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流感综合防治技术

小鹅流感综合防治技术

一、小鹅流行性感冒的综合防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锦[1](2021)在《鸭浆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疫苗效果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疫病防控是畜牧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浆膜炎症作为困扰鸭养殖的一种疾病,亟待解决。本研究对临床收集的浆膜炎症病例进行细菌分离、病原血清型的分型鉴定和分析,对养殖过程中选择针对性的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研究分析了三种市售疫苗的效果,收集养殖户对疫苗效果的反馈,以期能够指导江苏徐州地区对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高鸭养殖经济效益。2019年度从徐州地区收集到疑似浆膜炎病例32份,经过细菌分离鉴定,明确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是引起浆膜炎的主因,徐州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株为Ⅱ型和Ⅰ型,分离到的19种大肠杆菌血清型均不相同。此外,本研究分别选择不同血清型菌株进行毒力试验,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Ⅰ型L-9株和大肠杆菌O1型D-17株毒力较强,选为疫苗试验攻毒菌株,通过试验确定两种菌株的最小完全致死剂量。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研究浆膜炎细菌对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发现,低浓度的大肠杆菌和鸭疫里默式杆菌虽不能直接引起试验鸭死亡,但感染后鸭的体重显着下降(P<0.05),料肉比提高。试验选择二种市售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传统疫苗A和B,一种黏膜免疫疫苗C,对疫苗进行常规质量检测、效力检验、免疫次数与免疫持续期检验对比,确定最佳免疫程序,研究免疫程序对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然后再进行临床试验。结果发现,A、B、C常规质量检测均合格;A对鸭疫里默氏杆菌I型L-9菌株免疫效果最好,达到完全保护,C对大肠杆菌O1型D-17菌株免疫效果最好,但仅达到40%保护;单次免疫疫苗两周后保护率均降低;两次免疫A、B对L-9保护率达到完全保护,两次免疫C对D-17保护率为50%。攻毒前后注射A+C、B+C的两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体重差异均不显着(P>0.05),表明免疫疫苗不影响鸭的体重增长。将疫苗使用方法推荐给养殖户供其选择,并收集养户反馈数据,结果显示,紧急免疫B均无效,紧急免疫A27.27%效果不明显。预防接种单独免疫A仅1户未发病,单独免疫B和单独免疫C 一次,免疫后有不同程度发病。1户免疫两次疫苗B并日常配合疫苗C使用,鸭子生长一切正常,未发病且无损失。基于本试验条件下,紧急免疫需选择对应血清型的疫苗才能保证较好效果;常规免疫情况下,建议徐州地区养殖户把大肠杆菌和鸭疫里默式杆菌分开免疫,鸭疫里默式杆菌疫苗选择含有Ⅰ型和Ⅱ型鸭疫里默式杆菌的疫苗;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无针对性疫苗,建议使用粘膜免疫疫苗C。

姚明[2](2019)在《鸭易感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养鸭大国,我国鸭的存量占世界总存量的63.76%。然而随着我国养鸭业的发展,由于饲养密度过大、缺乏有效管理,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流动性增强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近年来鸭的病毒感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对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有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鹅细小病毒(GPV)、鸭肝炎病毒1型(DHAV-1)、鸭坦布苏病毒(DTMUV)、禽腺病毒4型(FAdV-4)、鸭瘟病毒(DEV)等。本研究对以上常见的病毒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临床上这些病毒常见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本研究开发了基于核酸检测技术PCR检测方法,并将该技术应用于鸭病毒的检测,对临床上鸭病的检测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一、七种鸭病毒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本实验针对临床上鸭易感的7种病毒病,在GenBank下载各自的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在其保守基因的保守区设计7对特异性引物,然后对单重PCR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本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FAdV和DHAV的检测限为 1×103copies/μL,DEV、DTMUV、NDV和GPV 的检测限为 1×102 copies/μL,AIV的检测限为1×101 copies/μL,敏感性较高。试验二、七种鸭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在单重PCR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不同的引物组合及引物的浓度、退火温度、镁离子浓度、酶和dNTP浓度等条件,我们又建立了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这7种鸭病毒。结果显示,最优的Mg2+浓度为4 mM,最优的Taq酶浓度为0.05 U/μL,最优的dNTP浓度为0.32mM,最优的退火温度为57℃。特异性试验显示,这7对引物对其他病原无特异性扩增;多重方法的敏感性达到1×104 copies/μL,基本满足临床检测要求;本方法的重复性良好;同时建立了共感染模型,对临床样品的检出率为18%,结果与单重PCR的结果一致。试验三、三种鸭病毒的多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本实验在传统PCR的基础上开发了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同时检测3种鸭病毒。结果表明,该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AIV和NDV的检测限为1×103 copies/μL,DTMUV的检测限为1×102 copies/μL;批内差的变异系数(CV)小于2%,批间差CV值小于5%,说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

范娟[3](2018)在《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小鹅瘟是导致雏鹅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发展。现有弱毒活疫苗和小鹅瘟抗体的广泛应用,在我国小鹅瘟疫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活毒疫苗存在毒力返强的潜在危害,从而限制了其生产应用,因此研究小鹅瘟灭活疫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小鹅瘟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免疫原性好、繁殖滴度高的小鹅瘟野毒株作为灭活疫苗候选株,并开展了生产工艺、乳化工艺和免疫效力研究工作,以期制备出安全、高效的小鹅瘟灭活疫苗,为我国小鹅瘟疫病的防控和净化提供有力工具。1、小鹅瘟病毒疫苗候选株的筛选为了研制与当前小鹅瘟流行株匹配的疫苗,本研究对从2009~2011年江苏省养鹅地区疑似小鹅瘟的临床样品中共分离了 5株鹅细小病毒(GPV),同时对分离株进行VP3基因测序并绘制遗传进化树,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PV分离株与国内大部分分离株属于同一分支,明显不同于国内疫苗株SY61和台湾主要分支。对获得的毒株经有限稀释法纯化,并对纯化后的病毒进行繁殖性能、毒力、特异性及免疫原性等进行了测定,5株病毒均属于强毒株,其中 Gosling plague virus/taizhou/10(TZ10)株病毒含量最高(F10 代:105.0ELD50/0.2ml以上),且其灭活抗原免疫鹅4周后的抗体水平最高,因此确定以TZ10株作为小鹅瘟疫苗候选株。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兽用生物制品(毒、虫)种种子批建立实验技术指导原则》各项要求,对纯化后的TZ10株F0代毒在鹅胚中连续传至30代,并分别对不同代次种毒进行了 AGP、鹅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免疫原性、特异性实验及纯净性检验,建立了符合规定的小鹅瘟病毒TZ10株的基础种子批(F16~F20种毒)、规定了生产用最高限制代次(F25)。2、小鹅瘟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研究疫苗生产过程中,抗原的生产工艺决定了疫苗质量及生产成本,抗原的完全灭活和疫苗的乳化工艺分别是关系到疫苗安全、有效性和疫苗质量的关键步骤。本研究选取前期种子批F25代次GPV尿囊液,进行最佳鹅胚接种剂量与最佳鹅胚接种日龄的试验,从鹅胚死亡数统计、抗原收获量统计、病毒含量测定三方面进行比较,分别确定生产过程中最佳病毒稀释比例、接毒剂量、鹅胚日龄为:种毒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1:100倍稀释,0.2ml/胚剂量尿囊腔途径接种11日龄非免鹅胚最佳。根据接种后不同时间鹅胚死亡数、抗原收获量、死亡鹅胚情况和病毒含量测定数据确定种毒最佳培养时间为接毒后48~120小时,收获死亡鹅胚尿囊液;抗原最佳培养时间为接毒后48~144小时,收获死亡鹅胚尿囊液及鹅胚。为了确定抗原灭活的最佳方法,对甲醛溶液的浓度、灭活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醛溶液作为灭活剂,灭活剂终浓度为0.2%,37℃灭活48小时,可以完全灭活小鹅瘟病毒TZ10株。乳化工艺研究证实:取小鹅瘟病毒TZ10株灭活抗原,按每96份抗原加4份灭菌吐温-80比例加吐温-80,充分溶解混匀,制成水相;94份注射用白油加6份司盘-80及1份硬脂酸铝,加热溶解至透明灭菌,制成油相;水相与油相的最佳配比为1:3,二次乳化的剪切速率在3000~4000r/min,乳化过程温度控制在25℃以下,可获得最佳乳化效果。3、小鹅瘟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评价按照确定的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生产工艺,在实验室试制了 3批灭活疫苗。将试制的3批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通过疫苗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及双倍剂量免疫3~5日龄、1月龄鹅、7月龄开产种鹅、9月龄产蛋种鹅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免疫鹅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正常,无全身不良反应。接种部位无肿胀,免疫21日后,单剂量重复和双倍剂量接种的实验组中,有少量疫苗颗粒未吸收现象;除双倍剂量接种组个别鹅注射部位肌肉有轻微潮红外,其余各免疫组免疫鹅注射部位无异常变化。免疫21日后,免疫组与对照组鹅平均增重无显着差异。疫苗注射后1周内产蛋鹅产蛋数较对照组少2~3枚,之后恢复正常,且种蛋孵化率无差异。表明研制的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对产蛋鹅安全,雏鹅接种后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4、小鹅瘟灭活疫苗的效力评价通过对3批试制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发现小鹅瘟疫苗免疫种鹅产生的GPV血清琼扩抗体水平与雏鹅被动免疫GPV琼扩抗体水平、攻毒保护率呈正相关;对种鹅血清GPV琼扩抗体效价与对应雏鹅攻毒保护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当种鹅血清抗体效价为1:2时,雏鹅血清被动免疫保护率为92.3%;当种鹅血清抗体效价不低于1:4时,雏鹅被动免疫保护率达到100%。考虑到临床饲养环境及鹅群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规定疫苗的效力检验标准为:7~8月龄健康阴性鹅,胸部肌肉注射疫苗,1.0ml/只,4周后其血清GPV琼扩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应不低于1:8。最小免疫剂量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的3批疫苗以不低于0.5ml/只剂量免疫7~8月龄产蛋种鹅,免疫后种蛋孵化的雏鹅90%以上可以抵抗GPV强毒的攻击。根据3批试制疫苗制苗抗原灭活前的病毒含量及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考虑到临床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为保证雏鹅获得确实的被动保护,规定制苗用半成品抗原的病毒含量应≥105.5ELD50/0.2ml、推荐免疫剂量为1.0ml/只。根据3批试制疫苗免疫持续期的种鹅和雏鹅的血清AGP抗体效价及所产种蛋孵化雏鹅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确定种鹅开产前免疫2次,lml/次,其免疫持续期为5个月;推荐免疫程序为:种鹅开产前5周首免,胸部肌肉注射,1.0ml/只,3周后以相同剂量、途径加强免疫1次。该免疫程序可基本保证种鹅在6个月产蛋期内,雏鹅获得有效母源抗体抵抗GPV感染。因健康阴性产蛋种鹅的来源和质量不够稳定,其作为效检用动物时,难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为此本研究对疫苗免疫SPF鸡后血清抗体效价及特异性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作为小鹅瘟疫苗效检替代动物的可行性。3批小鹅瘟灭活疫苗以不同剂量免疫21日龄SPF鸡,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同一剂量不同时间点检测的SPF鸡血清AGP抗体效价基本一致,表明SPF鸡对疫苗可产生稳定的免疫抗体反应。将SPF鸡免疫后阳性血清与小鹅瘟病毒进行中和反应结果表明,SPF鸡免疫小鹅瘟灭活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效价随免疫剂量和时间的变化规律与7~8月龄健康阴性种鹅免疫后血清AGP抗体效价的变化规律一致,证明免疫SP F鸡后测定血清AGP抗体效价方法作为小鹅瘟灭活疫苗的效检方法是可行的。根据疫苗免疫SPF鸡和种鹅的中和抗体效价与AGP抗体效价相关性分析,当种鹅AGP抗体效价在1:8时,中和抗体效价为2.87log10,对应的SPF鸡血清AGP抗体效价为1:16;根据免疫剂量与抗体产生的正相关关系,及实验动物对疫苗的吸收情况,确定21日龄SPF鸡作为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效力检验替代动物的检验标准为:21日龄SPF鸡,颈部皮下注射,0.25m]/只,免后4周小鹅瘟AGP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值应不低于1:18。

亓秀晔,宋翔,王业华,程福亮,徐海燕[4](2017)在《卵黄抗体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 Y)指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是存在于卵黄中的最主要免疫球蛋白,具有特异性强、化学性质稳定、产量高、成本低以及动物种系发生距离远的优势,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及人类疾病的防治中。本文阐述了卵黄抗体的优势性质和结构特点,以及卵黄抗体在动物疾病、人类疾病及人兽共患病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亓秀晔,宋翔,王业华,徐海燕,程福亮,谷巍[5](2017)在《卵黄抗体在疾病防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是指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是存在于卵黄中的最主要免疫球蛋白,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产量高、成本低、特异性强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等特点;且由于动物种系发生距离远,不会发生交叉血清学反应。IgY在动物及人的疾病防制中具有显着优势。作者对IgY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及其在各类动物疾病防制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在动物疾病的治疗方面,如治疗畜禽腹泻及烈性、急性、危害性大的病毒疫病;治疗人类疾病特别是严重危害人类财产安全的人畜共患病;其他方面如水产、皮毛动物等重大疾病。IgY在有效治疗动物疫病的同时,也减少了人畜共患病的可能,从人身安全方面考虑,也必将具有重大发展前景。

李书光[6](2016)在《小鹅瘟病毒保护性抗原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鹅瘟的病原为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 GPV),主要导致雏鹅发病,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制约着鹅业养殖的健康发展。现有弱毒活疫苗和小鹅瘟抗体的广泛应用,在我国小鹅瘟疫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疫苗产业化工艺的的革新,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成为一种新型广泛推广应用的候选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具有生产成本低、抗原含量高、无外源病毒、无毒力返强的优势。本研究针对小鹅瘟的保护性抗原VP3结构蛋白,选取B细胞抗原表位富集区,开展原核表达、规模化发酵制备及其免疫原性研究工作,以期制备的亚单位抗原在小鹅瘟疫病的综合防控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积极推进小鹅瘟疫病的净化。在山东地区开展了小鹅瘟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山东地区某规模化养殖场疑似小鹅瘟病料,开展了GPV的分离鉴定、鹅胚中增值特性、3日龄雏鹅攻毒试验、中和试验、GPV VP3基因序列分析等工作;通过一系列的鉴定工作证实证实成功分离一株GPV毒株,该病毒第5代培养物鹅胚增殖死亡的高峰为96 h,其ELD50为10-6.32/0.2 mL,对3日龄雏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为10-2.2866/0.2 mL;该分离株克隆测序获得的VP3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参比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5.8%以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7.5%以上,命名该GPV毒株为BZ株。为了获得高效表达且具有免疫原性的小鹅瘟亚单位抗原,以GPV BZ株为模板,分析预测GPV结构蛋白VP3的B细胞抗原表位分布,并选中预测的一段抗原表位富集区为研究目标,将其成功克隆构建了pET-32a-VP3原核表达载体,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了VP3-2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可溶性的VP3-2蛋白免疫SPF鸡制备抗血清,中和效价能够达到10-1.91,说明该重组GPV亚单位蛋白抗原具有很好的中和抗体产生能力。为了实现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GPV VP3-2蛋白的大规模生产,本研究通过细菌发酵罐培养技术,开展VP3-2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工作。高密度发酵研究证实,溶氧反馈控制补料适合VP3-2蛋白的规模化生产: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溶氧反馈补充调节葡萄糖溶液,控制溶氧水平分别在60%(0-4 h)、30%(4-10 h),使乙酸积累量大大降低至0.716g/L,细胞的吸光度(OD600)数值为2.256,VP3-2蛋白包涵体产量为85.64 mg/L。通过“溶氧反馈-分阶段控制”补料方案,实现了GPV VP3-2蛋白高效表达。高密度发酵表达的小鹅瘟亚单位抗原VP3-2蛋白产物为包涵体,为此开展了该蛋白变性复性工艺优化工作,形成了以CBS (pH9.6)为缓冲液、6M的尿素为变性剂、稀释复性的抗原后续处理工艺,质量检验证实该工艺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亚单位疫苗抗原;以复性的VP3-2蛋白作为疫苗抗原,配制了小鹅瘟蜂胶亚单位疫苗,进行了常规检验及安全性检验、效力检验、抗体持续期检验等,证实原核表达的VP3-2蛋白能够作为新型小鹅瘟疫苗的候选抗原。

李云龙[7](2014)在《鹅病发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文中研究表明过去传统养鹅,鹅的传染病只有小鹅瘟、鹅的鸭瘟病、出败、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流行性感冒等几种。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生态环境恶化,食物链的变化和不规范规模养殖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禽流感、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老的传染病继续存在,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发生。这些鹅病危害很大,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防治不力,导致鹅病年复一年,有增无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李公美[8](2013)在《吉林白鹅α/γIFN原核表达、抗病毒活性及其核酸疫苗免疫佐剂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干扰素具有良好的广谱抗病毒活性和有效的免疫调节功能,对于研发有效的抗病毒生物制剂及增强疫苗效果的佐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以吉林白鹅α/γ干扰素基因(JGIFN-α/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研究。同时为了进一步研究JGIFN-γ作为佐剂的免疫增强作用,成功构建了带有分子免疫佐剂JGIFN-γ的GPV-VP3基因疫苗并对雏鹅进行了免疫,为研发高效的鹅细小病毒基因疫苗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具体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吉林白鹅α干扰素成熟肽原核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参照已克隆得到的JGIFN-α完整的ORF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克隆得到了编码α干扰素的成熟肽基因(mJGIFN-a)。利用pET28a (+)作为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吉林白鹅α干扰素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mJGIFN-a。将该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E.coli Rossetta菌中进行了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获得了分子量为22ku的包涵体蛋白。将包涵体蛋白经Ni-IMAC亲和层析法纯化及稀释透析复性后,得到了与预期结果一致nJGIFN-a重组蛋白。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分析mJGIFN-a重组蛋白的抗病毒活性,表明其抗病毒活性为7.9×102U/mL,比活性为1.3×103U/mg。同时通过FQ-PCR方法研究动态检测抗鹅细小病毒(GPV)的生物活性,结果发现该重组蛋白能够抑制GPV的复制,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为制备应用于临床上的抗病毒生物制剂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2、吉林白鹅γ干扰素基因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及抗病毒活性采用RT-PCR的方法从吉林白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得到了Y干扰素基因(JGIFN-γ),构建了重组克隆质粒pMD-JGIFN-γ。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在线分析软件对JGIFN-γ基因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分析13个不同动物的相关基因结果表明JGIFN-γ与同为水禽的鸭、鹅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高于90%,在进化树上位于同一分支。JGIFN-γ蛋白含有4个潜在的疏水区、3个N-糖基化位点、10个磷酸化位点。对其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为大部分蛋白分布于在细胞核内,其余分别在线粒体、细胞质、质膜上、内质网上、高尔基氏体及细胞外,为进一步研究γ干扰素蛋白的功能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该肽链主要由α-螺旋组成,包括4个抗原指数较高的抗原表位,表明γ干扰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分子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成功的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JGIFN-γ,获得了JGIFN-γ重组蛋白,将该重组蛋白经Ni-IMAC亲和纯化及稀释透析复性后,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发分析其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其抗病毒活性为1.9×102U/mL,比活性为4.3×102U/mg,为研究γ干扰素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科学依据。3、吉林白鹅IFN-γ及其与VP3融合基因核酸疫苗的制备与表达研究通过重叠延伸PCR (SOE-PCR)技术得到包含了缺失TAA终止密码子的JGIFN-γ基因和缺失了ATG起始密码子的VP3的融合基因JGIFN-γ-VP3,两个基因之间由高亲水性氨基酸Gly-Gly-Gly-Ser编码的核苷酸连接起来。分别将JGIFN-γ和JGIFN-γ-VP3融合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正向插入到pVAX1CMV启动子下游BamHI和HindⅢ酶切位点之间,成功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JGIFN-γ和pVAX-JGIFN-γ-VP3。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入Vero细胞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RT-PCR技术证实JGIFN-γ基因和JGIFN-γ-VP3融合基因在Vero细胞中获得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γ干扰素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分子佐剂奠定了基础。4、GIFNγ-VP3真核表达质粒对雏鹅的免疫研究为研究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JGIFN-γ+pVAX-VP3/pVAX-JGIFNγ-VP3免疫调节特性,将不同剂量pVAX-JGIFN-γ-VP3质粒和不同剂量pVAX-JGIFN-γ质粒与pVAX-VP3质粒联合使用免疫28日龄鹅。同时设pVAX-VP3质粒免疫组、小鹅瘟弱毒疫苗、pVAX1、生理盐水对照组。对不同时间点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结果表明,pVAX-JGIFN-γ-VP3基因免疫组细胞免疫水平高于pVAX-JGIFN-γ+pVAX-VP3基因疫苗免疫组,同类疫苗中且呈现剂量相关性。分子佐剂基因疫苗免疫组显着高于pVAX-VP3基因疫苗免疫组但显着低于GPV弱毒疫苗组(P<0.05)。间接ELISA方法检测鹅体内IgG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VAX-JGIFN-γ-VP3和pVAX-JGIFN-γ+pVAX-VP3所诱导的体液免疫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VAX-VP3单基因疫苗免疫组(P<0.05),但显着低于GPV弱毒疫苗组(P≤0.05)。同时采用微量血清中和抗体试验检测了各组疫苗免疫后所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各基因疫苗和GPV弱毒株均能较长时间诱导雏鹅产生针对GPV的中和抗体,含分子佐剂GPV-VP3基因疫苗的中和抗体水平比不含佐剂的GPV-VP3基因疫苗组高;而注射pVAX1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均不能保护GPV对鹅成纤维细胞的感染,说明了DNA基因疫苗和GPV弱毒疫苗免疫所诱导的中和抗体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GEF不被GPV感染。

王燕玲[9](2011)在《番鸭小鹅瘟病免疫荧光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小鹅瘟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感染1月龄以内雏鹅和雏番鸭,引起拉稀和小肠形成栓塞为特征的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常与番鸭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难以确诊,因此,研制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对本病确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透析法将抗GPV单抗标记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研制出GPV直接荧光抗体试剂,建立了检测GPV抗原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DFA)。该方法特异性强(仅与GPV反应,对MPV、MDRV、PMV等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高(最佳工作浓度为1:150,1:450倍稀释仍对抗原敏感)、快速检测(60分钟内结果)和重复性好等特点。该方法与病毒分离法和间接荧光法(IFA)比较,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5.%,三者总符合率为95.%。应用DFA检测GPV在人工感染番鸭的第3天,第5天,第7天和第10天各器官中病毒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感染早期在心、肝、脾、肾、胰腺、盲肠扁桃体均为强阳性;感染后期在心、肝、脾呈弱阳性,在胰腺和盲肠扁桃体呈强阳性。进一步证实了DFA方法特异性好,可用于番鸭小鹅瘟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GPV抗原在组织中的定位。

周铁忠[10](2010)在《辽宁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在世界范围的广泛流行,给世界各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以美洲型变异毒株引起的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威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建立有效实用的PRRS诊断和防制技术。本研究建立了特异敏感的能够区分高致病和经典株PRRSV的RT-PCR诊断方法,并对不同感染阶段PRRS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总结PRRS典型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而建立病理学和PCR相结合的PRRS综合诊断方法;调查了PRRSV在辽宁省的流行特征及其感染的宿主范围,在此基础上,分离PRRSV辽宁毒株,查明其基因类型及其遗传变异规律;构建PRRSV辽宁分离株ORF5核酸疫苗,并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剂进行动物免疫实验,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对所构建的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首先,本研究分别在HP-PRRSV和VR2332的Nsp2两端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能够区分高致病性和经典PRRSV毒株的RT-PCR诊断方法,经证实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不同感染阶段的PRRS病猪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建立了可对PRRS不同感染阶段作出诊断的病理学和PCR相结合的方法。为了进一步调查辽宁省PRRSV的流行特征及其宿主范围,我们分别应用ELISA和RT-PCR方法对辽宁省不同类型、不同生长阶段的猪血清中PRRSV抗体和PRRSV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辽宁省不同类型猪场和不同生长阶段猪群中均检出了PRRSV抗体和病原,其中抗体阳性率弱毒苗免疫猪场最高为79.8%;PRRSV阳性率发病猪场最高为81.6%;育肥猪抗体和病原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76.7%和31.3%;发病猪场和仔猪的PRRSV变异株检出比例最高,分别为93.4%和86.7%;此外,调查发现,PRRSV和链球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PCV2、CSFV和PRV等病原的混合感染严重,约占80%。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存栏猪PRRSV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55.1%,PRRSV病原阳性率为19.5%。以上结果显示,辽宁省PRRS免疫保护率较低,病原分布较广,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同时,检出鸡、鸭、鸽、麻雀和羊的PRRSV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羊的PRRSV抗体阳性率高达27.5%。调查结果说明PRRSV可能还存在广泛的非猪宿主,因此在PRRS的防控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用Marc-145细胞分离获得一美洲型PRRSV毒株,暂命名为PRRSV LN/0901,并从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对该分离株的Nsp2和ORF5基因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RRSV LN/0901毒株与2006年以来国内的多数流行变异株的遗传关系较近,但形成一独立分支,这很可能是由于PRRSV在辽宁地区流行过程中出现了变异。此外,我们对PRRSV LN/0901毒株ORF5基因编码蛋白的疏水性及跨膜区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其存在有3个疏水倾向性很高的区域,分别位于第8-28、63-78、110-128氨基酸处,在靠近N端的第15-32、66-88、103-125位氨基酸处存在有3个跨膜螺旋区;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ORF5具有多个抗原优势表位,与国内同类毒株相比,既有共同抗原位点又有不同的抗原位点,因此该毒株的ORF5基因可作为开发研制辽宁地区PRRSV基因工程疫苗的重要候选基因。在通过RT-PCR获得ORF5基因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pCI-PRRSV LN/0901-ORF5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将其转染Marc-145细胞,并通过RT-PCR、IFA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证实了目的基因在体外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这将为我们进行后续动物免疫试验提供理论依据。之后,将制备纯化的疫苗质粒配合免疫增强剂免疫小鼠,并通过ELISA、MTT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疫苗质粒引起机体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疫苗质粒能有效刺激小鼠抗PRRSV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类的增殖;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和香菇多糖可显着增强核酸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剂的免疫增强作用更加显着。应用所构建的PRRSV核酸疫苗、PRRSV弱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等配合猪用转移因子、微生态制剂、香菇多糖等分别免疫仔猪,通过ELISA、MTT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各疫苗免疫组的免疫反应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核酸疫苗质粒能诱导免疫猪抗PRRSV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以及T淋巴细胞及其亚类的增殖,其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低于弱毒疫苗免疫组,与PRRSV灭活疫苗组差异不显着,但;此外,应用免疫增强剂能显着增加PRRSV核酸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且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剂较单一应用免疫增强剂效果显着。总之,以上研究结果的取得将为辽宁省针对PRRS的综合诊断技术和有效防控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二、小鹅流行性感冒的综合防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鹅流行性感冒的综合防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鸭浆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疫苗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引言
    1.2 鸭浆膜炎症
        1.2.1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概况
        1.2.1.1 病原学
        1.2.1.2 流行病学
        1.2.1.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2.1.4 诊断与防治
        1.2.2 大肠杆菌的研究概况
        1.2.2.1 病原学
        1.2.2.2 流行病学
        1.2.2.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2.2.4 诊断与防治
    1.3 疫苗的研究概况
        1.3.1 使用疫苗的必要性
        1.3.2 疫苗的免疫原理
        1.3.3 疫苗的分类
        1.3.3.1 蜂胶苗
        1.3.3.2 油苗
        1.3.3.3 口服疫苗
第2章 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攻毒菌株选择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1.1 材料来源
        2.1.1.2 检测试剂
        2.1.1.3 染色液
        2.1.1.4 定型血清
        2.1.1.5 试验仪器
        2.1.1.6 试验动物
        2.1.1.7 试验场地
        2.1.2 方法
        2.1.2.1 细菌分离培养
        2.1.2.2 细菌鉴定
        2.1.2.3 血清型鉴定
        2.1.2.4 细菌浓度测定
        2.1.2.5 动物回归试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细菌分离结果与分析
        2.2.2 细菌鉴定结果与分析
        2.2.2.1 细菌形态观察结果与分析
        2.2.2.2 细菌培养基鉴定结果与分析
        2.2.2.3 分子鉴定结果与分析
        2.2.2.4 生化鉴定结果与分析
        2.2.3 血清型鉴定结果与分析
        2.2.3.1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鉴定结果与分析
        2.2.3.2 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结果与分析
        2.2.4 细菌浓度测定结果与分析
        2.2.5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与分析
        2.2.5.1 不同血清型菌株毒力试验结果与分析
        2.2.5.2 候选攻毒菌株最小完全致死剂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2.2.5.3 菌株对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疫苗效果比较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1.1 疫苗来源
        3.1.1.2 试验试剂
        3.1.1.3 试验仪器
        3.1.1.4 试验动物
        3.1.1.5 试验场地
        3.1.2 方法
        3.1.2.1 疫苗质量检测
        3.1.2.2 疫苗效力检验
        3.1.2.3 免疫次数与免疫持续期检验
        3.1.2.4 疫苗对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3.1.2.5 临床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疫苗质量检测结果与分析
        3.2.1.1 疫苗A质量检测结果与分析
        3.2.1.2 疫苗B质量检测结果与分析
        3.2.1.3 疫苗C质量检测结果与分析
        3.2.2 疫苗效力检验结果与分析
        3.2.2.1 疫苗A效力检验结果与分析
        3.2.2.2 疫苗B效力检验结果与分析
        3.2.2.3 疫苗C效力检验结果与分析
        3.2.3 免疫次数与免疫持续期检验结果与分析
        3.2.3.1 疫苗A免疫次数与免疫持续期检验结果与分析
        3.2.3.2 疫苗B免疫次数与免疫持续期检验结果与分析
        3.2.3.3 疫苗C免疫次数与免疫持续期检验结果与分析
        3.2.4 疫苗对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3.2.5 临床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鸭易感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鸭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1 常见鸭病毒病的概述
        1.1 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1.2 新城疫病毒的研究进展
        1.3 鸭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1.4 鸭坦布苏病毒的研究进展
        1.5 鹅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1.6 禽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1.7 鸭瘟病毒的研究进展
        2 鸭病毒病的检测方法
        2.1 病毒分离鉴定
        2.2 血清学技术检测
        2.3 分子生物学检测
        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内容
        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二章 七种鸭病毒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病原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病毒核酸提取
        2.2 引物设计合成
        2.3 标准质粒的构建
        2.4 单重PCR方法的建立
        2.5 单重PCR方法的特异性
        2.6 单重PCR方法的敏感性
        2.7 单重PCR方法的重复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七种病毒的重组质粒
        3.2 单重PCR的建立
        3.3 单重PCR的特异性
        3.4 单重PCR的敏感性
        3.5 单重PCR的重复性
        4 讨论
    第三章 七种鸭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病原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1.4 样品的采集
        2 试验方法
        2.1 病毒核酸提取
        2.2 引物设计合成
        2.3 标准质粒的构建
        2.4 多重PCR方法的优化与建立
        2.5 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
        2.6 多重PCR方法的敏感性
        2.7 多重PCR方法的重复性
        2.8 多重PCR方法的应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七种病毒的重组质粒
        3.2 多重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3.3 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
        3.4 多重PCR方法的敏感性
        3.5 多重PCR方法的重复性
        3.6 多重PCR方法共感染模型的建立
        3.7 多重PCR方法检测临床样品
        4 讨论
    第四章 三种鸭病毒的多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病原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病毒RNA提取及反转录
        2.2 引物、探针的设计合成
        2.3 标准质粒的构建
        2.4 三重Real-time PCR方法的优化与建立
        2.5 三重Real-time PCR方法的特异性
        2.6 三重Real-time PCR方法的敏感性
        2.7 三重Real-time PCR方法的重复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重Real-time PCR方法的优化与建立
        3.2 三重Real-time PCR方法的特异性
        3.3 三重Real-time PCR方法的敏感性
        3.4 三重Real-time PCR方法的重复性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3)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养鹅业的现状
        1.1 我国养鹅业的发展优势
        1.2 我国养鹅业主要疫病
        1.2.1 小鹅瘟
        1.2.2 鹅副粘病毒病
        1.2.3 鹅流行性感冒
        1.2.4 鹅球虫病
    2 小鹅瘟病毒的研究现状
        2.1 小鹅瘟病毒病原学
        2.2 小鹅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2.2.1 结构蛋白
        2.2.2 非结构蛋白
        2.2.3 末端回文结构
        2.3 小鹅瘟病毒的理化特性
        2.3.1 物理性质
        2.3.2 耐受性
        2.3.3 血凝性
        2.4 小鹅瘟病毒的诊断
        2.4.1 小鹅瘟病毒的流行病学
        2.4.2 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2.4.3 GPV的分离培养
        2.4.4 分子生物学鉴定
        2.4.5 血清学诊断技术
    3 小鹅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3.1 抗血清和卵黄抗体
        3.2 活疫苗
        3.3 灭活疫苗
        3.4 基因工程疫苗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小鹅瘟疫苗候选株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检测试剂、血清及毒株
        1.1.2 鹅胚和SPF鸡胚
        1.1.3 红细胞悬液
        1.1.4 试剂及仪器
        1.2 方法
        1.2.1 病毒分离及鉴定
        1.2.2 毒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1.2.3 小鹅瘟疫苗候选株的确定及候选株的全基因组测序
        1.2.4 制苗用毒种的传代及鉴定
        1.2.5 毒种纯净性鉴定
        1.2.6 制苗用毒种种子批的建立
        1.2.7 种毒的保存期研究
    2 结果
        2.1 病毒分离
        2.1.1 鹅胚接种
        2.1.2 鸡胚接种实验
        2.2 病毒的鉴定
        2.2.1 琼脂扩散实验(AGP)
        2.2.2 红细胞凝集实验
        2.2.3 小鹅瘟阳性血清中和实验
        2.2.4 分离株VP3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2.3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3.1 毒株传代稳定性(ELD_(50))
        2.3.2 对雏鹅的毒力实验
        2.4 分离毒株免疫原性比较试验
        2.4.1 免疫种鹅产生的抗体水平
        2.4.2 雏鹅攻毒保护性实验
        2.5 疫苗候选株——TZ10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2.5.1 TZ10株全基因组测序
        2.5.2 TZ10株毒种传代及无菌检验
        2.5.3 不同代次TZ10株病毒含量(ELD_(50))的测定
        2.5.4 不同代次毒种对雏鹅的毒力
        2.5.5 毒种的特异性鉴定结果
        2.5.6 不同代次病毒免疫原性实验
        2.5.7 毒种的纯净性
        2.6 TZ10株毒种种子批的建立
        2.7 毒种的保存期试验
        2.7.1 不同保存条件、时间对病毒含量(ELD_(50))的影响
        2.7.2 不同保存条件及时间毒种对雏鹅的毒力
    3 讨论
第三章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生产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鹅胚
        1.1.2 TZ10株毒种
        1.1.3 试剂
        1.2 方法
        1.2.1 小鹅瘟病毒(TZ10株)抗原生产工艺研究
        1.2.2 小鹅瘟(TZ10)株抗原灭活工艺研究
        1.2.3 灭活疫苗乳化工艺
        1.2.4 免疫效力试验
    2 结果
        2.1 抗原生产工艺
        2.1.1 最佳接种剂量的确定
        2.1.2 病毒接种不同日龄鹅胚的比较
        2.1.3 病毒培养时间的确定
        2.2 抗原灭活
        2.2.1 小鹅瘟病毒TZ10株灭活条件的确定
        2.2.2 小鹅瘟病毒TZ10株灭活方法稳定性实验
        2.3 乳化工艺研究
        2.3.1 乳化工艺实验试验
        2.3.2 免疫效力试验
    3 讨论
第四章 小鹅瘟灭活疫苗安全性评价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毒种及检验用试剂
        1.1.2 非免疫鹅胚
        1.1.3 实验动物
        1.1.4 疫苗
        1.2 方法
        1.2.1 单剂量接种的安全性实验
        1.2.2 单剂量重复接种的安全性实验
        1.2.3 双倍剂量接种的安全性实验
    2 结果
        2.1 单剂量接种的安全性实验结果
        2.2 单剂量重复接种安全性实验结果
        2.3 双倍剂量接种安全性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小鹅瘟灭活疫苗效力评价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毒种及检验用试剂
        1.1.2 非免疫鹅胚
        1.1.3 实验动物
        1.1.4 疫苗
        1.2 方法
        1.2.1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免疫效力实验
        1.2.2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最小免疫剂量研究
        1.2.3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免疫持续期实验
        1.2.4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效检替代动物免疫试验
    2 结果
        2.1 TZ10株灭活疫苗免疫效力实验结果
        2.1.1 种鹅血清GPV琼扩抗体检测结果
        2.1.2 鹅蛋卵黄GPV琼扩抗体检测
        2.1.3 雏鹅被动保护攻毒实验结果
        2.2 灭活疫苗最小免疫剂量实验
        2.2.1 种鹅血清及种蛋卵黄抗体检测
        2.2.2 雏鹅被动免疫攻毒保护实验结果
        2.2.3 被动免疫雏鹅攻毒保护与血清抗体水平相关性分
        2.2.4 被动免疫雏鹅血清抗体水平与种鹅血清抗体水平相关性分析
        2.2.5 种鹅血清抗体与雏鹅被动免疫保护的相关性分析
        2.3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免疫持续期实验
        2.3.1 种鹅免疫1次的免疫持续期试验
        2.3.2 鹅免疫2次的免疫持续期试验
        2.4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效检替代动物免疫试验结果
        2.4.1 不同免疫剂量免疫SPF鸡产生小鹅瘟琼扩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2.4.2 不同剂量免疫7~8月龄种鹅产生小鹅瘟琼扩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2.4.3 不同动物免后AGP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附录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论文及成果

(4)卵黄抗体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卵黄抗体的基本特点
    1.1 卵黄抗体的理化性质
    1.2 Ig Y的产生机理
2 卵黄抗体的制备流程
    2.1 蛋鸡免疫
    2.2 卵黄抗体的提取纯化方法
3 卵黄抗体的应用
    3.1 卵黄抗体用于畜禽疾病的防治
    3.2 卵黄抗体用于人类疾病的防治
    3.3 卵黄抗体用于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3.4 卵黄抗体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4 卵黄抗体发展前景

(5)卵黄抗体在疾病防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卵黄抗体的基本特点
    1.1 卵黄抗体的理化性质
    1.2 IgY的作用机理
2 IgY在疾病防制中的应用
    2.1 IgY用于畜禽疾病的防制
    2.2 IgY用于人类疾病的防制
    2.3 IgY用于人畜共患病的防制
        2.3.1 IgY在防制禽流感方面的应用
        2.3.2 IgY在防制寄生虫病方面的应用
        2.3.3 IgY在防制病原菌方面的应用
    2.4 IgY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3 展望

(6)小鹅瘟病毒保护性抗原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养鹅业现状及常见病
        1.1.1 我国养鹅业现状
        1.1.2 我国养鹅业常见病
    1.2 小鹅瘟研究现状
        1.2.1 小鹅瘟简介
        1.2.2 小鹅瘟病原
        1.2.3 小鹅瘟的实验室诊断
        1.2.4 小鹅瘟生物制品
    1.3 原核表达系统在亚单位疫苗中的应用
        1.3.1 原核表达技术的应用
        1.3.2 原核表达外源蛋白的优点
        1.3.3 小鹅瘟的原核表达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鹅瘟病毒BZ株的分离鉴定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病料及抗体
        2.2.2 试验动物及鹅胚
        2.2.3 主要仪器
        2.2.4 试剂及配制
        2.2.5 引物
    2.3 方法
        2.3.1 病料的PCR检测
        2.3.2 病毒的分离培养
        2.3.3 病毒培养特性的研究
        2.3.4 对3日龄雏鹅的毒力试验
        2.3.5 卵黄抗体的保护试验
        2.3.6 GPV VP3全基因克隆及产物回收
        2.3.7 同源性分析
    2.4 结果
        2.4.1 病料的PCR检测
        2.4.2 病毒的分离培养
        2.4.3 病毒培养特性的研究
        2.4.4 对3日龄雏鹅的毒力试验
        2.4.5 卵黄抗体保护试验
        2.4.6 GPV VP3全基因克隆及同源性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小鹅瘟病毒结构蛋白VP3优势抗原表位区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载体、菌株及相关试剂
        3.2.2 试验动物
    3.3 方法
        3.3.1 抗原表位富集区的预测及引物设计
        3.3.2 目的片段的获得
        3.3.3 DH5a转化用感受态菌株的制备
        3.3.4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3.3.5 蛋白的表达及可溶性分析
        3.3.6 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3.4 结果
        3.4.1 抗原表位富集区的筛选及引物设计
        3.4.2 目的片段的获得
        3.4.3 感受态制备
        3.4.4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3.4.5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可溶性分析
        3.4.6 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小鹅瘟VP3-2蛋白大规模高效表达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药品与试剂
        4.2.2 仪器
    4.3 方法
        4.3.1 菌种的制备
        4.3.2 溶氧(DO)的控制策略
        4.3.3 数据处理
    4.4 结果
        4.4.1 溶氧水平对融合蛋白VP3-2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影响
        4.4.2 分阶段溶氧控制溶氧对生产VP3-2蛋白的影响
        4.4.3 DO反馈补料策略在VP3-2蛋白生产中的应用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小鹅瘟亚单位疫苗抗原的制备及质量检测
    5.1 前言
    5.2 材料
        5.2.1 预处理蛋白
        5.2.2 化学试剂、培养基及标准品
        5.2.3 仪器设备
        5.2.4 主要溶液的配制
    5.3 方法
        5.3.1 发酵罐表达蛋白可溶性分析
        5.3.2 蛋白破碎缓冲液的选择
        5.3.3 蛋白复性工艺的优化
        5.3.4 制备的小鹅瘟亚单位疫苗抗原的质量检验
    5.4 结果
        5.4.1 发酵罐表达重组蛋白可溶性分析
        5.4.2 蛋白破碎缓冲液的选择及破碎效果镜检
        5.4.3 蛋白复性工艺的优化
        5.4.4 蛋白复性后处理及电镜观察
        5.4.5 制备的小鹅瘟亚单位疫苗抗原的质量检验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小鹅瘟病毒结构蛋白VP3亚单位疫苗的制备及检验
    6.1 前言
    6.2 材料
        6.2.1 菌株和佐剂
        6.2.2 试验动物
        6.2.3 培养基
        6.2.4 其他缓冲液及试剂
        6.2.5 主要仪器
    6.3 方法
        6.3.1 蜂胶疫苗的制备
        6.3.2 疫苗的检验
    6.4 结果
        6.4.1 抗原制备
        6.4.2 三批疫苗的物理性状检验
        6.4.3 三批疫苗的无菌检验
        6.4.4 最小免疫剂量的确定
        6.4.5 三批疫苗的安全性检验
        6.4.6 疫苗的效力检验
        6.4.7 抗体持续期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7)鹅病发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鹅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1.1 生产经营不规范
    1.2 设施不健全, 科技人员奇缺
    1.3 不能遵循鹅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饲养
    1.4 鹅用生物制品, 品种单一, 产量少, 供应面更小
2 控制鹅病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 改变观念
    2.2 先求知, 后养鹅
    2.3 严格执行“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方针
    2.4 实施鹅业产业化工程

(8)吉林白鹅α/γIFN原核表达、抗病毒活性及其核酸疫苗免疫佐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1.1 干扰素分类及结构
        1.2 干扰素作用机制
        1.3 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1.4 禽类IFN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鹅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2.1 鹅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2 小鹅瘟免疫防治的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吉林白鹅α干扰素成熟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的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吉林白鹅γ干扰素基因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及抗病毒活性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吉林白鹅IFN-γ及其与VP3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JGIFN-VP3真核表达质粒对雏鹅的免疫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
作者简介
致谢

(9)番鸭小鹅瘟病免疫荧光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GPV 病原学
        1.1 GPV 的分类学地位
        1.2 GPV 形态与理化特性
        1.3 GPV 的培养特性
        1.4 GPV 的分子生物学
        1.5 GPV 的流行病学
        1.6 GPV 的临床症状
        1.7 GPV 病理剖检
    2 GPV 的防治
        2.1 GPV 弱毒苗
        2.2 GPV 灭活苗
        2.3 GPV 基因工程疫苗
        2.4 GPV 抗血清
        2.5 GPV 卵黄抗体
        2.7 GPV 单抗
    3 小鹅瘟病诊断技术
        3.1 免疫学诊断法
        3.2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4 以单克隆抗体为核心建立的免疫荧光技术在GPV 检测中的应用
        4.1 单克隆抗体技术
        4.2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方面的优势
    5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抗GPV 杂交瘤细胞的复苏和单抗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和杂交瘤细胞株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常用试剂的配制(见附录1)
        1.5 主要仪器和设备(见附录2)
        1.6 杂交瘤细胞株的复苏
        1.7 细胞的冻存
        1.8 小鼠腹水的制备
        1.9 冰冻切片的准备
        1.10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1.11 腹水特性分析
    2 结果
        2.1 杂交瘤细胞株的复苏
        2.2 GPV 单抗IFA 效价测定
        2.3 GPV 单抗特异性
    3 结论
    4 讨论
        4.1 影响杂交瘤细胞复苏的因素
        4.2 影响腹水产量和质量的因素
第二章 GPV 单抗的荧光标记及直接荧光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和单抗
        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1.3 FITC 单抗的研制
        1.4 病毒感染细胞板的制备
        1.5 感染组织冰冻切片的制备
        1.6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1.7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FA)
        1.8 GPV 荧光抗体的特性测定
        1.9 DFA 与IFA 符合率比较
    2 结果
        2.1 单抗的蛋白浓度
        2.2 荧光抗体的鉴定
        2.3 保存期测定
    3. 结论
    4 讨论
        4.1 影响标记的因素
        4.2 直接荧光法与其它检测小鹅瘟常用方法的比较
第三部分 应用DFA 检测GPV 在番鸭体内的动态分布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和试剂
        1.2 常用试剂的配制(见附录1)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见附录2)
        1.4 GPV 人工感染试验
        1.5 感染组织冰冻切片的制备
        1.6 直接免疫荧光(DFA)试验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
        2.2 DFA 检测GPV 在番鸭体内的动态分布
        2.3 DFA 检测GPV 在病死番鸭体内的分布
        2.4 DFA 检测GPV 在番鸭各个器官中的分布率
    3 结论与讨论
        3.1 GPV 在各个组织中的分布规律
        3.2 DFA 检测 GPV 最佳靶器官
第四章 DFA、IFA 和VI 三种检测GPV 方法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和抗体
        1.2 常用试剂的配制(见附录1)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见附录2)
        1.4 人工感染试验
        1.5 感染组织冰冻切片的制备
        1.6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1.7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FA)
        1.8 病毒分离(VI)
    2 结果
        2.1 病毒分离(VI)结果
        2.2 DFA 和IFA 检测结果
        2.3 DFA、IFA 与VI 符合率的比较
    3 讨论与分析
        3.1 DFA 和IFA 两种方法的比较
        3.2 DFA 和VI 两种方法的比较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常用试剂配制
    1 HANK’S 液
    2 0.8%生理盐水
    3 PBS 溶液(0.02M PH7.4)
    4 4%EDTA 溶液(抗凝剂)
    5 CB 溶液(0.025M PH 9.0)
    6 CB 溶液(0. 5M PH 9.5)
    7 1%N_AN_3
    8 冻存液的配制
    9 考马斯亮兰G-250 染液
附录2:主要仪器设备
附录3 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10)辽宁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
        1.1 发生历史
        1.2 病原学特征
        1.3 流行病学特征
        1.4 PRRS 的临床症状
    第2章 PRRS 病理学研究进展
    第3章 PRRSV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1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与功能
        3.2 PRRSV 的遗传变异
    第4章 PRRSV 免疫学研究进展
        4.1 天然免疫
        4.2 细胞免疫
        4.3 细胞因子
        4.4 体液免疫
    第5章 PRRSV 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5.1 病原分离
        5.2 免疫学技术
        5.3 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6章 PRRS 防制研究进展
        6.1 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性管理措施
        6.2 免疫接种
        6.3 治疗
        6.4 PRRSV 的净化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高致病性和经典PRRSV 毒株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PRRS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辽宁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辽宁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辽宁省PRRSV LN/0901 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PRRSV LN/0901 株 ORF5 基因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小鼠免疫实验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PRRS 不同疫苗的仔猪免疫试验
        6.1 材料和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四、小鹅流行性感冒的综合防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鸭浆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疫苗效果评估[D]. 赵晓锦. 扬州大学, 2021(09)
  • [2]鸭易感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 姚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的研制[D]. 范娟. 扬州大学, 2018(12)
  • [4]卵黄抗体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 亓秀晔,宋翔,王业华,程福亮,徐海燕.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7(05)
  • [5]卵黄抗体在疾病防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亓秀晔,宋翔,王业华,徐海燕,程福亮,谷巍. 中国畜牧兽医, 2017(09)
  • [6]小鹅瘟病毒保护性抗原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D]. 李书光.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2)
  • [7]鹅病发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 李云龙. 水禽世界, 2014(01)
  • [8]吉林白鹅α/γIFN原核表达、抗病毒活性及其核酸疫苗免疫佐剂作用的研究[D]. 李公美. 吉林农业大学, 2013(11)
  • [9]番鸭小鹅瘟病免疫荧光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王燕玲. 福建农林大学, 2011(11)
  • [10]辽宁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制研究[D]. 周铁忠. 吉林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小鹅流感综合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