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灌肠方式对解除

改良后灌肠方式对解除

(昆明市中医医院肛肠科650011)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灌肠方式对解除老年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改良后灌肠治疗,另一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0%(P<0.05);结论观察组在肠腔保留时间长,刺激性小,液体不易外流,患者痛苦减少,安全系数大,较适合老年便秘患者,以提高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改良后灌肠方式;老年便秘患者;效果分析

便秘是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和便秘程度受年龄增长的影响[1]。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适感,粪便干结坚硬等。老年患者因消化机能的减退,饮食中缺少粗纤维,运动量减少,不良的排便习惯等极易引发便秘,且以慢性功能性便秘较为多见。现就将本科需要灌肠的老年便秘患者4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需要灌肠的老年便秘患者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8岁,均由家属搀扶,表情痛苦,要求解除便秘,无大便最长15d,最短4d,随机分成2组各2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便秘原因、便秘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药液配制与治疗方法

用物准备:常规灌肠用物1套,备50mL注射器,一次性导尿管,全部病例患者均采取左侧卧位,右膝弯曲,臀部靠近床沿,先评估患者病情。对照组选用遵医嘱生理盐水500~1000mL,温度39~41℃,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灌肠。观察组选用开塞露2~4支后加生理盐水100mL,剪开用50mL注射器抽吸开塞露接一次性小儿导尿管,常规润滑一次性导尿管前端,轻柔插入肛门,缓慢推注开塞露药液,深度约7~10cm,嘱患者张口深呼吸,以放松腹部肌肉。如推药时遇到阻力,可旋转一次性导尿管,护士与患者沟通,予以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消除紧张因素,克服忧虑情绪。根据病患的耐受情况,嘱咐患者尽量保留药液5~10min,用卫生纸护住肛门,防止药液外溢。

1.3护理

1.3.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患病时间长,便秘未解除,心理压力大,常出现焦虑、紧张、悲观情绪。因此,操作者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沟通技巧,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解除其思想负担,消除患者的顾虑,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

1.3.2健康教育:加强饮食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易消化,适量纤维素的软食为宜,在排除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可以喝些蜂蜜水,多吃水果、蔬菜等。

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

1.3.3灌肠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不良刺激,注意室温,灌肠时关好门窗,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注意灌肠温度适宜,选择一次性小儿导尿管,操作时动作轻柔,同时在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脉搏细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1.4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灌肠后≤30min排便;有效:灌肠后30min~2h排便;无效:灌肠后24h无排便。

2结果

2组患者灌肠效果比较,观察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照组患者因大量的液体快速进入直肠,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松弛,常常边灌边漏,弄脏床单,衣裤,且在灌肠过程中即产生强烈的腹痛和便意感。患者喷射出水样便或水后才能排出少量较干粪便,甚至排出水后便意感仍未解除,需要进行再次灌肠。

观察组患者因灌肠液为开塞露,主要成分为甘油,能高渗性刺激直肠平滑肌,反射性引起直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收缩,吸收肠管水分,刺激肠管蠕动亢进并浸透粪便软化后排出。且灌肠药液量少,一次性导尿管接注射器刺激性小,插入深,便意感不强,药液能保留10~15min,等患者有便意去排便,解除便秘效果好。

综上所述,开塞露由注射器接一次性使用导尿管注入,在肠腔保留时间长,刺激性小,液体不易外流,患者痛苦减少,安全系数大,较适合老年便秘患者,值得推广,而用生理盐水的传统灌肠方式,因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松弛,药液边灌边漏,给工作人员,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在不违反技术操作规范原则的前提下,对护理技术进行适当的改进,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以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朝辉,段建华,赵洪川,等.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通过时间及四逆散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6(10):896.

标签:;  ;  ;  

改良后灌肠方式对解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