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应力分布论文-齐有锋

竖向应力分布论文-齐有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竖向应力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填方路基,竖向应力分布,土拱效应,涵洞

竖向应力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齐有锋[1](2015)在《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竖向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高等级铁路和公路越来越多。由于线型的要求致使高填方路基数量逐渐增加,然而现行的高填方路基土压力计算理论并没有准确的反应路基中竖向应力的分布规律,造成路基中的涵洞顶土压力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最终导致高填方路基及配套涵洞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进而影响正常使用。本文依托张唐重载铁路实际工程,利用施工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高填方路基内部的竖向应力进行研究,以期解决或减少高填方路基病害的发生,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张唐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全程进行监测,对路基中涵洞顶、涵洞外侧以及沟谷侧的土体不同高度处竖向应力值进行记录,为研究路基内部竖向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而确定路基中横断面与纵断面的土拱分布做准备。(2)对沟谷条件下叁种不同工况的高填方路基进行模拟仿真,其中工况一为涵洞在路基一侧;工况二为涵洞在路基中间;工况叁为路基中未设置涵洞。通过仿真分析得出,路基内形成的土拱有不同的形式,很可能是两个范围较小的土拱和一个横贯路基断面的较大的土拱,这两种形式的土拱在填筑高度不同的时候,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涵洞与两侧沟谷作为稳定的拱脚。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两个较小的土拱和横贯路基断面较大的土拱的作用高度的分界线,高填方路基中土拱在横纵断面的土拱相互作用下以叁维形式存在。(3)根据施工现场的监测数据和仿真分析结果,以路基有无涵洞及周围沟谷形式为影响因素,对高填方路基颞部的应力状态及位移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了涵洞在路基一侧、涵洞在路基中间和未设置涵洞路基等叁种不同工况下竖向应力的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5-06-01)

宋力,宋万增,高玉琴,常芳芳[2](2015)在《引黄涵闸引水涵洞地基竖向应力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水闸引水涵洞受力分析多用刚架模型,其地基竖向应力σy分布规律对地基反力形式具有直接影响。对黄河河南段31座引水闸从结构形式(包括涵洞纵剖面和横断面特征、混凝土强度、线刚度等)、涵洞上部填土高度、基础土质等方面开展调研,并主要依据设计竣工图进行了引水涵洞特征归纳分析,总结了涵洞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利用数值仿真模拟方法对典型涵洞地基竖向应力σy分布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地基竖向应力分布使用六次多项式可以反映其规律。给出了采用弹性地基边界进行涵洞受力分析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5年01期)

王艳[3](2014)在《振动轮作用下土壤中的竖向应力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公路多为强基薄面的半刚性路面,路基的强度决定了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基层压实度不足则容易导致路面沉陷等致命损伤,无法彻底修复,因此基层土壤的压实度是高承载力和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作为基层土壤压实的主导设备,主要靠钢轮的自重和振动对土壤进行压实。本文以全液压双驱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为试验样机,根据样机性能参数测试结果建立“振动轮—土壤”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并采用试验研究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振动轮作用下土壤中的竖向应力分布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壤的组成和压实机理,介绍了不同的压实方法及各自的理论依据,并对土壤的弹性、粘性及塑性本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试验得出了试验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及土壤干密度与土壤的弹性模量、内摩擦角、黏聚力之间的联系,分析了振动压路机以低频高幅、高频低幅两种振动工况压实土壤时的起步起振特性,并根据振动轮作用下土壤中竖向应力的测试结果,分析得出竖向应力由动态应力和静态应力两部分组成,其中静态应力大于动态应力,动态应力频率与钢轮振动频率相同,并且分析了土壤中竖向应力幅值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最后根据Abaqus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了钢轮静压以及振动压实时土壤中竖向应力在钢轮宽度方向上的分布,发现同深度时钢轮边缘下方土壤中的竖向应力值最大;分析了土壤表层应力达到最大值时土壤中竖向应力分布规律,发现了土壤阻尼导致的应力传播滞后效应;分析了钢轮振动频率对土壤中竖向应力幅值及竖向应力幅值随深度衰减率的影响,对土壤不同深度的频率响应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名义振幅对土壤不同深度处竖向应力幅值的影响规律,为实际选择振动参数提供了数据依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4-04-28)

崔凯,王磊[4](2009)在《模拟土壤表面竖向应力分布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可为各种垂直于机械行进方向的垂直应力分布在PLAXIS模型中提供模拟。在土壤轮胎与土壤接触面加入一个平板,通过改变平板的抗弯刚度EI可以得到从均匀到U形的竖性向应力分布,而EI则取决于轮胎的性能参数。通过U形竖向应力分布模型的模拟数据和土壤压实试验中的实测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到两者较好的一致性。因此,运用土壤和轮胎之间抗弯刚度可变的平板,可较为准确的得出农业机械行驶过程中对土壤压实模型产生的竖向应力分布。(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张志峰,郝飞,冯忠绪[5](2009)在《振动轮下土壤的竖向应力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振动轮下土壤的受力和变形特性,利用Ansys/Ls-Dyna3D软件建立了振动轮-土壤碾压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表层沉降量和土壤竖向应力误差在10%以内;振动轮下土壤的竖向应力值高、能量密度大的范围近似为一个椭球体;土壤的竖向应力沿轮宽方向对称分布,距轮缘1/4~1/5处应力衰减明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竖向应力迅速衰减,近似负幂函数衰减.(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09年06期)

吴凤先,何蕴龙,李平[6](2009)在《Hardfill坝坝基竖向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Hardfill坝由于坝体剖面常采用等腰梯形,其坝基面上的应力分布与常规混凝土重力坝有很大差别。在自重荷载情况下,沿坝基面上的竖直向应力近似服从二次抛物线分布f(x)=ax2+b,对称轴为坝基中线,将其沿坝基面积分,所得结果理论上应与坝体自重相等。对不同坝高和坝体密度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对误差较大的区域进行修正,并得到一定的规律。使得对于Hardfill坝在自重荷载作用下,坝基面竖向应力的理论计算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对理论和工程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09年07期)

李渊[7](2008)在《高填方路基竖向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以山地为主的我国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蓬勃发展,为了满足整体规划的要求以及充分利用由挖方和开挖隧道产生的废方,在高速公路修建时越来越多采用高填方路基形式。目前国内外对高填方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填方涵洞上产生的土压力大小和高填方路基的沉降等方面,而对高填方土体在填筑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内部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较少,因而也就不能全面揭示高填方中的土拱效应及其分布规律。本文通过现场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对高填方土体中竖向应力的分布及土拱效应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重庆市重点工程金渝大道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控量测,在涵顶轴线位置处布设土压力盒以测定其涵顶竖向土压力,研究涵洞土压力大小随高填方路基填筑高度的变化规律。2.建立高填方土体竖向应力计算的分析模型,由Bossinessq解推导出高填方竖向应力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修正。3.对不同边界形式、不同岸坡比、不同填料容重和是否设置涵洞等不同条件的高填方路基填筑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填筑过程、地形条件及涵洞等对高填方竖向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4.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研究高填方土拱效应产生的条件,涵洞及边界岩体对土拱效应在高填方不同部位产生的影响程度,提出充分利用高填方中土拱效应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5-01)

周青,戴捷[8](2006)在《钢锚箱竖向应力分布及剪力钉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大跨径斜拉桥建设中,混凝土索塔钢锚箱锚固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钢锚箱通过剪力钉和塔壁混凝土相连,斜拉索直接锚固在钢锚箱上。本文在考虑剪力钉多种剪切柔度的基础上对钢锚箱竖向应力分布及剪力钉竖向受力进行分析,并用简化方法对剪力钉横向水平受力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06年02期)

刘建起,房朝辉,裴颖洁[9](2002)在《沉入式圆筒结构土与筒壁间竖向应力分布及圆筒变位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型试验分析了沉入式圆筒结构在倾覆过程中土与筒壁间摩阻力调整机理 ,并基于试验资料建立了土与筒壁间竖向应力的数学表达式 ,同时利用已建立的有关公式求解圆筒结构的变位。(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02年03期)

竖向应力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河水闸引水涵洞受力分析多用刚架模型,其地基竖向应力σy分布规律对地基反力形式具有直接影响。对黄河河南段31座引水闸从结构形式(包括涵洞纵剖面和横断面特征、混凝土强度、线刚度等)、涵洞上部填土高度、基础土质等方面开展调研,并主要依据设计竣工图进行了引水涵洞特征归纳分析,总结了涵洞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利用数值仿真模拟方法对典型涵洞地基竖向应力σy分布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地基竖向应力分布使用六次多项式可以反映其规律。给出了采用弹性地基边界进行涵洞受力分析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竖向应力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齐有锋.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竖向应力分布规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2].宋力,宋万增,高玉琴,常芳芳.引黄涵闸引水涵洞地基竖向应力分布规律[J].人民黄河.2015

[3].王艳.振动轮作用下土壤中的竖向应力分布研究[D].长安大学.2014

[4].崔凯,王磊.模拟土壤表面竖向应力分布的新方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张志峰,郝飞,冯忠绪.振动轮下土壤的竖向应力分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

[6].吴凤先,何蕴龙,李平.Hardfill坝坝基竖向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求解[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

[7].李渊.高填方路基竖向应力分布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8

[8].周青,戴捷.钢锚箱竖向应力分布及剪力钉受力分析[J].现代交通技术.2006

[9].刘建起,房朝辉,裴颖洁.沉入式圆筒结构土与筒壁间竖向应力分布及圆筒变位计算[J].中国港湾建设.2002

标签:;  ;  ;  ;  

竖向应力分布论文-齐有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