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论文-周娟,李娟燕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论文-周娟,李娟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再生集料,振动压实,振动参数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论文文献综述

周娟,李娟燕[1](2019)在《水泥稳定再生碎石混合料的振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水泥稳定再生碎石混合料(RCR)室内压实与现场振动压实效果的一致性,进行了RCR的振动试验,测试了振动参数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对比了振动与击实、静压法确定的压实标准、力学强度、收缩特性和矿料级配衰变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集料(RA)的吸水性、抗压碎强度和洁净程度与天然集料的差异较大;RCR达到稳定振动压实状态的振动时间略大于常规水泥稳定碎石(CSM),但振动频率、名义振幅、激振力和对CSM和RCR的压实效果的影响规律相似,两者可采用相同的振动参数;与击实和静压试验相比,振动试验确定的RCR的压实含水率、干缩变形和矿料级配衰变较低,而最大干密度和力学强度则较高;RA掺量越高,振动试验对于保证RCR的压实效果的优势越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曾生河,郭远芳[2](2019)在《探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骨料应用于道路基层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碎石骨料原材料的基本性能,重点分析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施工配合比、水泥含量、集料级配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及其对收缩裂缝的影响,并以此制定相应的处治措施。运用获得完善之后材料配合比使得水泥的用量得到有效节省,成本方面也有所下降,并且施工的质量也得到合理提升,希望为相关项目施工工作供给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9期)

李明,李昶,郭雨鑫,刘继华[3](2019)在《水泥稳定碎石-煤矸石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煤矸石最大限度地应用于高等级路面基层是一项重要的利用途径。首先研究了煤矸石的物化特性,其次采用部分煤矸石替代2. 36~13. 2 mm范围内的普通碎石,选用5. 5%的水泥剂量,依据煤矸石、碎石的不同掺量设定了8组级配混合料,进行室内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最后对3组优选级配混合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性能良好,采用26%~30%的碎石1号料,煤矸石利用量可达到35%~47%,且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规范中高等级路面基层的要求;经过标准养生28 d和90 d的混合料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和劈裂回弹模量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该混合料可用于高等级路面基层。(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军林,任国斌,魏定邦,赵静卓,王晖[4](2019)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钢渣混合料作为基层配合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钢渣为原料,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钢渣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配比下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钢渣混合料的最大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钢渣用于高等级公路基层提供了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俞明[5](2019)在《水泥稳定砂岩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与抗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后,我国踏上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公路建设量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因其优异的路用性能及低廉的造价被广泛地用于路面基层或底基层。因此,各地对于优质筑路石材的需求量激增。但近年来,多数石料厂因环保问题被停顿整改,这使得全国多地石料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所以,本文利用陕西省丰富的砂岩资源,将砂岩作为级配碎石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缓解当地优质筑路石材紧缺的现象。本文对陕西省某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沿线的砂岩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能以及适用性,并对以砂岩为级配碎石的水泥稳定砂岩碎石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影响水泥稳定砂岩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砂岩取自陕西省某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沿线石料厂,所出产砂岩来自陕北地区,其主要矿物组成为长石与石英,物理力学性能较石灰岩差,但除砂岩集料的压碎值与砂当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外,砂岩集料的各技术指标均能符合规范要求。(2)本文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件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符合规范要求,且当水泥掺量增加至4.0%时,各水稳砂岩试件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都值大于3.5MPa。(3)水泥稳定砂岩碎石混合料的龄期以及水泥掺量对其强度、刚度、耐水性以及抗冻性能有较大影响。当水泥掺量的一定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件的强度与龄期呈对数函数形态,试件在90天龄期时,强度基本形成;水泥掺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泥稳定砂岩碎石混合料试件强度及刚度,当水泥掺量增加至4.0%以上时,试件的强度与刚度均有显着提高,建议水泥稳定砂岩碎石混合料的水泥掺量大于4.0%;试件龄期与水泥掺量对水泥稳定砂岩混合料的耐水性有较大影响,适当的增加水泥掺量可有效地提高水泥稳定砂岩碎石混合料的耐水性,试件龄期超过60天后,各混合料试件的软化系数增长幅度减小,各混合料试件的强度接近未饱水时的强度。水泥掺量为4.0%的混合料试件的软化系数大于0.75;同一水泥掺量的试件,冻融前试件与对比组试件的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的趋势大致相同,当水泥稳定砂岩混合料龄期到达90天时,具有一定的抗冻性;水泥掺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泥稳定砂岩碎石混合料试件的抗冻性,水泥掺量在4.0%以上时,试件的抗冻性能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0)

郭伟栋[6](2019)在《废旧塑料骨料影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刚性基层具有强度高、水稳性与抗冻融能力好等优点,因而在我国已得到广泛运用,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种种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路面开裂问题,这种种问题都与基层材料相关。另一方面结合目前修筑原材料资源紧缺和废旧塑料处理引发的环境污染等现状,本文提出以塑料骨料等体积替换水泥稳定碎石中粗骨料的思路,探究掺入塑料骨料后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和韧性,从而为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改性研究和废旧塑料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本文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的结构组成和强度形成机理,并提出水泥稳定碎石韧性的评价方法。设置6种不同的塑料含量,以能量法和拉压比度量水泥稳定碎石韧性,完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抗弯拉强度试验和韧性试验,探索了水泥稳定碎石中掺入废旧塑料骨料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塑料含量4%~20%组的7天抗压强度符合相关标准,在养护28天的试件中,与不含塑料组相比,塑料含量4%~20%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弯拉强度降低幅度分别为0.31%~2.22%、5.81%~24.48%、1.27%~22.31%和4.44%~25.56%,而恒定载荷下的位移变化表明掺入塑料骨料的混合料变形能力优于不含塑料组,并且不同塑料含量的韧度和拉压比值随着塑料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塑料含量16%时达到最大值,不含塑料组韧度和拉压比均是最小值。上述结果表明,废旧塑料骨料等体积替换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粗骨料是可行的。一方面,塑料骨料会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弯拉强度,并且随着塑料含量越多,降低的幅度越大。另一方面,塑料骨料能整体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体积密度,并使其轻质化,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变形能力和韧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8)

李建斌,李强,韩永红,李国清,张良奇[7](2019)在《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规划求解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已知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和所需各档集料筛分结果,利用规划求解方法精确确定和调整各档集料用量比例,利用Excel软件,通过制作标准模板,完成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规划求解设计,提供自动计算调整混合料设计级配并自动绘制级配曲线的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3期)

熊杰[8](2018)在《抗裂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整体性能好、承载能力强、施工工艺简单、具有经济适用等良好特点的一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现在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公路建设中。但是水泥稳定碎石对于温缩和干缩作用很敏感,使得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的道路在通车后容易产生大量的收缩裂缝,随后反射到面层,严重影响公路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本文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易开裂的问题,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加强室内实验室控制、改善施工工艺叁个方面进行研究;通关室内试验和工程实际铺筑试验段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对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在优化配合比设计方面,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结构组成和级配设计进行分析,分别对粗细集料进行级配设计,然后通过计算机验算和测定不同粗细集料质量比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最终确定混合料合成级配,并用贝雷法进行验证,最终确定混合料的抗裂型级配。最后在确定的级配基础上,通过实验确定水泥剂量为4%。为测定所设计的级配的抗裂性和路用性能,分别将设计级配和规范中值级配制成相应的试件。对比分析两种级配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优劣。试验表明,设计级配的无侧限抗压值、抗压回弹模量值、抗冻性能分别比规范中值级配的平均值高13.9%、8.6%、2.3%;干缩应变、干缩系数、平均温缩系数、累计冲刷质量损失分别小16.4%、17.7%、14.2%、35.1%。试验表明设计级配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在加强试验室控制方面,主要是采用表面振动压实仪取代重型击实仪。由振动法和重型击实法、静压成型试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振动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平均值是重型击实法的1.036倍,最佳含水率仅为0.924倍。由振动法成型的试件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远高于静压成型的试件,其对于级配的影响、干缩应变、干缩系数远小于静压成型的试件,因此采用表面振动压实法能有效的提升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抗裂性。在优化施工工艺方面,结合昌九高速改扩建工程,采用振动搅拌技术取代传统静力搅拌技术。相关研究表明,振动搅拌技术可以将水泥稳定类碎石中的水和水泥团、灰团振碎,使其均匀的分布在混合料中,包裹于骨料上,拌制的水泥稳定类材料质量稳定,耐久性提高;拌制的混合料均匀性好,激发了材料本身的性能,从而可以降低水泥剂量,节约水泥,为使用单位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运输、摊铺工程中不离析,施工性能好,混合料取芯容易,密实性好;路面基层裂缝大幅度减少。(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期刊2018-12-12)

赵中强[9](2018)在《不同试件成型方法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宏细微观结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不同养护龄期内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成型方式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宏观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基于工业CT的无损检测技术和VG软件的叁维重构功能,研究试件成型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内部粗集料取向角和细微观叁维空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振动压实成型试件的力学强度和疲劳性能与现场路面芯样吻合度最高,振动压实方法能够最大限度模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施工现场的碾压效果,更适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集料取向角、平均空隙直径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疲劳寿命之间的线性拟合关系良好,不同成型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影响机理在于成型方式改变了集料取向角、平均空隙直径等细微观结构性能。(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马建兵,杨万红,窦晖[10](2018)在《不同拌和条件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振动拌和与普通拌和技术,研究2种拌和方式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2种拌和技术的拌缸设备、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以及对相同水泥剂量下2种拌和方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水泥剂量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振动拌和构造较普通拌和更加合理;振动拌和方式下,无侧限抗压强度更高,水泥剂量降低率更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11期)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骨料应用于道路基层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碎石骨料原材料的基本性能,重点分析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施工配合比、水泥含量、集料级配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及其对收缩裂缝的影响,并以此制定相应的处治措施。运用获得完善之后材料配合比使得水泥的用量得到有效节省,成本方面也有所下降,并且施工的质量也得到合理提升,希望为相关项目施工工作供给一定的借鉴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论文参考文献

[1].周娟,李娟燕.水泥稳定再生碎石混合料的振动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9

[2].曾生河,郭远芳.探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J].建材与装饰.2019

[3].李明,李昶,郭雨鑫,刘继华.水泥稳定碎石-煤矸石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4].张军林,任国斌,魏定邦,赵静卓,王晖.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钢渣混合料作为基层配合比的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9

[5].俞明.水泥稳定砂岩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与抗冻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9

[6].郭伟栋.废旧塑料骨料影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9

[7].李建斌,李强,韩永红,李国清,张良奇.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规划求解设计研究[J].公路.2019

[8].熊杰.抗裂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8

[9].赵中强.不同试件成型方法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宏细微观结构性能[J].施工技术.2018

[10].马建兵,杨万红,窦晖.不同拌和条件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标签:;  ;  ;  ;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论文-周娟,李娟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