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朱卷集成论文-阳达

清代朱卷集成论文-阳达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代朱卷集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举,清代,母训,《清代朱卷集成》

清代朱卷集成论文文献综述

阳达[1](2019)在《科举视域下的清代母训及其文学书写——以《清代朱卷集成》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母训是《清代朱卷集成》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部分考生在"慈训"中记录了自己的家训和家庭情况,描绘了母亲教育子辈的过程。考生将母辈训示写入个人履历,充分体现了女性在科举启蒙阶段的重要作用,也折射出清代贞节观念下抚孤教子的普遍现实。文人们通过课子图等方式表达对母辈的怀念,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科举时代下女性的家庭生活和社会角色,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女性的文学形象。(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郝彤亮[2](2019)在《清代山西科举家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来英雄辈出,文风鼎盛。清代山西进士的人数以及在全国进士总额中所占比例都超前代,创造了自科举创立以来取士最多的记录,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非常有名的科举家族,针对这些科举家族的研究对丰富山西地方科举史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以《清代朱卷集成》中山西士子的履历为主要资料,《清代朱卷集成》收录了自嘉庆至光绪年间的山西朱卷54份,共涉及54名山西士子。通过将这些履历进行归纳、统计和总结,再结合其他相关的地方志以及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得出有关清代山西科举家族的一些结论。清代山西南北经济以及文化发展差异较大,晋北地区因历史原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情况,使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从整体上看,科举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点。另外,在科举家族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家族之间的联姻以及家族对族人科举事业的引导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科举家族为了维持在当地的声望以及巩固其家族社会地位的需要。清代山西受制于地形条件、灌溉水源不足以及气象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受限。当时,山西人口增速较快,迫使生计,大量人口投身商业,并且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清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使得晋商在清代实现了两次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山西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山西的科举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晋商在事业发展的初期,为了追求生计,不得不“弃儒从商”,待经商致富之后往往特别重视家族科举事业的发展,或重金捐官,或鼓励族中子弟追求科名。与此同时,晋商也通过捐助书院办学等方式,对清代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吴健[3](2017)在《驻防旗人科举考试的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朱卷集成》收录了清代驻防旗人的会试、乡试等朱卷53份,通过将重复的朱卷合并,共涉及到51个驻防旗人士子的资料。通过将他们的履历进行归纳、分析统计、总结,并与各个驻防志以及地方志中的选举志、学校志、人物传记以及家谱等综合分析,笔者撰写了论文。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包括叁章。第一章主要是对驻防旗人科举制度的变迁、考试的相关内容及考试的特点进行介绍,通过数据分析,分析驻防旗人中取得功名的群体的内部组成。最终发现,驻防旗人内部考取举人以上的人数中,文科举的举人、进士占绝大多数。第二章则是对驻防旗人的入仕途径做一个梳理,并通过对驻防旗人中入仕为官的群体进行统计,分析科举入仕在入仕途径中所占的比重。从大的数据中可以发现,通过各种途径入仕的人中,担任武职的人数最多,而通过科举入仕的人数虽然不及担任武职的人数,但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可以看出,科举是驻防旗人入仕的重要途径。第叁章是个案研究,通过对杭州驻防旗人金梁家族以及荆州驻防旗人文锦、文蔚家族这两个家族两百多年间的变迁进行梳理,从而分析科举与家族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驻防旗人科举家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是经济基础,从事举业需要用大量的金钱作为支撑,驻防旗人科举家族,多以军功起家,后逐渐成为世代官宦的家族,为官的几代族人积累财富,为后人参与科举提供物质上的支持,金梁家族和文锦、文蔚家族都体现了这一情况。第二是文化环境,以武勇着称的八旗子弟,在驻防之地与当地汉人交流、通婚,受到汉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熏染,在这一层面上,金梁家族具有典型性,其家族驻扎在文风鼎盛的杭州,几乎世代与汉族通婚,长期与汉族的交流,使得其家族从事举业人数日渐增多;此外,清廷在录取名额上对驻防旗人所采取的优惠政策,也是驻防旗人科举家族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杨振[4](2017)在《从《清代朱卷集成》看清代江西的宗族与科举》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宋代以来,江西省一直是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科举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到了清代,江西的科举事业相对于明朝来说,在全国的地位稍有下降,但是其科举大省的地位依然非常牢固;同时期,江西的农村社会基本实现了全面宗族化,农村宗族势力强大。目前对清代江西宗族与科举之间的关系,学界研究尚少。本文即利用《清代朱卷集成》,尝试探讨宗族与清代江西科举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文章分为叁章:第一章《清代朱卷集成》反映的江西科举基本情况,该章主要介绍《清代朱卷集成》的基本情况、清代江西乡试基本制度以及《清代朱卷集成》收录的江西举人地域分布和身份等信息。第二章清代江西的科举家族。第一节统计了《清代朱卷集成》上所见的江西科举家族;第二节介绍了萍乡文氏家族的发展源流与文武功名,籍此个案展示科举考试与地方宗族的互动关系。第叁章探讨了教育与清代江西科举的关系,通过考察宗族教育及地方书院教育,呈现了地方科举教育的体系化。(本文来源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唐海艳[5](2015)在《《清代朱卷集成》的《诗经》学史料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朱卷集成》中录有清代习《诗》士子履历、《诗经》义试题、士子答卷及考官评语等,故于《诗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一是可由此窥视普通士子的习《诗》情况,二是可见科举考试出题倾向对士子《诗经》学风的影响,叁是可反映清代《诗经》学的发展变化。(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30期)

张杰[6](2011)在《朱卷与《清代朱卷集成》的文献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卷,原指在清代乡试和会试中,为防止考生舞弊,将举子用墨笔所写的试卷密封后,交誊录生用朱笔重新誊写的卷子。本文所要论及的朱卷,并不是由誊录生抄写后保存在官府的朱卷,而是由清代考中举人、进士者自行刊刻的试卷,"虽以朱卷称之,实为墨印而非朱耳"。清末废科举后,朱卷已成为历史陈迹,散落在民间收藏家、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一直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图书馆开始对其馆藏朱卷进行整理编目,经顾廷龙先生主编成《清代朱卷集成》一书,1992年由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印行,大32开精装本共420册,总计收录朱卷8235份。该书的出版,为学术界研究明清科举制度及其相关课题,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本文来源于《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09-01)

郑若玲[7](2010)在《《清代朱卷集成》的社会学研究价值——以社会流动的考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朱卷集成》相比于其他同类文献可谓是科举学研究的一座"富矿"。通过对《集成》功名获得者家世情况的统计,可以分析科举对社会流动的影响;《集成》中有关族谱、师承与同谊等记载,可用于研究科举时代的区域流动、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社会网络乃至社会习俗、社会心理等;履历中有关母系与姻亲的记载,可用于研究其时的婚姻制度与家族互动;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情况,可以归纳与总结科举时代社会结构变迁的特点与规律。《集成》中的履历、科份与文章信息,均可用于与社会学有关的考据或义理研究。相对于《集成》丰富的内容而言,与其相关的科举学研究成果仍非常贫乏,其所蕴藏的各方面史料还亟待大力开发与利用,有着非常广阔的研究空间可供驰骋。《集成》的社会学研究价值,只不过是其中一株"才露尖尖角"之"小荷"。(本文来源于《科举学论丛》期刊2010年02期)

方芳[8](2009)在《从《清代朱卷集成》管窥科举家族联姻特点——以孙家鼐家族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清代朱卷集成》中大量的科举家族的婚姻研究得知,清代汉族科举家族间的联姻,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以孙家鼐家族为例,可看出科举家族联姻的一些地域特色、门当户对以及具有姻亲间存在相互奥援扩大家族利益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王力,王凤杰[9](2009)在《《清代朱卷集成》(贵州乡试部分)文献价值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卷是明清乡、会试考生试卷,因在封卷后由专门誊录的人用朱笔誊写,故称朱卷。其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科举文学文献与人物传记资料两方面,对研究贵州清代文史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09年20期)

方芳[10](2009)在《《清代朱卷集成》研究及利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清代朱卷集成》的研究及利用,多局限于文本本身述及的内容及相应的学科领域,这是当前《清代朱卷集成》不为学界广泛重视的原因所在。为此,文章举例指出只有超越文本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才能拓宽《清代朱卷集成》的学术价值,才能使其作为文献资料的学术张力真正为学界所关注。(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清代朱卷集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来英雄辈出,文风鼎盛。清代山西进士的人数以及在全国进士总额中所占比例都超前代,创造了自科举创立以来取士最多的记录,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非常有名的科举家族,针对这些科举家族的研究对丰富山西地方科举史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以《清代朱卷集成》中山西士子的履历为主要资料,《清代朱卷集成》收录了自嘉庆至光绪年间的山西朱卷54份,共涉及54名山西士子。通过将这些履历进行归纳、统计和总结,再结合其他相关的地方志以及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得出有关清代山西科举家族的一些结论。清代山西南北经济以及文化发展差异较大,晋北地区因历史原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情况,使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从整体上看,科举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点。另外,在科举家族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家族之间的联姻以及家族对族人科举事业的引导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科举家族为了维持在当地的声望以及巩固其家族社会地位的需要。清代山西受制于地形条件、灌溉水源不足以及气象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受限。当时,山西人口增速较快,迫使生计,大量人口投身商业,并且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清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使得晋商在清代实现了两次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山西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山西的科举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晋商在事业发展的初期,为了追求生计,不得不“弃儒从商”,待经商致富之后往往特别重视家族科举事业的发展,或重金捐官,或鼓励族中子弟追求科名。与此同时,晋商也通过捐助书院办学等方式,对清代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代朱卷集成论文参考文献

[1].阳达.科举视域下的清代母训及其文学书写——以《清代朱卷集成》为中心[J].湖北社会科学.2019

[2].郝彤亮.清代山西科举家族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9

[3].吴健.驻防旗人科举考试的若干问题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7

[4].杨振.从《清代朱卷集成》看清代江西的宗族与科举[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7

[5].唐海艳.《清代朱卷集成》的《诗经》学史料价值[J].兰台世界.2015

[6].张杰.朱卷与《清代朱卷集成》的文献价值[C].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7].郑若玲.《清代朱卷集成》的社会学研究价值——以社会流动的考察为例[J].科举学论丛.2010

[8].方芳.从《清代朱卷集成》管窥科举家族联姻特点——以孙家鼐家族为中心[J].莆田学院学报.2009

[9].王力,王凤杰.《清代朱卷集成》(贵州乡试部分)文献价值刍论[J].兰台世界.2009

[10].方芳.《清代朱卷集成》研究及利用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标签:;  ;  ;  ;  

清代朱卷集成论文-阳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