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苯胺酸论文-孟玲宇

呋喃苯胺酸论文-孟玲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呋喃苯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呋喃苯胺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老药新用

呋喃苯胺酸论文文献综述

孟玲宇[1](2013)在《利尿药呋喃苯胺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尿药呋喃苯胺酸是作用机制确切的强效利尿药,是减轻或消除心、肝、肾等各型水肿的常用药,也用于多种非水肿疾病的治疗。本文通过检索文献,结合临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探讨呋喃苯胺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希冀老药新用在临床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08期)

李锦春,谭勋,潘家强,孙卫东,刘艳娟[2](2006)在《添加呋喃苯胺酸对低温诱导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的发病率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40羽肉鸡于14日龄时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A)、低温对照组(B)和低温呋喃苯胺酸添加组(C)。分别于14、23、30、37、44日龄从各组随机抽取10羽肉鸡采血和扑杀,测定肺血管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之比(WA/TA)、平均中膜厚度(mMTPA)等各项指标。观察在低温环境下呋喃苯胺酸对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肉鸡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PHS发病率升高,右心全心比(RV/TV)、红细胞压积(PCV)和反映血管重构指标的WA/TA和mMTPA值显着升高(P<0.05);而C组与B组相比,PHS发病率降低,RV/TV、WA/TA和mMTPA值均降低,并在44日龄差异显着(P<0.05),PCV值升高但无显着差异,体质量显着降低。提示:降低肺动脉压,抑制以肺动脉壁肥厚为特征的血管重构可能是呋喃苯胺酸有效降低低温所致PHS发病率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李锦春[3](2006)在《间歇光照、呋喃苯胺酸、维生素C对肉鸡PHS的预防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国内外已对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ulmonary hypertension syndrome,PHS)又称肉鸡腹水综合征(ascites)进行了多年研究,但它仍然是使世界养禽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一个疾病。全世界每年约有4%的肉鸡死于PHS,造成高达10亿美元的损失。由于肉鸡PHS是一个多因性疾病,药物防治有局限性并且存在残留的问题。早期限饲可以降低PHS发病率,但会引起应激。控制光照能降低肉鸡PHS发病率和应激,并且方便、省电,但公认效果显着的1小时明:3小时暗的措施在国内难以执行和推广。寻求一种易行的控光措施更具有实际意义。由于对控制光照防治肉鸡PHS的机理尚不完全明了,方案的选择存在很大盲目性,因此,首先要清楚控制光照防治PHS的作用机制。关于控制光照防治肉鸡PHS的报道主要是观察对生产性能和PHS发病率的影响,而对其机理仅从缺氧状况、红细胞比容、血液中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方面进行了研究。肺血管重构导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持续发展并难以逆转,是哺乳动物PH的重要病理基础。PHS肉鸡也发生了肺动脉重构,但是其在肉鸡PHS的发生过程中是否占据与哺乳动物肺血管重构同等重要的地位,机制如何?控制光照降低PHS发病率的作用机理是否与肺血管形态改变有关,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从氧自由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受体(PDGF-βR)、蛋白激酶C-α(PKCα)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变化入手,在体内和体外两个层次上探讨间歇光照对肉鸡肺血管重构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试验Ⅰ间歇光照对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发病率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观察在低温环境下间歇光照对肉鸡PHS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肉鸡肺血管重构的影响。320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常温组按常规饲养;低温叁个组采用低温诱发PHS,并于9d~30d分别在夜间停止光照0、3、5h,以后恢复连续光照。记录PHS发病数、体重和耗料量,测定肺动脉的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之比(WA/TA)、平均中膜厚度(mMTPA)等指标。结果环境低温使PHS发病率升高,反映血管重构指标的WA/TA和mMTPA值也显着升高,而间歇光照能够有效地降低寒冷诱发的PHS发病率和上述各项值。控制光照期间间歇光照组肉鸡体重低于低温对照组,但最终体重和料重比与之无显着差异。在肉鸡生长早期实施间歇光照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低温诱发的PHS发病率,抑制肺小动脉重构可能是其重要机理之一。试验Ⅱ间歇光照对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发病率及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观察控制光照对低温诱导的肉鸡PHS发病率及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320羽肉鸡随机分为四个组。常温组按常规饲养;低温叁个组采用低温诱发PHS,并于9d~30d分别在夜间停止光照0、3、5h,以后恢复连续光照。低温显着升高了PHS发病率、右心全心比(RV/TV)、肺厚壁末稍血管百分率(TWPV%)和丙二醛(MDA),而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控制光照使SOD活性升高而显着降低了PHS发病率、RV/TV、TWPV%和MDA。减轻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和减轻以非肌型肺动脉肌型化为特征肺血管重构,可能是间歇光照降低肉鸡PHS发病率的部分机制。试验Ⅲ间歇光照对低温诱导的肉鸡肺细小动脉血管重构及其PKCα表达的影响。观察在低温环境下间歇光照对肉鸡肺细小动脉蛋白激酶Cα(PKC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320羽肉鸡随机分为四个组。常温组按常规饲养;低温叁个组采用低温诱发PHS,并于9d~30d分别在夜间停止光照0、3、5h,以后恢复连续光照。测定RV/TV、MDA、SOD、WA/TA、mMTPA、红细胞压积(PCV);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肺动脉PKCα,以OD值代表PKCα的表达。结果环境低温使肉鸡PHS发病率升高,RV/TV、WA/TA、mMTPA、MDA值和肺细小动脉PKCα的OD值显着升高,而间歇光照能够有效地降低寒冷诱发的PHS发病率和上述指标。肺小动脉PKCα的表达从23日龄起与mMTPA和WA/TA呈正相关,并且具有显着性。寒冷诱使肉鸡肺小动脉PKCα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了肺血管重构的形成过程,间歇光照抑制肺血管重构可能与PKCα下调有关。试验Ⅳ间歇光照对低温诱导的肉鸡肺细小动脉血管重构及其PDGF-β受体表达的影响。观察在低温环境下间歇光照对肉鸡肺细小动脉PDGF-β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320羽肉鸡随机分为四个组,常温组按常规饲养;低温叁个组采用低温诱发PHS,并于9d~30d分别在夜间停止光照0、3、5h,以后恢复连续光照。测定PCV、WA/TA和mMTPA等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肺动脉PDGF-β受体,以OD值代表PDGF-β受体的表达。结果环境低温使PDGF-β受体表达上调,WA/TA和mMTPA值也显着升高,而间歇光照明显抑制血管重构,并且使肺动脉PDGF-D受体的OD值降低。PDGF-β受体的表达从23日龄开始与mMTPA和WA/TA呈正相关,并且具有显着性。PDGF-β受体表达上调可能与低温所致肺小动脉重构有密切关系,而间歇光照减轻肉鸡肺血管重构可能与抑制PDGF-β受体表达有关。试验Ⅴ间歇光照对低温诱导的肉鸡肺细小动脉血管重构及其PCNA表达的影响。观察在低温环境下间歇光照对肉鸡肺细小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PCNA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320羽肉鸡随机分为四个组,常温组按常规饲养;低温叁个组采用低温诱发PHS,并于9 d~30 d分别在夜间停止光照0、3、5 h,以后恢复连续光照。测定WA/TA和mMTPA等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PCNA,图像分析软件分别计数每条血管中膜PCNA阳性细胞数和细胞总数,求出百分数即为增殖指数(PI)。结果环境低温使肺动脉的WA/TA和mMTPA值和PCNA值显着升高,而间歇光照能够有效地减轻寒冷诱发的肺动脉重构和PCNA值。在肉鸡快速生长的早期采用间歇光照能够抑制寒冷所致的肺血管重构可能与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试验Ⅵ添加呋喃苯胺酸对低温诱导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的发病率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观察在低温环境下呋喃苯胺酸对肉鸡PHS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肺血管重构的影响。240羽肉鸡于14 d时随机分为A、B和C叁组分置于两个鸡舍。A组按常规饲养,B组和C组采取低温诱发PHS,并从30 d至44 d B组不添加药物而C组于日粮中添加0.015%的呋喃苯胺酸。记录每周PHS发病数、体重。定期测定RV/TV、PCV、WA/TA和mMTPA等各项值。结果饲料中添加呋喃苯胺酸降低了寒冷诱发的PHS发病率。B组RV/TV、WA/TA和mMTPA值显着升高,而C组使之降低,并在44 d差异显着;C组体重显着低于B组。降低肺动脉压,抑制以肺动脉壁肥厚为特征的血管重构可能是呋喃苯胺酸有效降低低温所致PHS发病率的部分机制。试验Ⅶ维生素C对常温下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发病率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观察在常温环境下维生素C对肉鸡PHS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肺血管重构的影响。150羽肉鸡于21 d时随机分为C、T1和T2组,按常规饲养,C组不添加药物,T1组和T2组分别从21 d至37 d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200 mg/kg和500 mg/kg。统计PHS的死亡数并定期称重。测定RV/TV、PCV、MDA、SOD、WA/TA和mMTPA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1组PHS死亡率和RV/TV值显着降低,80-200微米肺动脉WA/TA和mMTPA值显着降低,PCV和MDA值极显着降低。T2组PHS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同,PCV值显着降低,50-80微米肺动脉的WA/TA和mMTPA值极显着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极显着高于对照组而SOD值显着降低。降低PCV值、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及减轻肺血管重构可能是低剂量维生素C有效防治PHS的部分机制,而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导致肺血管重构可能是高剂量VC防治PHS失败的部分原因试验Ⅷ蛋白激酶C抑制剂Calphostin C对PDGF-BB诱导的肉鸡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Calphostin C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诱导的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的影响。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用PDGF-BB刺激PASMC,采用细胞记数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Calphostin C对PASMC增殖的影响.结果Calphostin C显着地抑制PDGF-BB诱使的PASMC增殖,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_0/G_1期。蛋白激酶C抑制剂Calphostin C抑制了PASMC增殖,提示PDGF-BB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PKC信号传导通道有关,Calphostin C可能作为防治肺血管重构的一种药物。试验ⅨX/X0体系作用的肺动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内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褪黑激素对其的影响。观察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xanthineoxidase,X-XO)条件培养液对肉鸡肺血管平滑肌细胞是否有促增殖作用,及褪黑激素能否抑制其增殖。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与X/XO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共培养刺激PASMC,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X/XO条件培养液和褪黑激素对PASMC增殖的影响,并检测培养液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与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相比,X/XO条件培养基促使PASMC发生增殖,并从G_0/G_1期进入S和G_2/M期,其培养液中MD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当预先加入褪黑激素时,抑制了X/XO条件培养液的促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G_0/G_1期细胞比例提高,而S期、G_2/M期细胞减少。褪黑激素组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显着低于X/XO模型组。清除培养液中的氧自由基可能是褪黑激素抑制X/XO条件培养液诱导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6-09-01)

彭彩红[4](2005)在《呋喃苯胺酸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呋喃苯胺酸是一种重要的利尿药,广泛地在临床上应用。本文研究了以2,4-二氯苯甲酸为原料,通过氯磺化、胺化以及与糠胺缩合过程制取利尿药呋喃苯胺酸的工艺,本路线具有原料易得、路线短、条件温和、收率高等优点。本文对这叁步反应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考核,确立了呋喃苯胺酸的较优合成条件。在第一步氯磺化反应中,得到的较优条件为:氯磺酸:磺化剂A:2,4-二氯苯甲酸=5. 5:0. 6:1(摩尔比),催化剂B:2,4-二氯苯甲酸=2. 0g:0. 1mol,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6小时,收率达到98. 96%;在第二步胺化反应中,得到的较优条件为:氨水:2,4-二氯-5-磺酰氯基苯甲酸=4. 5:1(摩尔比),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5小时,收率达到96. 05%;在第叁步缩合反应中,得到的较优条件是用溶剂C作溶剂,碱为碳酸氢钠,糠胺:溶剂C:碳酸氢钠:2,4-二氯-5-磺酰氨基苯甲酸=4:3:1:1(摩尔比),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5小时,沉淀用异丙醇洗涤,乙酸酸化,用95%乙醇重结晶获得高纯度的产物,收率为57. 40%,纯度为99. 18%。以2,4-二氯苯甲酸计,总收率为54. 56%。(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03-01)

牛瑛[5](2002)在《静脉注射5%葡萄糖加呋喃苯胺酸偶发过敏反应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48岁。以肝硬化腹水收入院。呋喃苯胺酸20mg加入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药液大约进入8ml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心率116次/min、Bp60/30mmHg,立即停止注射,按过敏反应抢救。针刺人中(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02年09期)

朱忠良,赵妍,陈尉娜,樊小力[6](2002)在《利多卡因和呋喃苯胺酸对应激去势大鼠海马CA_3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表明 ,大鼠去势能够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对应激刺激的敏感性 ,脑室内注射利多卡因和呋喃苯胺酸 ,对去势应激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DarkNeuron染色发现 ,应激还能引起除海马CA3区以外的CA4 区、小脑、隔区等神经细胞变性 ,提示Na+通道阻断剂能预防应激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的损伤 ,这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膜的Na+ Ca2 +逆向交换及Na+ K+ 2Cl 同向转运而引起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沈红,徐春丽,叶华茂,陈德君[7](2002)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呋喃苯胺酸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上部分肾病综合征 (NS)患者严重浮肿、体腔积液等表现突出 ,需要及时缓解。而这些NS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血容量不足 ,在糖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 )尚未出现疗效之前 ,扩容利尿是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报道反复输注白蛋白扩容利尿对NS不利。我们选择低分(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02年05期)

杨芳,杨华,谭艺真,徐业昌[8](2000)在《环丙沙星与呋喃苯胺酸注射液的配伍禁忌》一文中研究指出环丙沙星为氟喹酮类抗生素,呋喃苯胺酸注射液(又名速尿注射液)为磺酰胺类的衍生物,是临床常用的高效利尿剂,两药物经实验证明存在配伍禁忌,二者混合会析出呋喃苯胺酸结晶。现介绍如下:1仪器与试剂 pHS-3C型精密pH计(上海电磁仪器厂),环丙沙星注射液(广州(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陈娜娜,吴曙光,郭丹,徐继红[9](1999)在《呋喃苯胺酸对白细胞介素-1β促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Cl- 通道阻断剂呋喃苯胺酸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 1β)诱导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 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原代培养的小鼠BMSC增殖活性。结果:IL-1β(200~1 000kU·L-1) 对BMSC具显着的促增殖作用。呋喃苯胺酸(20 ~500μmol·L-1)特异性地抑制IL- 1β的促增殖作用,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Cl- 通道与IL- 1β促BMSC增殖作用有关,Cl- 通道的活化参与了细胞因子IL-1β促BMSC增殖信号的转导(本文来源于《解放军药学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雷招宝[10](1999)在《呋喃苯胺酸引起的大泡性类天疱疮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速尿是治疗老年心衰病人的常用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电解质紊乱、血容量减少、高血糖、胃肠症状以及斑丘疹性皮疹、血管炎性损害、多形性红斑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种皮肤反应.作者报告2例速尿引起的罕见的大泡性类天疱疮和下肢溃疡.(本文来源于《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期刊1999年01期)

呋喃苯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40羽肉鸡于14日龄时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A)、低温对照组(B)和低温呋喃苯胺酸添加组(C)。分别于14、23、30、37、44日龄从各组随机抽取10羽肉鸡采血和扑杀,测定肺血管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之比(WA/TA)、平均中膜厚度(mMTPA)等各项指标。观察在低温环境下呋喃苯胺酸对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肉鸡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PHS发病率升高,右心全心比(RV/TV)、红细胞压积(PCV)和反映血管重构指标的WA/TA和mMTPA值显着升高(P<0.05);而C组与B组相比,PHS发病率降低,RV/TV、WA/TA和mMTPA值均降低,并在44日龄差异显着(P<0.05),PCV值升高但无显着差异,体质量显着降低。提示:降低肺动脉压,抑制以肺动脉壁肥厚为特征的血管重构可能是呋喃苯胺酸有效降低低温所致PHS发病率的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呋喃苯胺酸论文参考文献

[1].孟玲宇.利尿药呋喃苯胺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

[2].李锦春,谭勋,潘家强,孙卫东,刘艳娟.添加呋喃苯胺酸对低温诱导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的发病率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

[3].李锦春.间歇光照、呋喃苯胺酸、维生素C对肉鸡PHS的预防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4].彭彩红.呋喃苯胺酸的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5

[5].牛瑛.静脉注射5%葡萄糖加呋喃苯胺酸偶发过敏反应1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2

[6].朱忠良,赵妍,陈尉娜,樊小力.利多卡因和呋喃苯胺酸对应激去势大鼠海马CA_3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2

[7].沈红,徐春丽,叶华茂,陈德君.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呋喃苯胺酸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临床观察[J].浙江医学.2002

[8].杨芳,杨华,谭艺真,徐业昌.环丙沙星与呋喃苯胺酸注射液的配伍禁忌[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

[9].陈娜娜,吴曙光,郭丹,徐继红.呋喃苯胺酸对白细胞介素-1β促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

[10].雷招宝.呋喃苯胺酸引起的大泡性类天疱疮2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9

标签:;  ;  ;  ;  

呋喃苯胺酸论文-孟玲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