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芯片论文-刘海英

药物芯片论文-刘海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种识别,药物毒性,芯片,药物临床试验,动物模型研究,肝毒性,动物数量,种特异性,器官,开发过程

药物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英[1](2019)在《新型肝芯片可跨物种识别药物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华盛顿11月11日电(刘海英)器官芯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是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多种类型器官芯片问世。美国一研究团队近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研制出一种具有种特异性的肝芯片,可以跨物种识别药物毒性,从而帮助提高候(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1-13)

李智磊,李静岚,陈缵光,王宇航,胡姗姗[2](2019)在《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微芯片""微流控芯片""药物分析""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化学发光检测""电导检测""安培检测""质谱检测""Microchip""Micro-fluidic chip""Medicine analysis""UV detection""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Conductivity detection""Amperometric detect""Mass spectrometry"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微流控芯片分析检测药物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1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微流控芯片检测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分析方法,近年来在药物分析领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微流控芯片具有独特的分析特点,可以与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化学发光检测、电化学检测、质谱检测等不同的检测方法结合,在药物制剂主成分分析、手性药物分析、药动学分析、组织样本中的药物浓度分析、尿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分析等方向展现了不同的分析检测优势,在科研与实际应用中均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6期)

陈阳[3](2019)在《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抗白念珠菌药物筛选和细胞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又称芯片实验室,是一种在微小空间中操控微流体运动的技术,将化学、生物等领域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功能单元集成到一块微小的芯片上,将传统实验室缩小成一块微流控芯片。该技术以纳米至微米尺度的流体为研究对象,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微型化、功能集成化程度高、节约时间和试剂等独特优势。液滴微流控芯片作为微流控芯片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滴作为微反应器,单次实验可以包裹生成多至千万个液滴,易于实现高通量筛选。由于液滴的尺寸与细胞大小近似,近年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研究包括,细菌,酵母和蓝藻等,该技术可以用来进行病原体的识别和检测等。目前,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实验室内微流控芯片研究最常用的芯片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培养细胞,之后将细胞代谢物进行固相萃取前处理并进行质谱分析,在药物研发及疾病机制探究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本研究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药物筛选和质谱联用分析研究细胞代谢物变化两方面进行了以下研究。1、本研究建立了用于抗白念珠菌药物筛选的浓度梯度生成液滴微流控芯片平台,通过染料苋菜红和荧光素钠在芯片上的分布考察浓度梯度生成情况。并通过液相色谱法对芯片内待测药物氟康唑的浓度梯度形成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比较不同流速条件对浓度梯度形成的影响,最终确定两水相流速1:1的比例用于后续药物筛选研究。以阿尔玛蓝为细胞活力指示剂,通过该平台进行两性霉素B的药敏实验,一次实验可以获得两性霉素B的MIC范围是0.5-1.8μg/ml,与CLSI建议的白念珠菌敏感株对两性霉素B的MIC≤1μg/ml相一致,表明该平台可以通过一次实验可以快速筛选得到抗菌药物的MIC值范围。此外,又分别测试了氟康唑和特比萘芬等药物,其中,氟康唑等药物的MIC值范围与标准一致,而该批次白念珠菌对特比萘芬呈现耐药,与96孔板法对照验证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还可以用于耐药菌株的快速筛选。2、基于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平台开展了细胞代谢产物变化的研究,以hBME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β_(1-42)刺激该细胞制备AD模型,分别将正常组、AD模型组、给药丹参总提物预保护组和给药石杉碱甲预保护组细胞培养于芯片通道内,通过液质联用分析监测各组间代谢产物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96种监测的代谢产物中,正常组与模型组存在显着性差异的有12种,以氨基酸为主,经过通路分析发现分别涉及氨基酸代谢及生物合成的通路,其中相关程度最高的是与转运RNA生物合成相关的通路,与文献报道一致。同时经过对比发现给药丹参总提物组细胞在以上12种变化的化合物中有6种呈现回调趋势,部分体现出药物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细胞代谢行为产生的影响。由于微流控芯片内血管细胞的生存环境更接近于体内的血液流动状态,因此该芯片质谱联用的在线检测分析方法可以更好的模拟细胞于机体内的生存状态,从而在AD的发病机制及中药保护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08)

刘洋,毛海央,范文兵,杨潇楠,黄成军[4](2019)在《用于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的倍比稀释微流控芯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流控梯度网络理论和相关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浓度倍比稀释微流控芯片结构,对其混合和稀释功能进行了仿真,并结合微加工工艺进行了芯片制备。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芯片两个入口处分别以3.267∶1的体积流量比注入去离子水与待稀释试剂样品时,在混合通道入口处两种流体能够进行等体积混合。当芯片两个入口的体积流量分别设置为1.225μL/min和0.375μL/min时,经过4 min后在芯片的四个出口可分别得到经过两倍稀释后的试剂样品,稀释精度达到98%。该浓度状态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进而为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试剂用量少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维军,赵世坤,于洋,何希文,奚晶[5](2019)在《用于线虫药物筛选的微流控梯度芯片和自动化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在微米尺度操作流体的技术,微流控芯片具有反应体系小、通量高、自动化且操作灵活等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细胞和微米尺度生物的研究中。秀丽隐杆线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被广泛地用于神经生物学、衰老及发育和药物筛选等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究线虫和环境毒素相互作用的微流控自动化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基于微振荡原理的快速梯度形成的微流控芯片、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基于OpenCV的线虫长度及摆动频率估计的自动化图像分析软件。通过染料和荧光实验验证了基于振荡原理的快速梯度形成芯片,该芯片可以在7 min内形成线性浓度梯度,并通过该芯片和平台验证了线性浓度梯度的双氧水对秀丽隐杆线虫活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林玲,林雪霞,林路遥,冯强,北森武彦[6](2018)在《微流控芯片-质谱平台用于药物诱导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是生命系统运转的主要过程。微小代谢物的变化可能造成疾病的发生、药物的失效、基因的异常。由于代谢物本身基质复杂,生物体内的代谢有各种不同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以及最终的代谢物有着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这对我们同时研究药物动力学和实时检测代谢物中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人们逐渐发展了高集成和高通量,微流控芯片与质谱联用的方法,并将这个方法用于细胞代谢物的分析以及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叁届全国分析药理学学术大会暨贵州省药学会药学青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3)

吴雪琼[7](2018)在《结核杆菌耐药基因芯片检测与抗结核药物表型耐药之间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叁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分会基础和临床学组第叁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8-08-03)

许月明,潘言方,李慧慧[8](2018)在《ELISA可视化微阵列芯片法检测蜂蜜中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ELISA可视化微阵列芯片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检测样本量大、精确度和灵敏度好等特点,且自动化程度较高。本文主要检测了蜂蜜中的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呋喃唑酮代谢物AOZ、呋喃西林代谢物SEM和呋喃妥因代谢物AHD这四类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在24组实验样品中,有两组不合格,其他均合格,蜂蜜产品质量总体较好。(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8年18期)

雷鸣,张玉洁,李银萍,雷祎凤[9](2018)在《微流控芯片上的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药物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微流控芯片中,构建神经元损伤模型,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奥拉西坦对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区室化微流控芯片中培养神经元,诱导神经突的定向生长;在芯片通道中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神经元损伤;然后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1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培养7d,试验组2给予奥拉西坦培养7d,对照组不添加药物培养7d。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治疗组的神经元细胞生长,用蛋白印迹检测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Tuj1表达水平。结果:治疗7d后,两组试验组的神经元生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突密度较对照组大幅提高、并且Tuj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试验组1治疗后的神经元生长情况优于试验组2。结论:在微流控芯片上的体外神经元损伤模型中,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奥拉西坦对受损神经元具有显着保护作用,并且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保护作用优于奥拉西坦。该芯片将可能为神经元相关保护药物的开发和体外筛选提供新思路和新研究技术。(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费嘉远[10](2018)在《微流控芯片上细胞内药物的光学示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个人健康愈加关注,快速、便携、全方位诊疗手段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近年来,微流控平台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发展让细胞药物分析的微型化、集成化成为可能。以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ERS)为代表的光学检测手段具有无组织破坏性,高灵敏度和原位实时等优势,在细胞检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微流控和SERS技术的结合,不仅满足了对细胞内药物高通量检测的需求,更为药物分析提供了一个仿生、可控的检测平台。本文分别从多元同步检测和体外组织模拟两个方面设计了SERS微流控平台,并分别利用无拉曼标记和有拉曼标记两种SERS检测方式进行了生物分子的示踪。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能够对多药物进行同步药代动力学分析的微流控检测芯片。利用双层PDMS芯片制作的可调控气压阀门,对微流通道分时复用,实现了HeLa和SKBR3细胞的独立培养和细胞内药物6MP和MMI的多浓度同步SERS表征。此外,利用细胞内化的银基底实现了对两种药物的分布、吸收和代谢的分析。无标记SERS技术还可以提供指纹图谱,可监测药物在细胞内发生的结构变化。以该平台作为简化模型,扩大芯片规模和检测种类,在未来有机会实现高通量的细胞药物分析。其次,我们构建了一个能够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叁维培养和光学监测分泌作用的联合微流控平台。该平台由叁维培养芯片和定量检测芯片两个部分构成。叁维培养芯片设计了两个用于叁维共培养的水凝胶通道和两个作为动/静脉的流体通道。内皮细胞(HUVEC)能够分别和成纤维细胞或乳腺癌细胞共培养,来模拟体内肿瘤血管生成的微环境。细胞-细胞或细胞-基质的相互作用所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重要的肿瘤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检测芯片捕获并实现高灵敏度的SERS表征。检测过程中,内嵌DTNB的金包银纳米棒被制备作为SERS探针,其检测限为1 pg/mL。结果表明,成纤维细胞和肿瘤细胞在血管生成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且刺激不同浓度的VEGF分泌。此外,该平台内的血管形态能够对激活剂和抑制剂分别做出响应,并捕捉到VEGF含量变化。因此,这种联合微流控平台结合SERS技术,在体外组织分析和肿瘤治疗领域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8)

药物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微芯片""微流控芯片""药物分析""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化学发光检测""电导检测""安培检测""质谱检测""Microchip""Micro-fluidic chip""Medicine analysis""UV detection""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Conductivity detection""Amperometric detect""Mass spectrometry"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微流控芯片分析检测药物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1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微流控芯片检测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分析方法,近年来在药物分析领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微流控芯片具有独特的分析特点,可以与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化学发光检测、电化学检测、质谱检测等不同的检测方法结合,在药物制剂主成分分析、手性药物分析、药动学分析、组织样本中的药物浓度分析、尿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分析等方向展现了不同的分析检测优势,在科研与实际应用中均具有良好的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英.新型肝芯片可跨物种识别药物毒性[N].科技日报.2019

[2].李智磊,李静岚,陈缵光,王宇航,胡姗姗.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9

[3].陈阳.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抗白念珠菌药物筛选和细胞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4].刘洋,毛海央,范文兵,杨潇楠,黄成军.用于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的倍比稀释微流控芯片[J].微纳电子技术.2019

[5].张维军,赵世坤,于洋,何希文,奚晶.用于线虫药物筛选的微流控梯度芯片和自动化平台[J].微纳电子技术.2019

[6].林玲,林雪霞,林路遥,冯强,北森武彦.微流控芯片-质谱平台用于药物诱导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C].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叁届全国分析药理学学术大会暨贵州省药学会药学青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2018

[7].吴雪琼.结核杆菌耐药基因芯片检测与抗结核药物表型耐药之间关系的研究[C].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叁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分会基础和临床学组第叁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8

[8].许月明,潘言方,李慧慧.ELISA可视化微阵列芯片法检测蜂蜜中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残留量[J].食品安全导刊.2018

[9].雷鸣,张玉洁,李银萍,雷祎凤.微流控芯片上的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药物的保护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10].费嘉远.微流控芯片上细胞内药物的光学示踪研究[D].东南大学.2018

标签:;  ;  ;  ;  ;  ;  ;  ;  ;  ;  

药物芯片论文-刘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