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中学生作文出彩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作文出彩

郝翠华四川省剑阁县元山初级中学校628315

【摘要】中学生写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学生作文训练是对思辨、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必修课。怎样引导学生作文出彩?在词语应用,语言表达,修辞手法使用等方向做了些许尝试。

【关键词】学生作文出彩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034-02

叶兆言说:“写作文和文学创作没有太大关系,作文体现的是人的思辨、语言表达等能力,是一个接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人必备的能力。”

是的,写作文和文学创作犹如裁缝做衣和服装师设计一般。层次,理念,品质等都不可同日而语。学生写作文,要学习裁缝的工匠精神。在服装师指导下,量体裁衣。学生在作文中,根据题干要求,选材,组材,设计谋篇布局等写出赏心悦目的文章来。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出彩呢?我有些许尝试,现与同仁共勉。

一、锤炼词语,在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

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锤炼词语的典范,属于大家风范。学生作文,如若能锤炼词语,正确把握词性、词的意义、感情色彩、使用范围,正确使用词语,所写的作文就会略胜一筹。[例①]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疾病。空格处是使用“驱除”呢还是“祛除”。这是一组近义词,“驱除”有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有除去的意思,现在用于对疾病,邪祟方面。有了这一正确地把握,使用词语就正确了。[例②]在果园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他,十分__果树栽培知识。空格处是使用“熟悉”还是“熟习”?原来,“熟悉”侧重在知道得清楚明白;“熟习”侧重在掌握得熟练,了解深刻。那么,使用“熟习”果树栽培知识就正确了。[例③]朱自清先生的《春》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为何不说“慢慢的从土里长出来”?因为“偷偷”“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体现了春来时小草不知不觉中顽强的生命力。在教学中,只要师生在学习课文,写作表达中,时时揣摩词语的使用,日积月累,思辨和表达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二、注重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训练

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简明,就是用最节省、最经济、最简洁的语言尽可能地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并清晰明白,使对方能准确地明白无误地毫无障碍的理解。连贯,就是文章衔接和语句排列要有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主次要分明,句与句之间要有适当的联系。文气流畅,要给人视觉听觉的舒畅。得体,就是语言表达要符合场合、对象、目的等外部语境的要求,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遣词造句要根据语言对象的思想水平、认知能力、社会处境、心理状态等因素,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作文表达中主要是受长辈和同辈人的影响,语言表达上缺乏严格的训练,特别是网络时代,网络语言的开放性、随意性更有感召力,学生容易模仿,但很多时候大多数人是不讲究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得体的。教学中常有例子让老师哭笑不得。

例如1、在学习了《过秦论》后,我让学习好的同学写一篇与作者观点不同的说理性文章。有位同学开篇写道“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野心,陈涉一个率着数百之众,为什么秦可以最终战胜九国之师?为什么仅仅草民可以战胜王?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不能像史学家一样去深入研究,但是我们可以反思,分析秦的过与失。”在批改同学的作文后,与他个别交流指出作文在语言表达上违背了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该同学很认真地又写了一遍。第二篇的开篇写道:“在学习《过秦论》以后,作者虽然指出“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使秦灭亡的原因,但我觉得还有一个致命的错误,是秦始皇的骄傲自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这一修改后读来就让人视觉听觉舒畅了。学生作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得到了提升。

例如2、有位女学生,上课就写小说,几乎不学课文。有一天给我写了一封信,信封里装了她写的一篇言情小小说和让我修改的留言,留言内容是:“某老师,您好!这是我的拙作《爱情这事》,望拜读,鄙人有写小说的雅趣,常常在课堂上都忍不住要写几笔,但文学功底稍微欠缺,情节安排不合理,人物塑造上还有些粗略,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老师,望工作之暇给以修改,不吝赐教。”

小说写得怎么样,姑且不说。面对留言甚是无语,我在与她的交流中,指出了用语不得体的错误。现在有个别学生就是好高骛远,老师必须善意引导,夯实基础,指出问题,但不能扑灭兴趣。

三、引导学生巧用修辞手法,展现清新别致之美

作文时,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使作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人乐于接受。譬如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著名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是童话故事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朱自清先生《春》中的比喻就让“春”在学生心目中发生了神奇的趣味。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对称,语势强劲,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比拟,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的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对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感受着作者的强烈情感。对偶,整齐对称,节奏明快,音调铿锵,富有有音乐美。在平时的仿写训练中,学生就写出了些优美的句子:

1、执着,是一条溪流,一条奔流不息的溪流,无论坎坷跌宕,高低平坦,她总是欢快地向前,不到大海,誓不停步,不把自己融入海洋,成为海的儿女,绝不歇息。

2、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岁月从森林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四、积累活用名言警句,使文章有画龙点睛之笔

名言警句经历时代的洗礼,具有鲜明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让学生积累,在写作中让学生灵活运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写勤奋之类的文章时,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谈人生时,可以引用“君子不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颂扬人物品德时,可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谈学业时,可用“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

五、引导学生巧妙运用题记

题记是在写文章标题和正文之间的一段文字,它不属于正文,我们可以在正文前引用哲理性较强的名言,也可以撰写几句简洁精美的句子,来阐明写作缘由,或揭示主题思想,让读者从中领会到文章的亮点,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但是在运用题记时切忌冗长,尽量做到简洁、深刻,否则就会画蛇添足。辽宁省朝阳市第八中学李学英老师在《中考作文题记和小标题的妙用》一文给了我这一启发,在教学中的借鉴使用,很受益。

要想让学生作文出彩,除了上述方法,我觉得培养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多积累,常做有心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要求学生向课本学习技巧,在日记中运用,虽然方法笨拙,但有明显的学习效果。作文时正确使用词语,注重语言表达,合理使用修辞,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时不时运用题记等等,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作文就会大放异彩,使作文能力走向文学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考写作大全》作者翟启明四川大学出版社.

[2]《新作文(中心作文教学研究)杂志》新作文杂志.

[3]《语文世界》语文世界杂志社出版.

标签:;  ;  ;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作文出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