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论文-崔琳琳,赵笑时,张典

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论文-崔琳琳,赵笑时,张典

导读:本文包含了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崔琳琳,赵笑时,张典[1](2012)在《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为例,阐述了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及数学计算方法,为塑性混凝土的应用及发展提供试验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与预算》期刊2012年05期)

周梅,朱涵,薛忠泉[2](2011)在《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橡胶集料等质量取代砂的方法,通过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特性。对试验结果进行二次响应曲面回归分析,得出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几种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结果的分析,探讨了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规律。结果表明:橡胶集料掺量、水泥掺量、减水剂掺量及水胶比与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回归关系,且橡胶集料掺量与强度及弹性模量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得到了自然养护条件下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立方体边长与强度换算系数及标准棱柱体与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换算系数。(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1年S1期)

吴英强[3](2009)在《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是指相对普通塑性混凝土而言,掺入一定量由废旧轮胎加工成的橡胶颗粒,配制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目前国内外对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橡胶集料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影响机理还未见报导。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塑性混凝土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此,本文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塑性混凝土技术性能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塑性混凝土试验方法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对橡胶集料对塑性混凝土性能影响规律及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和结论。(1)在强度试验中,通过对普通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的强度与加荷速度、加荷时间的分析,得出适合于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加载速度。对比标准试件与非标准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实测值,得出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件与非标准试件的换算系数、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棱柱体标准试件与非标准试件的换算系数。对比标准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得出二者之间的换算系数。并依据环箍效应和最大缺陷效应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机理分析。(2)在弹性模量试验中,提出测试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新方法。对比试验研究证明,改进后的方法使用方便、测量准确,剔除了常规方法在测试弹性模量时带来的误差及诸多不便。通过试验得到不同标距对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影响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预测公式。(3)在抗渗试验中,详细介绍了测定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试验方法。结合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技术特性,提出了适合于测定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恒定水压力,给出一种新的密封材料配合比。试验证明,粉煤灰与黄甘油按质量比0.7:1制作的密封材料,冷施工操作就能很好的完成密封效果。简化了以往用石蜡当作密封材料热操作繁琐的程序。并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影响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抗渗性的主要因素,给出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4)最后,借助扫描电镜SEM图,从微观角度进一步揭示了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对混凝土强度及抗渗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09-12-01)

艾丽[4](2009)在《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是普通塑性混凝土的延伸和扩展。国内外关于塑性混凝土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塑性混凝土方面,对橡胶集料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塑性混凝土中掺入橡胶颗粒,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裂性能、变形性能等工程特性,还有助于解决目前日益紧迫的废橡胶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另外,塑性混凝土的工作性具有免振捣、自流平的特点,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避免了普通橡胶集料混凝土振捣过程中由于橡胶颗粒自重较小,容易产生上浮使橡胶沿厚度方向分布不均等问题。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在认真研读文献,总结已有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建立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因此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并用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研究结果对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及统计分析得出以下成果和结论:(1)首先,采用单因素的试验方法考察橡胶集料等体积取代砂子(取代率)对塑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即只考察橡胶集料取代率不同一个因素,其余的试验条件基本保持不变。对混凝土7d、28d立方体抗压强度及28d劈拉强度进行检测。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橡胶集料的取代率对塑性混凝土28d抗压和劈拉强度影响特别显着。(2)其次,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5因素、16水平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单独影响、交互影响及加速影响。使用MATLAB软件的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二次响应曲面分析表明,橡胶集料掺量与水泥的交互作用与混凝土强度呈负相关的关系。(3)再次,在分析上述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调整因素种类及因素水平安排4因素、16水平试验,对混凝土7d、28d立方体抗压强度,28d轴心抗压强度,28d弹性模量和部分组的抗渗性进行了检测。二次响应曲面分析表明,水胶比、橡胶粉掺量、水泥掺量和减水剂掺量之间对混凝土的强度等具有复杂的交互影响。(4)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28d强度与水胶比、橡胶集料掺量等之间的关系式;归纳总结出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09-12-01)

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橡胶集料等质量取代砂的方法,通过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特性。对试验结果进行二次响应曲面回归分析,得出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几种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结果的分析,探讨了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规律。结果表明:橡胶集料掺量、水泥掺量、减水剂掺量及水胶比与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回归关系,且橡胶集料掺量与强度及弹性模量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得到了自然养护条件下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立方体边长与强度换算系数及标准棱柱体与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换算系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崔琳琳,赵笑时,张典.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J].建筑与预算.2012

[2].周梅,朱涵,薛忠泉.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特性[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

[3].吴英强.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4].艾丽.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标签:;  ;  ;  

橡胶集料塑性混凝土论文-崔琳琳,赵笑时,张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