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周期论文-冯凯

采集周期论文-冯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集周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作面无线监测系统,热电能量收集,路由协议,能量补充模型

采集周期论文文献综述

冯凯[1](2019)在《基于能量采集的井下无线监测系统生命周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矿山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监测设备及装置安装到煤矿井下巷道中,以此满足煤矿不断增长的矿山安全监测需求。但是,与煤矿井下的普通巷道不同,井下工作面是一个随着开采的推进而动态变化的空间,在此布置的无线的节点只能采用电池供电,且布置后节点由于所处条件差,无法更换电池,导致无线网络生命周期短,因此目前为止,并没有在煤矿工作面的成功应用案例。基于此,本文对煤矿井下无线监测系统的生命周期优化方法展开研究,从工作面能量收集方法和低功耗路由协议设计两个方面来延长无线节点的生命周期。首先,本文对可用于能量收集的环境能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井下工作环境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收集的井下综采工作面无线网络模型。该模型基于采煤机减速箱上布置的移动路由节点作为转发核心,该节点可以获取机器表面的热量转为自身电量,并携带或转发移动路径上其它无线传感器节点信息,减少无线节点多跳通信的次数和转发节点工作时间,从而达到全网的能量均衡,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其次,为移动节点设计了一种能量收集装置。本文基于温差发电片及升压管理模块设计了一种井下设备表面温差的热电能量收集装置,并利用该装置为锂离子电池供电。试验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够在低至100mV时持续能量采集;采用风冷或水冷散热方式,可使温差发电片的稳定输出功率提高几十倍;采用bq25505升压管理模块收集温差热能,可使锂电池的放电工作时间显着提高,并且该模块的能量转化效率可达67%。最后,根据井下综采工作面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能量采集的分簇多跳路由协议EHCM。该协议利用采煤机上能够收集温差热能的移动路由节点,对工作面上监测节点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和设定的阈值比较后进行存储或转发。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有效的平衡和减少网络节点的能耗;还提出一种分层次的能量补充模型,可以进一步的均衡监测节点的剩余能量,对剩余能量较少的节点进行能量补充,避免局部节点过早死亡,从而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新琳[2](2018)在《基于工作周期优化的能量采集节点的功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网络WS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中,节点受到能量限制,因此,需通过功率管理技术有效地使用电池。而能量采集是补给电池能量的有效方式。为此,针对能量采集节点,提出功率控制算法,记为CLPM-PTPC(Close-Loop Power Manager-Predictiv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ler)。CLPM-PTPC算法是通过联合工作周期的优化和传输功率控制,实现节点功率的管理。CLPM-PTPC算法先利用闭环功率管理CLPM(Close-Loop Power Manager)调整传输任务的工作时期,再依据功率控制器PTPC(Predictiv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ler)调整发射功率,使得传输功率能够实时地依据无线信道环境调整。实验数据表明,与基于固定传输功率算法相比,CLPM-PTPC算法的能量效率提高了约15%。(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群连[3](2018)在《长周期大地电磁采集系统优化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勘探深度也逐年增加。但面向深部探测领域中,可使用的探测手段较少,仅有强地震信号与长周期大地电磁信号可穿透地下巨厚的岩石,完成对地下地质构造、电性信息的有效采集。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以其低成本、探测深度深的优点,已发展成为深部探测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长周期仪器野外施工条件复杂,信号微弱且干扰严重,为此对长周期大地电磁采集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长周期大地电磁采集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块进行优化设计,明确系统采集指标,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并针对电场、磁场信号特点主要进行了以下优化研究工作:1、针对长周期电场信号微弱、含有较高共模电平、射频干扰严重以及传统电场信号采集数据信噪比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场信号采集方法,并应用自稳零、斩波及漂移抑制技术实现了低噪声、低漂移电场信号采集模块硬件设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提高了电场采集数据信噪比与测量精度。2、针对长周期磁场信号动态范围大,且磁场信号中包含静态分量和交变分量特点,传统磁场采集方法对交变分量采集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以双核同步采集技术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磁场信号采集方法,采用大信号采集通道与小信号采集通道同步测量,实现了在大动态范围下对磁场信号交变分量的高精度采集。3、为保证长周期系统中电场、磁场数据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板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设计了基于GPS秒脉冲、数据FIFO、系统MCU采集程序,分为电场、磁场和控制程序叁部分。为方便仪器系统调试与数据处理,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数据存储、读取、显示系统操作软件。4、进行了系统测试和对比实验。电场采集模块测试结果表明在长达20000s的时间内,具有6.71μV的直流偏置噪声,峰峰值噪声为1.4μV且无明显漂移。噪声频谱优于-156dB,结合高精度采集技术,当极距为100m时,可采集分辨的电场信号达到了0.16μV/km。磁场动态范围测试结果表明对磁场信号的采集精度可达0.069nT。并与国外LEMI-417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场、磁场信号采集曲线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系统采集电场、磁场数据的准确性,满足长周期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的基本需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浩[4](2018)在《基于设备生命周期的自适应数据采集与故障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复杂工艺应用于自动化焊接柔性生产线中的焊接设备,焊接设备故障的可能性也随之提升,而突发故障导致的计划外停机维修,不但造成部分焊接生产线的停滞以至于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而且错过了最好的维修契机进而增加了维修成本和维修难度。因此针对焊接设备设计合理的监测系统,在无人职守时仍能通过网络方式实时远程监测设备状态,预估设备运行趋势进行故障预测,对于提升焊接设备的可靠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设备远程监测系统无针对性地采用等时间间隔的数据采集方式,不仅浪费有限的带宽及存储资源,而且在设备状态拟合精度上存在缺陷。同时,传统的设备监测系统亦很少考虑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阶段变化表现,采集的数据没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影响了对设备故障预测的准确度。本论文依托于四川省科技计划“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生命周期管理智能维修及远程监控系统”项目(编号:2017GZ0060),以汽车制造焊接柔性生产线的焊接设备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的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的缺陷进行改进,本论文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设备故障率曲线,引入生命周期理论,划分设备生命周期阶段,并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依据历史监测数据估计HMM模型参数,通过对焊接设备常发故障分析,选取焊接设备数据监测点,通过监测数据判定设备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并确定其影响因子。其次,通过分析监测到的数据平稳度,并结合设备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因子,自适应调整数据采集间隔,采集更具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设备状态数据,从而在合理利用带宽和存储资源的基础上亦有利于进行较为准确的设备状态拟合。最后,根据自适应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及设备所处生命周期的影响因子,对ARIMA-SVR组合预测模型进行改进,修正预测残差,对设备状态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与设置的标准阈值进行对比判定故障发生,为预防性维护提供参考。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实现焊接设备故障自适应数据采集与预测的监测系统软件开发,验证了所研究内容的适用性与可行性。本研究内容对设备监测系统的改进及故障预测优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任鹏[5](2017)在《长周期大地电磁场源信号采集电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法是重要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之一,其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上世纪末,众多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以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为主的深部探测计划,我国于2008年启动“深部探测专项”,以扩大资源的获取空间。目前国内研究长周期大地电磁仪器的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吉林大学,国内主要使用进口的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系统,国外很多长周期大地电磁系统都严格限制对我国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深部探测计划的进程。“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启动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专项,希望突破深部资源勘探技术方面方面的壁障,本论文来源于“863”重大仪器专项——长周期分布式大地电磁观测系统(2014AA06A612)。长周期大电磁信号微弱,信号周期极长,而且需要解决闪烁噪声的影响,因此本论文设计了基于斩波原理器件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场源信号采集电路,实现高分辨率、高稳定性、低噪声、低漂移采集电路设计。采集电路分为输入保护电路、输入匹配电路、滤波电路、程控增益电路、模数转换器电路、数模转换器反馈补偿电路和FPGA控制器电路等七部分。数模反馈补偿电路通过数模转换电路和减法电路能够有效补偿前端输入信号的背景场,剩下动态变化的交流分量,然后通过环路中的程控增益控制电路对该交流量进行放大,提高环路增益和信噪比,增大模数转换器的有效分辨率。使用FPGA作为控制器,采用并行处理方式实现多通道信号高精度同步采集和处理。采用堆迭的方式开发了两套样机,按照准校准规范对样机进行校准测试、噪声测试、道间串扰测试和通道一致性测试,同时与LEMI-417系统进行了野外对比实验。使用最小二乘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样机进行了分段校准,测试表明电场信通道噪声有效值最大为0.4uV,磁场通道噪声有效值最大为0.08nT,样机的道间串扰和通道一致性等指标都达到设计指标要求。野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论文采集电路研制的LMT仪器获取的资料与LEMI-417系统获取的资料经相同软件处理后,电阻率结果高度一致。(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曹淑俊[6](2017)在《320排CT前瞻性冠状静脉两种延迟采集方法及心动周期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迅速发展,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患者动脉内钙化斑块、软斑块,管腔内狭窄的检查技术趋于成熟,而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包括导管射频消融、人工起搏、心脏逆行灌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断发展及普及,冠状静脉成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一次CT检查能提供冠状动脉及静脉的影像学信息,是如今CT检查的一种趋势,而静脉成像的具体延迟时间尚未明确。本研究目的是通过Toshiba320排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下分别用两种静脉延迟采集方法对心脏进行一次检查完成冠状动脉、静脉的分别成像,比较两种方法及心脏收缩、舒张期对冠状静脉的显示质量和显示率的影响。从而建立一种可对心脏进行一次检查完成冠状动脉、静脉的分别成像的方法。实验方法是将50例临床需要进行冠状动、静脉CT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扫描组:22例患者连续扫描5个心动周期,前面3个心动周期用于冠状动脉成像,最后1-2个心动周期用于冠状静脉重建;延迟5s组:28例先扫描1-2个心动周期用于冠状动脉成像,延迟5s后再扫描1-2个心动周期用于冠状静脉重建,静脉重建时相选择代表心脏收缩的时相35%R-R间期及代表心脏舒张时相的75%R-R间期,将重建后的数据传至HP LP3065 Monitor后处理工作站,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在双盲下用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测量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心大静脉(great cardiac vein,GCV)、心中静脉(middle cardiac vein,MCV)、左室后静脉(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vein,LPV)管腔的CT值及管径的大小。分别用t检验(95%可信区间)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扫描模式静脉显示质量和显示率,及心脏收缩和舒张期对冠状静脉管径的影响。显示率评分标准:血管对比差,边缘毛糙为小于等于2分;血管对比好,部分区域显示不清或边缘毛糙为3分;冠状静脉窦及一级属支对比度好,管壁光滑为4-5分。评分≥3分者占总数的比例为显示率。运用血管分析法分别于收缩期和舒张期测量冠状窦口(Coronary sinus orifice,CSO)及心大静脉(GCV)、心中静脉(MCV)、及左室后静脉(LPV为多支者选取较粗大一支分析)等属支汇入处的平均管径、横截面积,35%、75%R-R间期管腔内的CT值。评价上述测量值在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其变化率[变化率=(收缩期值-舒张期值)/收缩期值×100%]。实验结果显示为延迟5s的扫描方案75%R-R间期静脉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CT值分别是(280.23±89.86)HU、(249.77±98.70)HU、(228.86±82.34)HU、(252.36±82.74)HU;35%R-R间期静脉CT值分别为(258.86±81.43)HU、(260.09±91.00)HU、(262.23±90.25)HU、(264.95±65.60HU。连续扫描5个心动周期的扫描方案75%间期静脉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CT值分别是(347.38±107.52)HU、(333.39±89.63)HU、(302.07±97.40)HU、(326.46±110.13)HU;35%R-R间期静脉CT值分别为(325.67±100.82)HU、(342.50±89.07)HU、(330.26±102.07)HU、(319.54±101.52)HU。上述数据表明延迟5s的静脉扫描方案较连续扫描5个心动周期的静脉管腔内CT值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窦及其属支管径、面积收缩期均大于舒张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窦在舒张期(75%R-R间期)的CT值高于收缩期(35%R-R间期),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而心中静脉及左室后静脉在收缩期(35%R-R间期)CT值较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心中静脉的CT值在收缩期和舒张期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冠状静脉系统在两种扫描方法的总体显示率为: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在收缩期及舒张期的显示率均为100%,左室后静脉在收缩期及舒张期的显示率均为90%,数据显示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在收缩期及其舒张期的显示率均较高。结论,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静脉成像时连续采集方案和延迟5s采集方案冠状静脉总体显示率均较高,但是延迟5s采集方案可以得到更高的冠状静脉显示质量;此外,静脉窦及其属支在收缩期的管径及面积明显大于舒张期。(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期刊2017-03-01)

李康乐,邢林[7](2016)在《航空发动机转速变周期采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系统中,发动机转速采集功能非常重要。转速信号作为参与控制计算的重要信号,对信号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除了控制功能,数字电子控制系统需要具备发动机相关数据统计等功能。此类功能对信号能够采集的范围往往比控制对信号的范围要求要大。在特定的硬件资源条件下,如何能在满足控制计算要求的同时保证其它功能对转速信号采集的要求,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8254芯片的变采样周期的转速采集方法,满足控制系统对转速信号采集的所有要求。(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6 IEEE Chinese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Conference (IEEE CGNCC2016)》期刊2016-08-12)

高嵩,邹海春,任鹏,陆仡崴,卞江伟[8](2016)在《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中电场信号采集电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中,探测的大地电场信号频率低、频带宽、能量弱、幅度小且易受环境噪声的影响。为了提高大地电场信号的测量精度,基于STM32微处理器,以TI公司的运算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相结合,搭建了由增益放大器、低通滤波器、差分驱动器、高精度Δ-∑A/D转换器和微处理器组成的一种长周期大地电场信号数据采集电路。测试表明,采集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满足电场信号采集要求。(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邹海春[9](2016)在《长周期大地电磁信号采集器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日益加快,但是对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内部却知之甚少。因此,全球科学家一直不懈努力地开展地球深部探测研究,目前在勘探地球物理领域,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Long Period Magnetotelluric,简称LMT)已经成为研究地球深部构造的重要手段,通过测量不同频率的大地电磁场信号能够获取地球内部不同深部的电性信息,从而反映地质构造。而想要真实有效地反映地球内部电阻率特性、地质构造等信息,性能优越的高精度、稳定可靠的观测仪器是获取大地电磁有效信息的保障,也是后期数据处理的基础。然而,我国还没有商品化的长周期大地电磁仪器,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近几年多采用LEMI-417仪器和RC_MTMV数据预处理软件系统来进行地球深部构造研究,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深部探测研究的发展,而且此仪器设备开发年代久远,在部分性能指标和操作便捷性上都还有提高的空间。为了满足我国深部探测的需求,开展地球深部探测研究和自主研发相关探测设备,将为探索地球内部构造及其运动规律、开辟地球深部找矿空间和预防地质灾害提供技术保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长周期大地电磁仪器观测天然电磁场信号频率低、振幅小,野外观测条件复杂,各种电磁干扰严重,观测周期长,要求仪器具有更强的噪声抑制能力、极低的温漂和时漂特性,以及较低的功耗水平。本论文选题来源于863重大项目课题——长周期分布式大地电磁观测系统(2014AA06A612),对观测系统中信号采集器开展了设计研发工作,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FPGA和ARM相结合的LMT信号采集器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LMT信号特征、基本原理和观测方式的研究,以及参考国内外主要仪器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提出了信号采集器的技术需求和设计方案。(2)设计及研发了带电位补偿的具有低噪声、低漂移特性的五通道电磁信号采集模拟电路。主要设计了基于斩波(自稳零)运算放大器ADA4528的五通道信号调理电路;基于高精度24位模数转换器ADS1281的采集电路;基于16位数模转换AD5542芯片和减法器实现的电位补偿电路;基于PGA281的程控放大电路,根据输入信号自适应的改变增益,提高了模数转换电路对信号的采集分辨率。(3)完成了基于FPGA和ARM相结合的数字控制电路。充分利用FPGA器件的I/O资源丰富、时钟频率高、延时少具有同步时序逻辑控制等特性,建模实现了对五通道电磁场输入信号的逻辑控制、数据处理和传输等,也解决了多通道数据采集时序不能同步和采样丢帧的问题。结合ARM灵活的计算控制能力和完善的外围接口,基于低功耗ARM处理器STM32芯片和外围扩展数字模块(SD卡模块、GPS模块、TFT液晶、WiFi模块等)编程实现了基于FatFs文件系统和SD卡的数据存储,基于GPS的授时定位系统,基于TFT的人机交互界面,基于WiFi的无线监控功能。(4)对LMT信号采集器样机进行了系统性能测试。噪声测试表明信号采集器中磁场信号采集通道在±10,000nT(±10V)双极性单端输入下有0.8nT的峰峰值噪声,电场信号采集通道在±250mV差分输入下具有2μV左右的峰峰值噪声。各通道误差测试低于0.01%,线性度误差低于0.07‰,串扰抑制比高于110dB,通道一致性高达99.8%。结果表明信号采集器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设计需求。(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4-25)

高峰,张哲,彭海龙,赵珍仪,杨鹏辉[10](2016)在《不同采集周期对立管排水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4层高的试验塔上,分别采用瞬间流测试法和定流量测试法对系统高度为11层的DN110普通单立管系统(PVC-U)进行排水能力测试,数据采集周期分别设定为20、50、200、500ms,分析了采集周期对排水系统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相同排水工况下数据重现性较高的3次试验为分析对象、以平均值法作为数据处理基本方法时,无论是瞬间流排水还是定常流排水,数据采集周期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均较小。此外,在深入分析系统最大负压所在楼层的压力波动情况的基础上,证实了瞬间流排水条件下采集周期过大会导致采集过程中系统压力波动的最不利峰值出现遗漏,进而影响试验数据的重现性;同时提出了定流量排水条件下的楼层压力波动曲线的孤立峰值需要进行过滤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5期)

采集周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无线传感网络WS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中,节点受到能量限制,因此,需通过功率管理技术有效地使用电池。而能量采集是补给电池能量的有效方式。为此,针对能量采集节点,提出功率控制算法,记为CLPM-PTPC(Close-Loop Power Manager-Predictiv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ler)。CLPM-PTPC算法是通过联合工作周期的优化和传输功率控制,实现节点功率的管理。CLPM-PTPC算法先利用闭环功率管理CLPM(Close-Loop Power Manager)调整传输任务的工作时期,再依据功率控制器PTPC(Predictiv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ler)调整发射功率,使得传输功率能够实时地依据无线信道环境调整。实验数据表明,与基于固定传输功率算法相比,CLPM-PTPC算法的能量效率提高了约1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集周期论文参考文献

[1].冯凯.基于能量采集的井下无线监测系统生命周期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张新琳.基于工作周期优化的能量采集节点的功率控制[J].传感技术学报.2018

[3].刘群连.长周期大地电磁采集系统优化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8

[4].张浩.基于设备生命周期的自适应数据采集与故障预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5].任鹏.长周期大地电磁场源信号采集电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6].曹淑俊.320排CT前瞻性冠状静脉两种延迟采集方法及心动周期对图像质量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7

[7].李康乐,邢林.航空发动机转速变周期采集方法研究[C].Proceedingsof2016IEEEChineseGuidance,NavigationandControlConference(IEEECGNCC2016).2016

[8].高嵩,邹海春,任鹏,陆仡崴,卞江伟.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中电场信号采集电路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

[9].邹海春.长周期大地电磁信号采集器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10].高峰,张哲,彭海龙,赵珍仪,杨鹏辉.不同采集周期对立管排水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6

标签:;  ;  ;  ;  

采集周期论文-冯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