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性脐贴膏论文-施峰,贾晓斌,高成林,蒋俊

可塑性脐贴膏论文-施峰,贾晓斌,高成林,蒋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塑性脐贴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塑性脐贴膏,制备工艺,共性技术,释放度

可塑性脐贴膏论文文献综述

施峰,贾晓斌,高成林,蒋俊[1](2011)在《中医方药可塑性脐贴膏制备及其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择确有疗效的中医方药为样本,进行可塑性脐贴膏制备的共性技术研究,并做相关评价。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可塑性脐贴膏空白基质辅料进行筛选,筛选出的空白基质按30%载药量制备脐贴膏,并采用溶出仪法对贴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通过家兔敷贴对脐贴膏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正交试验筛选出空白基质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VP-K30用量为0.5g,海藻酸钠0.8g,氧化锌4g,甘油6.3g,水10mL,按30%载药量可制备可塑性的脐贴膏;脐贴膏具有较好的释放度,并且无急性毒性,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结论:若工艺参数得当、辅料合理,中医方药可制备成可塑性的脐贴膏,且适用于完整皮肤给药,并能很快将药物释放到皮肤表面。(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高成林[2](2009)在《可塑性脐贴膏的药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腹泻暖脐散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朱启勇主任的临床验方,该方由补骨脂、吴茱萸、丁香等药材组成,具有芳香燥湿,温脾止泻,散寒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脘腹疼痛等病症,疗效确切。原剂型为糊剂,使用时须临时配制,体积较大,使用、储藏均不方便,而其它外敷剂型均存在与脐部结合不紧密的情况而影响疗效。因此本文结合脐部特殊的生理结构,选用新的辅料创新的研制了一种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可塑性脐贴膏,该剂型具有可塑性好、透皮吸收性强、载药量高、保湿性好且与脐部结合更加紧密等优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小儿腹泻暖脐散原处方的配比进行了研究,采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模型考察了各处方的抗腹泻效果,结果显示补骨脂、吴茱萸、草豆蔻、肉桂、丁香的配比为9∶3∶4.5∶4.5∶1时,小儿腹泻暖脐散的药效最好。(2)对筛选后的处方进行了提取和纯化:补骨脂采用醇提取,利用正交设计法,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为指标,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的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h;采用水沉法,以有效成分含量和出固率为指标,筛选出补骨脂醇提液的纯化工艺为:药液浓缩为0.50g(生药)/mL,加3倍水沉即可。吴茱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乙醇提取吴茱萸中生物碱成分的最佳工艺为加入6倍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采用水沉法,以有效成分保留量和出固率为指标筛选出吴茱萸醇提液的纯化工艺为:药液浓缩为0.25g(生药)/mL,加3倍水沉即可。草豆蔻、丁香、肉桂等主要含有挥发油成分,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为:药材粉碎过20目筛,加水量为6倍,提取6h;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了挥发油的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为1∶8(mL∶g),采用20%乙醇作为溶媒,超声处理3小时时包合效果最好。(3)通过对多种辅料的筛选研究得出可塑性脐贴膏中各种辅料的种类,利用单因素实验法,以贴膏的成型性、可塑性、脱模性能等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可塑性脐贴膏空白基质的最佳处方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酸钠:氧化锌:甘油:水=0.5∶0.8∶4∶6.3∶10。(4)对脐贴膏的处方优化及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贴膏的成型性、可塑性、体外透皮性能为指标,筛选出贴膏的最大载药量为30%;选用20%PEG400作为接收介质;通过对大鼠、小鼠、家兔和猪耳等动物皮肤的筛选,结果显示大鼠腹部皮肤对有效成分的透过量最大;通过对氮酮、油酸、1,2-丙二醇和β-CD等透皮促进剂种类及用量的考察,筛选出氮酮用量为1%时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促渗作用最佳。可塑性脐贴膏的制备工艺为:按比置例称取水、甘油和PVP-K30,置于80℃的水浴上不断加热溶解,放冷至60℃,加入海藻酸钠,不断搅成胶状,加入氧化锌,不断搅拌均匀制成空白基质,按30%载药量比例加入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复方水提液浸膏和混合挥发油,1%氮酮,搅匀,涂抹于自制模具中,在40℃的烘箱中固化3.5h,于医用橡皮膏模型保存,即成。(5)通过含量测定、体外经皮渗透性实验以及体外释放度实验对可塑性脐贴膏进行了体外评价。采用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30min,可测得每贴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分别为4.20mg和3.93mg。体外经皮渗透性评价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大鼠腹部皮肤作为皮肤模型,20%PEG400作为接收介质,1%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24h经皮吸收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40.84±0.79μg·cm~(-2)和102.60±1.17μg·cm~(-2)。通过体外释放度实验对贴膏的体外释放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贴膏在8h内即可释放90%的药物,符合一级模型方式释放。(6)采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实验和正常小鼠肠推进实验研究了贴膏的药效,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的贴膏可以显着的抑制蓖麻油致小鼠腹泻,对正常小鼠的肠推进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皮肤急性毒性实验显示该制剂没有毒性;皮肤的刺激性实验显示,该制剂对完整皮肤没有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9-04-01)

可塑性脐贴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儿腹泻暖脐散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朱启勇主任的临床验方,该方由补骨脂、吴茱萸、丁香等药材组成,具有芳香燥湿,温脾止泻,散寒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脘腹疼痛等病症,疗效确切。原剂型为糊剂,使用时须临时配制,体积较大,使用、储藏均不方便,而其它外敷剂型均存在与脐部结合不紧密的情况而影响疗效。因此本文结合脐部特殊的生理结构,选用新的辅料创新的研制了一种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可塑性脐贴膏,该剂型具有可塑性好、透皮吸收性强、载药量高、保湿性好且与脐部结合更加紧密等优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小儿腹泻暖脐散原处方的配比进行了研究,采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模型考察了各处方的抗腹泻效果,结果显示补骨脂、吴茱萸、草豆蔻、肉桂、丁香的配比为9∶3∶4.5∶4.5∶1时,小儿腹泻暖脐散的药效最好。(2)对筛选后的处方进行了提取和纯化:补骨脂采用醇提取,利用正交设计法,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为指标,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的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h;采用水沉法,以有效成分含量和出固率为指标,筛选出补骨脂醇提液的纯化工艺为:药液浓缩为0.50g(生药)/mL,加3倍水沉即可。吴茱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乙醇提取吴茱萸中生物碱成分的最佳工艺为加入6倍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采用水沉法,以有效成分保留量和出固率为指标筛选出吴茱萸醇提液的纯化工艺为:药液浓缩为0.25g(生药)/mL,加3倍水沉即可。草豆蔻、丁香、肉桂等主要含有挥发油成分,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为:药材粉碎过20目筛,加水量为6倍,提取6h;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了挥发油的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为1∶8(mL∶g),采用20%乙醇作为溶媒,超声处理3小时时包合效果最好。(3)通过对多种辅料的筛选研究得出可塑性脐贴膏中各种辅料的种类,利用单因素实验法,以贴膏的成型性、可塑性、脱模性能等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可塑性脐贴膏空白基质的最佳处方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酸钠:氧化锌:甘油:水=0.5∶0.8∶4∶6.3∶10。(4)对脐贴膏的处方优化及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贴膏的成型性、可塑性、体外透皮性能为指标,筛选出贴膏的最大载药量为30%;选用20%PEG400作为接收介质;通过对大鼠、小鼠、家兔和猪耳等动物皮肤的筛选,结果显示大鼠腹部皮肤对有效成分的透过量最大;通过对氮酮、油酸、1,2-丙二醇和β-CD等透皮促进剂种类及用量的考察,筛选出氮酮用量为1%时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促渗作用最佳。可塑性脐贴膏的制备工艺为:按比置例称取水、甘油和PVP-K30,置于80℃的水浴上不断加热溶解,放冷至60℃,加入海藻酸钠,不断搅成胶状,加入氧化锌,不断搅拌均匀制成空白基质,按30%载药量比例加入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复方水提液浸膏和混合挥发油,1%氮酮,搅匀,涂抹于自制模具中,在40℃的烘箱中固化3.5h,于医用橡皮膏模型保存,即成。(5)通过含量测定、体外经皮渗透性实验以及体外释放度实验对可塑性脐贴膏进行了体外评价。采用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30min,可测得每贴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分别为4.20mg和3.93mg。体外经皮渗透性评价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大鼠腹部皮肤作为皮肤模型,20%PEG400作为接收介质,1%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24h经皮吸收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40.84±0.79μg·cm~(-2)和102.60±1.17μg·cm~(-2)。通过体外释放度实验对贴膏的体外释放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贴膏在8h内即可释放90%的药物,符合一级模型方式释放。(6)采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实验和正常小鼠肠推进实验研究了贴膏的药效,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的贴膏可以显着的抑制蓖麻油致小鼠腹泻,对正常小鼠的肠推进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皮肤急性毒性实验显示该制剂没有毒性;皮肤的刺激性实验显示,该制剂对完整皮肤没有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塑性脐贴膏论文参考文献

[1].施峰,贾晓斌,高成林,蒋俊.中医方药可塑性脐贴膏制备及其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

[2].高成林.可塑性脐贴膏的药剂学研究[D].江苏大学.2009

标签:;  ;  ;  ;  

可塑性脐贴膏论文-施峰,贾晓斌,高成林,蒋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