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干光探测论文-甘双园

相干光探测论文-甘双园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干光探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差相干探测,光纤水听器,信噪比,灵敏度

相干光探测论文文献综述

甘双园[1](2019)在《适合于水声信号探测的外差相干光接收机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差相干探测技术是高速光纤通信中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随着光纤水听器阵列技术的发展和对水声信号检测的灵敏度、信噪比、动态范围的要求越来越高,将外差相干探测技术应用于水声信号检测中十分必要。本文对外差相干探测技术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外差相干探测系统中的噪声来源和噪声抑制方法,通过相干光通信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仿真建模和实验验证,并且搭建完整的直接探测系统作为对比,验证外差相干探测光接收机在窄带低功率信号远距离传输方面的优势。本论文研究了外差相干探测接收机的性能优化,主要工作如下:一、介绍了外差相干探测和直接探测(Intensity Modulation Direct Detection,IM/DD)系统的基本原理,探讨了EDFA(Erbiur Doped Fiber Amplifier)中ASE(Amplified Spontaneous Noise)的噪声模型,综合考虑了两种系统的噪声来源,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光器相位噪声和EDFA中ASE的噪声等对探测系统整体噪声的影响,从理论上对比分析了两种探测系统链路增益和信噪比的大小。二、通过matlab仿真软件搭建完整的仿真模型,选取合适的参数,仿真分析了激光器线宽、光滤波器、EDFA和本振光功率对两种系统总体噪声性能的影响,最后仿真结果得出结论,可以通过本振光功率实现无信噪比损失的光放大,在水声信号传输距离达到370km时,相对于IM/DD系统,外差相干探测系统的信噪比实现了 23dB的优化。叁、基于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搭建完整的实验验证系统,对两种接收解调系统进行实验结果测量并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外差相干探测系统与直接探测系统相比,微弱信号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能实现信噪比的大幅度提高,最后在接收机前输入信号光功率为-47dBm时,实现了 10dB的信噪比改善。(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5)

刘骏,唐志列[2](2013)在《低相干光干涉法进行非接触光声探测及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CT)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尤其是眼科疾病检测的临床实验及治疗中。本文首先介绍了本研究小组通过对0CT技术的改进,得到一种低相干光干涉法进行非接触光声探测的技术,可以检测并且保证在样品灵敏度最高的时候进行非接触地光声探测及成像,并且该技术已在生物组织样品中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2-06)

何宁,谢朝玲[3](2013)在《光束特性对声光偏转相干光探测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干光探测中,信号光和参考光光斑匹配以及光束特性直接影响探测效率。应用Matlab软件对高斯光斑与平顶光斑的光强分布分别进行仿真,给出两种光斑的数学特征;以声光偏转效应的相干光探测为基础,建立高斯光斑与矩形光斑迭加模型,分析了光斑大小匹配、光轴平移对相干光探测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两束光的准直性及总能量相等的情况下,矩形光斑的能量密度为高斯光斑中心位置的0.8倍时,可获得最佳重迭效率79.6%;非准直状态下信号光与本振光在光敏面的探测效率将会降低,但高斯与矩形混频时在偏离光轴±0.5mm内变化较平缓。(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李长俊,何宁,李小纳[4](2011)在《基于相干光探测的声光测频接收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采用声光信号处理的相干光探测方法,分析了声光测频原理,研究了采用相干光探测实现电磁频谱信号的前端截获,给出了提高系统瞬时测频精度和分辨率的基本措施。通过声光互作用建立衍射光栅,抑制不确定噪声和干扰信号对信号检测和频率测量带来的影响。实验证明,基于声光效应的相干光探测系统对带内随机噪声具有一定的选择和滤波作用,保证后端信号处理对辐射源信息的有利提取,增强了系统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1年07期)

蒋红艳,何宁[5](2009)在《基于声光效应的相干光探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布拉格衍射和相干光探测原理,分析了入射光和衍射光的特性及数学关系,讨论了如何利用声光偏转器实现信号处理的方法。从改善空间相干光探测效率出发,提出一种将空间光经声光衍射后注入保偏光纤的处理方法,克服了传统相干探测中光偏振态难控制的缺点,减小了外界环境对信号光和参考光合路的影响,降低了光学系统的调整环节中的难度,有效地解决了相干光探测中光束对准和偏振光的保持问题。实验证明,在保证一定的耦合光孔径和激光注入效率条件下,将空间光注入保偏光纤,削弱了背景光对合路产生的影响,使信号光和参考光偏振态和传输方向能更好保持,极大改善了空间相干光探测效率,提高了光电探测信噪比。(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郑玉洲[6](1994)在《用非相干光时延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探测有机染料LC700的布居数驰豫》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测物质的超快驰豫过程人们一般用超短激光脉冲,但采用相干时间很短的长脉冲激光同样也可以准确测量物质的超快布居驰豫时间。本实验用非相干光的时延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出了激光染料 LC700的纵向驰豫时间 T_1为77.5皮秒。(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期刊1994年01期)

叶佩弦[7](1986)在《非相干光简并四波混频与超快弛豫过程的探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凝聚态物质中,纵向和横向弛豫时间通常都很小,有时甚至远小于1ps。对于如此快速的动力学过程的探测,构成了超快过程光谱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在频率范畴中的一些非线性光谱方法,原则上可以探测低至0.1ps的弛豫过程。但结果是间接得到的,准确性不易保(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期刊1986年04期)

相干光探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CT)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尤其是眼科疾病检测的临床实验及治疗中。本文首先介绍了本研究小组通过对0CT技术的改进,得到一种低相干光干涉法进行非接触光声探测的技术,可以检测并且保证在样品灵敏度最高的时候进行非接触地光声探测及成像,并且该技术已在生物组织样品中得到了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干光探测论文参考文献

[1].甘双园.适合于水声信号探测的外差相干光接收机性能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刘骏,唐志列.低相干光干涉法进行非接触光声探测及成像[C].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3].何宁,谢朝玲.光束特性对声光偏转相干光探测效率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3

[4].李长俊,何宁,李小纳.基于相干光探测的声光测频接收机[J].光通信技术.2011

[5].蒋红艳,何宁.基于声光效应的相干光探测方法的研究[J].光电子技术.2009

[6].郑玉洲.用非相干光时延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探测有机染料LC700的布居数驰豫[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4

[7].叶佩弦.非相干光简并四波混频与超快弛豫过程的探测[J].量子电子学.1986

标签:;  ;  ;  ;  

相干光探测论文-甘双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