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

浅谈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

杜金阳(哈尔滨热电医院15004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193-02

【摘要】目的浅谈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方法配合医生治疗对患者作出护理评估。结论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通过收集有关个体身体健康、心理状况、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的资料,找出病人身心方面未获得满足的需要以及由此所引起的问题,以便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从而满足病人的需要。

【关键词】消化系统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通过收集有关个体身体健康、心理状况、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的资料,找出病人身心方面未获得满足的需要以及由此所引起的问题,以便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从而满足病人的需要。下面将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汇报如下。

1护理病史及心理社会资料

1.1了解病人入院的原因消化系统疾病多为慢性发展过程,病程长,病情复杂,常反复发作。护理评估时应首先了解疾病发生的时间、主要症状及其特点(包括症状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其性质和特性、严重程度,有无诱发因素及缓解方法,对病人及其家庭产生的心理等方面的影响等);有无并发症发生,目前仍存在的最主要不适表现。

1.1.1腹痛:评估时应注意腹痛发作频率、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有无诱发因素、加重及缓解因素,腹痛时伴随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以及腹痛对病人心理的影响。评估既往有无类似发作,腹痛有无节律性。若疼痛以通常方法处理仍不缓解反而程度加重,需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可能,如穿孔、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等。

1.1.2恶心与呕吐:消化系统疾病所致呕吐多为反射性呕吐,呕吐前常有恶心先兆,胃虽已排空仍干呕不止。长期频繁呕吐可致脱水、代谢性碱中毒、低血氯、低血钾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护理评估时须注意呕吐发生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呕吐次数及呕吐特点;呕吐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混合物;呕吐是否与进食、服药、饮酒及情绪激动等有关;是否存在腹痛、腹泻、发热等伴随症状;每日进食、进液情况及体重变化;有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注意有无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变化。

1.1.3呕血与黑粪: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评估时应首先确定是否为呕血,呕血与黑粪的次数、量、色泽及性状变化,有无诱发因素,有无因呕血或黑粪所致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情绪反应。

1.1.4腹泻:评估时应包括腹泻发生的时间、次数、病程长短、伴随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里急后重等),粪便的量、颜色、性状、气味,有无不洁食物、旅行、聚餐等诱发因素。评估病人平时的饮食及排便习惯。评估急性严重腹泻者有无因短时间丢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长期慢性腹泻有无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体重下降等表现。有无因排便频繁及粪便刺激所致肛门周围皮肤糜烂及破损。此外,需评估腹泻对病人休息、睡眠及学习和工作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状态的改变。

1.1.5便秘:评估时需注意平时的排便习惯,目前排便次数、性状和量的改变及病程、排便是否费力、有无伴随症状;平时饮食饮水情况、工作、生活及活动情况,是否存在致便秘的诱发因素,是否生活无规律影响正常排便时间;是否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助排便,所用药物的种类、剂量、效果等;目前诊断、治疗及护理情况,包括促进排便措施及效果;并注意有无因长期排便困难而致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反应。

1.1.6黄疸:评估时应注意皮肤、巩膜黄染的色泽深浅、是否伴有瘙痒及其程度;尿与粪便颜色的变化;有无诱发因素和其他伴随症状;并注意评估有无因皮肤瘙痒所致的舒适的改变及皮肤的搔抓破损,有无因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良所致的出血倾向,对黄疸病因不明者,有无因面临各种检查以及对疾病预后不了解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1.2日常生活及自理程度评估病人平时饮食习惯及食欲改变情况,有无特殊的食物嗜好或禁忌;平素排便排尿的习惯,有无排便排尿的异常;日常生活有无规律,休息和睡眠的习惯如何;有无烟酒嗜好等。同时应注意患病对其日常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1.3过去史、家族史、过敏史及服药情况评估病人既往身体状况,有无消化道慢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曾做过哪些检查,既往治疗的经过,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服用时间等;家族中有无消化性溃疡、结肠炎、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炎等遗传性疾病或传染病病史;有无药物、食物过敏情况。

1.4发病相关因素评估病人的出生地和生活地、职业、工作环境等情况可以确认有无环境及职业因素所致某些消化系疾病患病率的增加。此外,年龄、性别等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有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而引起消化道出血,有些药物可引起肝功能的损害等。

1.5心理、社会资料评估病人的文化程度有助于判断个体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情况,对事物了解的能力及对应激产生的反应性,从而判断其对健康指导的接受程度,以帮助确立健康教育的方式。评估病人是否存在由疾病所致的焦虑不安、烦躁紧张,甚至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的改变。评估病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家庭经济能力、文化教育背景等以了解家庭对病人可能的关怀与支持程度。为了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还应评估病人及家属对所患疾病的严重性、防治知识及预后等的了解程度,了解病人与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

2身体评估

注意观察病人神志、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皮肤及末梢循环状况是否正常;面部表情和体位可反映病人疼痛的程度及对机体的影响;通过体重、皮脂厚度、皮肤弹性、头发光泽度等指标综合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观察皮肤粘膜色泽、有无黄染、蜘蛛痣、肝掌等表现;腹部望诊注意腹部的轮廓,有无静脉曲张及曲张静脉的分布与血流方向,触诊评估腹肌紧张度、有无包块、有无肝脾肿大,有无压痛、反跳痛,叩诊检查有无移动性浊音,听诊时注意有无肠鸣音亢进或减弱。此外,还应注意检查病人有无痔疮、肛裂、直肠脓肿等病变。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在检杏前应评估病人及家属对所做检查的认识程度,是否能配合检查。向病人交待特殊事项,如粪便隐血试验应在素食3天后留取标本;进行有关肝功能的检查,X线钡餐、上消化道动力检查、B超等检查时应空腹;钡剂灌肠或肠镜前要进行肠道准备;造影检查前需做碘过敏试验等。检查中应评估病人的配合情况,协助医生共同完成检查。检查结束后应评估病人有无任何不适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评估检查结果的意义并向病人进行解释,如三大常规、血尿淀粉酶测定,B超、CT、内镜检查等有助于了解腹痛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方妙君,邱秀环,孙肇玢.护理程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45.

[2]任海燕,秦惠基.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及护理研究新进展[J].山西护理杂志,2000年01期.

标签:;  ;  ;  

浅谈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