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合作金融论文-李铖

社区合作金融论文-李铖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区合作金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银行,转型,保障体系

社区合作金融论文文献综述

李铖[1](2017)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银行转型保障体系建设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银行纷纷推进社区银行建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银行转型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也较多,但研究建立有效实施社区银行转型的保障体系的较少。本文紧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围绕社区银行转型保障体系建设,从战略导向、体系构建、网点规划、队伍建设、考核机制、科技支撑等六方面提出实施建议,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效实施社区银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7年06期)

李铖[2](2017)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银行转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中重要力量,其具有天然的社区银行基因,由于政策定位和发展历程的特殊性以及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推动社区银行转型势在必行。社区银行转型必须有明确方向,对发展问题有针对性策略,实施策略还要有配套的保障体系。因此,本论文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社区银行转型战略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论文在研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定位、发展历程和经营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社区银行模式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可以引导和评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社区银行转型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德清农商银行案例分析,剖析了问题、明确了实施社区银行转转型的策略,同时也提出了这些策略实施的保障条件。首先,构建了一套社区银行转型的评价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剖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转型中的问题;其次,针对问题着重从经营理念要转型、业务要转型、渠道要转型、产品要转型、服务要转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进行社区银行转型的实施策略;最后,为保障各项策略的顺利实施,本文还从明确战略导向、管理体系重构、网点规划优化、员工队伍转型、考核机制配套、科技支撑到位等六个方面细化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需要建立的保障体系。本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除了定性式研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社区银行转型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还通过构建定量化、系统性评估社区银行转型效果的指标体系和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剖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银行转型面临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体系和实施保障体系,从理论分析和引导实践的角度均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高厚龙[3](2015)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金融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国内来看,社区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一些商业银行开展了社区银行服务,但没有固定模式和操作方法,还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社区银行服务理论。因此,本文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视角,研究其开展社区金融服务的路径、方法,以便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快速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社区乃至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本论文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员、网点及产品等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员业务素质、网点建设、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社区金融服务的劣势;从人员储备较为充足、网点遍布城乡社区、与社区居民联系较为紧密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开展社区金融服务的优势。在开展社区金融服务的模式研究方面,研究了营业网点、自助银行和农金通叁种模式,指明了每种模式的优点,并据此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最后,在金融服务与社区金融模式相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社区金融服务的措施和建议。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立足社区服务实际,实现金融服务网点在硬件环境、营销模式、业务流程再造和考核机制等四大方面的综合转型;农村地区以规范为主,由原分社(分理处)迁址设立社区支行,农金通由多种模式向社区模式规范,由POS机具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升级,全面覆盖社区金融服务网络;城区以新建为主,合理建设综合网点,全面建设自助银行;理顺营销服务途径,认真打造根植社区的营销团队,实施以正向激励为主的考核模式,全力构建城乡社区金融营销体系;开展实时综合金融服务,有针对性实行错时服务,实现金融服务常态化;加强与社区周边商户的合作,及时提供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全面推行中小企业服务全覆盖,实现金融服务特色化;因地制宜开展宣传,实行针对性营销,实现金融服务亲情化。(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10-01)

杨晶[4](2014)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转型模式——社区银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的问题,对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崛起,其开始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危机,发展进入瓶颈期。本文通过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服务范围以及信贷模式相对比,发现诸多共同之处;作者认为社区银行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转型的首选模式,并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转型中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发展,为特色社区银行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4年35期)

李昌平[5](2010)在《农村亟需社区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社区互助(合作)金融组织缺乏才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瓶颈。郝堂、古树于的试验和越南、我国台湾的实践说明:小农的土地、林地等财产,无论是所有权还是经营权,也无论其主体是集体还是个人,其产权是否可抵押和流动,关键要看是否建立起了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制度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0-05-27)

刘明超[6](2009)在《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县域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国家现已明确提出在农村地区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社区性金融机构。从目前情况看,理论上我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的社区银行,但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城市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都具备了社区银行发展的多种特性,且未来均有向社区银行方向发展的趋势。缺少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影响社区银行研究的重要因素。以往社区银行研究大都集中在社区银行理论、社区银行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宏观发展措施的研究。而对于社区银行微观层面问题的研究和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社区银行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农村信用联社对当地经济提供的金融服务为实证,综合运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区域经济、民族经济理论与金融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国外与国内发达地区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通过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中小经济主体的内在必然联系的研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中其他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支持中小经济实体方面的比较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社区性。得出了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社区银行特性,且已具备向社区银行发展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明确战略定位和市场定位,完善向社区银行发展的配套措施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9-06-15)

李长健,任斐,曹俊[7](2008)在《基于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合作金融的规范运行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日益出现异化的趋向。产权制度的缺陷、管理体制的混乱、法律规范的缺位、合作文化的缺失使得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步履维艰。以社区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农村合作金融异化问题,从管理制度、组织形式、合作环境等方面重构农村合作金融基本制度,有助于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发展权和外部发展权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广西金融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李长健,任斐,曹俊[8](2008)在《基于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合作金融的规范运行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日益出现背离和异化的趋向。产权制度的缺陷、管理体制的混乱、法律规范的缺位、合作文化的缺失使得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步履维艰。从社区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从管理制度、组织形式、合作环境等方面重构农村合作金融基本制度,有助于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发展权和外部发展权的实现。(本文来源于《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安翔[9](2007)在《路径依赖下民营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以美国社区银行和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银行是美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日本开展得非常成功。它们都服务于经济体中的弱势群体,自身都不存在规模优势,但是由于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以及一系列法律和制度配套体系的支撑,在大银行林立的高度竞争环境下,积累生存能力,扩大生存空间。学习、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拓宽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思路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07年08期)

陈昆才,周小雍[10](2007)在《将合作金融机构打造成股份制农村社区银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报道做好增资扩股,一是在合作金融机构的当地补充合格的法人股、投资股。二是推动苏南农商行等合格投资者向苏中、苏北的农信社投资。跨区、引资、上市——这些往日合作金融机构想都不敢想的大动作,将在江苏省逐步变为现实。本报此(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07-07-16)

社区合作金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中重要力量,其具有天然的社区银行基因,由于政策定位和发展历程的特殊性以及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推动社区银行转型势在必行。社区银行转型必须有明确方向,对发展问题有针对性策略,实施策略还要有配套的保障体系。因此,本论文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社区银行转型战略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论文在研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定位、发展历程和经营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社区银行模式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可以引导和评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社区银行转型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德清农商银行案例分析,剖析了问题、明确了实施社区银行转转型的策略,同时也提出了这些策略实施的保障条件。首先,构建了一套社区银行转型的评价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剖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转型中的问题;其次,针对问题着重从经营理念要转型、业务要转型、渠道要转型、产品要转型、服务要转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进行社区银行转型的实施策略;最后,为保障各项策略的顺利实施,本文还从明确战略导向、管理体系重构、网点规划优化、员工队伍转型、考核机制配套、科技支撑到位等六个方面细化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需要建立的保障体系。本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除了定性式研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社区银行转型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还通过构建定量化、系统性评估社区银行转型效果的指标体系和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剖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银行转型面临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体系和实施保障体系,从理论分析和引导实践的角度均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区合作金融论文参考文献

[1].李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银行转型保障体系建设初探[J].智富时代.2017

[2].李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银行转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3].高厚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金融服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4].杨晶.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转型模式——社区银行[J].管理观察.2014

[5].李昌平.农村亟需社区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6].刘明超.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可行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

[7].李长健,任斐,曹俊.基于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8

[8].李长健,任斐,曹俊.基于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9].安翔.路径依赖下民营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以美国社区银行和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为例[J].经济问题.2007

[10].陈昆才,周小雍.将合作金融机构打造成股份制农村社区银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

标签:;  ;  ;  ;  

社区合作金融论文-李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