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协调论文-郜轶敏,张存保,韦媛媛,曹雨

干线协调论文-郜轶敏,张存保,韦媛媛,曹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干线协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控制,干线交通,可变导向车道,协调控制

干线协调论文文献综述

郜轶敏,张存保,韦媛媛,曹雨[1](2019)在《考虑可变导向车道的干线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包含可变导向车道的干线车均延误与排队长度,提出一种考虑可变导向车道的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以直行和左转方向交通流饱和度为判别标准,对可变导向车道行车方向是否切换进行判断;基于车道行车方向切换对干线交通流造成的影响,对HCM模型中的通行能力、均匀延误修正系数等参数进行修正,建立考虑可变导向车道的干线协调控制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以武汉市青年路3个交叉口为例,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状情况下的单点信号配时方案,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干线车均延误与排队长度,可变导向车道所在的信号交叉口进口道优化效果最为明显,车均延误减少16.87%,直行和左转方向排队长度分别降低17.95%和23.24%,证明模型对包含可变导向车道的干线协调控制交叉口运行具有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9年05期)

张奕源,李进龙,李祥尘,周伊冰[2](2019)在《基于迭加相位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绿波协调控制图解法和数解法存在干线交叉口处的绿灯启亮时刻难以与对应方向的车流到达时刻相匹配的问题,造成了部分时空资源的浪费,压缩了双向的绿波带宽,影响了干线协调控制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迭加相位设计方法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传统方法求解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绿波带的设计速度,插入迭加相位,灵活地错开调整交叉口沿干线的两个行驶方向的绿灯启亮时刻,更好地匹配其与对应方向车流的到达时间;以最大化双向绿波带宽为目标建立规划模型,并利用二分法设计求解算法,实现对最大绿波带宽和各交叉口配时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迭加相位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在不改变绿波设计速度的情况下,有效增加双向绿波带宽,减小干线延误,缓解交通拥堵;相较于传统的绿波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将绿波带宽提高了140%,将干线的平均延误减小了86.2 s,有效缩短了各交叉口的行程时间。(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荣彧[3](2019)在《考虑右转汇入车流干扰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冲突技术是对道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的常用方法,但交通冲突技术很少被应用在交通信号控制中,作为交通信号控制的依据。在实际应用中,交通所涉及到的环境较为复杂,使得干线协调控制方法常常在较为理想的环境对模型进行建立,而不考虑过多的干扰因素。本文考虑车辆于交叉口处的受到的冲突干扰,对干线协调控制方法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在实时获取交叉口处车辆数据后,根据其冲突信息,对干线交通流的信号协调控制进行了优化建模。首先在对比研究了现有的交通流数据提取技术后,为了获取交叉口处的冲突信息,提出了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交通流视频数据提取方法,从而采集到车流量、速度、轨迹等数据,这些采集到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的标定的同时,还用来对实时发生的交通冲突进行检测并作为干线协调控制优化的依据。然后提出了基于车辆轨迹的冲突判别方法,对视频中实时获取到车辆速度、位置、轨迹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对可能发生冲突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冲突判定,记录冲突数据。接下来确定了干线协调控制交叉口车辆间的主要冲突来源后,对干线相邻道路右转汇入车流与干线直行车辆之间的冲突进行了延误机理分析,进而建立了干线交通流受合流冲突干扰的延误模型。兼顾冲突干扰与红灯排队的影响,分别以车辆受冲突干扰平均延误最小以及遇到红灯车辆数最少作为目标函数,干线协调控制的相位差、绿灯时长作为自变量,建立了考虑冲突干扰的干线协调控制模型,使用遗传算法对双目标模型进行Pareto最优解的求解。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仿真方案进行了设计,分别对传统干线协调控制以及考虑冲突干扰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对各自的仿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考虑冲突干扰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潘媛,贾顺平[4](2019)在《考虑速度波动区间的城市干线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主干道交通量的增长使干线协调控制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而传统的干线协调控制模型主要基于速度均值进行绿波方案设计。考虑到车辆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速度存在一定的波动,以95%置信区间下的绿波设计速度作为速度波动区间,在Asymmetrical Multi-BAND(AM-BAND)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速度波动区间约束,建立了考虑速度波动区间的干线协调控制模型,以获得最大绿波设计速度及最小绿波设计速度。算例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停车次数等评价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带宽利用率提高,绿波协调控制效果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5期)

陈明[5](2019)在《基于MFD的干线动态分区与协调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大城市交通拥堵频发、严重影响城市交通通行效率。作为城市主干网络的城市干道,承担城市主要交通出行量,其交通效率的提升对于改善城市整体通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城市主干道,采用交通流基本图理论方法分析干线交通运行状态并结合干线子区划分研究拥堵子区控制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之处包括:(1)以城市干道交通流为基础,建立了城市交叉口基本图模型,分析了单点控制与协调控制对交叉口基本图模型的影响,并分析了基于传统交通评价指标与基于基本图的交通状态分析间的对应关系;(2)基于仿真数据建立了城市干道宏观基本图模型,描述城市干道交通状态宏观演化趋势,并分析了交叉口间距、信号控制方式与协调等因素对干道宏观基本图的影响;(3)在城市干道宏观基本图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干道协调路口数量的影响,综合考虑相邻路口间距、信号配时、车流离散性、饱和度、车速等指标,建立了协调路口关联度模型,对不同阈值取值情况下干道分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宏观基本图进行评价。进而基于干线子区宏观基本图模型,建立子区车辆输入输出模型并设计子区边界输入流的反馈控制律,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干线交通信号控制和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2)

李嘉如,张方伟,李志斌,陈继红,李强[6](2019)在《可变信号周期的干线公交分段绿波协调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是针对地面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信号优先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提高干线公交的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干线公交分段绿波周期时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可变周期的动态干线公交分段绿波控制算法。本文以一个单点交叉口为样本,比较了实施新技术前后的公交延误情况和社会车辆的延误情况。结合多属性决策理论提出了评估新技术使用效能的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算例对新方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技术具有极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杉[7](2019)在《基于VAP编程的干线协调下公交优先仿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单点公交优先相比,干线公交优先在给予公交优先信号时不仅需要考虑公共汽车利益,还需要考虑配时参数调整对干线绿波带的影响.基于VAP编程方法仿真实现干线下公共汽车优先,在公交优先策略实施中适当应用滞站控制和补偿机制.提出干线协调下公交优先信号与常规信号整合框架,对其中应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建立仿真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9年02期)

树爱兵,王婷婷,刘成生,徐新东[8](2019)在《基于遍历剪枝算法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参数自动计算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交通干线绿波协调控制参数求解过程复杂、计算耗时较长等不足,基于遍历剪枝算法和SVG技术,构建由干线参数配置、绿波时距图展示、绿波参数自动计算模块等组成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参数自动计算系统。并选取无锡市梁清路4个交叉口进行测试应用,实地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大幅简化干线绿波协调信号配时参数的设置流程,提高配置干线双向绿波协调参数的实施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9年04期)

任慧[9](2019)在《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红绿波带协调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车辆数量的直线上升,也使我国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越来越显着,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的现象,因此,设计了一种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红绿波带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对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红绿波带协调控制方法的整体方案进行设计,然后选取协调控制范围,对下游绿波带与上游红波带进行设计实现了该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许程,张赫,于文璋[10](2019)在《考虑汇入汇出车流影响干线协调相位差模型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在干线协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上游交叉口左右转向车流。分析这些车辆运行至下游交叉口排队情况,给出一种动态相位差模型的计算。在VISSIM仿真基础上,结合MATLAB进行二次开发。随着上游交叉口左右转向交通量的不断变化,模型会及时调整周期、绿信比等,也会结合排队情况给出新的相位差;再通过VISSIM中的检测器,检测车辆延误、停车次数等。结合大连市实际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考虑汇入车流对城市道路干线协调相位差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干线车流总延误较原配时方案减少33. 3%,停车次数减少65. 6%。(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干线协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有的绿波协调控制图解法和数解法存在干线交叉口处的绿灯启亮时刻难以与对应方向的车流到达时刻相匹配的问题,造成了部分时空资源的浪费,压缩了双向的绿波带宽,影响了干线协调控制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迭加相位设计方法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传统方法求解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绿波带的设计速度,插入迭加相位,灵活地错开调整交叉口沿干线的两个行驶方向的绿灯启亮时刻,更好地匹配其与对应方向车流的到达时间;以最大化双向绿波带宽为目标建立规划模型,并利用二分法设计求解算法,实现对最大绿波带宽和各交叉口配时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迭加相位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在不改变绿波设计速度的情况下,有效增加双向绿波带宽,减小干线延误,缓解交通拥堵;相较于传统的绿波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将绿波带宽提高了140%,将干线的平均延误减小了86.2 s,有效缩短了各交叉口的行程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线协调论文参考文献

[1].郜轶敏,张存保,韦媛媛,曹雨.考虑可变导向车道的干线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9

[2].张奕源,李进龙,李祥尘,周伊冰.基于迭加相位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9

[3].荣彧.考虑右转汇入车流干扰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潘媛,贾顺平.考虑速度波动区间的城市干线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陈明.基于MFD的干线动态分区与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6].李嘉如,张方伟,李志斌,陈继红,李强.可变信号周期的干线公交分段绿波协调控制方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王杉.基于VAP编程的干线协调下公交优先仿真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9

[8].树爱兵,王婷婷,刘成生,徐新东.基于遍历剪枝算法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参数自动计算系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

[9].任慧.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红绿波带协调控制方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许程,张赫,于文璋.考虑汇入汇出车流影响干线协调相位差模型构建与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标签:;  ;  ;  ;  

干线协调论文-郜轶敏,张存保,韦媛媛,曹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