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重金属微生物论文-林海,周义华,董颖博,徐卫娟,徐锦模

抗重金属微生物论文-林海,周义华,董颖博,徐卫娟,徐锦模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重金属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铅锌尾矿,重金属溶出,黄药,黑药

抗重金属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林海,周义华,董颖博,徐卫娟,徐锦模[1](2015)在《浮选药剂对铅锌尾矿中重金属微生物溶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某铅锌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试验模拟研究了4种浮选药剂对尾矿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协同作用下重金属铅锌溶出的影响.结果发现,除丁胺黑药外,与未添加药剂相比,随溶出时间延长,其他3种黄药的存在均导致溶出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而p H值降低,影响顺序均为异丁基黄药>乙基黄药≈戊基黄药>丁胺黑药.黄药体系Pb、Zn累积溶出量远大于黑药体系且Zn更易溶.50d时,Pb、Zn最大溶出浓度分别为77.60、167.00mg/L,其中异丁基黄药最有利于重金属铅锌的溶出.原电池效应、Cu2+对闪锌矿的活化以及浮选药剂的水解能力差异是导致不同浮选药剂对重金属溶出差异的主要原因.尾矿残渣XRD分析表明不同浮选药剂存在体系溶出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含量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卢福芝,李启虔,刘王辉,周婷婷,李罗春[2](2015)在《抗重金属镉微生物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验室保藏的抗镉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LLC4为出发菌株,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 H,不同Cd2+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Cd2+浓度对其生长中p H及吸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LC4最适培养温度和初始p H分别为28℃和8;低浓度Cd2+对菌株LLC4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初始培养Cd2+浓度为10 mmol/L时,其有较好生长量;随培养液中Cd2+浓度增加,菌株LLC4在培养过程p H变化范围变小;菌株LLC4对Cd2+的吸附率随Cd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初始Cd2+浓度为5 mmol/L时,培养48 h后对Cd2+的吸附率最大,达65.17%。(本文来源于《河池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曾晓希[3](2010)在《抗重金属微生物的筛选及其抗镉机理和镉吸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污染治理已成备受关注的焦点。生物修复是颇具潜力的治理方法,应用从污染区分离筛选的本土微生物能有效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因此,研究本土抗重金属微生物对修复重金属污染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驯化、筛选和分离,从株洲冶炼厂的土壤中获得一批抗镉微生物。其中抗性最高的细菌和真菌分别是E1和M1,E1能在18 mmol/L的固体培养基和10 mmol/L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M1能80 mmol/L的固体培养基和40 mmol/L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抗镉菌株E1是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有端生鞭毛,大小约0.5-1.0μm×2.0-3.0μm。在无镉培养基中产生黄绿或蓝绿色色素,在镉浓度高于1 mmol/L的培养基中一般不产生色素。菌株E1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假单胞菌很相似。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E1与GenBank中的铜绿假单胞菌(Pesudomonas aeruginosa)的同源性最高达98%。可将E1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M1菌丝体呈白色或淡紫色,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气生菌丝有隔和分枝,分生孢子细长,长在气生菌丝上,孢子呈椭圆形。通过18S rDNA、ITS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该菌与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同源性达99%以上,将M1初步鉴定为淡紫拟青霉菌。对抗镉菌株E1和M1的抗性和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不仅具有抗镉的能力,而且还对其它重金属Zn、Mn、Gu、Pb和Co以及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菌株E1和M1的适宜生长和抗镉(2mmol/L)条件为温度20-35℃,pH6-8,装液量80-100 mL (250 mL摇瓶)。但是E1的生长和抗镉最适pH值为7,而M1的为6,它们的最适温度是30℃。50mg/L的Zn和Mn能促进或不因影响菌株的生长,而50 mg/L而Pb和Co对两个菌株的生长和抗镉都有抑制作用。其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初步研究了P.aeruginosa E1的抗镉机理。采用煮沸法、SDS法和试剂盒提取P.aeruginosa E1的质粒,没有得到结果;采用SDS、吖啶橙和苯甲酸钠培养消除质粒后测试菌株的抗镉性能,结果发现质粒消除前后的抗镉性能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该菌株内没有质粒,抗性基因存在染色体上。利用RT-PCR技术,对P.aeruginosa E1中相关的基因在镉胁迫下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菌株的抗镉机理。在镉胁迫1h后czcA, czcB和czcC上调表达量达到最大,然后回落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czcD却在加入镉离子10min后表达量上调到最高值,达15.67倍,然后在1-4h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czcD的表达量一般高于其他叁个基因,在抗镉中表现出很重要的作用。在镉胁迫下,基因cysM的表达较cysK强,主要表现为上调表达,而cysK的表达差异较小,表明镉胁迫下由cysM编码的O-乙酰丝氨酸裂解酶B在半胱氨酸的合成中起主要作用。mgt体系对镉离子的转运调控反应比较快,主要在镉胁迫的前期起作用;znu转运体系的表达上调比较缓和而持久。初步认为镉胁迫下菌株E1是通过外排镉离子,增加半胱氨酸的合成来适应环境的,znu和mgt体系“轮流”负责镉离子的内流转运。同时,对抗镉P.aeruginosa E1和P.lilacinus M1的镉吸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表明抗镉菌株E1的活细菌和灭活细菌都对水环境中的镉有明显去除作用,吸附24h后,活细菌的去镉效果比灭活细菌好,吸附率分别为43.3%和22.6%。对M1在100mg/L镉离子培养基生长过程中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生长对数期,菌株对镉离子的吸附率从8.09%增加到68.8%,该菌株在培养期3-4天的时候吸附效率最高。利用生物陶粒固定微生物进行了镉吸附试验, E1和M1最大吸附率可达42.36%和64.9%,摇瓶和反应器吸附试验均表明固定菌体后的生物陶粒能有效的吸附溶液中的镉离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E1对镉离子的吸附主要与C-O、C=O、C-H、O-H、C-N、N-H以及磷酸功能基团有关,M1主要与C=O、C-H、N-H等有关;能谱分析证实固定E1和M1的陶粒可以较好的吸附溶液中的镉;M1菌丝体对镉的吸附可能是通过分泌大量胞外多糖类物质来实现的。此外,从污染土壤中还分离到一株抗汞菌株D2,通过分析它的16SrDNA序列,将其鉴定为P. aeruginosa。菌株D2能生长在60 mg/L Hg2+的固体培养基中,但在60mg/L Hg2+的液体培养基中不能繁殖。对菌株D2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其他的重金属Cu、Co、Mn、Zn、Cd和Pb有抗性,对抗生素也具有一定抗性。质粒分析表明该菌株内可能没有质粒,抗性基因存在染色体上。通过PCR获得基因merART序列,它们都与R. Metallidurans CH34菌株的质粒和转座子Tn501等的相应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可能是汞的长期胁迫下,抗汞基因发生横向转移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0-05-01)

王瑟[4](2010)在《新疆农科院发现可分解重金属微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乌鲁木齐4月14日电 ( 王瑟)它们可以“吃掉”重金属中的有毒成分,将遭到污染土壤里的重金属分解成无毒的;将它们涂在航天仪器的外层,航天仪器就不用怕宇宙中的强辐射了。     这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最新发现(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0-04-15)

陈亚刚,陈雪梅,张玉刚,龙新宪[5](2009)在《微生物抗重金属的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环境中高浓度的重金属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但一些微生物表现出抗重金属的特性,在细胞结构、生理代谢和遗传水平方面形成了不同的抗性机制。主要从生物吸附、胞外沉淀、生物转化、生物累积和外排作用等5个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对重金属抗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重金属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09年10期)

王倩倩[6](2008)在《耐受重金属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吸附Zn~(2+)、Cd~(2+)和Cr(VI)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物质的自然迁移作用,重金属污染常出现在各种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研究是近几年国内外环境治理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利用对重金属的吸附和积累作用,微生物可以超量吸收转移一种或几种重金属,从而达到减少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目的。本研究从葫芦岛杨家杖子钼矿尾矿库的土样中筛选出一红色菌株WT6-5,初步鉴定为红酵母菌(Rhodotorula sp.)。WT6-5在普通培养基中的最佳生长时间为36 h,最适生长温度在23-28℃区间,可适应pH为2-9的环境,最佳NaCl浓度为5g/L。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重金属Zn2+、Cd2+和Cr(Ⅵ)对WT6-5的生长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n2+、Cd2+和Cr(Ⅵ)对WT6-5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Zn2+、Cd2+和Cr(Ⅵ)对WT6-5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毒性大小顺序为Cd2+>Zn2+>Cr(Ⅵ)。WT6-5对Zn2+、Cd2+和Cr(Ⅵ)的吸附和积累作用研究结果显示:WT6-5对Cr(Ⅵ)没有积累和吸附作用;对低浓度的Zn2+和Cd2+积累率分别大于20%和80%、吸附率分别大于40%和70%。WT6-5吸附Zn2+、Cd2+的最佳培养时间是3d,最佳吸附时间15min,最佳投加量为18mg/mL,最佳pH为7-9。随着重金属初始浓度的升高其吸附率逐渐降低,其他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影响积累率和吸附率。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推断,WT6-5吸附Zn2+、Cd2+的主要位点为羟基、酰胺基、羧基、C-N基、羰基和硫羰基。分析扫描电镜图片初步推断,重金属离子是在破坏细胞外的微荚膜后,才被细胞壁吸附。WT6-5具有积累和吸附Zn2+和Cd2+的特性,可用于修复被Zn2+、Cd2+污染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6-01)

林毅,方光伟,蔡丽希,彭锟[7](2005)在《耐受重金属微生物资源的筛选与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77种芽孢杆菌中筛选出的杀虫细菌苏云金杆菌4AF1,其耐受重金属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Cu2+ 124.0 mM、Co2+ 277.2 mM、Zn2+51.1mM、Ni+ 109.4 mM.复合污染下,Co2+对4 AF1菌的毒性被激活,Ni+的毒性受抑制.从混合土壤样品及泉州洛江水样中筛选到5个耐受细菌和3个耐受真菌.16S rDNA高变区序列的PCR扩增与测定结果表明,耐受菌1为气单胞杆菌属细菌,耐受菌3为假单胞杆菌属细菌.(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叶锦韶,尹华,彭辉[8](2002)在《微生物抗重金属毒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少重金属是微生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 ,但是当重金属在菌体内浓度过高时 ,会对菌体产生毒性。微生物可通过细胞的表面富集与细胞膜成分的改变减小毒性的破坏 ,在重金属进一步的诱导下 ,菌体会产生由结构基因与调节基因组成的抗性基因 ,通过多途径的联合作用对重金属的毒性进行解毒(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期刊2002年04期)

抗重金属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实验室保藏的抗镉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LLC4为出发菌株,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 H,不同Cd2+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Cd2+浓度对其生长中p H及吸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LC4最适培养温度和初始p H分别为28℃和8;低浓度Cd2+对菌株LLC4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初始培养Cd2+浓度为10 mmol/L时,其有较好生长量;随培养液中Cd2+浓度增加,菌株LLC4在培养过程p H变化范围变小;菌株LLC4对Cd2+的吸附率随Cd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初始Cd2+浓度为5 mmol/L时,培养48 h后对Cd2+的吸附率最大,达65.1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重金属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林海,周义华,董颖博,徐卫娟,徐锦模.浮选药剂对铅锌尾矿中重金属微生物溶出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5

[2].卢福芝,李启虔,刘王辉,周婷婷,李罗春.抗重金属镉微生物特性的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5

[3].曾晓希.抗重金属微生物的筛选及其抗镉机理和镉吸附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

[4].王瑟.新疆农科院发现可分解重金属微生物[N].光明日报.2010

[5].陈亚刚,陈雪梅,张玉刚,龙新宪.微生物抗重金属的生理机制[J].生物技术通报.2009

[6].王倩倩.耐受重金属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吸附Zn~(2+)、Cd~(2+)和Cr(VI)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

[7].林毅,方光伟,蔡丽希,彭锟.耐受重金属微生物资源的筛选与分子鉴定[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8].叶锦韶,尹华,彭辉.微生物抗重金属毒性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

标签:;  ;  ;  ;  

抗重金属微生物论文-林海,周义华,董颖博,徐卫娟,徐锦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