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蛋白酶论文-尹春筱,李江,徐玲玲

耐高温蛋白酶论文-尹春筱,李江,徐玲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高温蛋白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嗜热菌,蛋白酶,发酵条件,分子鉴定

耐高温蛋白酶论文文献综述

尹春筱,李江,徐玲玲[1](2019)在《一株产高温蛋白酶嗜热菌A-2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为从云南腾冲热泉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产高温蛋白酶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驯化培养,用以探究该菌株的生长条件及酶学特性,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能够分解脱脂奶粉产蛋白酶的菌株,应用常规方法液体培养菌体,探究温度、pH、碳源、氮源对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并采用福林酚法测蛋白酶活性。并提取蛋白酶液对酶的最适pH、温度以及热稳定性、pH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含脱脂奶粉的固体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产蛋白酶菌株A-2,经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知该菌种属于Aneurinibacillus属。酵母粉、葡萄糖、55℃、pH值7.5分别为菌株生长的最适氮源、碳源、温度和pH。此外该菌株所产的蛋白酶最适温度为60℃,在pH值7~9具有较好的酶活性。因此,该菌株为嗜热芽孢杆菌,所产的碱性蛋白酶具有较高的耐受温度和pH稳定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7期)

侯小珊[2](2019)在《高温蛋白酶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在固态发酵菜籽粕制备多肽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菜籽粕是压榨生产菜籽油的副产物,富含优质的植物蛋白,其水解产物菜籽多肽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降血压等功效。目前,菜籽多肽的制备一般使用蛋白酶水解或中温微生物发酵法,但是,酶制剂价格昂贵,中温发酵需要消耗大量蒸汽资源对发酵底物与设备进行彻底灭菌,同时菜籽蛋白经高温高压灭菌易变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菜籽蛋白的转化效率。利用高温蛋白酶产生菌对菜籽粕高温固态发酵,能有效抑制发酵基质中嗜温污染微生物的生长,可实现不灭菌底物直接发酵,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增加底物利用率、提高菜籽多肽产量。本论文首先从菜籽粕中筛选出能高效水解菜籽蛋白的高温菌,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以验证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制备多肽的可行性;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筛出菌以提高蛋白酶活力,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制备多肽的工艺参数;最后运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初步探究ARTP诱变出发菌高产高温蛋白酶潜在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高温与中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底物中菌落总数的差异,初步探究高温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温发酵可显着减少基质中嗜温微生物的生物量。采用水解圈初筛与蛋白酶活力复筛的方法,成功从菜籽粕中筛选出一株产高温蛋白酶菌株,命名为RM-2,其蛋白酶活力可达25.50 U/mL,经16S rRNA基因测序,表明菌株RM-2属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条件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基质中的细菌群落组成与丰度,进一步验证高温发酵的可行性,并确定发酵优势菌种。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相比中温发酵,基质中的操作归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减少了37.5%,且高温发酵优势菌种为土(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其相对丰度为72.83%;经Beta-多样性分析,组间样本存在较大差异,对高温发酵组产生显着性影响的物种为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3)以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为出发菌,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进行诱变,筛选出高产高温蛋白酶突变菌。结果表明,在通气量为10 SLM(标况下升每分钟,Standard Litre per Minute)、功率为100 W、诱变时间为5 s的条件下,ARTP诱变致死率可达90.5%,并在此条件下以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K值)为初筛指标、蛋白酶活力为复筛指标,筛选出一株产酶活力较高且能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A75,其蛋白酶活力达到32.09 U/mL,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25.62%。(4)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突变菌株A75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制备多肽的工艺参数。结果发现在每20 g不含水发酵基质中接种10~7 CFU菌量、发酵时间65 h、料液比1:1.6(g/mL)、发酵温度55℃、麸皮添加量20%(W/W)、MgSO_4添加量0.1%(W/W)的条件下,菜籽多肽得率达到最大值6.78%,且小分子蛋白组分与总氨基酸含量较未发酵组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5.17%和16.47%。(5)初步探究ARTP诱变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机制。通过扫描电镜发现相对于出发菌株RM-2,突变菌株A75的菌体变为短杆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发现突变菌株A75共发生了343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非同义突变位点,涉及的基因有121个,将差异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在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eggNOG(evolutionary genealogy of genes:Non-supervised Orthologous Groups)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发现有较多的差异基因参与氨基酸的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组成以及氮化合物的代谢等过程中,说明ARTP诱变仪处理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时,活性粒子可能穿透了细胞膜,使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菌体蛋白酶的表达。(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尹春筱[3](2018)在《产高温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泉具有高温的环境特点,其中蕴含多种嗜热微生物,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生理机制和独特基因的物种,是发现未知或具有特殊功能酶类的理想场所。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在酶学性质的研究中有很长的历史。蛋白酶同样也是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应用广泛,但当前存在着热稳定性差的局限性。本研究课题以腾冲热泉中收集到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分离,筛选,基因组学等方法对嗜热原核微生物展开研究。本实验研究中,针对从云南腾冲热泉取得的水样进行产酶功能筛选,得到一株表达高温蛋白酶的菌株。首先对其进行驯化培养,主要是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能够分解脱脂奶粉产蛋白酶的菌株;同时探究温度、pH、碳源、氮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最后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蛋白酶活性,并对酶的最适pH、温度以及热稳定性、pH稳定性进行测定研究。实验结果筛选得到一株产蛋白酶菌株,经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得到该菌株是Aneurinibacillus属。菌株生长的最适氮源、碳源、温度和pH分别为酵母粉、葡萄糖、55℃、pH 7.5。此外该菌株所产的蛋白酶最适温度为60℃,在pH7~9具有较好的酶活性。因此筛选得到的菌株为嗜热芽孢杆菌,所产的碱性蛋白酶具有较高的耐受温度和pH稳定性。采用PCR技术克隆比对后确定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r,连接表达载体,构建pET-28a-spr原核表达载体,转化Trans1克隆感受态细胞,将验证成功的阳性克隆转化BL21大肠杆菌,17℃下IPTG诱导表达,破碎细胞,与空载对比后测定酶活。经测序表明,该蛋白酶基因为丝氨酸蛋白酶,全长1206bp,编码含有400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蛋白,等电点为5.3,蛋白酶分子量约为42kDa。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相比,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可以有效的将重组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构建PHY-spr表达载体,在Trans1感受态细胞中克隆,再转入SCK6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利用配制好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72h,与空载对照测定酶活。以腾冲热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热泉微生物的研究可加强我国对高温热泉微生物与高温酶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8-06-10)

薛刚,陈利娟,吴斌,何冰芳[4](2015)在《ARTP诱变选育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及其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温环境土样中筛选的产高温蛋白酶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TP1-5,产酶活力达到33200U/m L,为出发菌株的1.56倍。通过乙醇沉淀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高温蛋白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蛋白酶为高温碱性丝氨酸蛋白酶,酶的最适p H为10.0,最适反应温度为60℃,具有较好的p 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均具有很高的耐受性,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李曹龙[5](2014)在《产高温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疆吐鲁番地区土样中分离筛选获得176株菌株,进行产酶功能筛选,获得一株产高温蛋白酶菌株,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RNA初步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将其命名为BacillustequilensisC9。对该菌株所产蛋白酶进行酶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菌株C9所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是55℃,80℃处理30min后,该酶仍保留1%的酶活,最适作用pH是9.0,该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较好;不同的金属离子处理后,Fe2+具有激活作用。对该菌株进行摇瓶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该菌株产酶的主要因素是葡萄糖含量、装液量和接种量。在PB试验筛选获得主效应因子后,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获得该菌株的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为:葡萄糖含量1.3%,装液量45ml,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其酶活为86.17U/ml,与未优化时相比酶活提高了2.1倍。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蛋白酶基因apr,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序列分析,构建pET-28a-apr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37℃下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测定酶活。测序结果表明,该蛋白酶基因apr全长1098bp,与BacillussubtilisaprE(AB734697)有98%的同源性,编码含有299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蛋白,是易溶、亲水性较强的蛋白,属于Peptidases_S8_S53superfamily蛋白家族,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29kDa,蛋白酶酶活为28.4u/mL。运用包涵体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该蛋白,进行动力学研究表明,在以干酪素为底物,pH7.2温度45℃条件下,芽孢杆菌BacillustequilensisC9蛋白酶的Vmax为130.12umol/L﹒min,Km为0.655g/L。通过自然界分离选育的微生物菌群,由于突变率低,突变幅度小,很难获得高产菌株,利用诱发突变处理是最为可靠的微生物菌种选育方法。本研究采用紫外与NTG复合诱变育种,获得一株高酶活菌株N-12,与原始出发菌株相比,其酶活提高12.68%。(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4-06-01)

朱泓,王一明,林先贵[6](2014)在《响应面模型分析高温蛋白酶菌株增殖和产酶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方法】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叁因素叁水平响应面实验,对比分析了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Y25发酵过程中细菌生长与产酶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表明,细菌生长与产酶的关系在各因素交互影响下变化显着。在中低水平的有机氮源添加条件下,细菌的大量繁殖显着抑制了蛋白酶产量,而在高水平的有机氮源添加条件下,细菌量的增长对产酶的作用由抑制转为促进。【结论】该结果表明,产酶诱导物有机氮源豆制品废渣的添加很可能显着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群体中产酶菌的比率,而在没有合适诱导物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细菌量并不能有效提高蛋白酶产量。(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4年05期)

朱泓,王一明,林先贵[7](2014)在《一株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产酶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株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Y25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与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各因子对产酶影响从高到低为:豆饼粉、葡萄糖、硫酸镁、麸皮、磷酸氢二钠、氯化钙。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基组成优化,将豆饼粉、麸皮混合氮源改为以豆饼粉为单一氮源进行蛋白酶发酵。单因素试验发现,在单一氮源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各因子对产酶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豆饼粉、葡萄糖、氯化钙、磷酸氢二钠。除微量氯化钙外,金属盐,尤其是金属硫酸盐的添加对产酶有显着抑制作用。此外,培养初始pH和培养时间对产酶有显着影响,接种量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绘制120 h产酶曲线发现,BY25产酶曲线为双峰,产酶曲线顶峰出现在发酵后72 h,优化后BY25发酵培养基各组分添加量为豆饼粉60 g/L、葡萄糖60 g/L、氯化钙0.5 g/L、磷酸氢二钠4 g/L,接种量为4.5%~5%,初始培养pH为8.0。优化产酶培养基和产酶条件后,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101.1μmol/(min·mL)。(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朱泓,王一明,林先贵,高云才[8](2013)在《高温蛋白酶生产菌BY25不同培养基下产酶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产酶细菌,在环境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一株产高温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BY25为研究对象,比较添加不同有机氮源的产酶培养基进行发酵时,各处理中枯草芽孢杆菌胞外蛋白酶的组成和产量的差异;并对不同培养基发酵液的粗酶液组分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和明胶酶谱检测。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Y25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会出现差异性产酶,产酶培养基中添加麸皮有利于中性金属蛋白酶(Npr)的产生,而添加豆饼粉则有利于枯草菌素(Apr)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3年05期)

郑朝成,周立祥[9](2012)在《污泥中一株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酶是水解蛋白质肽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可将蛋白质分解、转化为氨基酸,从而被动植物体直接吸收利用.基于此,以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材料,通过观察水解圈大小和蛋白酶活性测定等方法,从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TC16.同时,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rDNA序列的比对分析结果发现,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发现,从该污泥中分离得到的菌株TC16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最高可达621U·mL-1.研究表明,与其他芽孢杆菌属菌株相比,TC16菌株分泌的蛋白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且具有较宽范围的pH和温度耐受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吕明生,王淑军,刘姝,房耀维,陈丽[10](2011)在《一株来自深海的嗜热球菌产高温蛋白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深海古菌Thermococcus sp.HJ21产高温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 H分别为100℃和p H8.0。100℃及以下酶的热稳定性较好,在80℃和100℃保温2.5h后该酶仍具有80%以上的活性,但120℃保温2.5h后残余酶活几乎为零。在p H 7.0-9.0该酶比较稳定,并且在p H9.0的缓冲液中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Ca2+,Mn2+,Co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其他离子Ag+,Hg2+,Zn2+,Pb2+,Ba2+,K+,Cu2+,Fe3+,Al3+,Mg2+,Na+则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尿素对酶几乎没有影响,但SDS,DTT,N-亚胺,叁氯乙酸,EDTA,碘乙酸都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Intelligence(ICMI 2011 V4)》期刊2011-07-25)

耐高温蛋白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菜籽粕是压榨生产菜籽油的副产物,富含优质的植物蛋白,其水解产物菜籽多肽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降血压等功效。目前,菜籽多肽的制备一般使用蛋白酶水解或中温微生物发酵法,但是,酶制剂价格昂贵,中温发酵需要消耗大量蒸汽资源对发酵底物与设备进行彻底灭菌,同时菜籽蛋白经高温高压灭菌易变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菜籽蛋白的转化效率。利用高温蛋白酶产生菌对菜籽粕高温固态发酵,能有效抑制发酵基质中嗜温污染微生物的生长,可实现不灭菌底物直接发酵,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增加底物利用率、提高菜籽多肽产量。本论文首先从菜籽粕中筛选出能高效水解菜籽蛋白的高温菌,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以验证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制备多肽的可行性;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筛出菌以提高蛋白酶活力,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制备多肽的工艺参数;最后运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初步探究ARTP诱变出发菌高产高温蛋白酶潜在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高温与中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底物中菌落总数的差异,初步探究高温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温发酵可显着减少基质中嗜温微生物的生物量。采用水解圈初筛与蛋白酶活力复筛的方法,成功从菜籽粕中筛选出一株产高温蛋白酶菌株,命名为RM-2,其蛋白酶活力可达25.50 U/mL,经16S rRNA基因测序,表明菌株RM-2属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条件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基质中的细菌群落组成与丰度,进一步验证高温发酵的可行性,并确定发酵优势菌种。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相比中温发酵,基质中的操作归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减少了37.5%,且高温发酵优势菌种为土(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其相对丰度为72.83%;经Beta-多样性分析,组间样本存在较大差异,对高温发酵组产生显着性影响的物种为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3)以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为出发菌,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进行诱变,筛选出高产高温蛋白酶突变菌。结果表明,在通气量为10 SLM(标况下升每分钟,Standard Litre per Minute)、功率为100 W、诱变时间为5 s的条件下,ARTP诱变致死率可达90.5%,并在此条件下以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K值)为初筛指标、蛋白酶活力为复筛指标,筛选出一株产酶活力较高且能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A75,其蛋白酶活力达到32.09 U/mL,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25.62%。(4)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突变菌株A75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菜籽粕制备多肽的工艺参数。结果发现在每20 g不含水发酵基质中接种10~7 CFU菌量、发酵时间65 h、料液比1:1.6(g/mL)、发酵温度55℃、麸皮添加量20%(W/W)、MgSO_4添加量0.1%(W/W)的条件下,菜籽多肽得率达到最大值6.78%,且小分子蛋白组分与总氨基酸含量较未发酵组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5.17%和16.47%。(5)初步探究ARTP诱变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机制。通过扫描电镜发现相对于出发菌株RM-2,突变菌株A75的菌体变为短杆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发现突变菌株A75共发生了343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非同义突变位点,涉及的基因有121个,将差异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在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eggNOG(evolutionary genealogy of genes:Non-supervised Orthologous Groups)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发现有较多的差异基因参与氨基酸的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组成以及氮化合物的代谢等过程中,说明ARTP诱变仪处理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时,活性粒子可能穿透了细胞膜,使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菌体蛋白酶的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高温蛋白酶论文参考文献

[1].尹春筱,李江,徐玲玲.一株产高温蛋白酶嗜热菌A-2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2].侯小珊.高温蛋白酶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在固态发酵菜籽粕制备多肽中的应用[D].江苏大学.2019

[3].尹春筱.产高温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东华理工大学.2018

[4].薛刚,陈利娟,吴斌,何冰芳.ARTP诱变选育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5].李曹龙.产高温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

[6].朱泓,王一明,林先贵.响应面模型分析高温蛋白酶菌株增殖和产酶关系[J].微生物学通报.2014

[7].朱泓,王一明,林先贵.一株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产酶条件的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朱泓,王一明,林先贵,高云才.高温蛋白酶生产菌BY25不同培养基下产酶差异研究[J].土壤.2013

[9].郑朝成,周立祥.污泥中一株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J].环境科学学报.2012

[10].吕明生,王淑军,刘姝,房耀维,陈丽.一株来自深海的嗜热球菌产高温蛋白酶的研究[C].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chineIntelligence(ICMI2011V4).2011

标签:;  ;  ;  ;  

耐高温蛋白酶论文-尹春筱,李江,徐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