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灾难事件论文-李佳金

重大灾难事件论文-李佳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大灾难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灾难事件,政府角色,救灾

重大灾难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金[1](2018)在《现代政府理论视角下政府在救灾中的角色调整——以我国近年来重大灾难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我国近年来一些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以及政府应对的情况,试图说明现代政府在救灾过程中应做到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管理救灾物资的基本角色不能失位;要推动政府救灾角色从"主导"到"协调"的转变,完善救灾"地方责任制",将全局统筹和属地管理相结合;还应在"有限政府"理念下推进救灾工作的法治化进程,建立健全应急法律法规,保障其法律效力,建立健全巨灾风险保障体系。(本文来源于《山西地震》期刊2018年04期)

孙晓红[2](2017)在《重大突发灾难事件的微信传播生态观察——以九寨沟地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的信息传播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微信在本次地震信息传播中扮演了异常重要的角色。从最早获得震中的确切信息,到地震中出现谣言以及真相的确认,再到朋友圈、微信群中的各种信息,以及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机器人新闻等。这体现出了一种与以前的重大突发事件不同的传播生态。支庭荣认为,传播生态通常指传(本文来源于《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2017年卷)》期刊2017-10-14)

唐永峰[3](2017)在《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中的新闻偏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灾难新闻报道是重大灾难事件发生后社会大众包括灾民不可或缺的信息沟通渠道,承担着灾情预警、安抚民心、协助复建、乃至对事故原因调查问责等重要功能。理应准确反映灾民呼声,致力增进公共讨论,并促成对体制漏洞的反思和检讨,推动灾难治理和防灾救灾方式的革新与完善,以维护公众利益,避免类似悲剧重复发生。然而,当前媒体对灾难的介入和报道却并不如人意,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中存在着“新闻偏向”。新闻通过话语建构灾难事件,同时话语又受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影响。本文论及的“新闻偏向”,是指新闻采集或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意或无意的、对某一方或某种立场、对特定话语形式和叙事方式的偏好。本文综合运用话语分析及深度访谈研究方法,以2015年天津滨海爆炸这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恶性安全事故为例,探讨我国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中存在的新闻偏向。论文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并提出研究问题;第二章对灾难新闻和新闻控制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新闻偏向”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释;第叁章归纳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天津爆炸事件的新闻再现;第四章就具体个案对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透视其隐含的“新闻偏向”;在此基础之上,第五章对灾难报道新闻偏向的成因、影响与治理途径做了深入分析。本研究提出:受新闻管控及新闻娱乐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媒体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仍然存在新闻偏向。其在话语叙述和话语结构等方面的表现特征,主要包括用戏剧化和片段化的方式再现灾难事件,以及对个人事迹和聚焦权威的偏好。而这一新闻偏向在不同类型的媒体中呈现分异性。部分地方媒体较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和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社会媒体,新闻偏向表现得较为明显。灾难事件中新闻偏向的存在将削弱媒体的公信力,不利于舆论监督的切实执行,并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借鉴可行的实践范例,笔者提出纠正新闻偏向性的相关措施,并呼唤新闻专业主义意识在新闻媒体中能切实得到重视和贯彻。(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宋文静[4](2016)在《重大灾难事件新闻发布会的话语建构与传播——以“东方之星”翻沉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发布会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话语交际类型,它公布信息和传达观念,成为媒体和公众索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重大灾难事件的新闻发布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的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为依据,结合十五场发布会的相关视频和新闻发布文稿,对发布会的话语和话语的建构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一、"东方之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文本分析(本文来源于《公关世界》期刊2016年17期)

胡晓,孙博雅[5](2016)在《灾难事件中两个舆论场的微博话语博弈——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件的微博传播中,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和《新京报》官方微博为代表的两个舆论场各有得失:官方舆论场的权威性尚存,但其舆论引导作用因表达刻板而容易被受众忽视;民间舆论场报道极具时效性且拥有多媒体呈现,传播效率高但容易产生谣言。(本文来源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永明[6](2016)在《事故灾难类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概念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重特大事故灾难频发,表现出我国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依然不足。为引导地区或企业有序地开展应急准备工作,设计了事故灾难类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概念模型,分析了概念模型中的"机会窗"和"准备效益"等重要理念,总结了概念模型在我国当前阶段的重要指导意义。最后,以某化工园区为真实背景,开展了生产安全事故情景构建的原型研究,证明了在事故灾难领域开展情景构建的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吴晓来,李彦奇[7](2016)在《面对突发重大灾难事件 地方媒体如何有效作为——陕西山阳突发特大山体滑坡报道谈》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发重大灾难事件,地方媒体如何积极主动应对,如何进行及时、客观、准确的报道,正确引导舆论,这既是检验地方媒体责任担当、职业精神的试金石,也是检验媒体实力、扩大媒体影响力的重要契机。(本文来源于《中国》期刊2016年02期)

胡绿源[8](2014)在《重大灾难事件的自媒体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灾难总是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灾难新闻传播历来是传统媒体的重要工作。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灾难事件不仅具有全球化趋势和全球化影响,也是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报道的重要领域。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与舆论活动中发挥着积极、消极的作用。本文面向重大公共事件中一个传播活动最为复杂、社会影响举足轻重的部分——重大灾难事件,针对新兴的自媒体在其中活动的情形进行深入研究。文章共分四个部分:首先,对现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从中寻找问题,总结一般规律;其次,厘清灾难事件、自媒体的概念与内涵,并对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然后,基于诸多现实案例事件,对自媒体新闻传播和舆论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归纳,对其中存在的诸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究。最后,从政府、主流媒体、自媒体与平台管理者等多个层面,就如何鼓励、引导和规范、管理自媒体的灾难传播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05-01)

车玥[9](2013)在《灾难事件后微博的社会动员功能研究——以雅安芦山重大地震灾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灾难事件发生后,民间力量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发性社会动员,来弥补政府力量的盲区。通过对雅安芦山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新浪微博申热门微博的内容分析,发现微博在灾后发挥的社会动员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发布、信息对接和精神激励等方面,灾难事件后人民群众利用微博汇集民智民力,从而提高了灾害救援和救助的效率。(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3年08期)

扶黄思宇[10](2013)在《新闻媒体应对重大灾难事件的传播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关于灾难事件的报道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注,尤其是一些重大灾难事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民众需要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及时了解事件的进展情况。因此,新闻媒体应当高度重视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和传播,加强对重大灾难事件传播机制的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新闻媒体在灾难事件报道中发挥舆论引导、稳定社会、安抚民心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3年07期)

重大灾难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的信息传播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微信在本次地震信息传播中扮演了异常重要的角色。从最早获得震中的确切信息,到地震中出现谣言以及真相的确认,再到朋友圈、微信群中的各种信息,以及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机器人新闻等。这体现出了一种与以前的重大突发事件不同的传播生态。支庭荣认为,传播生态通常指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大灾难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金.现代政府理论视角下政府在救灾中的角色调整——以我国近年来重大灾难事件为例[J].山西地震.2018

[2].孙晓红.重大突发灾难事件的微信传播生态观察——以九寨沟地震为例[C].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2017年卷).2017

[3].唐永峰.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中的新闻偏向研究[D].深圳大学.2017

[4].宋文静.重大灾难事件新闻发布会的话语建构与传播——以“东方之星”翻沉事件为例[J].公关世界.2016

[5].胡晓,孙博雅.灾难事件中两个舆论场的微博话语博弈——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件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6].王永明.事故灾难类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概念模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

[7].吴晓来,李彦奇.面对突发重大灾难事件地方媒体如何有效作为——陕西山阳突发特大山体滑坡报道谈[J].中国.2016

[8].胡绿源.重大灾难事件的自媒体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车玥.灾难事件后微博的社会动员功能研究——以雅安芦山重大地震灾害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3

[10].扶黄思宇.新闻媒体应对重大灾难事件的传播机制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3

标签:;  ;  ;  

重大灾难事件论文-李佳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