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艺论文-董晔,温馨

古典文艺论文-董晔,温馨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典文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古典文艺,韵,味,审美内涵

古典文艺论文文献综述

董晔,温馨[1](2019)在《中国古典文艺中独特的审美范式——“韵”“味”内涵的转变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韵"和"味"是中国古典文艺中独特的审美范式。"韵"作为美学范畴,从音乐美到人品美,进而推及艺术美,内涵不断地丰富拓展,在文艺作品的品评中逐渐固定成"有余意"的代名词。与"韵"一样,"味"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审美涵义,在文艺作品的品评中多指有美感、情意浓郁,固定成"有余味"的代名词。从钟嵘的"滋味说"、谢赫的"气韵生动说",到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再到王士禛的"神韵说",都是对"韵""味"的运用及开拓。(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佘悦[2](2019)在《古典的转译——以阿尔伯蒂为例探究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立面改造中的几何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堂立面改造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需要解决的一项复杂难题,面对新旧之间的矛盾,没有现有的古典体系能够直接对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教堂立面进行改造。文章选取阿尔伯蒂代表性的四座教堂立面改造案例,通过分析其几何性的构成,比较其前后手法的改进与差异,对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立面改造的古典几何性的转译与再现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7期)

杜颖[3](2019)在《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兼具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六世纪的前叁十年是意大利历史上文化精品荟萃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个性鲜明的文艺作品,在其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以西塞罗的古典唯美主义为楷模,以精神安慰为中心,延续了彼得拉克和薄伽丘的文学理念,造就了像卡斯蒂利奥内和阿里奥斯托这样的理想主义文学巨匠,而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马基雅维利,在他的着作《君主论》中则第一次将政治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本文将从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着手,来展示由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所构成的文艺复兴精神在文学上的魅力。(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1期)

郭鹏[4](2019)在《“沉着痛快”与古典文艺精神基调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沉着痛快”是一个跨越历史和文艺门类的富有生命力的风格批评术语,表现出很大的原创性和适用性。它既有自身基本的理论内涵,又因不同的批评对象或文艺门类而产生变化,逐渐凝成一个多样统一的文艺思想“共同体”,折射了传统文艺思想内在的系统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2-27)

莫岸洪[5](2019)在《现代文艺与古典戏曲的转变与交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古典戏曲改编为话剧、歌舞剧、影视剧等现代文艺作品并获成功,这是司空见惯的;将话剧、影视剧等现代文艺改编为古典戏曲并获成功则是少见的,尤其是改编为昆剧,则基本上可说尚无成功之例。因为昆剧作为具有600年历史的剧种,有着难以撼动的程式曲牌与行腔规定动作,为(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01-18)

张斐宇[6](2019)在《论魏晋六朝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转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人们对文艺美学的追求更加偏向于奔放化,希望能够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一开始所崇拜的西方文艺美学出现了视觉疲劳,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转向东方古典文艺美学。希望通过对东方美学研究出新的文艺美学时代。本文通过对魏晋六朝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转折的阐述,与大家一起欣赏古典艺术美学。(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1期)

王珲[7](2018)在《从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看西方古典美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不仅仅专门的探讨了关于美学的问题,还将美学的本质与特色通过柏拉图与希庇阿斯的讨论体现出来;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又阐明了爱、美与哲学的内涵。(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08期)

潘水萍[8](2018)在《现代视域下百年文艺思潮症候再辨——对“是现实主义还是古典主义”的一种实在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脉络里仔细界定、分疏以"现实主义"置换"古典主义"而解读中国传统文学的失误,也能探讨和解读"古典主义"在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度被抽离、被障蔽变得冷寂、沉沦与隐没无声的重要缘起。作为一股文艺思潮或一种审美理想,"古典主义"在20世纪的中国被遮蔽与无视,与百年中国文坛学界出现的套用"现实主义"概念置换"古典主义"解读中国传统文学的畸形甚至令人产生废然般大惑不解的文艺症候密切相关。充分体认中国百年文艺思潮生发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的这一裹挟现象,一方面可以明白"古典主义在中国"消长沉浮的命运遭际一脉;另一方面亦可略窥以"古典主义"解读中国古典传统文学这一学术问题。(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8年07期)

马骁远[9](2018)在《中国大众文艺中古典意象的同质化问题——以古装电视剧为分析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典意象是互相异质的象征符号,对它们的使用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包括时代、环境和主体状况等。然而,在中国当代的大众文艺中,对古典意象的使用趋于同质化,脱离了语境的约束,使之不受任何时空现实性的束缚,完全服务于大众的审美期待。这种情况在大众文艺作品中屡见不鲜,在古装电视剧中尤其典型。它造成了作品中相似意象的泛滥以及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脱节等后果。同质化是大众文化和现代性的产物,由市场经济、意识形态、现代人的生活和心理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尹锡南[10](2018)在《印度古典文艺理论话语建构的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古典文艺理论话语建构存在几个基本特征。首先,宗教哲学理念深刻影响了古典文艺理论建构,"原人"意象是其突出的例证;其次,印度古代智者多以数理思维方式言说文艺理论的诸多范畴、命题,影响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等领域的话语建构;各种艺术门类融会贯通、交相辉映的论述风格,形成古典文艺理论的综合色彩和味论的泛化色彩。(本文来源于《东方丛刊》期刊2018年01期)

古典文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堂立面改造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需要解决的一项复杂难题,面对新旧之间的矛盾,没有现有的古典体系能够直接对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教堂立面进行改造。文章选取阿尔伯蒂代表性的四座教堂立面改造案例,通过分析其几何性的构成,比较其前后手法的改进与差异,对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立面改造的古典几何性的转译与再现进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典文艺论文参考文献

[1].董晔,温馨.中国古典文艺中独特的审美范式——“韵”“味”内涵的转变及影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佘悦.古典的转译——以阿尔伯蒂为例探究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立面改造中的几何性[J].建筑与文化.2019

[3].杜颖.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兼具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J].北方文学.2019

[4].郭鹏.“沉着痛快”与古典文艺精神基调的变迁[N].中国科学报.2019

[5].莫岸洪.现代文艺与古典戏曲的转变与交融[N].中国艺术报.2019

[6].张斐宇.论魏晋六朝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转折[J].长江丛刊.2019

[7].王珲.从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看西方古典美学特征[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8].潘水萍.现代视域下百年文艺思潮症候再辨——对“是现实主义还是古典主义”的一种实在回应[J].学术探索.2018

[9].马骁远.中国大众文艺中古典意象的同质化问题——以古装电视剧为分析重点[J].文化研究.2018

[10].尹锡南.印度古典文艺理论话语建构的基本特征[J].东方丛刊.2018

标签:;  ;  ;  ;  

古典文艺论文-董晔,温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