收性能。结果表明,藻体蛋白及油脂的含量分别占干重的46.4-65.6%和15.0-23.5%,具备生产生物柴油的能力。沉降24h后,藻体的沉降效率为65.4-89.6%,且藻体沉降效率随微藻EPS中多糖含量的增加而增大。NH4+-N可以直接被螺旋藻同化,其它的氮形式转化为NH4+-N:NO3-N被还原为NO2--N,NO2--N再进一步还原为NH4--N;尿素则被水解为NH4--N。螺旋藻除氮主要依靠同化吸收作用,藻体内积累的氮为体系内总氮的75%,此外,体系中还有4-10%的氮以氨挥发的形式被去除。螺旋藻可直接利用的磷源为PC43--P,有机磷需转化为PC43--P才能被利用,螺旋藻积累的有机磷占TP的22.4%,其余均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无机磷中NAIP与AP分别占TP的61.1%和15.5%。本论文为海水冲厕污水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钝顶螺旋藻的商业化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0)

陈晓远[5](2018)在《冷冻浓缩法废水处理及营养盐回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冻法是在低温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中固液相平衡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实现污染物质浓缩及分离的新型水处理技术。本论文以废水中营养盐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冷冻法浓缩处理富含氨氮、磷以及钾等元素的模拟废水,研究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废水中营养元素资源化的可行性。采用冷冻法浓缩处理模拟氨氮废水,考察研究了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和溶液浓度等对氨氮模拟废水的浓缩和去除效果的影响。在冷冻温度为-12℃,冷冻时间为5h,氨氮浓度为400mg/L时,浓缩系数为2.3;冰融水的氨氮去除率均为96%以上,并达到二级综合污水排放标准。该低温冷冻过程的理论电功率为16.1 kW。以磷酸盐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化学沉淀法和渐进冷冻法处理模拟磷酸盐废水。化学沉淀法处理含磷废水,随pH值升高,总磷去除率快速升高并趋于平缓;选取的两种温度对处理效果影响不显着;时间对处理效果影响小。渐进冷冻法处理含磷废水,随着冷冻层的降低,含磷总量升高,浓缩系数大于2.0。渐进冷冻法不加入任何化学药剂,不产生二级污染,应用潜力较大。应用低温悬浮结晶法处理模拟硫酸钾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成冰率为62.2%时,悬浮结晶法钾离子去除率为83.5%,电导率的去除率为81.4%;在得到浓度较高的浓缩液的同时,反应器底部不断析出大量的硫酸钾晶体,析出率为6.8g/L。该低温冷冻过程的理论电功率为18.9kW。应用悬浮结晶法对敌草胺生产工艺废水进行预处理,探究不同成冰率下悬浮结晶法对废水中钾离子、COD、pH和电导率的处理效果,降低焚烧量。冷冻处理敌草胺生产工艺废水浓缩液的COD浓缩比可达3.4,出水COD、K+和电导率的去除率均为90%左右,适合进入综合调节池进行生化处理。成冰率为61.3%时,析出率为89g/L,且析出晶体主要为氯化钾和脂肪族酰胺混合物。在该成冰率下,浓缩液热值增高了 129%,焚烧量显着下降。该低温冷冻过程的理论电功率为18kW。悬浮结晶法处理敌草胺合成废水,可以在回收氯化钾和脂肪族酰胺混合物的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具有良好的资源化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5-15)

祁文强[6](2018)在《藻菌体系下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废水处理可以有效实现废水中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而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生物处理方法,藻-菌共培养废水处理具有更为广泛的研究应用前景。构建合理的藻-菌共培养体系是强化废水处理性能的关键。本文利用厌氧发酵,微藻接种,藻-菌共培养等技术手段,以废水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为切入点,对藻-菌体系下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性能以及相关藻-菌共培养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厌氧发酵+微藻培养连续过程可以实现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预先进行污泥热处理可以控制发酵过程为产氢发酵,产氢发酵过程下生物气中氢气的占比高达54.8%。在产氢发酵+微藻培养连续过程中,废水中COD,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98.3%和64.2%。通过产氢发酵+微藻培养过程,废水的热值转化效率(HVCE)可以高达到41.2%。由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可知,厌氧产氢发酵+微藻培养过程后水样中的优势微生物群落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在模拟高浓度发酵废水的条件下,对不同初始小球藻接种浓度下的废水处理性能进行了初探。初始接种浓度为0.5 g/L的条件下,废水中总碳(T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5.6%,生物质积累量(叁天后)达到1.93 g/L。基于有机物去除,生物质积累量以及操作成本等方面的考虑,选取0.5 g/L为最适小球藻初始接种浓度用于后续高浓度发酵废水的处理。选用金橙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嗜氨基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大菱鲆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作为叁株微藻促生菌,并构建叁组藻-菌共培养体系用于高浓度发酵废水的藻-菌共培养处理。研究结果表明,Chlorella sorokiniana L3+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共培养体系表现出了最佳的废水处理性能。与单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L3体系相比,该共培养体系下废水中COD,NH_4~+-N以及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7%,17.8%,22.6%。在为期叁天的处理过程中,共有1.61 g/L的COD当量,91.5 mg/L的NH_4~+-N以及131.7 mg/L的TP被有效去除利用。能量分析结果表明,Chlorella sorokiniana L3+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共培养体系具有最佳的能量转化效率,其总能量转化效率(TECE)高达70.7%,显着高于单藻体系下的38.8%。藻-菌体系下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分析结果表明,藻-菌间通过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物质营养交换作用实现了高浓度发酵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利用Chlorella sorokiniana L3+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藻-菌共培养体系,进行了促生菌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对微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L3糖组分积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条件调控下的缺氮环境促进了微藻糖组分的积累,小球藻最大胞内糖含量由35.3%提高到了61.9%。缺氮培养条件造成了细胞的高产糖,而促生菌的加入促进了微藻C、N等营养的利用与微藻生物质的积累,对小球藻糖组分积累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8-05-01)

白晓凤[7](2017)在《基于营养物质高效回收的沼液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中型沼气工程产生的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沼液亟需处理,根据沼气工程可利用经济能源情况不同,本论文探索性的提出了两种营养物质高效回收的沼液资源化处理技术。对于没有可利用经济能源的沼气工程,提出了回收氮、磷预处理加SBR生化处理的营养物质部分回收工艺。针对存在可利用经济能源的沼气工程,研发了将沼液浓缩后与生物炭混合制成浓缩沼液生物炭土壤改良剂的沼液营养物质全回收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营养物质部分回收的沼液资源化工艺研究中,针对性的提出了“氨氮吹脱+鸟粪石沉淀”预处理技术,其不但可以降低高氮、磷沼液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同时能部分回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其中,吹脱不但可以回收沼液中90%的氨氮,且出水pH值(9.2左右)在鸟粪石沉淀法的适宜pH值范围内,有利于后续处理的进行。而鸟粪石沉淀处理在实现对氮、磷回收的同时,使出水C/N从初始的0.7上升到10,从而更利于后续SBR处理的进行。SBR(常规曝气)对沼液中SS、COD、氨氮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4.8%、85.4%、77.6%、75.9%,出水指标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为了满足日益提高的排放标准,在SBR工艺中,探索性的引入了纳米曝气技术。该技术有效提高了 SBR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其SS、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提高到91.9%、92.0%、85.2%,出水满足2014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在沼液的营养物质全回收研究中,根据常压、负压蒸发过程冷凝水中氨氮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沼液两段蒸发工艺。该工艺可以达到将沼液蒸发过程中的冷凝水分为富氮(常压蒸发,氨氮浓度11718 mg/L)和低氮(负压蒸发,氨氮浓度67 mg/L)两部分的目的。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浓缩沼液载体生物炭,采用叁种原料进行生物炭制备的优化,研究发现棉花秸秆制备的生物炭性能最好。将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与浓缩沼液混合,制成浓缩沼液生物炭土壤改良剂,研究发现该土壤改良剂具有显着的缓释效果。投加该土壤改良剂可使黑麦草的发芽率从68%提高到81%,产量增加30%。此外,论文采用SWOT-PEST分析方法,对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资源化利用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7-12-18)

仇付国,徐艳秋,卢超,孙瑶[8](2016)在《源分离尿液营养物质回收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源分离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具有污染性和资源性的双重特征。利用源分离系统对尿液单独收集处理,在降低生活污水中污染负荷的同时,还能够回收利用尿液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讨论了源分离尿液中营养物质的回收及对尿液的处理方法,分别对沉淀结晶技术、物理脱水技术、吹脱吸收技术、离子交换吸附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电化学技术等方法的特点、原理、应用范围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今后的研究热点将集中于真正实现源分离尿液的资源化、无害化和规模化。(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6年11期)

陶智伟,冯亮,肖惠群,郭会真,黄国正[9](2016)在《磷酸铵镁法回收养猪沼液中营养元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磷酸铵镁(MAP)结晶法回收养猪沼液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并探索各因素对回收效果的影响包括药剂组合、物质摩尔比、pH和混合能。结果表明选择MgSO_4和Na_2HPO_4的药剂组合时,氨氮回收效果最好。镁氮比对NH_4~+-N回收效率的影响不显着,pH和磷氮比是影响回收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连续流反应器中最适宜的pH为8.5~9.0最优的物质摩尔比n(Mg~(2+)):n(NH_4~+):n(PO_4~(3-))=1.1:1.0:0.85此时NH_4~+-N的回收率能达到74.3%,出水PO_4~(3-)质量浓度为3.80 mg/L,PO_4~(3-)使用率达到99%。对于回收产品采用化学剖析法测定其纯度,均在91%以上。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采用连续流MAP结晶反应器处理养猪沼液回收营养元素时费用低于常规处理技术。(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梅翔,毕良绣,王欣,夏红艳,吴芳芳[10](2014)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中营养元素与有机质的回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回收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中的营养元素与有机质,构建了白云石-水解酸化液钙镁溶出体系,获得富含钙镁的溶出液,控制溶出液反应pH和反应时间进行第1阶段回收,以回收后的上清液进一步作为钙镁源从水解酸化液中进行第2阶段回收。结果表明,钙镁溶出的适宜条件为酸化pH 4.0~4.5、白云石颗粒50~80目、固液比3∶100(每100mL水解酸化液中投加3g筛分后白云石)、溶出时间10h;第1阶段回收适宜的反应pH为8.5,氮(以氨氮计)回收率、磷(以可溶性正磷酸盐(以P计)计)回收率分别为10.24%和95.89%;第2阶段回收适宜的镁磷摩尔比为0.60、反应pH为9.0,此时氮、磷回收率分别为14.60%和83.91%;傅立叶红外变换(FTIR)和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ICP)分析表明,回收产物主要由无机养分和有机质组成,重金属含量极少。利用白云石提供钙镁源能经济有效地回收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同时回收有机质,回收产物品质符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18877—2009)中Ⅰ型肥料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4年11期)

营养回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正渗透/膜蒸馏组合工艺处理源分离尿液,以1 mol/L的NaCl为汲取液,连续运行48 h,通过比较运行过程中的膜通量和物质截留率等参数来评价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正渗透侧和膜蒸馏侧的参数可以实现两侧水传递速率的匹配,进而实现系统的平稳运行。正渗透/膜蒸馏装置在处理源分离尿液的过程中,对尿液中氨氮、磷酸盐和TOC的截留率均值都在90%以上。源分离尿液中氨氮、磷酸盐和TOC的浓度分别为(783±16)、(79. 91±3)、(208. 14±33) mg/L,而在产水中未检出磷酸盐,氨氮浓度为46. 2 mg/L,TOC浓度为7. 38 mg/L。物料守恒分析表明,氨氮和TOC会在汲取液和馏出液中积累,提升正渗透膜的性能是得到高品质产水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营养回收论文参考文献

[1].龚林林,张衍,姜倩倩,崔敏华,刘和.Mg~(2+)、Ca~(2+)对厌氧消化系统中CO_2的捕获和营养盐的回收[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刘梦,黄拓,李继云,汪诚文.正渗透/膜蒸馏组合工艺回收尿液废水中营养物质[J].中国给水排水.2018

[3].郑皓月.新型电去离子技术浓缩回收尿液中氮磷营养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

[4].刘婷.钝顶螺旋藻对含盐二级出水营养物质去除及回收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

[5].陈晓远.冷冻浓缩法废水处理及营养盐回收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6].祁文强.藻菌体系下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8

[7].白晓凤.基于营养物质高效回收的沼液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

[8].仇付国,徐艳秋,卢超,孙瑶.源分离尿液营养物质回收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6

[9].陶智伟,冯亮,肖惠群,郭会真,黄国正.磷酸铵镁法回收养猪沼液中营养元素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6

[10].梅翔,毕良绣,王欣,夏红艳,吴芳芳.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中营养元素与有机质的回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

标签:;  ;  ;  ;  

营养回收论文-龚林林,张衍,姜倩倩,崔敏华,刘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