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荆汉举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崔家集小学266727

摘要: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要熟练掌握计算运算的基本法则;二、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三、重视错题的分析;四、弄清算理,揭示规律;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

那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要熟练掌握计算运算的基本法则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因此,对这些基本的知识和计算法则,学生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如果这些计算法则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二、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1.抓好口算,打好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练习口算时,老师给学生计时,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老师平时一定要坚持布置好有关口算的家庭作业,并把这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能提高口算的计算能力。

2.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训练。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训练时突出重点、难点,学生犯错的几率就会降低。同时,在练习时,必须让学生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练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每一步操作变得明确、明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练习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计算的性质和运算定律,探求计算的简便方法,提高计算技能与速度。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7956。学生在掌握了简便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计算速度。

3.运用估算,准确判断计算结果,节约验算时间。在计算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这样就节约了验算时间。

当然,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要持之以恒。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因此,在计算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老师写评语指错。老师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指出错因,学生了解错误以后,把错题重做一遍,这样既改正了错误,又加深了对正确知识的巩固。

2.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

3.学生纠错本纠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4.课堂作业再反馈。老师要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四、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

1.自主动手动脑,弄清算理。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这使我想起上海某教授举过的一个例子:她在德国某小学听到一节“三角形求积”的课,学生不断在图形的摆弄中学习,竟然摆弄了很长时间,最后终于找到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因而记忆深刻。受此启发,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我让学生拿出学具——小棒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得出了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了基础。

2.老师积极引导,讲清算理。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如24×13,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两点:①24×13,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个24是多少,再求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②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的位置,“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必须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退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

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文越编选《乌申斯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48页。

标签:;  ;  ;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