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论文-陈敏

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论文-陈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特殊性,社会保障

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论文文献综述

陈敏[1](2011)在《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及其社会保障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是我国失地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失地农民中一个重大而特殊的问题。通过对这部分群体经济结构特殊性的分析,提出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特殊的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对策,有利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1年08期)

付箫[2](2009)在《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博弈能力的制度供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4000多万,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的失地农民,是中国最弱势、最缺乏保障、最边缘化的群体。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是中国失地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失地农民中一个重大而特殊的群体。在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中,对占西部失地农民约1/3-1/2比重的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这一巨大而特殊群体的专门和系统调查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对此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实证性调查研究,对中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和解决具有必不可少的补充完善意义,对于促进中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与已有的对失地农民的研究不同,侧重于对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这一群体性而非区域性概念的把握。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对失地农民问题中的博弈现象进行分析,对影响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博弈能力的博弈要素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博弈能力的实证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制度安排,以提高其博弈能力,确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整实施,维护其合法权益。本文立题的一个重要观点在于,以往学者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失地农民的结果和善后阶段,以前所提到的种种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的政策和建议都仅仅是从政府“如何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角度入手的。解决中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之一不在于政府能否保障好失地农民的权益,而在于政府是否站在利益中性的立场上,在征地过程中为农民提供一种制度以提高其博弈能力,让失地农民获得自己争取和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9-05-01)

陈敏[3](2009)在《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部农村失地农民中,有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西部农村征地主要围绕矿产资源开发、水电资源开发、油气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这些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地区往往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杂居区,即西部农村征地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空间迭加。因此,少数民族失地农民是西部农村失地农民中一个巨大而特殊的群体。本文通过对包括甘肃、宁夏、陕西、内蒙、青海、新疆、贵州、云南、四川、广西、西藏在内的11个西部省(区)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这部分群体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特殊困难等的调查分析,突出了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补充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补充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保障其的生存权利,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及他们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法: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人的需求理论等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对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人口素质的特殊性、困难的特殊性等研究,提出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特殊的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对策及建议。(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9-05-01)

陈敏[4](2008)在《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绪论据估计目前,中国失地农民人数应在5100万----5525万之间[1]。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中国失地农民问题进行总体把握,在区域上可以划分为东中部和西部两大板块。东中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地方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土地征用的补偿金额较高,对失地农民的安置、就业和社保较好。(本文来源于《消费导刊》期刊2008年19期)

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4000多万,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的失地农民,是中国最弱势、最缺乏保障、最边缘化的群体。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是中国失地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失地农民中一个重大而特殊的群体。在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中,对占西部失地农民约1/3-1/2比重的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这一巨大而特殊群体的专门和系统调查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对此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实证性调查研究,对中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和解决具有必不可少的补充完善意义,对于促进中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与已有的对失地农民的研究不同,侧重于对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这一群体性而非区域性概念的把握。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对失地农民问题中的博弈现象进行分析,对影响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博弈能力的博弈要素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博弈能力的实证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制度安排,以提高其博弈能力,确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整实施,维护其合法权益。本文立题的一个重要观点在于,以往学者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失地农民的结果和善后阶段,以前所提到的种种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的政策和建议都仅仅是从政府“如何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角度入手的。解决中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之一不在于政府能否保障好失地农民的权益,而在于政府是否站在利益中性的立场上,在征地过程中为农民提供一种制度以提高其博弈能力,让失地农民获得自己争取和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论文参考文献

[1].陈敏.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及其社会保障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1

[2].付箫.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博弈能力的制度供给研究[D].贵州大学.2009

[3].陈敏.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

[4].陈敏.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J].消费导刊.2008

标签:;  ;  ;  

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论文-陈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