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策略论文-郑晓燕

防灾策略论文-郑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灾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水系发达,滨海城市

防灾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郑晓燕[1](2019)在《水系发达型滨海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水系发达型滨海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的特点,基于系统连通可靠性理论分析,从网络系统规划的角度出发,从系统层面提出了该类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提升策略,探讨了连接单元选择、连接单元规划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措施,可为该类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韩雪原,赵庆楠,路林,郭小东[2](2019)在《多维融合导向的韧性提升策略——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防灾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副中心建设的全面启动,各种风险因素和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可能随时出现,城市韧性提升刻不容缓。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工作为例,强调综合防灾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从专项目标融合、功能布局融合、空间单元融合、虚实融合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在机构改革和空间规划模式不断创新的发展背景下利用多维融合的规划策略在详细规划编制阶段落实防灾减灾专项内容的技术路线,以期达到改善城市建设中的防灾基础设施相对于城市发展严重滞后的状况。(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陈炼,刘伍洋[3](2019)在《基于韧性城市视角的山地城市防灾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山地城市的安全受到严峻的挑战。韧性城市的理念为山地城市的防灾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文章在对山地城市灾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山地城市"韧性防灾"框架体系,包括山地城市的灾害风险识别、系统韧性评估、不确定性导向规划响应和策略制定四部分。最后在该框架指导下,从韧性思维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分别针对山地城市低、中、高度风险度分区的灾害防控手段以及非工程性防灾策略,以期对山地城市建设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8期)

柏蕾[4](2019)在《小城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原则与策略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小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偏弱,综合性差,不能有效防止各类灾害,阻碍了城市化发展,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城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性提出了防灾规划原则和策略,仅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消防界(电子版)》期刊2019年12期)

顾韶秋[5](2019)在《地质灾害勘察方法与防灾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地质灾害的概念进行简单阐释,介绍地质灾害的成因,然后阐述地质灾害防治的原理并对防灾体系的模式进行一定介绍,重点介绍地质灾害的勘察技术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勘察、3S技术勘察技术和地球物理勘察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定技术保障,最后,重点从3个方面提出地质灾害的防灾策略,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和新技术的研究利用,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体系和机构建设,落实地质灾害的责任制原则等。(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刘炳胜,黄如兰,王志星,沈茜,韦东成[6](2019)在《广西地质灾害现状与防灾减灾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灾害(以下简称地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进入新时代后,人们对地灾防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预测、搬迁、工程治理等防治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地灾防治工作的需要,如何就新时代的特点实现高效的地灾防治,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因此,笔(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6期)

邵继中,宋其泽[7](2019)在《地下空间契机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重构的策略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通过分析地下空间所具有的热稳定性、密闭性和高安全性等优势,提出地下空间将成为驱动城市综合防灾空间体系重构的重要契机。策略上,以地下空间为契机重构思维意识、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全面提升城市抗灾抗毁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5期)

赵子维[8](2019)在《兼顾防灾的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规划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逐渐成型局部高密度状态,在全球化灾害多发的环境下,城市高密度地区的易损性显着,应充分利用其立体化空间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地下空间具备先天的防灾特性,可以针对不同灾害中发挥相应的防灾作用,并与地面防灾空间协同构建立体化的防灾空间体系。根据地下空间在城市高密度地区的防灾角色与定位,提出了在地下空间建设中兼顾防灾的规划思路,通过分析适合防灾用途的地下空间特点,对其空间和功能要求进行了研判,并进一步提出了引导方法和规划策略,对城市高密度地区地下防灾空间规划建设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滢[9](2019)在《公共图书馆公共空间生态防灾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筑公共图书馆生态屏障对预防和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灾害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新灾种不断衍生、新旧灾种相互影响、多灾并发的特征,探索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图书馆韧性防灾模式与对策。(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许兆丰,田杰芳,张靖[10](2019)在《防灾视角下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及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城市灾害韧性建设,从防灾角度出发,研究城市韧性。首先,从基础设施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组织/制度韧性等4个方面分析城市防灾韧性,构建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云物元方法构建城市灾害韧性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韧性城市建设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和组织/制度韧性是城市灾害韧性评价应考虑的主要方面;用所建模型得到唐山市综合防灾韧性等级为良,与实际情况相符。(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防灾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副中心建设的全面启动,各种风险因素和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可能随时出现,城市韧性提升刻不容缓。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工作为例,强调综合防灾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从专项目标融合、功能布局融合、空间单元融合、虚实融合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在机构改革和空间规划模式不断创新的发展背景下利用多维融合的规划策略在详细规划编制阶段落实防灾减灾专项内容的技术路线,以期达到改善城市建设中的防灾基础设施相对于城市发展严重滞后的状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灾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晓燕.水系发达型滨海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提升策略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9

[2].韩雪原,赵庆楠,路林,郭小东.多维融合导向的韧性提升策略——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防灾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

[3].陈炼,刘伍洋.基于韧性城市视角的山地城市防灾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4].柏蕾.小城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原则与策略刍议[J].消防界(电子版).2019

[5].顾韶秋.地质灾害勘察方法与防灾策略研究[J].施工技术.2019

[6].刘炳胜,黄如兰,王志星,沈茜,韦东成.广西地质灾害现状与防灾减灾策略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19

[7].邵继中,宋其泽.地下空间契机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重构的策略性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8].赵子维.兼顾防灾的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规划策略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9].王滢.公共图书馆公共空间生态防灾策略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

[10].许兆丰,田杰芳,张靖.防灾视角下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及优化策略[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标签:;  ;  ;  ;  

防灾策略论文-郑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