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动态监测论文-马文雅

无创动态监测论文-马文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创动态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葡萄糖,无创检测,微波传感,微带贴片天线

无创动态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雅[1](2017)在《葡萄糖无创动态监测的微波传感系统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实时地无创监测葡萄糖浓度在生物分析、临床监测、食品加工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葡萄糖无创动态监测系统能够对糖尿病的诊疗以及控制起到重要作用。无创动态监测实验系统主要由具有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功能的传感器、用于检测频谱信息的频谱特性分析仪、电脑这叁部分构成,具有无创、快速实时、稳定性好、简便等优点。本文自主研究设计,成功的构建了一套用于葡萄糖无创动态监测的微波传感系统。微波传感系统的构建过程,首先是通过对各种葡萄糖无创检测方法的对比,确定了基于微波传感的检测方法,再依据葡萄糖无创动态监测的原理、特点、结构和方法,对构成微波传感系统的核心部件天线进行自主设计,并且为满足葡萄糖无创动态监测的要求,选择了微带贴片天线,再根据对微波波谱信息分析的需要,先后选择N型频谱特性分析仪与T型(USB Mini频谱分析仪)作为频谱特性分析仪器,最后完成系统的初步构建。通过对葡萄糖水溶液、模拟血液、手指等进行一系列的实验,验证该系统的用于葡萄糖无创监测的可行性,得到如下结果:(1)在0-2 GHz频段下对葡萄糖水溶液、模拟血液、手指等进行连续扫频实验。发现,葡萄糖水溶液、模拟血液、手指在该频段下的扫频实验,均存在,五个特征点集。由此可得,葡萄糖的无创检测在800 MHz-2 GHz范围内存在多特征峰值。(2)提取葡萄糖水溶液实验、模拟血液实验检测结果中存在的多特征峰值,进行多元线性拟合,得到微波波谱与葡萄糖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建立了葡萄糖浓度与功率衰减值之间的关系式。(3)采用构建的微波传感系统对低浓度、低浓度梯度的葡萄糖溶液在0.8-3.8 GHz进行连续扫频实验。结果可得,微波传感系统对低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具有很好的检测作用,最低可以检测到浓度为1 mg/dL(0.056 mmol/L)的葡萄糖水溶液,证明该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4)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成功的将葡萄糖浓度与检测信号衰减值、频率之间的关系,转换为葡萄糖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基于得到的葡萄糖浓度与功率衰减值之间的关系式,对其进行算法研究和模型建立,由此初步建立了基于微波传感的葡萄糖无创动态监测实验系统。不同的关系式建立的模型不相同,但是方法是一样的,因此可以针对检测的样品的类别不同而建立不同的动态监测实验系统。(5)扩大频率范围,分别在 0.8-3.8 GHz、3.8-4.8 GHz、5.1-6.15 GHz范围内进行葡萄糖水溶液的无创检测。发现在0.8-3.8 GHz的频率范围内存在的特征频谱点集个数最多,这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该实验系统的建立,无创动态监测系统性能的实现,使得葡萄糖的无创检测方法更为智能、更为先进且更为便利,在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无创检测的方法在食品领域,为食品安全现场无损快速检测提供一种简单便捷的途径,为继续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7-12-01)

张英杰[2](2017)在《神经重症患者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及时判断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开滦总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患者,监测其发病第1、3、5、7、14天双侧大脑半球扰动系数值,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形成及发展演变过程;并结合发病1、3、7、14天头颅CT下显示的血肿体积及其周围脑水肿体积,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消退情况,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脑水肿情况的指示意义;选取开滦总医院NICU神经重症并行腰椎穿刺术的患者,测量并记录腰穿脑脊液压力值,且腰穿前监测患者大脑半球的扰动系数,并通过颅内血流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记录相应脑血管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观察腰穿脑脊液压力及PI、RI与扰动系数的相关关系,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颅内压的预测价值;此外,随访追踪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记录其发病1个月及3个月患者的改良Rakin量表评分,探讨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连续监测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24例;连续监测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组患者28例;腰椎穿刺术组患者49例,共行腰椎穿刺术58例次。2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14天内患侧扰动系数逐渐上升,发病7天左右达高峰,持续14天以上,健侧扰动系数也与患侧扰动系数趋势相同,患侧及健侧扰动系数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7,P=0.00;F=5.40,P=0.00);组内比较发病第3、5、7、14天患侧扰动系数均高于健侧(P<0.05)。3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患者发病14天内患侧扰动系数呈上升趋势,患侧及健侧扰动系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3,P=0.00;F=3.18,P=0.02);发病第3、5、7、14天患侧扰动系数均高于健侧(P<0.05)。4脑出血患者各时间组患侧扰动系数与脑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0;r=0.25,P=0.01)。5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发病1天及14天患侧扰动系数与其相应的NIHSS、GC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发病7d患侧扰动系数与相应的NIHSS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28,P=0.046);52例患者患侧扰动系数与入院时APACHEⅡ无相关关系(r=0.17,P=0.22)。6腰椎穿刺术患者扰动系数与腰椎穿刺压力值呈正相关关系(r=0.27,P=0.04);扰动系数与对应侧别各动脉PI及RI均无相关关系(P<0.05)。7 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病程第5天扰动系数越高、入院NIHSS评分越高是患者近期预后差的影响因素,入院NIHSS评分越高也是患者预后差的影响因素。结论1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均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均伴有健侧脑组织水肿。2无创脑水肿监测可间接提示患者颅内压力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3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是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入院时神经功能广泛受损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4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可较灵敏地反应神经危重症患者脑水肿程度,可作为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7)

张英杰,元小冬,赵营,吴宗武,刘顺莉[3](2016)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危重症患者脑水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及时判断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开滦总医院神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NICU)住院治疗且存在意识障碍的神经危重症患者127例,应用无创脑水肿监护仪床旁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同时记录患者GCS评分、NIHSS评分,并于发病1个月时记录患者mRS评分,分析各类患者不同监测时间点大脑半球扰动系数的波动情况及双侧半球间的差异,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重症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患侧扰动系数在发病14 d内均随着时间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F=3.45,P=0.0249;F=3.75,P=0.0225);其患侧与健侧扰动系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重症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发病2~7 d及7~14 d监测组患侧扰动系数较健侧增高>0.3。以患者预后为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脑梗死患者、GCS评分越低、患侧扰动系数和NIHSS评分越高,以及既往脑出血患者预后越差。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可相对准确地反映神经危重症患者脑水肿的轻重程度,并可为脑水肿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的判定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周其如,程银范[4](2015)在《无创动态监测甘露醇联合通腑合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研究无创动态监测甘露醇联合通腑合剂在治疗大面积梗死患者脑水肿方面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 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以甘露醇干预,实验组患者同时联合通腑合剂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治疗7 d后的脑水肿扰动系数、脑梗死病灶周围低密度容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脑水肿扰动系数、脑梗死病灶周围低密度容积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7 d后,实验组患者脑水肿扰动系数为(8.1±0.5),脑梗死病灶周围低密度容积为(10.1±0.8)mm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通腑合剂在治疗大面积梗死患者脑水肿方面的临床效果非常确切,可改善患者脑水肿症状,缩小脑梗死病灶面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5年22期)

龚放,彭明清,王世伟,李远[5](2013)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在乙型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监测仪在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炎(简称乙型脑炎)患儿的监护应用及结果分析。方法将30例乙型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初期和极期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对照组为排除了颅内病变和中枢神经疾病的患儿30例。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监测仪分别监测乙型脑炎患儿病程为初期(T1)、极期(T2)、恢复期(T3)及康复出院时(T4)4个时间段的脑干扰系数,并与颅内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对15例典型乙型脑炎患儿在病程极期时使用20%甘露醇治疗后进行6h脑干扰系数连续监测。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脑干扰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脑干扰系数低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从T1~T2脑干扰系数上升达到最大值,从T2~T4逐渐下降;未治愈乙型脑炎患儿T2~T3脑干扰系数无下降趋势;在T1和T2时间点脑干扰系数与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典型15例极期乙型脑炎患儿经20%甘露醇治疗后2~3h脑干扰系数明显降低。结论 BORN-BE无创动态监护仪可客观提示乙型脑炎患儿病程的进展和预后,在乙型脑炎发病机制研究、脱水剂选择和疗效判断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3年13期)

张苓,张泉,陈礼刚,刘亮,明扬[6](2011)在《无创动态监测在开颅术后脑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开颅术后脑水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幕上占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连续观察颅脑肿瘤开颅手术后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rebralelectrical impedance,CEI)扰动系数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术后第2~9天手术侧的CEI扰动系数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健侧及正常对照组,以5~6 d最为明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两侧相差不明显,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反映脑水肿动态变化,尤其对幕上开颅术后脑水肿的发生、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梅瑰[7](2011)在《无创动态监测甘露醇联合通腑合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BORN-BE无创脑水肿监护仪动态观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甘露醇治疗或甘露醇联合通腑合剂治疗前后脑水肿的动态演变,从而评估这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差别。方法:选取60例2009年11月-2010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脱水,观察组采用通腑合剂和甘露醇联合治疗;使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分别观察患者发病第1天治疗前30 min和治疗后30min、1h、3h、3d、5d、7d患健侧大脑半球扰动系数;发病第1d、7d进行颅脑CT扫描,观测梗死灶周围低密度容积情况;发病第1d、7d抽取静脉血检测肾功能;从而比较两组患者脑水肿扰动系数改变,治疗前后脑水肿程度比较及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1)脑水肿扰动系数:在入院第1天,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1h、治疗后30min、1h、3h脑水肿扰动系数患侧均高于健侧(P<0.01);随着病情进展,病程第7天,患、健侧扰动系数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于对照组比较,在病程的第1、3、5天,两组的扰动系数均有差异(P<0.05),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在病程第7天脑水肿扰动系数无显着差异(P>0.05)。(2)水肿程度:经颅脑CT扫描,发病后第1天,梗死灶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进展,发病后第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梗死灶周围低密度容积均较前明显增大,但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性(P<0.01)。(3)肾功能:对已有肾功能损害患者经治疗七天,实验组肾功能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肾功能有进一步损害(P<0.05)结论:(1)通腑合剂联合甘露醇能有效改善大面积脑梗死后继发性脑水肿,并防止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损害。(2) 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灵敏、准确地动态监测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程度,具有无创、实用的特点,可指导临床脑水肿的诊断及治疗。(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20)

陈国华,梅瑰,邱昕,王月古[8](2011)在《无创动态监测甘露醇联合通腑合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无创动态监测观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甘露醇联合通腑合剂对脑水肿疗效的动态演变。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脱水,观察组采用通腑合剂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水肿扰动系数改变,治疗前后脑水肿程度比较及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0min、1h、3h脑水肿扰动系数患侧均高于健侧,病程第7日患、健侧扰动系数相近。观察组在病程的第1、3、5日扰动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在病程第7日脑水肿扰动系数相近。治疗第7日,观察组梗死灶周围低密度容积均较前明显增大,但增大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已有肾功能损害患者治疗后情况稳定;对照组肾功能损害加重。结论通腑合剂联合甘露醇能有效改善大面积脑梗死后继发性脑水肿,并防止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损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1年02期)

梁锦玲,关燕琼[9](2010)在《影响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效果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影响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效果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高度重视皮肤的预处理,正确粘贴电极片,制定操作流程并加强培训,监测前向患者做好监测相关知识的宣教等处理对策,认为操作者上机前重视皮肤的预处理、正确粘贴电极片是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0年30期)

陈慧,王健,董为伟,毛思中[10](2010)在《无创脑电阻抗测定动态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评价无创脑电阻抗(cerebral electrical impedance,CEI)测定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脑水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后3 d内的46例SAH患者,采用50 kHz及0.1 mA的刺激电流进行连续CEI测定。以扰动系数(perturbative index,PI)表示CEI测定结果,PI值大于9.5,或连续3次或3次以上病灶侧与对侧的PI之差大于0.3定义为CEI异常。结果 21.7%(10/46)患者首次测定时发现双侧CEI明显升高,PI>9.5,其中7例头部CT显示全脑水肿,另3例头部CT未显示脑水肿;其余36例首次测定时CEI在正常范围,头部CT均未显示脑水肿。间隔3 d后,CEI检测发现有5例患者PI值升高明显,复查CT显示脑水肿。结论 CEI检测可较敏感地反映SAH患者脑水肿的存在,有助于及时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5期)

无创动态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及时判断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开滦总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患者,监测其发病第1、3、5、7、14天双侧大脑半球扰动系数值,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形成及发展演变过程;并结合发病1、3、7、14天头颅CT下显示的血肿体积及其周围脑水肿体积,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消退情况,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脑水肿情况的指示意义;选取开滦总医院NICU神经重症并行腰椎穿刺术的患者,测量并记录腰穿脑脊液压力值,且腰穿前监测患者大脑半球的扰动系数,并通过颅内血流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记录相应脑血管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观察腰穿脑脊液压力及PI、RI与扰动系数的相关关系,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颅内压的预测价值;此外,随访追踪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记录其发病1个月及3个月患者的改良Rakin量表评分,探讨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连续监测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24例;连续监测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组患者28例;腰椎穿刺术组患者49例,共行腰椎穿刺术58例次。2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14天内患侧扰动系数逐渐上升,发病7天左右达高峰,持续14天以上,健侧扰动系数也与患侧扰动系数趋势相同,患侧及健侧扰动系数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7,P=0.00;F=5.40,P=0.00);组内比较发病第3、5、7、14天患侧扰动系数均高于健侧(P<0.05)。3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患者发病14天内患侧扰动系数呈上升趋势,患侧及健侧扰动系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3,P=0.00;F=3.18,P=0.02);发病第3、5、7、14天患侧扰动系数均高于健侧(P<0.05)。4脑出血患者各时间组患侧扰动系数与脑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0;r=0.25,P=0.01)。5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发病1天及14天患侧扰动系数与其相应的NIHSS、GC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发病7d患侧扰动系数与相应的NIHSS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28,P=0.046);52例患者患侧扰动系数与入院时APACHEⅡ无相关关系(r=0.17,P=0.22)。6腰椎穿刺术患者扰动系数与腰椎穿刺压力值呈正相关关系(r=0.27,P=0.04);扰动系数与对应侧别各动脉PI及RI均无相关关系(P<0.05)。7 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病程第5天扰动系数越高、入院NIHSS评分越高是患者近期预后差的影响因素,入院NIHSS评分越高也是患者预后差的影响因素。结论1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均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均伴有健侧脑组织水肿。2无创脑水肿监测可间接提示患者颅内压力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3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是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入院时神经功能广泛受损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4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可较灵敏地反应神经危重症患者脑水肿程度,可作为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创动态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马文雅.葡萄糖无创动态监测的微波传感系统构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

[2].张英杰.神经重症患者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的临床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7

[3].张英杰,元小冬,赵营,吴宗武,刘顺莉.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

[4].周其如,程银范.无创动态监测甘露醇联合通腑合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

[5].龚放,彭明清,王世伟,李远.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在乙型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分析[J].重庆医学.2013

[6].张苓,张泉,陈礼刚,刘亮,明扬.无创动态监测在开颅术后脑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

[7].梅瑰.无创动态监测甘露醇联合通腑合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8].陈国华,梅瑰,邱昕,王月古.无创动态监测甘露醇联合通腑合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

[9].梁锦玲,关燕琼.影响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效果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0

[10].陈慧,王健,董为伟,毛思中.无创脑电阻抗测定动态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0

标签:;  ;  ;  ;  

无创动态监测论文-马文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